环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052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环割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林业工具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环割机。



背景技术:

随着林业及种植业的发展,根据需求,需要对枝叶进行修剪,是树木的枝叶能按照管理员的需求生长,随之也出现了环割工具。市面上现有的环割工具有手动的作业辛苦、效率低,也有电动的在角磨机的基础上装了切割片,体积大,操作不方便,切割深度难控制,目前未得到市场认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割机,包括

由上胶壳和下胶壳组成的胶壳主体,所述胶壳主体前端与由上机头主体和下机头主体组成的机头主体连接,胶壳主体的后端连接电缆线;

马达,设置与胶壳主体的尾部一端,与电缆线连接,马达通过其上设置的太阳齿连接行星齿,行星齿固定在行星齿架上,所述行星齿与行星齿架的外侧是行星齿圈,行星齿圈端连接马达, 行星齿架连接有小伞齿,小伞齿安装在机头主体内;

刀片,设置在上机头主体和下机头主体之间,刀片由传动轴联动,刀片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用于控制刀片的切割深度;其中刀片、小伞齿、行星齿架及马达处于同一轴线上;

在上机头主体上方的传动轴连接上小直齿轮,上小直齿轮与上大直齿轮齿合,上大直齿轮与上大伞齿固定,上大伞齿穿过上机头主体与第二导轮联动,在下机头主体下方的传动轴连接下小直齿轮,下小直齿轮与下大直齿轮齿合,下大直齿轮与下大伞齿固定,下大伞齿穿过下机头主体与第二导轮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机头主体由上端盖密封,并用紧固螺钉固定, 所述紧固螺钉采用一前两后的方式固定上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下机头主体由下端盖密封,并用紧固螺钉固定, 所述紧固螺钉采用一前两后的方式固定上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小伞齿固定在机头主体内部,分别与上大直齿轮和下大直齿轮齿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机头主体和下机头主体采用沉头螺钉紧固,所述沉头螺钉采用一前两后的方式进行固定上机头主体和下机头主体。

进一步地,所述小伞齿和行星齿架之间设置有垫圈,防止小伞齿和行星齿架在转动时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下胶壳的内侧的前后两端设置有螺钉孔,螺钉孔与上胶壳前后两端设置的螺钉限位孔相匹配,限位孔内设有螺钉,螺钉和螺钉孔的配合用于紧固下胶壳和下胶壳。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壳的后端设置有开关,开关设置在马达和电缆线之间,所述开关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接触头,通过两个接触头实现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在机头主体上有一外露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轮在机头主体上有一外露段。

相比传统手动的作业轻松、效率明显提高,相比类似角磨机的,此结构休积小,操作灵活,切割深度容易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式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二维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割机,包括

由上胶壳10和下胶壳11组成的胶壳主体,所述胶壳主体前端与由上机头主体27和下机头主体18组成的机头主体连接,胶壳主体的后端连接电缆线1;

马达3,设置与胶壳主体的尾部一端,与电缆线1连接,马达3通过其上设置的太阳齿4连接行星齿6,行星齿6固定在行星齿架7上,所述行星齿6与行星齿架7的外侧是行星齿圈5,行星齿圈5端连接马达3, 行星齿架7连接有小伞齿9,小伞齿9安装在机头主体内;

刀片26,设置在上机头主体27和下机头主体18之间,刀片26由传动轴29联动,刀片26的后端设置有第一导轮23和第二导轮25,第一导轮23和第二导轮25用于控制刀片26的切割深度;其中刀片26、小伞齿9、行星齿架7及马达3处于同一轴线上;

在上机头主体27上方的传动轴29连接上小直齿轮32,上小直齿轮32与上大直齿轮31齿合,上大直齿轮31与上大伞齿30固定,上大伞齿30穿过上机头主体27与第二导轮25联动,在下机头主体18下方的传动轴29连接下小直齿轮19,下小直齿轮19与下大直齿轮20齿合,下大直齿轮20与下大伞齿21固定,下大伞齿21穿过下机头主体18与第二导轮25联动。

进一步地,所述上机头主体27由上端盖16密封,并用紧固螺钉17固定, 所述紧固螺钉17采用一前两后的方式固定上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下机头主体18由下端盖15密封,并用紧固螺钉17固定, 所述紧固螺钉17采用一前两后的方式固定上端盖。

进一步地,所述小伞齿9固定在机头主体内部,分别与上大直齿轮30和下大直齿轮21齿合。

进一步地,所述上机头主体27和下机头主体18采用沉头螺钉28紧固,所述沉头螺钉28采用一前两后的方式进行固定上机头主体27和下机头主体18。

进一步地,所述小伞齿9和行星齿架7之间设置有垫圈8,防止小伞齿9和行星齿架7在转动时的磨损。

进一步地,所述下胶壳11的内侧的前后两端设置有螺钉孔13,螺钉孔13与上胶壳10前后两端设置的螺钉限位孔12相匹配,限位孔12内设有螺钉,螺钉和螺钉孔13的配合用于紧固下胶壳10和下胶壳11。

进一步地,所述上胶壳10的后端设置有开关14,开关14设置在马达3和电缆线1之间,所述开关14的底部设置有两个接触头,通过两个接触头实现开启和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刀片26在机头主体上有一外露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轮23在机头主体上有一外露段。

其工作原理是:太阳齿4固定在马达3输出轴端,马达3旋转带动太阳齿4旋转,太阳齿4旋转带动行星齿6旋转,行星齿6带动行星齿架7旋转,行星齿架7带动小伞齿9旋转,小伞齿9带动上大伞齿30和下大伞齿21朝相反方向旋转,上大伞齿30和下大伞齿21各通过螺纹紧固并分别连接上大直齿轮31和下大直齿轮20,上大直齿轮31和下大直齿轮20分别带动上小直齿轮32和下小直齿轮19,小直齿轮32和下小直齿轮19各通过螺纹紧固连接上下传动轴29,上下传动轴29各通过销钉定位的方式分别连接两片刀片26,最后使两片刀片26朝相反方向旋转。

采用本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优势:

1、工作时两片刀片26朝不同方向旋转,可大大减小因刀片26旋转产生的径向位移,切割更平稳,同时能有效防止撕伤整块树皮。

2、两片刀片26在马达3轴线上,通过内部的传动结构使刀片26在马达3的轴线上,这种结构可以节省空间,在树枝密集空间较狭小的环填下也可以工作。

3、导轮控制切割深度,工作时第一导轮23贴紧树皮表面,通过摆动手柄的角度来调整切割深度,这种结构不会因为找不到支点而难控制切割深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