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单穗脱粒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1020698阅读:880来源:国知局
高粱单穗脱粒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粱单穗脱粒装置,属于高粱脱粒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籽粒和杂余分离,分离效果好的高粱单穗脱粒装置,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壳体底部设置有支腿,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脱粒滚筒,脱粒滚筒上设置有锤头,脱粒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分离筒,脱粒滚筒和分离筒之间设置有粗料筛,分离筒内设置有转轴,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料通孔,分离筒的端部设置有出料管,脱粒滚筒的中轴和转轴均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所电机固定在支腿上,支腿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广泛用于高粱的脱粒。
【专利说明】
高粱单穗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粱单穗脱粒装置,属于高粱脱粒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进行高粱等农作物育种研究试验时,需要对高粱单穗脱粒,以便进行数据统计。目前现有的高粱单穗脱粒机在进行脱粒时,杂余及茎杆中籽粒的夹带损失较大,籽粒回收率低,造成籽粒损失,同时,回收的籽粒清洁度低,籽粒与杂余、茎杆分离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方便籽粒和杂余分离,分离效果好的高粱单穗脱粒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高粱单穗脱粒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壳体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脱粒滚筒,所述脱粒滚筒上设置有锤头,所述脱粒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分离筒,所述脱粒滚筒和分离筒之间设置有粗料筛,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料通孔,分离筒的端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脱粒滚筒的中轴和转轴均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支腿上,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开关。
[0005]优选的,所述出料通孔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挡料板,所述出料管倾斜设置。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粱穗通过脱粒滚筒进行脱粒,脱粒和杂余通过分离筒进行分离,分离效果好,籽粒回收效率高,清洁度也较高。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09]如图1所示,高粱单穗脱粒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I顶部设置有进料口2,壳体I底部设置有支腿3,进料口 2的下方设置有脱粒滚筒4,脱粒滚筒4上设置有锤头5,脱粒滚筒4的下方设置有分离筒6,脱粒滚筒4和分离筒6之间设置有粗料筛14,分离筒6内设置有转轴7,转轴7上设置有螺旋叶片8,分离筒6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料通孔9,出料通孔9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挡料板13,倾斜挡料板方便收集籽粒,分离筒6的端部设置有出料管10,出料管10倾斜设置,方便收集杂余,脱粒滚筒4的中轴和转轴7均通过皮带与电机11相连接,电机11固定在支腿3上,支腿3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开关12。
[0010]在使用时,将高粱穗放入进料口内,高粱穗在锤头的作用下,将高粱穗打碎,进行脱粒,脱下来的籽粒和杂余通过粗料筛进入分离筒,进入分离筒后,籽粒通过出料通孔落下,杂余则在螺旋叶片的作用下,通过出料管抛出,从而实现杂余和籽粒的分离。
[001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主权项】
1.高粱单穗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壳体底部设置有支腿,所述进料口的下方设置有脱粒滚筒,所述脱粒滚筒上设置有锤头,所述脱粒滚筒的下方设置有分离筒,所述脱粒滚筒和分离筒之间设置有粗料筛,所述分离筒内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分离筒的底部设置有多个出料通孔,分离筒的端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脱粒滚筒的中轴和转轴均通过皮带与电机相连接,所述电机固定在支腿上,所述支腿上设置有电机控制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粱单穗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通孔的下方设置有倾斜挡料板,所述出料管倾斜设置。
【文档编号】A01F12/44GK205727139SQ201620666730
【公开日】2016年11月30日
【申请日】2016年6月30日
【发明人】史红梅, 张桂香, 李爱军, 张海燕, 杨彬
【申请人】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粱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