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施肥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
背景技术:
设施农业的温室是能够透光、保温(或加温)的用来栽培植株的设施,其在不适宜植株生长的季节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蔬菜水果。设施农业的温室能够提供作物的适宜的生长环境和增加作物产量,植株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碳元素。传统的碳元素获取方式主要来源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除了通过光照等形式获取的空气中的碳元素以外,种植者通常采用两种形式为植株提供二氧化碳:其一,采用在设施农业的温室内点燃天然气或者沼气燃烧产生二氧化碳为设施农业的温室中的植株提供二氧化碳(一种点燃之后释放二氧化碳的气体,此为设施农业的温室种植过程中常用物质,故不再详述)。其二,采用二氧化碳钢瓶或杜瓦罐通过管道连接在设施农业的温室内上方的龙骨架敷设相应的施放管道,从管路上连接垂吊相应的气体施放头,通过气体施放头施放二氧化碳到植株周围,供其叶片吸收。在上述施放二氧化碳过程中,由于只能通过叶片单一途径吸收,二氧化碳都施放于植株周围,而在设施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温室内中午温度过高时,温室需要放风。通过加快温室内的空气流动,进行换气并降低温度,在此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也会随着换气飘出设施农业的温室以外,从而浪费二氧化碳,浪费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二氧化碳气体施放技术中的不足而研发的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以便于植株根和茎叶全方位立体吸收达到显著吸收效果,明显降低经济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汽化器、减压器、溶肥罐、气泡溶水装置、蓄水池、网式过滤器、水泵、电接点压力表、电磁阀、文丘里施肥器、主管道和分管道;其中,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汽化器、所述减压器、设置在所述溶肥罐中的所述气泡溶水装置;所述蓄水池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网式过滤器和所述溶肥罐,且所述网式过滤器还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处;所述溶肥罐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水泵的出口处;所述溶肥罐顶部依次连接所述电接点压力表、所述电磁阀和所述水泵的出口处;所述水泵的出口处还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所述文丘里施肥器和所述主管道,所述主管道连接所述分管道,且所述分管道上连接若干施放排,且所述施放排上安装有阀门和若干施放孔。
所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采用液态二氧化碳专用储罐、杜瓦罐、快易冷储罐或箱式集装箱储罐。
所述气泡溶水装置的终端密封连接气泡释放头。
所述溶肥罐上设置有密封盖。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它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罐、汽化器、减压器、溶肥罐、气泡溶水装置、蓄水池、网式过滤器、水泵、电接点压力表、电磁阀、文丘里施肥器、主管道和分管道。本实用新型采用将二氧化碳快速均匀溶解在水中,并将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滴灌或喷灌在植株的根部,从而解决由于通过施放二氧化碳随着设施农业的温室放风或野外大田的自然风力作用导致二氧化碳流失的情况发生,随水滴灌在植株根部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根部吸收,部分随水分蒸发之后逃逸的二氧化碳被植株叶片重复吸收,达到二次吸收的效果,从而不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浪费,进而使植株根茎叶全方位立体吸收达到光合作用的显著效果,明显降低经济成本。2、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和水泵之间添加溶肥罐,以便二氧化碳储罐内的二氧化碳可以很好的溶解在溶肥罐的水中再进行施放,以解决设施农业或者大田作物随风飘散造成浪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水进入植物根部的问题,以此提高吸收率和降低成本。3、本实用新型采用在溶肥罐上的投料口上设置密封盖用于投放矿物元素等水溶肥后的密封,将未能全部溶解于水中逃逸的约20%-30%二氧化碳量通入到电接点压力表、电磁阀与水泵后相连的管道内,随着逃逸量的增加,此时电接点压力表指示电磁阀开启将这部分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进入大田或者设施农业的温室,供植株吸收,从而避免二氧化碳浪费,节约经济成本。鉴于以上理由,本实用新型可以广泛用于农业施肥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它包括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汽化器14、减压器2、溶肥罐3、气泡溶水装置4、蓄水池5、网式过滤器6、水泵7、电接点压力表8、电磁阀9、文丘里施肥器10、主管道11和分管道12。
其中,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汽化器14、减压器2、设置在溶肥罐3中的气泡溶水装置4;蓄水池5通过管路依次连接网式过滤器6和溶肥罐3,且网式过滤器6还通过管道连接水泵7的出口处;溶肥罐3的下部通过管道连接水泵7的出口处;溶肥罐3顶部的管路依次连接电接点压力表8、电磁阀9和水泵7的出口处;水泵7的出口处还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文丘里施肥器10和主管道11,主管道11连接分管道12,且分管道12上连接若干设置于温室大棚或者大田的施放排(此为本领域采用的技术,故不再详述),且施放排上安装有阀门和若干施放孔。
上述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和水泵3之间添加溶肥罐3,以便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内的二氧化碳可以很好的溶解在溶肥罐3后,再进行施放。以解决设施农业或者大田作物随风飘散造成浪费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水进入植物根部的问题,以此提高吸收率和降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采用液态二氧化碳专用储罐、杜瓦罐、快易冷储罐或箱式集装箱储罐,且其中存放液态二氧化碳,或者存放液态二氧化碳和液态甲烷,或者存放液态二氧化碳和液氧、或者存放液态二氧化碳和液氮,以上液态甲烷、液氧、液氮可以任意两种和液态二氧化碳搭配使用、或者三种和液态二氧化碳搭配使用。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可以采用一个或者多个,以便交替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的出口连接有汽化器14,该汽化器14用于将液态二氧化碳气化,以免将液态二氧化碳直接输送到设施温室农业或者大田作物造成的作物冻害,经过汽化器14气化之后的二氧化碳再进行溶水混合,可以有效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并且减缓二氧化碳在植株吸收过程中的逃逸速度和二氧化碳溶水随水进入植株根部以供其吸收。
上述实施例中,溶肥罐3还可以采用溶肥桶或溶肥箱,且溶肥罐3还可以设置出料口,出料口设置有阀门,根据用户需要接出适量的溶肥罐3内的成品,供用户喷洒、浇灌和施放。溶肥罐3可以采用一个或者多个,以便交替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蓄水池5中水的来源为采用水井、水池或者自来水,蓄水池5中水的来源若为地下水时,由于与温室内温度差别较大,直接进行浇灌对植株生长有很大影响,因此一般采用蓄水池5将地下水进行静置,以便达到设施农业温室内的温度后再进行使用。
上述实施例中,气泡溶水装置4的终端密封连接气泡释放头13(本气泡释放头是本领域用来释放气体的常用部件,故不再详述),且气泡释放头13在溶肥罐3的底部,从气泡释放头13中释放的小分子二氧化碳或其他小分子复合气体与溶肥罐3中的水混合后形成充分溶解于水中的气泡水和其他未能溶解于水中大的气泡,由于气体的比重比水小,因此气泡从溶肥罐3底部不断向水面上漂浮,到达水面后破裂并逃逸,逃逸后储存于溶肥罐3顶部的空间。随着逃逸量的增加,压力达到一定值时,电接点压力表8指示电磁阀9开启,将逃逸的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11进入设施农业的温室或大田,供植株吸收。上述气泡溶水装置4为弯曲的管路(或软管)构成(此为本领域采用的技术,故不再详述),管路上连通气泡释放头13。
上述实施例中,当给大田作物或温室大棚作物灌溉时,蓄水池5中的水依次通过网式过滤器6和文丘里10连接的溶肥罐3底部连接的管路得到的混配成品水肥直接进入主管道11进行灌溉施肥;也可以采用水泵7将溶肥罐3中的混配成品水肥直接进入主管道11进行灌溉施肥。
上述实施例中,气泡释放头13的材质可以采用麦饭石或电气石,上述两种材质富含植株必需的各种有益微量元素,随着二氧化碳和复合气体的不断施放,上述气泡释放头13中的有益微量元素也会随之溶于溶肥罐3的水中,以保证农作物吸取更加丰富的营养,从而为人们的餐桌提供更加健康的产品。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气体速溶施放装置,还可以采用溶肥罐3上设置用于投放矿物元素等水溶肥的投料口,并在投料口上设置密封盖用于投放矿物元素等水溶肥后的密封,以保持一定的压力,使未能全部溶解于水中逃逸到溶肥罐3顶部的约20%-30%二氧化碳,经管道通过电接点压力表8、电磁阀9与水泵7后相连的主管道11内,随着逃逸量的增加,此时电接点压力表8指示电磁阀9开启将这部分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11,进入大田或者设施农业的温室,供植株吸收,从而避免二氧化碳浪费,节约经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采用在0.01-0.5Mpa压力状态下将二氧化碳通入溶肥罐3中,并根据溶肥罐3的容积大小,经过10-50min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800-2000ppm,形成可直接使用的水溶肥。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
液态二氧化碳储罐1中的二氧化碳通过管道、汽化器14、减压器2、气泡溶水装置4和气泡释放头13通入溶肥罐3的底部,从气泡释放头13中释放的小分子二氧化碳或其他小分子复合气体与溶肥罐3中的水混合后形成充分溶解于水中的气泡水和其他未能溶解于水中大的气泡,由于气体的比重比水小,因此气泡从溶肥罐3底部不断向水面上漂浮,到达水面后破裂并逃逸,逃逸后储存于溶肥罐3顶部的空间。随着逃逸量的增加,此时电接点压力表8指示电磁阀9开启将这部分二氧化碳排入主管道11,溶解二氧化碳的水经过文丘里施肥器10,主管道11、分管道12和施放孔对植株进行根部滴灌或喷灌碳酸水溶肥料(二氧化碳溶于水之后形成碳酸水),一方面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即使在设施农业的温室放风和大田自然风的状态下也不会造成二氧化碳逃逸和植株根部无法吸收的问题,以及随风飘散产生的二氧化碳浪费;另一方面,随水滴灌在植株根部的二氧化碳大部分被根部吸收,部分随水分蒸发之后逃逸的二氧化碳被植株叶片重复吸收,达到二次吸收的效果,从而不会造成二氧化碳的浪费,进而使植株根茎叶全方位立体吸收达到光合作用的显著效果,实现增产的目的,明显降低经济成本。
上述实施例中,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施放二氧化碳既可以应用到设施农业经济作物也可以应用到各种大田作物和林果作物,且不受地域限制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种植环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