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储水槽,储水槽的一端设置有培养液槽,且储水槽与培养液槽的底部均连接细圆管,细圆管的底部连接连接管,连接管的两端底部分别与细圆管连接,细圆管均匀的设置在第一蓄水盒的四周上,第一蓄水盒的四周底部也设置有细圆管,且第一蓄水盒四周底部的细圆管的一端连接粗圆管,粗圆管均匀设置在第二蓄水盒的四周上,第二蓄水盒与第一蓄水盒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液管,且第二蓄水盒与第一蓄水盒的内侧面上均匀的开有出液孔,出液孔的一侧设置有幼苗板,幼苗板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幼苗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各种幼苗的初期培养,且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
【专利说明】
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幼苗培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属于幼苗培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任何参天的植物都是从幼小的幼苗长大而来的,所以说幼苗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苗培养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幼苗是否能茁壮成长,幼苗是指种子发芽后生长初期的幼小植物体,培育幼苗是指在苗圃、温床或温室里培育幼苗,以备移植至土地里去栽种,也可指各种生物细小时经过人工保护直至能独立生存的这个阶段,俗话说“苗壮半收成”,育苗是一项劳动强度大、费时、技术性强的工作。目前一些幼苗培养装置的培养效率普遍较低,培养的数量较少,有些育苗装置是一个整体的,没有组装式的好携带,整个装置还不能自由移动,在输液上也没有细圆管和粗圆管的上下组合那样使得输水更为平缓,所以说现在的技术还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培养效率不高,培养数量少,携带不方便,提供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储水槽,所述储水槽的一端设置有培养液槽,且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培养液槽的底部均连接细圆管,所述细圆管的底部连接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底部分别与所述细圆管连接,所述细圆管均匀的设置在第一蓄水盒的四周上,所述第一蓄水盒的四周底部也设置有所述细圆管,且所述第一蓄水盒四周底部的所述细圆管的一端连接粗圆管,所述粗圆管均匀设置在第二蓄水盒的四周上,所述第二蓄水盒与所述第一蓄水盒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液管,且所述第二蓄水盒与所述第一蓄水盒的内侧面上均匀的开有出液孔,所述出液孔的一侧设置有幼苗板,所述幼苗板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幼苗孔。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蓄水盒与所述第二蓄水盒的上部四周均匀设置有细圆柱。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细圆管与所述粗圆管的一端均设置有中空螺旋头。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幼苗板的一侧设置有插板和凹槽,且所述幼苗板之间通过所述插板和所述凹槽连接。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蓄水盒的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设置有滚轮。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储水槽与所述培养液槽的底部连接的所述细圆管上均设置有控制阀。
[0011]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各种幼苗的初期培养,除了固定的输水槽,特定的设有培养液槽,可以有效的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多个蓄水盒有效的利用了空间,从而增加了培养的幼苗数量,蓄水盒上的细圆柱可以用来缠绑薄膜等物件,不仅可以提供幼苗所需的密闭时的温度环境,还可以阻挡外界杂物对幼苗的伤害,细圆管与粗圆管一端的中空螺旋头配合着蓄水盒上相应的螺旋孔使得两者容易拆装组合,插板和凹槽方便了幼苗板之间的拆卸和组装,这种幼苗培养装置使用起来的效率非常高,控制阀可以控制输水和输送培养液,支撑柱底部的滚轮可以自由的移动整个装置,而且排液管可以及时的排出多余水和培养液,且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不同种类幼苗的培养。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不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细圆管和粗圆管的具体示意图;
[00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幼苗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储水槽;2、细圆柱;3、培养液槽;4、控制阀;5、连接管;6、细圆管;7、第一蓄水盒;8、粗圆管;9、第二蓄水盒;1、支撑柱;11、滚轮;12、排液管;13、出液孔;14、中空螺旋头;15、幼苗孔;16、幼苗板;17、插板;1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8]实施例: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储水槽I,储水槽I的一端设置有培养液槽3,且储水槽I与培养液槽3的底部均连接细圆管6,细圆管6的底部连接连接管5,连接管5的两端底部分别与细圆管6连接,细圆管6均匀的设置在第一蓄水盒7的四周上,第一蓄水盒7的四周底部也设置有细圆管6,且第一蓄水盒7四周底部的细圆管6的一端连接粗圆管8,粗圆管8均匀设置在第二蓄水盒9的四周上,第二蓄水盒9与第一蓄水盒7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液管12,且第二蓄水盒9与第一蓄水盒7的内侧面上均匀的开有出液孔13,出液孔13的一侧设置有幼苗板16,幼苗板16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幼苗孔15。
[0019]第一蓄水盒7与第二蓄水盒9的上部四周均匀设置有细圆柱2。
[0020]细圆管6与粗圆管8的一端均设置有中空螺旋头14。
[0021 ] 幼苗板16的一侧设置有插板17和凹槽18,且幼苗板16之间通过插板17和凹槽18连接。
[0022]第二蓄水盒9的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柱10,支撑柱10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1。
[0023]储水槽I与培养液槽3的底部连接的细圆管6上均设置有控制阀4。
[0024]工作原理,首先将储水槽1、培养液槽3、细圆管6、连接管5、第一蓄水盒7、粗圆管8、第二蓄水盒9等连接组装上,然后可以将要培养的幼苗放入到组装好的幼苗板16的幼苗孔15内,然后将幼苗板16放入到第一蓄水盒7和第二蓄水盒9中,通过控制阀4来控制水和培养液从出液孔13中流出,当有多余的水或者培养液残留在第一蓄水盒7和第二蓄水盒9中,这时可以通过底部排液管12将其排出。
[0025]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各种幼苗的初期培养,除了固定的输水槽,特定的设有培养液槽,可以有效的提供幼苗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多个蓄水盒有效的利用了空间,从而增加了培养的幼苗数量,蓄水盒上的细圆柱可以用来缠绑薄膜等物件,不仅可以提供幼苗所需的密闭时的温度环境,还可以阻挡外界杂物对幼苗的伤害,细圆管与粗圆管一端的中空螺旋头配合着蓄水盒上相应的螺旋孔使得两者容易拆装组合,插板和凹槽方便了幼苗板之间的拆卸和组装,这种幼苗培养装置使用起来的效率非常高,控制阀可以控制输水和输送培养液,支撑柱底部的滚轮可以自由的移动整个装置,而且排液管可以及时的排出多余水和培养液,且该设备具有操作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适合不同种类幼苗的培养。
[00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包括储水槽(I),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I)的一端设置有培养液槽(3),且所述储水槽(I)与所述培养液槽(3)的底部均连接细圆管(6),所述细圆管(6)的底部连接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两端底部分别与所述细圆管(6)连接,所述细圆管(6)均匀的设置在第一蓄水盒(7)的四周上,所述第一蓄水盒(7)的四周底部也设置有所述细圆管(6),且所述第一蓄水盒(7)四周底部的所述细圆管(6)的一端连接粗圆管(8),所述粗圆管(8)均匀设置在第二蓄水盒(9)的四周,所述第二蓄水盒(9)与所述第一蓄水盒(7)的底部均设置有排液管(12),且所述第二蓄水盒(9)与所述第一蓄水盒(7)的内侧面上均匀的开有出液孔(13),所述出液孔(13)的一侧设置有幼苗板(16),所述幼苗板(16)的上部设置有若干个幼苗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蓄水盒(7)与所述第二蓄水盒(9)的上部四周均匀设置有细圆柱(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细圆管(6)与所述粗圆管(8)的一端均设置有中空螺旋头(1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幼苗板(16)的一侧设置有插板(17)和凹槽(18),且所述幼苗板(16)之间通过所述插板(17)和所述凹槽(18)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蓄水盒(9)的底部四周设置有支撑柱(10),所述支撑柱(10)的底部设置有滚轮(1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幼苗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槽(I)与所述培养液槽(3)的底部连接的所述细圆管(6)上均设置有控制阀(4)。
【文档编号】A01G31/06GK205694832SQ201620687819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6月28日
【发明人】刘鑫
【申请人】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