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棉机摘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177阅读:5476来源:国知局
采棉机摘锭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棉机摘锭。



背景技术:

棉花是我国新疆地区的一种主要经济作物,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也逐步趋向于机械化,人工采摘棉花已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采棉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认可。采棉机的摘锭是采棉机的核心部分,摘锭通常做成锥形状,其表面带有钩棉齿,当采摘棉花时,棉花将会缠绕在高速旋转(6000转/分)的摘锭上,再通过脱棉装置将棉花与摘锭分离。摘锭的结构决定了采棉的质量与效率,目前,由于设置在摘锭上的摘锭齿轮都为锥形斜齿轮,虽然能够达到传动的目的,以使摘锭转动,但是由于采用斜齿,齿在咬合过程咬紧力度不够,且齿与齿之间的贴合面少,导致摘锭转动过程稳定性差,摘锭容易出现跳动,影响采棉的质量以及效率。

另外,由于摘锭在采棉过程中的转动,摘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其工作温度在50℃—70℃,摘锭长时间处于这样温度的工作状态下,容易产生磨损而损坏,使用寿命短;且摘锭与棉花之间的摩擦,会导致棉花起火,给采棉工作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棉效率高且采棉效果好的采棉机摘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采棉机摘锭,包括摘锭齿轮、摘锭杆、锥形摘锭头,所述摘锭齿轮连接于摘锭杆的一端,摘锭头连接于摘锭杆的另一端,摘锭齿轮、摘锭杆、摘锭头形成共轴线连接成整体,所述摘锭齿轮为锥形齿轮,摘锭齿轮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弧形齿,所述弧形齿沿着摘锭齿轮的轴线方向布置于摘锭齿轮外周,弧形齿沿着摘锭齿轮轴线方向的中心线与摘锭齿轮轴线在同一平面上。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锥形齿轮上的齿设置为弧形齿,且弧形齿沿着摘锭齿轮轴线方向的中心线与摘锭齿轮轴线在同一平面上,这样齿与齿在啮合过程中,增加了齿与齿之间的啮合面积,增加了齿的强度同时,保证了驱动摘锭转动过程中力的稳定性,也保证了摘锭齿轮转动的稳定性,在采棉过程中避免了摘锭的跳动,而对棉花产生的损伤,提升采棉效果;而由于摘锭的稳定转动,能够保证摘锭的精准采棉且无需频繁维护摘锭,相应的提升了采棉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对摘锭采棉过程中,对摘锭进行润滑、降温,所述摘锭杆上套设有摘锭套管、定位套,所述摘锭套管处于摘锭齿轮与定位套之间并两者形成限位,所述摘锭套管内壁与摘锭杆外壁之间设置有无油轴承;

所述摘锭齿轮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摘锭杆与摘锭头连接处的润滑通道,以及开设于摘锭杆直径方向与润滑通道连通的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摘锭套管内壁、摘锭杆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连通。

进一步地,为了使进入摘锭中的润滑脂均匀分流,提升润滑与冷却效果,所述摘锭杆外壁沿着摘锭轴线方向或/和摘锭套管内壁沿着摘锭套管轴线方向设置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处于摘锭套管内壁、摘锭杆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中。

进一步地,为了使摘锭的工作温度保持低温,所述摘锭套管靠近摘锭齿轮的一端开设有与摘锭套管内壁、摘锭杆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油口。

进一步地,所述摘锭套管与定位套之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摘锭的强度,所述润滑通道的口径不大于摘锭齿轮外侧端面直径或/和摘锭杆直径的1/2。

进一步地,为了提升摘锭的采棉效果和效率,及降低对棉花的损伤,所述摘锭头上设置有多组采棉齿,每组采棉齿之间形成采棉槽,每组采棉齿由若干个斜齿沿着摘锭头轴线方向布置构成,相邻斜齿之间形成斜槽,所述斜齿与摘锭头轴线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在30°—55°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采棉槽由底壁和侧壁构成,底壁的一边低于摘锭头外表面且与侧壁形成连接,另一边与摘锭头外表面连接,所述斜齿延伸至侧壁,侧壁为倾斜度在40°—70°内的斜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摘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为摘锭齿轮,2为摘锭杆,3为锥形摘锭头,4为弧形齿,5为摘锭套管,6为定位套,7为无油轴承,8为润滑通道,9为导流孔,10为环形空间,11为流通槽,12为进油口,13为密封圈,14为采棉齿,15为底壁,16为斜齿,17为斜槽,18为侧壁,19为弧形槽,20为弧形齿中心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2,采棉机摘锭,包括摘锭齿轮1、摘锭杆2、锥形摘锭头3,摘锭齿轮连接于摘锭杆的一端,摘锭头连接于摘锭杆的另一端,摘锭齿轮、摘锭杆、摘锭头形成共轴线连接成整体,实施中,摘锭齿轮、摘锭杆、摘锭头可采用螺栓或螺钉或卡合结构连接形成一体,便于装拆、维护,在其中一个部件损坏后,只需要单独更换就行,降低了维修费用;当然三者也可以采用一体加工成型,具体根据需要进行选择。

摘锭齿轮1为锥形齿轮,摘锭齿轮的外周面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弧形齿4,弧形齿沿着摘锭齿轮的轴线方向布置于摘锭齿轮外周,弧形齿沿着摘锭齿轮轴线方向的中心线20与摘锭齿轮轴线在同一平面上。弧形齿的弧度,具体根据需要来设定,只要能够增加齿的接触面积,且保证齿与齿之间的稳定传动即可。

在摘锭杆2上套设有摘锭套管5、定位套6,所述摘锭套管处于摘锭齿轮与定位套之间并两者形成限位,所述摘锭套管内壁与摘锭杆外壁之间设置有无油轴承7;这里的无油轴承设置有两个,分别处于摘锭套管与摘锭杆之间。

摘锭齿轮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连通至摘锭杆与摘锭头连接处的润滑通道8,以及开设于摘锭杆直径方向与润滑通道连通的导流孔9,导流孔的数量根据需要设定,导流孔与摘锭套管内壁、摘锭杆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10连通。上述的两个无油轴承处于环形空间中,摘锭转动过程中,向润滑通道中注入润滑脂对摘锭内部进行润滑,为了提升润滑效果,润滑脂通过导流孔进入环形空间中,对摘锭的外部形成润滑,实现摘锭的内外同步润滑,也能够降低摘锭的工作温度,通过上述润滑通道的设置,能够将摘锭的工作温度保持在25℃—28℃,大大的降低了摘锭的温度,为摘锭的工作创造低温的环境,从而降低摘锭的磨损,延长摘锭的使用寿命,且也避免了因摘锭与棉花之间的高温摩擦,而给采棉工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同时,润滑脂也能够对无油轴承形成一定的冷却,保证无油轴承在低温环境好的状态下工作,延长无油轴承的使用寿命。润滑通道的设置同时也减轻了摘锭的重量,可以相应的降低驱动力,达到同样的驱动效果。

进一步地,为了对进入摘锭的润滑脂进行高效分布,提升润滑效果,摘锭杆外壁沿着摘锭轴线方向或/和摘锭套管内壁沿着摘锭套管轴线方向设置有流通槽11,流通槽处于摘锭套管内壁、摘锭杆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中。进入环形空间中的润滑脂能够进入流通槽中流动,将润滑脂分布,提升润滑、冷却效果。同时,在摘锭套管靠近摘锭齿轮的一端开设有与摘锭套管内壁、摘锭杆外壁之间形成的环形空间连通的进油口12,以增加环形空间中润滑脂的进入量。

摘锭套管与定位套之间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13,以使环形空间形成封闭状态。为了保证摘锭的强度以及保证从润滑通道中进入的润滑脂量,润滑通道的口径不大于摘锭齿轮外侧端面直径或/和摘锭杆直径的1/2。

摘锭头上设置有多组采棉齿14,每组采棉齿之间形成采棉槽,每组采棉齿由若干个斜齿16沿着摘锭头轴线方向布置构成,相邻斜齿之间形成斜槽17,斜齿与摘锭头轴线之间形成夹角A,夹角A为30°或35°或40°或45°或50°或55°。采棉槽由底壁15和侧壁18构成,底壁的一边低于摘锭头外表面且与侧壁形成连接,另一边与摘锭头外表面连接,斜齿延伸至侧壁,侧壁为倾斜度在40°或50°或60°或70°的斜面。采用上述结构及布置,能够提高摘锭的采净率与含杂率,能够高效的对棉花进行采集。其中,采棉槽的上部的弧形槽19,当采用左边弧形设计时,含杂率要低于采用右边弧形设计,本实施例的图纸中,示出的为右边弧形设计。

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摘锭对棉花进行采集时,采净率高达97%(国标93%),撞落率低于3%(其他结构的摘锭5—7%),含杂率3—5%(其他结构的摘锭10—11%),而纤维破损率更低,几乎为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