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2171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稻麦收割作业时采用的自动化收割设备中,联合收割机的使用十分普遍,但是目前的联合收割机在收割时将秸秆散落在田间,没有直接回收。现在有牵引式秸秆捡拾打捆机进行作业回收,是二次作业,设备繁杂,人工投入大,工作效率低,存在经济成本高,无法普及。因此,很多人仍然采用在田间直接焚烧秸秆,严重污染环境。有人设计了收割打捆一体机,如我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4146033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轮式收割机配套秸秆打捆机技术,旨在解决现有的联合收割机成本高、易缠草、故障率高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收割机和安装在收割机上的打捆机,收割机上设有滚筒轴,滚筒轴上通过若干个紧固螺钉连接驱动链轮,打捆机包括打捆箱、减速机、传动机构、输草箱、拨草器、纵向压草器、打结器,打捆箱从前往后向上倾斜设置,打捆箱上端靠近前方位置设有物料入口,打捆箱后端设有物料出口,打捆箱内设有活塞,活塞前端活动连接推杆,活塞上端靠近后方的边缘位置连接有前动刀,打捆箱上物料入口后方边缘位置连接有和前动刀对应适配的定刀,前动刀的刀刃呈直线形结构,定刀的刀刃呈锯齿状结构。整台打捆机结构复杂,重量重达1300多斤,安装在收割机一侧,产生左右重量不平衡,容易产生翻车,动力消耗也大,效果并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减轻重量,提高压缩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包括双螺杆秸秆压缩器、打捆装置和驱动装置,双螺杆秸秆压缩器包括料筒、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料筒设有进料口,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并排设于料筒内,料筒与打捆装置连通并通过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向打捆装置输送秸秆,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由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的旋转方向相反并且背向进料口。

进一步的,所述料筒沿秸秆的输送方向包括集料段、喂料段和送料段,进料口设于集料段,喂料段的起点位于进料口的边缘,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从集料段延伸至送料段。

进一步的,所述集料段的内壁位于第一螺旋叶片与第二螺旋叶片之间形成分料凸起,分料凸起与进料口分别位于料筒相对的两侧,分料凸起的高度沿秸秆的输送方向逐渐降低。

进一步的,所述喂料段上位于进料口边缘的内壁设有导向面,导向面横向跨越第一螺旋叶片的轴线和第二螺旋叶片的轴线,导向面沿秸秆的输送方向延伸至送料段的起点并逐渐靠近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位于料筒的顶部,沿秸秆的输送方向看,第一螺旋叶片位于第二螺旋叶片的左侧,第一螺旋叶片为左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为右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顺时针旋转,第二螺旋叶片逆时针旋转;

或者,所述进料口位于料筒的底部,沿秸秆的输送方向看,第一螺旋叶片位于第二螺旋叶片的左侧,第一螺旋叶片为右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为左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逆时针旋转,第二螺旋叶片顺时针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料筒的内壁设有导料沟槽,导料沟槽沿秸秆的输送方向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打捆箱、打结器和插刀,打结器包括第一往复机构和打结针杆,打结针杆转动连接在打捆箱上,插刀与打结针杆固定为一体,插刀与打结针杆并排设置且延伸方向相同,插刀的长度比打结针杆的长度短,驱动装置通过第一往复机构带动打结针杆和插刀摆动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打捆装置包括打捆箱、打结器和插刀,打结器包括第一往复机构和打结针杆,打结针杆转动连接在打捆箱上,驱动装置通过第一往复机构带动打结针杆摆动工作,插刀与打结针杆分别位于打捆箱相对的两侧,插刀垂直于秸秆的输送方向相对打捆箱往复运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二往复机构带动插刀运动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打捆箱与料筒通过连接箱连接为一体,连接箱与料筒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形状为跑道形或椭圆形、连接箱与打捆箱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跑道形或椭圆形的横向宽度大于矩形的横向宽度,跑道形或椭圆形的纵向高度小于矩形的纵向高度,跑道形或椭圆形的面积大于矩形的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打捆箱内设有调节板,调节板上设有调节螺母,打捆箱上设有调节杆,调节杆穿过调节螺母进行配合,调节杆旋转使调节板相对打捆箱的内壁摆动来调节打捆箱的横截面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由于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并排设置,因此料筒的宽度增加,进料口的横向宽度大于两个螺旋叶片的轴线间距,进料口更大,进料量可以增加,秸秆在单位时间内的压缩量增加,因此提高压缩效率,相比现有的打捆机一天可以压缩打捆50亩农作物的秸秆左右,而本实用新型经过试验,一天可以压缩打捆100亩农作物的秸秆。而且,第一螺旋叶片和第二螺旋叶片同时压缩,作用到秸秆上的压力更强,不仅可以使得秸秆更容易被压缩成垛,而且可以提高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同等重量下体积更小,更方便后续收集运输。同时由于料筒的宽度增加,压缩后的成捆秸秆宽度也相应增加,由于打捆装置进行打捆是沿着秸秆的输送方向进行环绕成捆秸秆捆绑,而捆绑时一般用两根绳子,所以压缩后的成捆秸秆宽度增加,可以方便分配绳子间距,提高捆绑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压缩后的成捆秸秆宽度增加,可以相应缩短压缩后的成捆秸秆的长度,可以缩短绳子的长度,减少绳子的使用成本。从进料口进入料筒的秸秆,能够快速将进料口处的秸秆拉进料筒进行挤压,当秸秆跟随螺旋叶片旋转一周后已经处于压缩状态,就不会影响后续从进料口进入料筒的秸秆继续进料,防止秸秆从进料口返料造成进料堵塞,同时秸秆从进料口进入料筒后就会被两个螺旋叶片挤压到两个螺旋叶片之间,可以快速使秸秆之间相互揉合,提高成捆秸秆的强度,不易分散。同时,两个螺旋叶片相向挤压,可以提高秸秆在料筒内输送的规律性,提高输送效率。由于通过两个螺旋叶片的压缩已经足以满足压缩需求,因此不再需要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压草器,而两个螺旋叶片的重量并不大,相比压草器而言,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打捆机的重量,试验产品的实际重量大约在600斤左右,可以达到减重50%以上,这样对收割机造成的负荷也大大降低,可以与收割机的收割部分平衡重量,不仅不会出现侧翻的情况,还能降低收割机的油耗,收割机的使用成本得到下降。还有就是两个螺旋叶片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拆卸都很方便,在产品装配及后续维护过程中,都变得更加容易。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的结构示意图(主视透视);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的结构示意图(俯视透视)

图3为图1中A-A向剖面图;

图4为图1中B-B向剖面图;

图5为图1中C-C向剖面图;

图6为图1中D-D向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另一种插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螺杆压缩秸秆打捆机。

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双螺杆秸秆压缩器、打捆装置和驱动装置,双螺杆秸秆压缩器包括料筒1、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料筒1设有进料口100,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并排设于料筒1内,料筒1与打捆装置连通并通过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向打捆装置输送并压缩的秸秆,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由驱动装置带动,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旋转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秸秆,是指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及其他粮食类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

结合收割机的行驶方向,一般是将打捆好的秸秆从收割机尾部输出,因此将秸秆的输送方向定义为由前向后输送,结合图1的方位就是从左向右输送秸秆,可以理解为长度方向,相应在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等方位描述都以此为参照。另外,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横向是指垂直于秸秆的输送方向的横向,结合产品方位就是左右方向,可以理解为宽度方向,从图2中看,就是上下方向。而纵向则是指高度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可以采用有轴螺旋叶片,因为压缩过程中压力较大,有轴螺旋叶片在同等成本下更容易满足强度要求。当然在满足强度要求的情况下,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也可以采用无轴螺旋叶片,相应的输送效率也可以提高。

料筒1由前向后延伸,料筒1的内腔用于输送并压缩秸秆。料筒1的前端通过端板11封闭,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连接轴穿过端板11并转动连接在端板11上。进料口100可以设在料筒1的侧壁,考虑到后续打捆好的成捆秸秆的形状是长方体,同时从收割机的整体空间考虑,进料口100一般设在料筒1的顶部侧壁或底部侧壁,图1采用了前者。当然不排除将进料口100设在料筒1横向侧壁的可能性。

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并排设置,是指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轴线平行或接近于平行,接近于平行是指两条轴线之间可以存在不超过15°的夹角,或者两条轴线在同一竖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可以存在不超过15°的夹角。当然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间距仍然需要满足装配间隙的要求,这在后面会有描述。由于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并排设置,因此料筒1的宽度增加,进料口100的横向宽度大于两个螺旋叶片的轴线间距,进料口100更大,进料量可以增加,秸秆在单位时间内的压缩量增加,因此提高压缩效率,相比现有的打捆机一天可以压缩打捆50亩农作物的秸秆左右,而本实用新型经过试验,一天可以压缩打捆100亩农作物的秸秆。而且,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同时压缩,作用到秸秆上的压力更强,不仅可以使得秸秆更容易被压缩成垛,而且可以提高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同等重量下体积更小,更方便后续收集运输。同时由于料筒1的宽度增加,压缩后的成捆秸秆宽度也相应增加,由于打捆装置进行打捆是沿着秸秆的输送方向进行环绕成捆秸秆捆绑,而捆绑时一般用两根绳子,所以压缩后的成捆秸秆宽度增加,可以方便分配绳子间距,提高捆绑的可靠性,另外,由于压缩后的成捆秸秆宽度增加,可以相应缩短压缩后的成捆秸秆的长度,可以缩短绳子的长度,减少绳子的使用成本。

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相反,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旋转方向相反并且背向进料口100,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必然是实现秸秆从前向后输送的,因此限制了螺旋方向与旋转方向的组合,即一种螺旋方向需要特定的旋转方向配合才能实现物料的输送,这在螺旋输送领域是常识,因此不再细说,下面会列举本实用新型的几种情况。

关于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旋方向及旋转方向的要求,是让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相向旋转,背向进料口100是指从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旋转方向在进料口100位置均是朝向进料方向,而不是朝向进料口100,进料方向是秸秆从料筒1外部通过进料口100进入料筒1的方向,在本实用新型中进料方向为从上向下,因此沿秸秆的输送方向看,即垂直图3所在纸面看,假设第一螺旋叶片21位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左侧,则第一螺旋叶片21为左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22为右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21顺时针旋转,第二螺旋叶片22逆时针旋转。这样从进料口100进入料筒1的秸秆,能够快速将进料口100处的秸秆拉进料筒1进行挤压,当秸秆跟随螺旋叶片旋转一周后已经处于压缩状态,就不会影响后续从进料口100进入料筒1的秸秆继续进料,防止秸秆从进料口100返料造成进料堵塞,同时秸秆从进料口100进入料筒1后就会被两个螺旋叶片挤压到两个螺旋叶片之间,可以快速使秸秆之间相互揉合,提高成捆秸秆的强度,不易分散。同时,两个螺旋叶片相向挤压,可以提高秸秆在料筒1内输送的规律性,提高输送效率。相应的,如果将进料口100设在了料筒1的底部侧壁,同样假设第一螺旋叶片21位于第二螺旋叶片22的左侧,则第一螺旋叶片21为左旋叶片,第二螺旋叶片22为右旋叶片,第一螺旋叶片21逆时针旋转,第二螺旋叶片22顺时针旋转,效果也是一样的。

由于通过两个螺旋叶片的压缩已经足以满足压缩需求,因此不再需要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压草器,而两个螺旋叶片的重量并不大,相比压草器而言,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打捆机的重量,试验产品的实际重量大约在600斤左右,可以达到减重50%以上,这样对收割机造成的负荷也大大降低,可以与收割机的收割部分平衡重量,不仅不会出现侧翻的情况,还能降低收割机的油耗,收割机的使用成本得到下降。还有就是两个螺旋叶片的结构简单、重量轻,安装拆卸都很方便,在产品装配及后续维护过程中,都变得更加容易,所以本实用新型产品在试验阶段就已经受到试验地农民的欢迎。

驱动装置带动两个螺旋叶片旋转,可以通过常规的传动机构实现,本实用新型中可以由收割机的柴油机提供动力,然后通过链轮-链条机构3配合齿轮机构31同时带动两个螺旋叶片,也可以通过带轮-同步带配合齿轮机构来带动两个螺旋叶片。

为了实现秸秆在压缩的过程中得到有效输送,料筒1沿秸秆的输送方向包括集料段101、喂料段102和送料段103,进料口100设于集料段101,喂料段102的起点位于进料口100的边缘,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从集料段101延伸至送料段103。从垂直于秸秆的输送方向上看,即垂直看图2,集料段101从端板11处为起点、到进料口100的后端边缘为终点,喂料段102以进料口100的后端边缘为起点、导向面的后端为终点,送料段103以导向面的后端为起点、料筒1的后端为终点。集料段101因为设置了进料口100,配合两个螺旋叶片的共同作用,将进料口100进入的秸秆快速集中揉合,而喂料段102则是将集中后的秸秆进行初步压缩,送料段103则是将初步压缩的秸秆进行深度压缩,这样合理分配压缩顺序,可以避免秸秆从进料口100返料,确保秸秆进料有序,可以提高压缩效率和输送效率。

结合图3、4和5看,由于秸秆刚进入料筒1时一般都保持整株形态,而经过两个螺旋叶片的挤压后会被扯断,为了让同一棵秸秆在被不同的螺旋叶片卷入时,可以快速断开,在集料段101的内壁位于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之间形成分料凸起12,分料凸起12与进料口100分别位于料筒1相对的两侧,分料凸起12的高度沿秸秆的输送方向逐渐降低。分料凸起12类似于刀刃,两个螺旋叶片旋转并将秸秆卷入料筒1时,马上就会迎面碰上分料凸起12,因此分料凸起12可以很好地将秸秆割断,有利于后续压缩及输送,同时也避免了整株秸秆刚进入料筒1并随螺旋叶片旋转一周后仍然会弹起伸入进料口100而影响进料口100进料的情况。而随着秸秆的压缩输送,秸秆的压缩密度越来越大,分料凸起12的作用越来越小,反而会影响秸秆的输送,所以分料凸起12的高度沿秸秆的输送方向逐渐降低。分料凸起12的高度到送料段103的起点降低为0,避免影响压缩后的秸秆在送料段103中的输送。

见图3,为了确保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正常工作,并在压缩效率与输送效率之间达到平衡,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装配间隙L1不小于5mm,即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上任意相近的位置不能小于5mm,一来能够让秸秆进入料筒1时有足够的空间进入两个螺旋叶片之间,确保压缩量,二来在输送过程中平衡输送阻力与压缩率。第一螺旋叶片21与料筒1的装配间隙L2不小于15mm,第二螺旋叶片22与料筒1的装配间隙L3不小于15mm,道理是相通的,装配间隙过小,输送阻力增加,对螺旋叶片的负荷是直线上升的,容易出现堵转。螺旋叶片的螺距也是要考虑的参数,第一螺旋叶片21与第二螺旋叶片22的螺距可以相等,并且单个螺旋叶片上的所有螺距也都相等,并且要不小于150mm。另外,单个螺旋叶片也可以采用逐渐变小的方式,即螺距越向后越小,相应的压缩率提高。见图5,送料段103的内壁光滑,阻力小,而且经过送料段103后就要进入打捆箱,因此在这个位置提高压缩率是比较好的选择。

结合图1和图4,为了让秸秆从进料口100进入后更容易卷绕到螺旋叶片上并向后输送,进一步防止料筒1中的秸秆返料,喂料段102上位于进料口100边缘的内壁设有导向面13,导向面13横向跨越第一螺旋叶片21的轴线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轴线,导向面13沿秸秆的输送方向延伸至送料段103的起点并逐渐靠近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导向面13横向跨越第一螺旋叶片21的轴线和第二螺旋叶片22的轴线,因此覆盖宽度较大,结合导向面13可以沿弧线向后延伸,也可以沿直线向后延伸,随着秸秆被逐渐压缩,导向面13也逐渐靠近第一螺旋叶片21和第二螺旋叶片22,不会出现秸秆因为突然被压缩而挤向进料口100的情况。

另外,结合图1和3看,为了提高秸秆在料筒1中的输送效率,避免秸秆抱轴,在料筒1的内壁设有导料沟槽14,导料沟槽14沿秸秆的输送方向延伸。导料沟槽14可以设置多条,也可以设置一条但增加宽度。导料沟槽14一般设置在料筒1横向两侧的内壁,即刚进入料筒1的秸秆旋转半圈左右先经过一定的压缩之后会进入导料沟槽14,秸秆更容易且可以有更多的秸秆进入导料沟槽14,导料沟槽14的作用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

结合图1和2看,打捆装置包括打捆箱4、打结器5和插刀6,打结器5包括第一往复机构51和打结针杆52,打结针杆52转动连接在打捆箱4上,打结器5是现有技术,可以直接从市场上采购,打结器5的工作原理类似缝纫机的穿针引线。第一往复机构51可以采用曲柄连杆机构,打结针杆52一般位于打捆箱4的底部并由下向上摆动来打结,打结针杆52采用弧形结构,并且弧形的圆心与打结针杆52的摆动中心重合,以便于减少打结针杆52穿过成捆秸秆的阻力,这里不再赘述。

经过两个螺旋叶片挤压的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非常高,一般成年人的手指头都难以插入,因此在出料时无法像现有的依靠打捆后成捆秸秆的重力自动掉落,而需要增加切断的装置。由于压缩后的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高,所以采用铡刀类的装置进行切断的负荷较大,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离散的插刀6,通过多个插刀6在成捆秸秆上切割出通孔,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切断并非直接切断,而是经过插刀6切割后打捆好的成捆秸秆与前面部分的连接强度下降很多,成捆秸秆可以在出料时依靠自身重力与前面部分的成捆秸秆断开并自动掉落。

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插刀6与打结针杆52固定为一体,插刀6与打结针杆52的运动方向相同,插刀6的长度比打结针杆52的长度短,驱动装置通过第一往复机构51带动打结针杆52和插刀6摆动工作。插刀6间歇插入打捆箱4将压缩好的成捆秸秆进行切割。

插刀6与打结针杆52固定为一体,因此两者同步运动,插刀与打结针杆并排设置且延伸方向相同,即插刀6的结构也采用弧形结构,弧形的圆心与打结针杆52的摆动中心重合,可以减少插刀6插入成捆秸秆中的运动阻力。插刀6的宽度较小,插刀6的刀头采用三角形尖头结构,容易插入压缩紧实的成捆秸秆中,插刀6在横向上并排设置有多把,一般是三到五把,可以根据打捆箱4的宽度来定。打结针杆52一般设置两根,因此本实施例中插刀6设置三把,这样与打结针杆52间隔设置,同步运动又互不干涉,还有较好的切断效果。每把插刀6的刀头都位于不同位置,即每把插刀插入秸秆中的时间不同,可以从时间上分散秸秆对插刀的阻力。

将插刀6设置到现有的打结器5上,对现有结构没什么改动,但是改进之后的效果明显,特别适合采用螺旋叶片来输送压缩秸秆的机器中。

除此之外,如图7所示,插刀6也可以单独设置。出于收割机的空间考虑,插刀6与打结针杆52分别位于打捆箱4相对的两侧,因此插刀6位于打捆箱4的顶部,插刀6垂直于秸秆的输送方向相对打捆箱4往复运动,即上下运动,驱动装置通过第二往复机构53带动插刀6往复运动工作。第二往复机构53也同样采用常规的直线往复机构即可,这里采用了曲柄滑块机构。

插刀6可以先进行切割工作,然后再由打结针杆52从插刀6切割后形成的通孔中穿过进行打结,这样可以降低打结针杆52运动的阻力,降低打结针杆52变形损坏的可能性。

由于打结器5要等到成捆秸秆输送一定长度后进行打捆,相应的,插刀6也是间歇工作,而驱动装置带动两个螺旋叶片旋转是不停歇的,为此在驱动装置与第一往复机构51之间、以及与第二往复机构53之间设置离合器,在需要打结及切割时,离合器接合,驱动装置带动第一往复机构51和第二往复机构53使打结针杆52和插刀6工作。而当打结完成后,离合器脱开,等待下一次打结与切断工作时再接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打捆箱4与料筒1通过连接箱7连接为一体,连接箱7与料筒1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形状为跑道形或椭圆形、连接箱7与打捆箱4连接的一端的截面形状为矩形,见图7,跑道形或椭圆形的横向宽度大于矩形的横向宽度,跑道形或椭圆形的纵向高度小于矩形的纵向高度,跑道形或椭圆形的面积大于矩形的面积。跑道形是两条圆弧与两条平行直线间隔连接形成的形状。由于为了配合螺旋叶片,料筒1的横向两侧是圆弧结构,而打捆装置输出的是长方体的成捆秸秆,因此利用连接箱7来改变成捆秸秆的形状,成捆秸秆从料筒1过渡到打捆箱4之后,横向宽度变小,纵向高度变大,但是由于跑道形或椭圆形的面积大于矩形的面积,所以成捆秸秆经过连接箱7时仍然会受到压缩,进一步提高压缩率。由于成捆秸秆已经成型,因此连接箱7内壁及打捆箱4内壁可以不设置其他结构,而且加工得非常光滑,从而便于成捆秸秆在进一步压缩后仍然确保输送效率。跑道形或椭圆形的中心可以与矩形的中心位于一条平行于秸秆输送方向的直线上,这样输送秸秆时阻力会减小。

见图1,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应对不同农作物的秸秆并调节不同的压缩密度,打捆箱4内设有调节板41,调节板41上设有调节螺母42,打捆箱4上设有调节杆43,调节杆43穿过调节螺母42进行配合,调节杆43旋转使调节板41相对打捆箱4的内壁摆动来调节打捆箱4的横截面积。调节板41可以设置在打捆箱4内壁的一个壁面上,也可以设置在多个壁面上,如图1所示,在打捆箱4的上下两个壁面上设置了调节板41,通过调节杆43同步两块调节板41,两块调节板41相向运动或者背离运动,从而改变打捆箱4的横截面积,使得成捆秸秆通过时的阻力发生变化,当打捆箱4的横截面积变小后,输送阻力增加,提高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相反的,打捆箱4的横截面积变大后,输送阻力减小,降低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调节杆43可以手动操作,也可以电动操作。另外可以在打捆箱4内壁或料筒内壁设置压力传感器,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数据控制电机对调节杆43进行自动操作,从而实现自动调节成捆秸秆的压缩密度。

可以在打捆箱4上设置与离合器配合工作的长度调节器8,长度调节器8上有一个尖齿滚轮81,尖齿滚轮81的尖齿会插到成捆秸秆中,在成捆秸秆向后输送的过程中,会带动尖齿滚轮旋转,长度调节器通过计量尖齿滚轮的转动圈数来获得成捆秸秆的输送距离,当达到预定距离值时,离合器接合,插刀及打结器工作,一捆预定长度的成捆秸秆就从打捆箱后端输出。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