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工具,特别是一种可以实现批量化大量快速种植的多功能种蒜机。
背景技术:
作物栽培措施之一,是将播种材料按一定数量和方式,适时播入一定深度土层中的作业。播种适当与否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为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除精细整地外还要做好种子处理,以及劳力、畜力和播种机具等的准备。常见的方式有撒播、条播、点播等。点播又称穴播,即在播行上每隔一定距离开穴播种。点播能保证株距和密度,有利于节省种子,便于间苗、中耕,多用于玉米、棉花、甜菜、向日葵等作物。
如申请号201520742626.X提供一种大蒜播种装置,该装置包括储蒜管、压管、放蒜装置和挖坑装置;压管位于储蒜管上端,放蒜装置位于所述储蒜管下端,挖坑装置设置在储蒜管上且位于放蒜装置下方;放蒜装置包括放蒜压盘、压蒜装置和挡蒜装置,放蒜压盘与储蒜管同轴且位于所述压管之下及压蒜装置之上,压蒜装置包括压蒜活塞、压蒜活塞支架和压蒜活塞推杆,挡蒜装置包括挡蒜平板支架、挡蒜平板和挡蒜平板推杆,挡蒜装置通过挡蒜平板支架固定设置在挡蒜平板长圆孔位置。
不能很好实现批量化种植,这个和单人种植差别不大,效率提高不是很明显,整个设备操作起来也不算很好操作。而且种蒜的时候不能很好的使用,因为蒜种较大,需要按压才能实现种植,同时上述不能很好地对下种量进行控制,不但株行距和蒜种入土深度不好掌握,只能人工控制下种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现大批量快速播种蒜种,而且可先打坑然后再落种,很好的限制了每次只下一芽蒜种,很好的实现了种植的数量控制,避免落种太多影响种植效果的多功能种蒜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多功能种蒜机,包括料台,料台上设置若干料斗,料台底对应每个料斗下方设置漏斗颈,料斗颈内设置入蒜管,入蒜管下半段侧壁设置出蒜管,出蒜管中间侧壁与入蒜管连通,出蒜管内设置一个活塞,活塞上方设置有联动杆,漏斗颈侧壁设置一个螺母,联动杆通过螺纹固定在螺母上;
料台上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下方对应每个料斗设置有压头,压头外侧设置有吊铁,吊铁与压头直接设置间隙,压头上方设置联动杆与连接杆上的螺母匹配安装;
入蒜管上半部分被若干条竖直缝均匀分为若干块扩展条,每个扩展条上设置径向橡胶片,橡胶片长度小于入蒜管的半径。
先将蒜种放入到料台后,这样蒜种就会落入到料斗内累计起来,这样蒜种就做好准备,这个时候按压料台后,由于料台和料斗颈是一体的,就向下运动,这样就会导致入蒜管相对于料斗颈向上伸入,这样入蒜管上方设置竖直缝,这样就会向外扩展,同时橡胶片的作用,橡胶片先挡住蒜种使吊铁将蒜种调成竖直状,由于吊铁与压头之间缝隙很小,就够蒜种竖直下落,这个保证了蒜种发芽端的方向。
压头压住蒜种,突破橡胶片进入到入蒜管内,同时出蒜管内的活塞上的联动杆固定在料斗颈上,活塞向下运动压到墒面上,这样墒面上就打好蒜孔,然后料台回收起来,活塞运动高于出蒜管和入蒜管的连接处,这样入蒜管内的蒜种就会落入到出蒜管,进而落入到活塞打出来的坑里面,然后抬走整个设备,这样就实现了种蒜,一次可以同时快速栽种多个蒜种。
更优方案,所述料台任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握手柄。这样便于按压或移动整个设备,操作起来更为简便。
更优方案,所述料台任一组对边下方分别设置刮板和/或推板。这样利用前后刮板,可以种蒜的同时平整墒面,种蒜结束以后再刮回来,这样就可以覆盖蒜种。
更优方案,料台下方四个角设置有能够调节高度的扁铁。加强料台的支撑效果,同时出蒜管和入蒜管也起到支撑效果,并且扁铁有梢尖。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本机器可以实现大批量快速种植蒜种,芽蒜有凸背,生根端粗重短,发芽端细长的根系,利用弹性可使生根端先向下落,这样就很好地解决了蒜种在栽种时不好控制蒜种的根的朝向问题。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管径、活塞和压头的大小,入蒜口的深度,可以实现播种西瓜、玉米、蚕豆等农作物。整个设备集打坑,播种一体化,操作起来效率很高,而且便于操作,使用更为便捷,两个人就能很快速地栽种很大块面积的蒜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仅部分安装一排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入蒜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多功能种蒜机,包括料台1,料台1上设置10×12个料斗2,料台1底对应每个料斗下方设置漏斗颈3,漏斗颈直径2.2cm,料斗颈3内设置入蒜管4,入蒜管直径2,入蒜管4下半段侧壁设置出蒜管5,出蒜管5中间侧壁与入蒜管4连通,出蒜管4内设置一个活塞6,活塞的前端为圆锥形,这样就能很好的打孔,活塞6上方设置有联动杆7,漏斗颈3侧壁设置一个螺母8,联动杆7通过螺纹固定在螺母8上;料台1上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下方对应每个料斗2设置有压头10,压头10外侧设置有吊铁14,吊铁14与压头10直接设置间隙,压头10上方设置联动杆7与连接杆上的螺母匹配安装;
如图3所示,入蒜管4上半部分被若干条竖直缝均匀分为若干块扩展条401,每个扩展条401上设置径向橡胶片11,橡胶片11长度小于入蒜管4的半径。
所述料台1任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握手柄12,相邻两个握手柄12间隔40cm。这样便于按压和抬走料台整个设备,操作起来更为简便。
料台1下方四个角设置有能够调节高度的扁铁13。扁铁13上设置圆孔,配合螺栓可以很好调节高度,适应不同的地形,加强料台的支撑效果,虽然出蒜管和入蒜管起来主要支撑效果。
先将蒜种放入到料台后,这样蒜种就会落入到料斗内累计起来,整理以后让蒜种的芽头向下进行放置,这样蒜种就做好准备,两人面对面站着同时端握住握手柄进行按压料斗,按压时候,出蒜管和入蒜管是静止不动,但是相对于料台和料斗颈就是入蒜管向上运动,这样就会导致入蒜管相对于料斗颈向上伸入,蒜种就会被按压进入到入蒜管内,这样入蒜管上方设置竖直缝,当蒜种受力时入蒜口就会向外扩展,同时橡胶片(防止蒜种自入于入蒜管内)的作用,压头压住蒜种,突破橡胶片进入到入蒜管内。
出蒜管内的活塞上的联动杆固定在料斗颈上,活塞向下运动压到土地上,这样就在土地上打孔。
最后当料台回收起来,活塞运动高于出蒜管和入蒜管的连接处,这样入蒜管内的蒜种就会落入到出蒜管,进而落入到活塞打出来的坑里面,然后抬走整个设备,这样就实现了种蒜,一次可以同时快速栽种多芽蒜种。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多功能种蒜机,包括料台1,料台1上设置若干个料斗2,料台1底对应每个料斗下方设置漏斗颈3,料斗颈3内设置入蒜管4,入蒜管直径2,入蒜管4下半段侧壁设置出蒜管5,出蒜管5中间侧壁与入蒜管4连通,出蒜管4内设置一个活塞6,活塞6上方设置有联动杆7,漏斗颈3侧壁设置一个螺母8,联动杆7通过螺纹固定在螺母8上;料台1上设置有连接杆9,连接杆9下方对应每个料斗2设置有压头10,压头10外侧设置有吊铁14,吊铁14与压头10直接设置间隙,这样便于蒜种的芽向下放置不会发生横置情况,压头10上方设置联动杆7与连接杆上的螺母匹配安装;
如图3所示,入蒜管4上半部分被若干条竖直缝均匀分为若干块扩展条401,每个扩展条401上设置径向橡胶片11,橡胶片11长度小于入蒜管4的半径。
所述料台1任一组对边上设置有握手柄12。这样便于按压和抬走料台整个设备,操作起来更为简便。
料台1下方四个角设置有能够调节高度的扁铁13。扁铁13上设置圆孔,配合螺栓可以很好调节高度,适应不同的地形,加强料台的支撑效果,出蒜管和入蒜管起来主要支撑作用。
实施例3
具体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料台1任一组对边下方分别设置刮板和或推板。这样利用前推板后刮板,可以在种蒜同时平整一下墒面,种蒜结束,移动机器时,后面的刮板可将蒜边上的土刮回蒜沟内,这样就可以覆盖蒜种。墒面上的小蒜沟边上的土刮回蒜沟中,根据墒面可以采用刮板和推板单用或同时使用,或者二者都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