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牲畜饲喂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移动猪槽。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猪槽采用的是长条状的槽,且为敞开式的,槽没有分割成每个猪独立的食槽,猪在进食过程中,由于争抢前脚经常会踏进猪槽中,同时又会把猪槽中的猪食洒落到猪槽外,造成猪食的浪费;此外,由于传统的猪槽是固定的,饲养人员在喂养或者清洗的过程中,只能去猪舍里,这无疑给饲养人员造成了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移动猪槽,便于在猪舍外面进行和猪食以及清洁猪槽,且由于猪槽被分隔为独立的食槽区,又避免了猪之间的争食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移动猪槽,包括槽体、底板、把手、滚轮,所述槽体包括食槽部、水槽部、隔板、出水孔、出食孔,所述食槽部为长方体结构,设置在槽体的下端,所述水槽部也为长方体结构,设置在槽体的上端,所述食槽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隔板通过凹槽插入至食槽部底部,将食槽部分割成独立区域,所述槽体与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并设置在槽体的下端,所述把手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下端。
所述食槽部和水槽部的边缘部分均设置为圆角。
所述出水孔和出食孔设置在槽体的同一端。
所述出水孔处设置有挡水板,所述出食孔处设置有挡食板。
所述把手的下端还设有横杠。
所述滚轮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底板下端的顶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猪槽设置为可移动的,方便饲养人员喂养和清洁猪槽,同时由于食槽部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板,将食槽部分隔成独立的食槽区,避免了猪之间的争食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可移动猪槽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槽体的俯视图。
其中:1、槽体 11、食槽部 111、凹槽 12、水槽部 13、隔板 14、出水孔 15、出食孔 16、挡水板 17、挡食板 3、把手 31、横杠 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移动猪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1、底板2、把手3、滚轮4,所述槽体1包括食槽部11、水槽部12、隔板13、出水孔14、出食孔15,所述食槽部11为长方体结构,设置在槽体1的下端,所述水槽部12也为长方体结构,设置在槽体1的上端,所述食槽部1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凹槽111,隔板13通过凹槽111插入至食槽部11底部,将食槽部11分割成独立区域,所述槽体1与底板2通过螺栓连接,并设置在槽体1的下端,所述把手3与底板2固定连接,所述滚轮4设置在所述底板2的下端。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饲养员首先在食槽部11中和好猪食,并在水槽部12中加入适量水,然后通过把手3推动槽体1进入猪舍,如果是一头猪,直接推进猪舍,让猪进食即可;如果是多头猪,就采用隔板13插入食槽部11的凹槽111,将食槽部11分隔成独立的进食区域,防止猪之间相互抢食;如果需要对猪槽进行清洁,就把槽体1推出,打开隔板13、挡水板16、挡食板17,采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即可。
所述食槽部11和水槽部12的边缘部分均设置为圆角,以防对猪产生划伤,提高了安全系数。
所述出水孔14和出食孔15设置在槽体1的同一端,便于饲养员进行清洗。
所述出水孔14处设置有挡水板16,所述出食孔15处设置有挡食板17。
所述把手3的下端还设有横杠31,既增加了把手3的机械强度,又可以阻挡槽体1由于螺栓松懈,滑出底板2。
所述滚轮4的数量为4个,分别设置在底板下端的顶角处。
总之,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便于饲养和清洁等优点。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