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5966阅读:74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稻栽培施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稻的种植绝大多数采用移栽的方式,生长的初期主要是培育壮秧,因此秧田的施肥浇水等工作直接影响着秧苗的发育,秧苗培育基本是在苗床进行,整个培养壮秧期间需要施肥和无数次的浇水作业,目前绝大多数采用人工施肥和浇水作业,人工施肥和浇水存在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施肥浇水不均匀等问题,另外现有的施肥装置和浇水装置为独立的两个装置,占地空间大、施肥时使用施肥装置、浇水时使用浇水装置,二者在苗床上更替交换使用,浇水时必须将施肥装置搬运离开苗床,反之亦然,增加了搬运等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是由肥料箱、储水箱、机架和行走轮构成,其所述的机架两侧的底部均安装着两个以上的行走轮,机架顶部从前置后依次固定着肥料箱和储水箱,肥料箱的顶部设有进料斗、内腔的底部施肥口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出料辊,所述的出料辊与固定在机架上的出料电机传动连接,储水箱的底部出口管的前端并联着一组以上的布水管,所述的布水管的底部均布着喷头,所述的出口管上设有泵体,泵体与固定在机架上的排水电机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出料辊的外周均布着凹陷的料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架两侧的底部的行走轮均设有轨道,所述的一个行走轮与固定在机架上的行走电机传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储水箱顶部设有进水口。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施肥和浇水均匀,大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集施肥和浇水于一体,提高了整个机械的集约化水平,在施肥和浇水的各个工序中避免了两个装置轮番操作替换时的搬运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是由肥料箱1、储水箱2、机架3和行走轮4构成,其所述的机架3两侧的底部均安装着两个以上的行走轮4,机架3顶部从前置后依次固定着肥料箱1和储水箱2,肥料箱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5、内腔的底部施肥口6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出料辊7,所述的出料辊7与固定在机架3上的出料电机17传动连接,储水箱2的底部出口管8的前端并联着一组以上的布水管9,所述的布水管9的底部均布着喷头10,所述的出口管8上设有泵体11,泵体11与固定在机架3上的排水电机12传动连接。

实施例2

本使用新型的一种水稻苗床施肥浇水装置,是由肥料箱1、储水箱2、机架3和行走轮4构成,其所述的机架3两侧的底部均安装着两个以上的行走轮4,机架3顶部从前置后依次固定着肥料箱1和储水箱2,肥料箱1的顶部设有进料斗5、内腔的底部施肥口6的上方设有一个以上的出料辊7,所述的出料辊7与固定在机架3上的出料电机17传动连接,储水箱2的底部出口管8的前端并联着一组以上的布水管9,所述的布水管9的底部均布着喷头10,所述的出口管8上设有泵体11,泵体11与固定在机架3上的排水电机12传动连接。所述的出料辊7的外周均布着凹陷的料槽13,肥料箱1内的固体颗粒肥料先进入到料槽13内、当出料辊7转动时,料槽13置于施肥口6上部时,肥料自动落入到下方的苗床上。所述的机架3两侧的底部的行走轮4均设有轨道14,使用时将轨道14分别放置在苗床的两侧即可,所述的一个行走轮4与固定在机架3上的行走电机15传动连接,整个装置在行走电机的驱动下来回反复行走。所述的储水箱2顶部设有进水口16。肥料箱1作为固定颗粒肥料施肥使用,储水箱2、泵体11和喷头10等为浇水、液体肥料和喷药时使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