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59980阅读:8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



背景技术:

庭菖蒲,学名:Sisyrinchium rosulatum,为鸢尾科庭菖蒲属下的一个植物种,本种的茎较细弱,呈莲座丛状;茎基部的节处略膨大成膝盖状弯曲。

庭菖蒲,喜水湿、微酸性土壤、耐半阴或喜半阴,因此,庭菖蒲栽培容器需要满足适度湿润以及排水良好的要求。

传统的庭菖蒲栽培容器,采用水喷晒的方式来灌溉,需要配置功能良好的排水系统。因此,传统的庭菖蒲栽培容器结构复杂,成本高,有必要对其结构进行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提到的缺陷和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

本实用新型实现其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包括内盆、外盆、支撑板、通风管、加湿器;所述内盆容置于外盆内部,且内盆侧壁和底部布设有内孔;所述内盆的侧壁和外盆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内盆的底面和外盆的底面间隔设置;所述内盆的内壁和底部均铺设有保水层;所述保水层为厚度不低于5mm的无纺布;所述内盆内部竖立设置有保水管;所述保水管底部连接保水层;所述保水管为直径5mm的海绵圆柱;所述支撑板水平固定于外盆内壁,支撑板外缘与外盆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支撑板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绕支撑板中的中轴等距离环形阵列;所述外盆底部开设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连接通风管,所述通风管的外端安装有加湿器。

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还包括圆柱盒;所述圆柱盒固定安装于支撑板中部;所述圆柱盒为中空的圆柱体,上方铰接有盖子;所述圆柱盒侧壁的上方卡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均匀布满圆柱盒侧壁的上方。

加湿器工作,湿润的空气通过通风管进入到外盆内部并积聚于支撑板下方空间,然后通过透气孔,均匀地进入到支撑板上方空间,最后从内孔进入到土壤,以及土壤上方的空间,对庭菖蒲根部和页部进行润湿,从而起到自动浇水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内盆1、内孔1a、保水层1b、保水管1c、外盆2、通风孔2a、支撑板3、透气孔3a、通风管4、加湿器5、圆柱盒6、圆孔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包括内盆1、外盆2、支撑板3、通风管4、加湿器5;所述内盆1容置于外盆2内部,且内盆1侧壁和底部布设有内孔1a;所述内盆1的侧壁和外盆2的侧壁间隔设置;所述内盆1的底面和外盆2的底面间隔设置。

所述内盆1的内壁和底部均铺设有保水层1b;作为优选,所述保水层1b为厚度不低于5mm的无纺布,一方面起到过滤作用,防止土壤流失,另一方面起到蓄水的作用,保持土壤的湿润性。

所述内盆1内部竖立设置有保水管1c;所述保水管1c底部连接保水层1b;所述保水管1c为直径5mm的海绵圆柱。保水管1c将保水层1b中的水往上引,进而起到滋润内盆1中的土壤的作用。

所述支撑板3水平固定于外盆2内壁,支撑板3外缘与外盆2内壁相互贴合。所述支撑板3靠近边缘处设置有透气孔3a;所述透气孔3a绕支撑板3中的中轴等距离环形阵列;所述外盆2底部开设有通风孔2a;所述通风孔2a连接通风管4,所述通风管4的外端安装有加湿器5。

加湿器5工作,湿润的空气通过通风管4进入到外盆2内部并积聚于支撑板3下方空间,然后通过透气孔3a,均匀地进入到支撑板3上方空间,最后从内孔1a进入到土壤,以及土壤上方的空间,对庭菖蒲根部和页部进行润湿,从而起到自动浇水的作用。

透气孔3a的设置,保证气流上行的均匀性,避免局部气流过大。

作为优选,一种自动浇水的庭菖蒲栽培容器,还包括圆柱盒6;所述圆柱盒6固定安装于支撑板3中部;所述圆柱盒6为中空的圆柱体,上方铰接有盖子;所述圆柱盒6侧壁的上方卡设有圆孔7;所述圆孔7均匀布满圆柱盒6侧壁的上方。

圆柱盒6用以放置气体肥料。气体肥料挥发,通过圆孔7外溢,在湿润空气的裹挟下,一同进入到土壤,以及土壤上方的空间,对庭菖蒲根部和页部进行施肥,从而起到自动施肥的作用。

圆孔7只位于圆柱盒6上方,圆柱盒6下方用以存放气体肥料,这样气体肥料不会直接外流。圆孔7保证了肥料气体挥发后往四方均匀扩散,避免肥料气体的局部堆积。

本实用新型按照实施例进行了说明,在不脱离本原理的前提下,本装置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应当指出,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等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