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3964阅读: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抛秧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抛秧机。



背景技术:

水稻抛秧栽培技术(rice shoot culture)是60年代在国外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水稻育苗移栽技术。它是采用育苗盘或纸筒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相互易于分散的水稻秧苗,或采用常规育秧方法育出秧苗后手工掰块分秧,然后将秧苗连同营养土一起均匀撒抛在空中,使其根部随重力落入田间定植的一种栽培法。它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拔秧、插秧传统习惯,具有省工、省力、省种子和秧田、操作简单、高产、稳产、高效的优点,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

公开号为CN2286370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水稻抛秧机,它由船形底盘、柴油机、减速系统、抛秧系统、传动系统等组成,它的实施可以提高稻田作业的机械化程度,它具有抛秧均匀,作业效率高、幅宽可调的特点,由于采用船形底盘,承载能力大,转弯与行走都非常自如灵活,而离合器的设置,使人工启动柴油机变得较轻便。

公开号为CN102726150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能将带泥坨的水稻秧苗较为均匀的抛入稻田中、又不受损秧苗的水稻秧苗抛秧机。它是在被动力牵引的机架上设有输送带,输送带的运行速度与地轮是同步的。秧苗在被抛出之前是由操作手将它们码放在输送带上,码放时只要使秧苗的根部朝下、泥坨互相贴紧即可。这样就保证了秧苗间的间距基本相同,秧苗落入稻田后的间距也基本相同。输送带的张紧力是可调的。地轮轴上设有离合器,可在不需要抛秧时将地轮与输送带的联动断开。在机架上还设有运输轮,在非田间运行时使用。

现有抛秧机属于粗放式大批量进行抛秧,无法做到单根秧苗抛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抛秧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稻抛秧机解决了目前生厂上机械插秧只能高密度育秧的模式,导致移栽后返青时间长,生育期拉长,不易早打丰产架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抛秧机,所述水稻抛秧机包括车轴、位于车轴两端的车轮、位于所述车轴上方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传动设备,所述传动设备包括两个传动轴以及套在所述传动轴外周的传动履带,所述传动履带上间隔固定有夹盘,所述夹盘上开有软盘放置孔,所述软盘放置孔上放置有两端开口且中空筒形的塑料软盘,所述塑料软盘的一端用于放入秧苗,另一端放置于所述软盘放置孔中;所述传动设备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板和导苗管,所述导苗管由上至下穿透所述固定板并向下延伸且底部设置有收口,当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传动履带向所述固定板方向运动时,所述塑料软盘能够落入所述导苗管中,秧苗能够从所述塑料软盘的底部开口并被抛入稻田中,塑料软盘被卡在所述导苗管收口中。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振动器。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机车相连的传动杆。

可选的,所述塑料软盘为倒置的中空圆台形。

可选的,所述导苗管为3~100个,每个所述夹盘上的软盘放置孔为3~100个。

可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条形开口,所述导苗管上端开口处环绕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用于将导苗管卡在所述条形开口中并使导苗管可沿着条形开口移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将秧苗防止在塑料软盘中,然后通过夹盘以及传送履带传送至导苗管中进行抛秧,可以进行单根秧苗抛秧,提高了秧苗之间的间距,降低了秧苗的密度,从而降低返青时间和生育期,易早打丰产架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稻抛秧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稻抛秧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苗管和固定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稻抛秧机,所述水稻抛秧机包括车轴1、位于车轴1两端的车轮2、位于所述车轴1上方的底座3以及位于底座3上方传动设备,所述传动设备包括两个传动轴4以及套在所述传动轴4外周的传动履带5,所述传动履带5上间隔固定有夹盘6,所述夹盘6上开有软盘放置孔7,所述软盘放置孔7上放置有两端开口且中空筒形的塑料软盘8,所述塑料软盘8的一端用于放入秧苗,另一端放置于所述软盘放置孔7中;所述传动设备的前端设置有固定板9和导苗管10,所述导苗管10由上至下穿透所述固定板9并向下延伸且底部设置有收口14,当所述传动轴4带动所述传动履带5向所述固定板9方向运动时,所述塑料软盘8能够落入所述导苗管10中,秧苗能够从所述塑料软盘8的底部开口并被抛入稻田中,塑料软盘8被卡在所述导苗管10收口14中。本实用新型将秧苗防止在塑料软盘中,然后通过夹盘以及传送履带传送至导苗管中进行抛秧,可以进行单根秧苗抛秧,提高了秧苗之间的间距,降低了秧苗的密度,从而降低返青时间和生育期,易早打丰产架子。

传动设备包括电动机以及与电动机传动连接的曲轴,曲轴通过棘轮杠杆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并进一步带动履带。夹盘通过胶粘剂粘在履带上,为了使履带在转弯时夹盘能够被带动,胶黏剂粘在夹盘中线上。电动机可以通过机车的柴油机进行给电力。

如图1所示,为了使秧苗顺利地落下,所述固定板9上设置有振动器11,振动器可以为常规的旋转离心式,可以通过柴油机给予电力。

如图1所示,为了方便带动水稻抛秧机,所述固定板9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与机车相连的传动杆12,机车例如可以是拖拉机的机头或者常规水稻抛秧机的机头。

塑料软盘的作用是将传动时固定秧苗并使秧苗的根部朝下顺利通过导苗管,例如,所述塑料软盘8为倒置的中空圆台形,秧苗的底部可以占有营养土块,从而使秧苗可以像羽毛球一样均根部朝下下落。

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导苗管10为3~100个,每个所述夹盘6上的软盘放置孔7为3~100个。图1-3中均仅示出了三个导苗管和3个软盘放置孔7以及5个固定板9,但是根据需要,可以将上述设备的个数成倍增加,从而成倍增加抛秧效果,降低劳动量。

根据种植经验,秧苗的行距最好在16-18厘米,但是根据秧苗的长势不同行距可能有所调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9上设置可以有条形开口13,所述导苗管10上端开口处环绕可以有橡胶圈15,所述橡胶圈15用于将导苗管10卡在所述条形开口13中并使导苗管10可沿着条形开口13移动。

下面将结合附图提供本实用新型抛秧机一种具体运行方式,但是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

首先将一根根秧苗插入塑料软盘中,然后放置在田坎上,将抛秧机在机头带动下驶入田中。如图1所示,将塑料软盘插在固定板9的软盘放置孔7上,然后使传动轴4转动并带动传动履带5将塑料软盘8和秧苗抛入导秧管10中。如图2所示,塑料软盘8和秧苗进入导秧管后,在振动机11的带动下,秧苗根部向下运动直至收口14中,塑料软盘8被卡在从收口14中,秧苗落入稻田中,完成插秧。插秧完成后,回收塑料软盘8。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