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及的播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3957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及的播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播种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及的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白及为兰科白及属植物白及的干燥根茎,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角芨草、紫兰等,是一种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具有较大的药用价值。

白及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安徽、湖北,贵州也有栽培。白及的种子较为细小,无胚乳,只有几个细胞构成的发育不完全的胚。目前白及的播种多为人工播种,一人一犁在前开槽,一人在后播种,当需要进行大面积播种时,工人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劳动效率低。十分影响种植效率,并且播种时,播种者长期弯腰工作,容易导致脊椎病的产生,造成健康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白及的播种装置,以实现白及种子的自动播种,解决传统人工播种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的问题,并且播种过程中不需工人长期弯腰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白及的播种装置,包括种子箱、前滚轮和后滚轮,前滚轮上连接有第一皮带和第二皮带,前滚轮与后滚轮通过第一皮带传动,种子箱设置在第一皮带上方,种子箱上设有牵引杆,种子箱下端设有圆形出料筒,圆形出料筒中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通过第二皮带与前滚轮传动连接,转动轴的端面上设有偏心柱,偏心柱上竖向固定连接有开槽杆,开槽杆下端设有开槽头,转动轴上设有数个旋转叶片,数个旋转叶片在转动轴表面按竖直平面的圆形均匀分布,圆形出料筒的底部连接有出料管,出料管下端设有培土块,出料管位于开槽杆与后滚轮之间。

本方案的原理是:实际应用时,以播种装置的运动方向为前方,在种子箱中放入白及种子,外部的牵引装置拉动牵引杆牵引播种装置前行,过程中,前滚轮滚动,并通过第一皮带带动后滚轮滚动,播种装置在前滚轮和后滚轮的共同滚动下得以前行。前滚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转动轴旋转,转动轴上的偏心柱跟随转动轴旋转,从而带动开槽杆不断上升和下降。当开槽杆下降时,开槽杆下端的开槽头插入土壤中,当开槽杆上升时,开槽头将土壤提起而挖好种植坑。开槽杆继续随偏心柱旋转,将提起的土壤堆放在种植坑前方形成土堆。

同时,转动轴旋转,使转动轴上的旋转叶片围绕转动轴做旋转运动,旋转叶片旋转时,种子箱中的白及种子分批次依次落入旋转叶片之间的夹缝中,由于旋转叶片在转动轴表面按竖直平面的圆形均匀分布,旋转叶片之间的夹缝大小一致,使得每一个夹缝携带的白及种子量得以均匀,从而使每一次播种量都得以均衡。旋转叶片携带并推送夹缝中的种子运动至圆形出料筒底部,种子落入出料管中。由于此过程中装置一直前行,此时出料管已移动至挖好的种植坑上方,白及种子由出料管下落至下方的种植坑中,将种子自动播入。

之后装置继续前行,开挖后一个种植坑,旋转叶片转动并推送下一个夹缝中的白及种子通过出料管播入种植坑中。此时,从先播种的种植坑中挖出的土堆位于后播种的种植坑的后方。装置继续前行,培土块推动种植坑后方的土堆前移,往土堆前方的种植坑培土,将白及种子掩埋,完成培土工作。由此,只需要对第一个种植坑进行人工培土,而后可进行自动培土,大大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长期弯腰工作,保障了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对土壤自动挖坑、播种和培土,减少操作者的劳动量,并且还能均衡每一次的播种量,此外还能减少操作者的弯腰工作量,保障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还包括水箱,水箱与出料管连通。播种的同时,水箱由出料管向种植坑中浇水,从而使播种与浇水工作同步进行,而不需要单独工作,提升播种效率。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水箱上设有水量控制阀门。调节水量控制阀门的开启程度,对不同土壤状况的种植坑进行不同程度的浇水,以使水量利于白及的生长。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开槽头和培土块朝向前滚轮的一面均为弧面,相比平面,弧面能够增大与土壤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挖种植坑和培土的效果。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开槽头铰接在开槽杆下端,培土块也铰接在出料管下端,开槽头与培土块之间连接有弹簧。开槽头向上提升土壤后,向种植坑播入种子并浇水后,开槽头继续上升,通过弹簧拉动培土块向前移动进行培土,增强培土块前进动力,防止培土块遭遇较大土堆而阻碍前行。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种子箱上设有手推杆,手推杆上设有防滑垫。操作者通过手推杆能够调整播种装置的运动方向,从而根据不同地理状况调整播种位置,以适于白及的生长。在手推杆上设置防滑垫,增强手推杆与人手之间的摩擦,防止工作过程中出现打滑的现象。

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出料管与圆形出料筒之间设有出料阀门。通过调节出料阀门的开启程度,能够对出料量进行调节,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每一个种植坑中的播种量,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转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圆形出料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播种时的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种子箱1、前滚轮2、后滚轮3、水箱4、手推杆5、牵引杆6、圆形出料筒7、转动轴8、旋转叶片9、出料阀门10、第一皮带11、第二皮带12、出料管13、偏心柱14、培土块15、开槽杆16、开槽头17、水量控制阀门18、弹簧19、防滑垫20、土堆21、种植坑22。

实施例基本如图1所示:一种白及的播种装置,包括种子箱1、前滚轮2和后滚轮3,前滚轮2上连接有第一皮带11和第二皮带12,前滚轮2与后滚轮3通过第一皮带11传动,种子箱1设置在第一皮带11上方,种子箱1左端设有牵引杆6,种子箱1右端设有手推杆5,手推杆5上有防滑垫20,种子箱1下端设有圆形出料筒7。如图1和图3所示,圆形出料筒7中转动连接有转动轴8,转动轴8通过第二皮带12与前滚轮2传动连接,转动轴8的端面上设有偏心柱14,偏心柱14上竖向固定连接有开槽杆16,开槽杆16下端与开槽头17铰接,如图2所示,转动轴8上设有八个旋转叶片9,八个旋转叶片9在转动轴8表面按竖直平面的圆形均匀分布,圆形出料筒7的底部通过出料阀门10与出料管13连接,出料管13下端与培土块15铰接,出料管13位于开槽杆16与后滚轮3之间,如图1所示,开槽头17与培土块15的左面均为弧面,开槽头17与培土块15之间通过弹簧19连接。种子箱1右方设有水箱4,水箱4上设有水量控制阀门18,水箱4与出料管13连通。

本实施例中,实际应用时,以图1中的左方为播种装置运动方向,在种子箱1中放入白及种子,通过外部牵引装置拉动牵引杆6使播种装置左移,推动手推杆5,调整播种装置的运动方向,从而根据不同地理状况调整播种位置,以适于白及的生长。过程中,前滚轮2滚动,并通过第一皮带11带动后滚轮3滚动,使播种装置左移。前滚轮2通过第二皮带12带动转动轴8旋转,转动轴8上的偏心柱14跟随转动轴8旋转,从而带动开槽杆16不断上升和下降。当开槽杆16下降时,开槽杆16下端的开槽头17插入土壤中,如图4所示,当开槽杆16上升时,开槽头17的弧面将土壤提起而挖好种植坑22。开槽杆16继续随偏心柱14旋转,将提起的土壤堆放在种植坑22左方而形成土堆21。

同时,转动轴8旋转,使旋转叶片9旋转,种子箱1中的白及种子分批次依次落入旋转叶片9之间的七个夹缝中,夹缝大小一致,使得每一个夹缝携带的白及种子量均匀,从而使每一次播种量都得以均衡。旋转叶片9携带并推送夹缝中的种子运动至圆形出料筒7底部,种子落入出料管13中。由于此过程中装置一直前行,此时出料管13已移动至挖好的种植坑22上方,白及种子由出料管13下落至下方的种植坑22中,将种子自动播入。调节出料阀门10的开启程度,控制每个种植坑22中种子的适量播种。调节水量控制阀门18,由水箱4向种植坑22中适量浇水。

之后装置继续前行,开挖后一个种植坑22,旋转叶片9转动并推送下一个夹缝中的白及种子通过出料管13播入种植坑22中。此时,由右边的种植坑22中挖出的土堆21位于左边的种植坑22的右方。装置继续前行,开槽杆16做上升运动,开槽头17通过弹簧19拉动培土块15左移,培土块15的弧面推动土堆21左移,往土堆21左方的种植坑22培土,将白及种子掩埋,完成培土工作。由此,只需要对右边的第一个种植坑22进行人工培土,而后可进行自动培土,大大减少人工操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并且过程中不需要操作者长期弯腰工作,保障了操作者的身体健康。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