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3944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林业灌溉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茶树具有喜温喜湿的特点,目前茶园采用的方式有喷灌和滴灌两种,茶树为丛生状灌木,其枝叶繁茂,喷灌方式虽然能够扩大灌溉面积,但是在喷灌时,大多数的水分落在枝叶上,仅仅起到表面润湿的效果,特别是在与施肥结合时,导致肥料损失量大,影响肥效;而滴灌能够将水分直接送入茶树根部,保证水、肥供给,但滴灌管直接铺设在土壤表层,基质土壤易污染滴灌管外表面,堵塞滴孔,一旦发生堵塞现象,需要对滴灌管进行维护清理,提高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基质土壤堵塞滴孔的茶叶种植滴灌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包括供水管及滴灌管,所述供水管通过立柱支撑,供水管上设有朝向茶树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滴灌管通过伸缩管连接,所述伸缩管包括固定管和移动管,所述固定管的一端与连接管固接,并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延伸,固定管上设有环形安装板,所述环形安装板通过伸缩波纹管与移动管上端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管的内径大于固定管的外径,移动管的下端与滴灌管固接,移动管的上端设有压力板,所述压力板的上端面通过拉簧与环形安装板的下端面连接,无水压时压力板的上端面抵靠在固定管下端处,压力板位于固定管周边的位置上设有出水孔。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所述压力板上对称地设有一对导向板,所述导向板相背离的侧壁抵靠在固定管的内壁上,且导向板可沿固定管内壁上、下移动。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所述拉簧套设在固定管上。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所述滴灌管下方设有遮挡板,所述立柱靠近连接管设置,立柱上设有朝向茶树的安装耳,所述遮挡板与安装耳铰接,遮挡板的上端面通过弹性绳与立柱连接。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所述立柱为两根,并对称地设置在连接管两侧。

本实用新型技术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水压的作用使得灌溉时滴灌管自动下降进行滴灌,在灌溉结束后停止供水,随着水压的消失,滴灌管在拉簧弹力的作用下自动回位,此时滴灌管与基质土壤间存在间距,避免基质土壤污染滴灌管外表面,有效防止土壤堵塞滴孔,降低滴灌管的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茶叶种植滴灌装置,包括供水管1及滴灌管2,所述供水管1通过立柱3支撑,供水管1上设有朝向茶树的连接管4,所述连接管4与滴灌管3通过伸缩管连接,所述伸缩管包括固定管5和移动管6,所述固定管5的一端与连接管4固接,并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延伸,固定管5上设有环形安装板7,所述环形安装板7通过伸缩波纹管8与移动管6上端外壁密封连接,所述移动管6的内径大于固定管5的外径,移动管6的下端与滴灌管2固接,移动管6的上端设有压力板9,所述压力板9的上端面通过拉簧10与环形安装板7的下端面连接,压力板9位于固定管5周边的位置上设有出水孔11,出水孔11连通伸缩波纹管8与移动管6,无水压时压力板9的上端面抵靠在固定管5下端处。

所述压力板9上端面上对称地设有一对导向板12,所述导向板12相背离的侧壁抵靠在固定管5的内壁上,且导向板12可沿固定管5内壁上、下移动,导向板12的设置进一步确保移动管6沿竖直方向上、下移动,使其能够顺利复位。

所述拉簧10套设在固定管5上。

所述滴灌管2下方设有遮挡板13,所述立柱3靠近连接管4设置,立柱3上设有朝向茶树的安装耳14,所述遮挡板13与安装耳14铰接,遮挡板13的上端面通过弹性绳15与立柱3连接,遮挡板13用以遮挡滴孔,进一步避免雨天时土壤被溅起而堵塞滴孔。

所述立柱3为两根,并对称地设置在连接管4的两侧。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状态结构示意图,此时未进行灌溉,在拉簧的作用下压力板9的上端面抵靠在固定管5的下端面处,遮挡板13处于水平状态,需要进行灌溉时,供水管1供水,水流从固定管5流出,对压力板9产生水压,且该水压垂直于压力板9,在水压的作用下移动管6带动滴灌管2向下移动,滴灌管2同时挤压遮挡板13达到如图3所示的第二状态进行滴灌,滴灌结束后,停止供水水压消失,此时在拉簧10的作用下,移动管6带动滴灌管2上移复位,遮挡板13同时复位,重新回到图1所示的第一状态,一次灌溉结束。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附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仅为示意性表示,不代表实际比例,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