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10721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农作物收获后产生大量的秸秆,比较常见和方便的处理方法是在田间就地粉碎。焚烧秸秆不仅浪费了丰富的秸秆资源,而且污染环境和留下安全隐患。通过将作物秸秆直接归还农田可有效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促进微生物活性和作物生长,因此秸秆还田是一项重要的地力提升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是秸秆直接还田的主要方式,这种方法通过机械将秸秆粉碎后抛撒在地表,然后利用免少耕播种机直接进行播种,或利用耕整地机械将粉碎后的秸秆混埋到土壤中再进行播种。为了实现秸秆的机械化还田,传统的人工抛撒已由联合收割机上安装秸秆粉碎装置或拖拉机带动秸秆粉碎还田机抛撒秸秆取代。粉碎后秸秆的细碎程度和在地表覆盖的均匀性,直接影响着后续免少耕播种机的播种质量、种子的发芽和生长,进而影响作物的产量。现有的小麦、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机具普遍存在秸秆粉碎长短不一、破茬率低、覆盖不均等问题,作业后常出现秸秆成条和成堆现象,且秸秆抛撒的均匀性、幅宽和抛撒速度较难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秸秆粉碎还田机的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上下同步调节机构、左右同步调节机构和前后同步调节机构;所述上下同步调节机构为螺纹结构;上下两个同步调节机构的末端分别安装在机壳上,上下两个同步调节机构的前端分别与导流板的前端两侧连接,导流板的后端通过合页与机壳连接;导流板的中间位置沿宽度方向设置一条导流板条形槽,其特征在于,在导流板条形槽的左右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若干个导流板弧形槽,各导流板弧形槽的圆心位置分别设置导流板凸台孔,导流板前端有折弯;从而通过上下同步调节机构实现了八片导向叶片在一定范围内的上下同步调节;通过左右同步调节机构实现了八片或四片导向叶片在一定范围内的左右同步无极调节;通过前后同步调节机构实现了八片或四片导向叶片在一定范围内的前后同步调节。

所述左右同步调节机构由连杆销、短连杆、长连杆、开口销、左右调节板、垫片和左右调节板销组成;连杆销连接左右两边的短连杆并穿过导流板条形槽,每个导流板孔内设置一个左右调节板销;每个导流板半圆形槽分别对应一个左右调节板,左右调节板的一端与对应的左右调节板凸台铰接,另一端通过连杆开口销与长连杆的一端连接,长连杆的另一端与短连杆连接;

所述前后同步调节机构由小齿轮、短齿条、大齿轮、长齿条和长齿条滑槽组成;其长齿条滑槽是4个小段的滑槽,左右两边各对称安装2个。

所述大齿轮和小齿轮分别套装在左右调节板销的两端,所述长齿条镶嵌在长齿条滑槽内,长齿条滑槽沿直线方向对称安装在导流板上两侧,且长齿条与小齿轮啮合,短齿条固结在导向叶片上,且大齿轮与短齿条啮合。

所述上下同步调节机构由上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销、下固定支架、下固定支架销、螺纹调节套、上螺纹调节轴和下螺纹调节轴组成;其中,上固定支架与导流板固接,所述下固定支架固接在机壳左侧板和右侧板,上螺纹调节轴一端通过上固定支架销与上固定支架铰接,另一端通过螺纹调节套与下螺纹调节轴螺纹连接,下螺纹调节轴另一端通过下固定支架销与下固定支架铰接。

所述左右调节板上设置纵向滑槽和横向滑槽,导向叶片插入横向滑槽和纵向滑槽内,并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的上下同步调节机构、左右同步调节机构和前后同步调节机构克服现有的技术不足,实现导向叶片的前后、上下、左右的同步调节,从而调节秸秆抛撒的均匀度、幅宽和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秸秆粉碎还田机导向叶片同步调节装置的三维图。

图2为上下调节机构三维图。

图3为左右调节机构组合调节图。

图4为左右调节机构分开调节图。

图5为左右调节板三维图。

图6为前后调节机构后视图。

图7为前后调节机构组合调节前视图。

图8为前后调节机构分开调节前视图。

图9为导流板图.。

图中,1—上下同步调节机构,2—左右同步调节机构,3—前后同步调节机构,4—合页,5—机壳,6—导向叶片,7—导流板,11—上固定支架,12—上螺纹调节轴,13—销螺纹调节套,14—下螺纹调节轴,15—调节轴销,16—下固定支架,21—左右调节板销,22—垫片,23—短连杆,24—连杆销,25—长连杆,26—开口销,27—左右调节板,31—短齿条,32—大齿轮,33—小齿轮,34—长齿条滑槽,35—长齿条,71—导流板条形槽,72—导流板弧形槽,73—导流板凸台孔,271—左右调节板横向滑槽,272—左右调节板纵向滑槽,351—长齿条背面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的导向叶片调节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9所示,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机的导向叶片调节装置主要包括上下同步调节机构1,左右同步调节机构2,前后同步调节机构3,合页4,机壳5,导向叶片6,导流板7。两个上下同步调节机构1的末端分别安装在机壳5的出风口处,两个上下同步调节机构1的前端分别与导流板7的前端两侧连接,导流板6的后端通过合页4与机壳5连接。所述上下同步调节机构1由上固定支架11,上螺纹调节轴12,销螺纹调节套13,下螺纹调节轴14,调节轴销15,下固定支架16组成。上固定支架11固结在导流板7的上表面,下固定支架16固结在机壳5两侧。上螺纹调节轴12一端通过调节轴销15与上固定支架11铰接,另一与螺纹调节套13螺纹连接,使螺纹调节套13可以旋转。所述下螺纹调节轴14一端通过调节销15与下固定支架16铰接,另一端与螺纹调节套23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纹调节套13便可使导流板7绕机壳5上下转动。所述导流板7的结构为:在导流板7的中间位置沿宽度方向设置一条导流板条形槽71,在导流板条形槽71的左右两侧沿长度方向分别设置若干个导流板弧形槽73,各导流板弧形槽73的圆心位置分别设置导流板凸台孔72。

图3、4、5所示的左右同步调节机构2由左右调节板销21,垫片22,短连杆23,连杆销24,长连杆25,开口销26,左右调节板27组成。连杆销24设置在导流板条形槽71内,可以在导流板条形槽71内上下滑动。每个导流板凸台孔72内设置一个左右调节板销21,并与左右调节板连接,每个导流板弧形槽71内有左右调节板凸台273穿过;导流板条形槽71左侧或右侧的左右调节板凸台273分别通过一根长连杆33连接,并各有一个开口销26固定;两个短连杆23的一端均与连杆销24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根长连杆25铰接,可以实现八个导向叶片6的左右同步调节;当左右两边的短连杆23不与两根长连杆25铰接时,可以实现左右两个四个导向叶片的各自左右同步调节。

图6、7、8、所示的前后同步调节机构3由短齿条31,大齿轮32,小齿轮33,长齿条滑槽34,长齿条35组成。所述大齿轮32和小齿轮33分别套装在左右调节板销21的两端,所述长齿条35镶嵌在长齿条滑槽34槽内,且长齿条34与小齿轮33啮合;长齿条槽34是4个小段的滑槽,在导流板7长度方向左右两边各对称安装2个。短齿条31固结在导向叶片6上,且大齿轮32与短齿条31啮合。导向叶片6插入左右调节板27的横向滑槽271和纵向滑槽272内,可以前后移动来调节导向叶片6的长度。当左右两边长齿条槽34内的两个长齿条34接触时,可以实现八个导向叶片6的前后同步调节;当左右两边长齿条槽34内的两个长齿条34分离时,可以实现左右四个导向叶片6的前后同步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导向叶片需要上下同步调节时,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旋转螺纹调节套13,通过螺纹的作用使套在螺纹调节套13内的上螺纹调节轴12和上螺纹调节轴14往内(外)移动,进而上螺纹调节轴12、上螺纹调节轴14和螺纹调节套13的总长度变短(长),导流板7绕机壳5往下(上)转动,导流板7上的导向叶片6便可往下(上)同步转动,可实现八个导向叶片6的上下同步调节;当导向叶片需要左右联合同步调节时,往上(下)移动连杆销24,连杆销24通过长连杆25带动短连杆24,长连杆25进而带动插入左右调节板27内的左边的四个导向叶片6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和右边的四个导向叶片6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可实现八个导向叶片6的左右同步调节;当导向叶片需要左右分开同步调节时,去掉左右两边和长连杆25连接的短连杆24,分别单独转动左右两边的长连杆25,左边的长连杆25进而带动插入左右调节板27内的左边的四个导向叶片6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右边的长连杆25进而带动插入左右调节板27内的右边的四个导向叶片6逆时针(顺时针)方向同步转动,可实现左右四个导向叶片6各自左右同步调节;当导向叶片需要前后联合同步调节时,使左右两边长齿条槽34内的两个长齿条35接触,往左(右)移动长齿条背面凸台351,长齿条34带动啮合的小齿轮33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33带动左右调节板销21另一端的大齿轮32同方向旋转,转动的大齿轮41进而带动啮合的短齿条31使导向叶片6往前(后)同步移动,可实现八个导向叶片6的前后同步调节;当导向叶片需要前后分开同步调节时,使左右两边长齿条槽34内的两个长齿条35分离,分别往左(右)移动长齿条背面凸台351,长齿条35带动啮合的小齿轮33逆时针(顺时针)方向旋转,小齿轮33带动左右调节板销21另一端的大齿轮32同方向旋转,转动的大齿轮41进而带动啮合的短齿条31使导向叶片6往前(后)同步移动,可实现左右四个导向叶片6各自前后同步调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