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3932阅读:96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韭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



背景技术:

韭菜是我国重要的葱蒜类蔬菜之一,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纤维素、胡萝卜素、维生素C 和微量元素,具健胃、提神、补肾助阳等功效,在人们的膳食中起到重要作用,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满足消费者一年四季对韭菜的需求,冬季小拱棚韭菜是近年来韭菜栽培种发展较快的一种栽培模式,其投资小,见效快,经济效益高,但是管理技术要求较高。由于小拱棚高度限制,后期收获过程中,小拱棚需要打开一边,尤其是以抢占元旦和春节市场为目标的越冬栽培生产,小拱棚韭菜收获时,外界温度太低,严重影响田间韭菜生长,且收获后的韭菜在寒冷空气中,容易萎蔫,甚至产生一定冻害,影响市场销售,降低农民收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提供一种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按以下方式实现的,该方法步骤如下:

1)育苗:在每年的3月20日~4月20日期间,当地温达到10~15℃时播种;播种时,按15~20 cm 行距开浅沟,深约2~3 cm;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待水完全下渗后再均匀撒上种子,然后覆约1~1.5 cm 厚的细潮土;然后加盖地膜,在种子发芽顶土时及时撤掉,以防烧苗;之后按照韭菜常规种植进行管理;

2)整地作畦:在耕地中施足底肥,深耕20~30cm,耙平后按东西方向作畦,畦宽2~2.2m,畦间距1~1.2m;

3)移栽定植:移栽的韭菜苗平畦栽培,定植时两行穴之间距离15~20cm,相邻两穴之间距离为8~12cm;韭菜苗起苗后剪去散叶,留4~5cm假茎;栽苗深度6~8cm,使得韭菜苗埋住叶鞘不淤心;韭菜苗移栽后按照常规管理;

4)架设小拱棚:韭菜地上部完全凋萎时扣小拱棚,先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然后按南北方向架设小拱棚,小拱棚的顶部薄膜到畦面的空间高度为60~70cm;

5)田间管理:架设小拱棚后待土壤化冻,在韭菜行间连续划锄2~3 次并培土1~2 次,防止多年生韭菜跳根而引起新根外露;

6)架设大拱棚:当韭菜长到七叶一心时,准备收获;当外界温度在-3~-4 ℃时,收获前1天在小拱棚外架设1.4~1.5米高的大拱棚,大拱棚内南侧边与小拱棚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6~0.8米,大拱棚内北侧边与小拱棚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2~0.4米;

7)韭菜收获:从拱棚东西方向的一端开始,把小拱棚的南侧棚膜掀起,对韭菜进行收割,收割过程给韭菜留茬,保护鳞茎;收割后韭菜按捆堆放在大拱棚与小拱棚之间空地,防止萎蔫;收获完毕后,拔出并折叠收拢大拱棚,折叠收拢后的大拱棚转移使用或放置待下次收获时使用。

所述的步骤3)中每穴栽壮苗8~12株或弱苗12~14 株。

所述的小拱棚表面覆盖草苫或毯子保温,保持小拱棚内温度白天18~24℃,晚上8~12℃。

所述的大拱棚主要由大棚架、大棚膜以及插桩构成,韧性大棚架的两端安装有插桩,多个大棚架之间连接覆盖有大棚膜。

所述的大拱棚表面覆盖草苫或毯子保温。

所述的插桩的下部为下尖上圆的锥形体,插桩的顶部有插槽,大棚架的底端与插桩的插槽插接在一起。

本发明的一种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解决了元旦和春节市场为目标的越冬韭菜收获时,由于外界温度可达-3~-4 ℃,甚至更低,韭菜收获时小拱棚棚膜掀起,拱棚内温度迅速降低,从而影响韭菜生长,以致延缓下茬韭菜上市时间。

2)使收获的韭菜存放在大拱棚与小拱棚之间空地处,防止韭菜遇冷空气萎蔫甚至冻伤,提高韭菜市场商品性。

3)采用大拱棚搭建后,农民工作环境舒适度提高,保证工作质量且促进工作效率。

4)减缓了外界低温对韭菜收获过程中的影响,保持小拱棚内温度,促进韭菜生长,缩短韭菜的生长周期,提早多茬韭菜的上市时间,增加农民收益。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小拱棚与大拱棚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大拱棚,2、小拱棚,11、大棚架,12、大棚膜,13、插桩。

具体实施方式

以寿光冬季韭菜栽培品种“791”为例:

实施例1:

该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步骤如下:

1)育苗:在每年的3月20日~4月20日期间,当地温达到10℃时播种;播种时,按15cm 行距开浅沟,深约2cm;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待水完全下渗后再均匀撒上种子,然后覆约1cm 厚的细潮土;然后加盖地膜,在种子发芽顶土时及时撤掉,以防烧苗;之后按照韭菜常规种植进行管理;

2)整地作畦:在耕地中施足底肥,深耕20cm,耙平后按东西方向作畦,畦宽2m,畦间距1m;

3)移栽定植:移栽的韭菜苗平畦栽培,定植时两行穴之间距离15cm,相邻两穴之间距离为8cm;韭菜苗起苗后剪去散叶,留4cm假茎;每穴栽壮苗10株;栽苗深度6cm,使得韭菜苗埋住叶鞘不淤心;韭菜苗移栽后按照常规管理;

4)架设小拱棚:韭菜地上部完全凋萎时扣小拱棚2,先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然后按南北方向架设小拱棚2,小拱棚2的顶部薄膜到畦面的空间高度为60cm;小拱棚2表面覆盖草苫或毯子保温,保持小拱棚2内温度白天18℃,晚上8℃;

5)田间管理:架设小拱棚2后待土壤化冻,在韭菜行间连续划锄2次并培土1次,防止多年生韭菜跳根而引起新根外露;

6)架设大拱棚:当韭菜长到七叶一心时,准备收获;当外界温度在-3℃时,收获前1天在小拱棚2外架设1.4米高的大拱棚1,大拱棚1主要由大棚架11、大棚膜12以及插桩13构成,韧性大棚架11的两端安装有插桩13,插桩13的下部为下尖上圆的锥形体,插桩13的顶部有插槽,大棚架11的底端与插桩13的插槽插接在一起,通过插桩13将大棚架11呈弧形固定在地面;多个大棚架11之间连接覆盖有大棚膜12;大拱棚1内南侧边与小拱棚2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6米,大拱棚1内北侧边与小拱棚2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2米;

7)韭菜收获:从拱棚东西方向的一端开始,把小拱棚2的南侧棚膜掀起,对韭菜进行收割,收割过程给韭菜留茬,保护鳞茎;收割后韭菜按捆堆放在大拱棚1与小拱棚2之间空地,防止萎蔫;收获完毕后,拔出并折叠收拢大拱棚1,折叠收拢后的大拱棚1转移使用或放置待下次收获时使用。

实施例2:

该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步骤如下:

1)育苗:在每年的3月20日~4月20日期间,当地温达到15℃时播种;播种时,按20cm 行距开浅沟,深约3cm;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待水完全下渗后再均匀撒上种子,然后覆约1.5cm 厚的细潮土;然后加盖地膜,在种子发芽顶土时及时撤掉,以防烧苗;之后按照韭菜常规种植进行管理;

2)整地作畦:在耕地中施足底肥,深耕30cm,耙平后按东西方向作畦,畦宽2.2m,畦间距1.2m;

3)移栽定植:移栽的韭菜苗平畦栽培,定植时两行穴之间距离20cm,相邻两穴之间距离为12cm;韭菜苗起苗后剪去散叶,留5cm假茎;每穴栽弱苗14 株;栽苗深度8cm,使得韭菜苗埋住叶鞘不淤心;韭菜苗移栽后按照常规管理;

4)架设小拱棚:韭菜地上部完全凋萎时扣小拱棚2,先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然后按南北方向架设小拱棚2,小拱棚2的顶部薄膜到畦面的空间高度为65cm;小拱棚2表面覆盖草苫或毯子保温,保持小拱棚2内温度白天24℃,晚上12℃;

5)田间管理:架设小拱棚2后待土壤化冻,在韭菜行间连续划锄3 次并培土2 次,防止多年生韭菜跳根而引起新根外露;

6)架设大拱棚:当韭菜长到七叶一心时,准备收获;当外界温度在-4 ℃时,收获前1天在小拱棚2外架设1.5米高的大拱棚1,大拱棚1主要由大棚架11、大棚膜12以及插桩13构成,韧性大棚架11的两端安装有插桩13,插桩13的下部为下尖上圆的锥形体,插桩13的顶部有插槽,大棚架11的底端与插桩13的插槽插接在一起,通过插桩13将大棚架11呈弧形固定在地面;多个大棚架11之间连接覆盖有大棚膜12,大拱棚1内侧边与小拱棚2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8米,大拱棚1内北侧边与小拱棚2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4米;

7)韭菜收获:从拱棚东西方向的一端开始,把小拱棚2的南侧棚膜掀起,对韭菜进行收割,收割过程给韭菜留茬,保护鳞茎;收割后韭菜按捆堆放在大拱棚1与小拱棚2之间空地,防止萎蔫;收获完毕后,拔出并折叠收拢大拱棚1,折叠收拢后的大拱棚1转移使用或放置待下次收获时使用。

实施例3:

该小拱棚韭菜栽培及保温收获方法步骤如下:

1)育苗:在每年的3月20日~4月20日期间,当地温达到13℃时播种;播种时,按18cm 行距开浅沟,深约2.5cm;施足底肥,浇足底水,待水完全下渗后再均匀撒上种子,然后覆约1.3cm 厚的细潮土;然后加盖地膜,在种子发芽顶土时及时撤掉,以防烧苗;之后按照韭菜常规种植进行管理;

2)整地作畦:在耕地中施足底肥,深耕25cm,耙平后按东西方向作畦,畦宽2.1m,畦间距1.1m;

3)移栽定植:移栽的韭菜苗平畦栽培,定植时两行穴之间距离18cm,相邻两穴之间距离为10cm;韭菜苗起苗后剪去散叶,留4.5cm假茎;每穴栽壮苗10株;栽苗深度7cm,使得韭菜苗埋住叶鞘不淤心;韭菜苗移栽后按照常规管理;

4)架设小拱棚:韭菜地上部完全凋萎时扣小拱棚2,先清除田间枯叶和杂草,然后按南北方向架设小拱棚2,小拱棚2的顶部薄膜到畦面的空间高度为70cm;小拱棚2表面覆盖草苫或毯子保温,保持小拱棚2内温度白天21℃,晚上10℃;

5)田间管理:架设小拱棚2后待土壤化冻,在韭菜行间连续划锄2次并培土2 次,防止多年生韭菜跳根而引起新根外露;

6)架设大拱棚:当韭菜长到七叶一心时,准备收获;当外界温度在-3℃时,收获前1天在小拱棚2外架设1.4米高的大拱棚1,大拱棚1主要由大棚架11、大棚膜12以及插桩13构成,韧性大棚架11的两端安装有插桩13,插桩13的下部为下尖上圆的锥形体,插桩13的顶部有插槽,大棚架11的底端与插桩13的插槽插接在一起,通过插桩13将大棚架11呈弧形固定在地面;多个大棚架11之间连接覆盖有大棚膜12,大拱棚1表面覆盖草苫或毯子保温;大拱棚1内侧边与小拱棚2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7米,大拱棚1内北侧边与小拱棚2相对的外侧边距离为0.3米;

7)韭菜收获:从拱棚东西方向的一端开始,把小拱棚2的南侧棚膜掀起,对韭菜进行收割,收割过程给韭菜留茬,保护鳞茎;收割后韭菜按捆堆放在大拱棚1与小拱棚2之间空地,防止萎蔫;收获完毕后,拔出并折叠收拢大拱棚1,折叠收拢后的大拱棚1转移使用或放置待下次收获时使用。

在冬季小拱棚2韭菜收获之前,通过上述方法,韭菜收获过程中,既能保持小拱棚2内温度,促进韭菜生长,又能使收获的韭菜保存,解决了收获过程中韭菜的萎蔫问题,非常适合以抢占元旦和春节市场为目标的越冬韭菜收获,有效的增加了农民收益。

通过上面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容易的实现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的几种具体实施方式。在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任意组合不同的技术特征,从而实现不同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