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831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的种植历史较为悠久,但用传统的种植技术栽种出来的马铃薯产量平均每亩在3000公斤左右,加之用现有种植方法栽种的马铃薯存在病虫害多、质量不佳等问题,致使马铃薯产量难于得到新的突破,此外,由于种薯、化肥、农药投入较大,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还使土壤恶化,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因此,探索新的马铃薯种植技术,已成为当今非常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种植方法简单,发芽成活率高,产量大,避免烂薯、畸形薯的出现,适合大规模栽培。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和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的土壤作为种植大田,将种植大田机耕翻土20~30cm,粉碎翻起的大块土壤,然后坝平并施基肥;

(2)、起垄:在基肥上铺上一层厚度2~3cm的松散土壤作为基底,然后在该基底上起垄,垄面宽为60~65cm、高为10~15cm,并用地膜覆盖机在垄面覆盖地膜;

(3)、种子处理:采用纵切方式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形成种薯,每个切块上至少有一个顶端优势的芽眼,将切好的马铃薯种块置于50~60%代森锰锌800倍液中浸泡25min,捞出用草木灰拌种,晾晒至种块表面干燥后,摆放于催芽床上催芽,保持湿润,发芽后成播种薯块;

(4)、播种:在步骤(2)中的地膜上开种植槽,深度为15~20cm,行距为30~35cm,株距为20~30cm,将步骤(3)所得播种薯块播种于种植槽内,播种后覆土并浇透水,待水分吸收后,在种植槽槽口涂覆一层保水剂并风干;

(5)、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浇水,齐苗后每亩追施有机肥10~15kg,苗高20~25cm时每亩追施尿素5~10kg,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一次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量20~40kg;

(6)、采收:每年六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将挖出土的马铃薯块茎充分晾晒后进行装袋。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混合米糠40~50份、淀粉40~50份、鸡粪20~35份、食用菌渣20~35份、牡蛎壳粉10~20份、柠檬酸10~20份、蓖麻饼10~20份、秸秆粉5~10份,土荆皮5~10份,红糖5~10份,磷酸钾1~5份,黄腐酸钾1~5份、海藻酸钠1~5份、稻壳1~5份、微生物菌剂1~5份、混合氯化锌2~5份、磷酸二氢铵2~5份、硫酸铵2~5份、亚硒酸钾2~5份,粉煤灰2~5份和硅藻土2~5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混合米糠45份、淀粉45份、鸡粪28份、食用菌渣28份、牡蛎壳粉15份、柠檬酸15份、蓖麻饼15份、秸秆粉7份,土荆皮7份,红糖7份,磷酸钾3份,黄腐酸钾3份、海藻酸钠3份、稻壳3份、微生物菌剂3份、混合氯化锌4份、磷酸二氢铵4份、硫酸铵4份、亚硒酸钾4份,粉煤灰4份和硅藻土4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的地膜为白色半透明地膜,且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3)切块的得到的种薯块的重量均为20~25g。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的催芽时白天温度控制为20~25℃,夜间温度控制为15~18℃。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得到的播种薯块在0~5℃温度下炼芽3~5d后再进行播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的保水剂涂覆的厚度为2~4cm。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保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土40~50份、细孔硅胶10~15份、陶瓷颗粒10~15份、活性炭颗粒5~10份、铁矿粉5~10份、蛭石5~10份、贝壳颗粒5~10份、草木灰5~10份和水80~100份。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的有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麦麸40~50份、金针菇根蒂40~50份、鲜橘皮20~30份、钠基膨润土10~15份、磷酸钾5~10份,黄腐酸钾5~10份、海藻酸钠5~10份和土荆皮5~10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种植方法简单,发芽成活率高,产量大,具体如下:

(1)、起垄时施基肥,使土壤适合马铃薯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2)、种子处理时,种薯块的重量为20~25g,马铃薯种块置于50~60%代森锰锌800倍液中浸泡,不仅提高了发芽率,而且发芽时生长旺盛,颜色翠绿,播种后,产量得到较大提高,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减轻,具有显著的效果;

(3)、在种植槽槽口涂覆一层保水剂,可防止水分流失,其中添加的细孔硅胶、陶瓷颗粒、活性炭颗粒、蛭石可用于吸水保水,混合草木灰和矿质粉等可以有效降低水分的渗透,使种植槽内有一定含水量;

(4)、起垄时覆盖地膜,地膜选用白色半透明地膜,使土壤接收光照作用时又可保温,且地膜由可降解材料制成,防止后期清理不尽污染土壤;

(5)、田间管理施有机肥和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等,可有效抑制病虫危害,提高马铃薯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和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的土壤作为种植大田,将种植大田机耕翻土20cm,粉碎翻起的大块土壤,然后坝平并施基肥;

(2)、起垄:在基肥上铺上一层厚度2cm的松散土壤作为基底,然后在该基底上起垄,垄面宽为60cm、高为10cm,并用地膜覆盖机在垄面覆盖地膜;

(3)、种子处理:采用纵切方式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形成种薯,每个切块上至少有一个顶端优势的芽眼,将切好的马铃薯种块置于50%代森锰锌800倍液中浸泡25min,捞出用草木灰拌种,晾晒至种块表面干燥后,摆放于催芽床上催芽,保持湿润,发芽后成播种薯块;

(4)、播种:在步骤(2)中的地膜上开种植槽,深度为15cm,行距为30cm,株距为20cm,将步骤(3)所得播种薯块播种于种植槽内,播种后覆土并浇透水,待水分吸收后,在种植槽槽口涂覆一层保水剂并风干;

(5)、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浇水,齐苗后每亩追施有机肥10kg,苗高20cm时每亩追施尿素5kg,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一次0.1%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量20kg;

(6)、采收:每年六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将挖出土的马铃薯块茎充分晾晒后进行装袋。

所述步骤(1)中的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混合米糠40份、淀粉40份、鸡粪20份、食用菌渣20份、牡蛎壳粉10份、柠檬酸10份、蓖麻饼10份、秸秆粉5份,土荆皮5份,红糖5份,磷酸钾1份,黄腐酸钾1份、海藻酸钠1份、稻壳1份、微生物菌剂1份、混合氯化锌2份、磷酸二氢铵2份、硫酸铵2份、亚硒酸钾2份,粉煤灰2份和硅藻土2份。

所述步骤(2)中的地膜为白色半透明地膜,且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所述步骤(3)切块的得到的种薯块的重量均为20g。

所述步骤(3)中的催芽时白天温度控制为20℃,夜间温度控制为15℃。

所述步骤(3)中,将得到的播种薯块在0℃温度下炼芽3d后再进行播种。

所述步骤(4)中的保水剂涂覆的厚度为2cm。

所述步骤(4)中保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土40份、细孔硅胶10份、陶瓷颗粒10份、活性炭颗粒5份、铁矿粉5份、蛭石5份、贝壳颗粒5份、草木灰5份和水80份。

所述步骤(5)中的有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麦麸40份、金针菇根蒂40份、鲜橘皮20份、钠基膨润土10份、磷酸钾5份,黄腐酸钾5份、海藻酸钠5份和土荆皮5份。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和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的土壤作为种植大田,将种植大田机耕翻土30cm,粉碎翻起的大块土壤,然后坝平并施基肥;

(2)、起垄:在基肥上铺上一层厚度3cm的松散土壤作为基底,然后在该基底上起垄,垄面宽为65cm、高为15cm,并用地膜覆盖机在垄面覆盖地膜;

(3)、种子处理:采用纵切方式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形成种薯,每个切块上至少有一个顶端优势的芽眼,将切好的马铃薯种块置于60%代森锰锌800倍液中浸泡25min,捞出用草木灰拌种,晾晒至种块表面干燥后,摆放于催芽床上催芽,保持湿润,发芽后成播种薯块;

(4)、播种:在步骤(2)中的地膜上开种植槽,深度为20cm,行距为35cm,株距为30cm,将步骤(3)所得播种薯块播种于种植槽内,播种后覆土并浇透水,待水分吸收后,在种植槽槽口涂覆一层保水剂并风干;

(5)、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浇水,齐苗后每亩追施有机肥15kg,苗高25cm时每亩追施尿素10kg,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一次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量40kg;

(6)、采收:每年六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将挖出土的马铃薯块茎充分晾晒后进行装袋。

所述步骤(1)中的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混合米糠50份、淀粉50份、鸡粪35份、食用菌渣35份、牡蛎壳粉20份、柠檬酸20份、蓖麻饼20份、秸秆粉10份,土荆皮10份,红糖10份,磷酸钾5份,黄腐酸钾5份、海藻酸钠5份、稻壳5份、微生物菌剂5份、混合氯化锌5份、磷酸二氢铵5份、硫酸铵5份、亚硒酸钾5份,粉煤灰5份和硅藻土5份。

所述步骤(2)中的地膜为白色半透明地膜,且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所述步骤(3)切块的得到的种薯块的重量均为25g。

所述步骤(3)中的催芽时白天温度控制为25℃,夜间温度控制为18℃。

所述步骤(3)中,将得到的播种薯块在5℃温度下炼芽5d后再进行播种。

所述步骤(4)中的保水剂涂覆的厚度为4cm。

所述步骤(4)中保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土50份、细孔硅胶15份、陶瓷颗粒15份、活性炭颗粒10份、铁矿粉10份、蛭石10份、贝壳颗粒10份、草木灰10份和水100份。

所述步骤(5)中的有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麦麸50份、金针菇根蒂50份、鲜橘皮30份、钠基膨润土15份、磷酸钾10份,黄腐酸钾10份、海藻酸钠10份和土荆皮10份。

实施例3

一种马铃薯种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选地和整地: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耕层深厚的土壤作为种植大田,将种植大田机耕翻土25cm,粉碎翻起的大块土壤,然后坝平并施基肥;

(2)、起垄:在基肥上铺上一层厚度2.5cm的松散土壤作为基底,然后在该基底上起垄,垄面宽为62cm、高为12cm,并用地膜覆盖机在垄面覆盖地膜;

(3)、种子处理:采用纵切方式对马铃薯进行切块形成种薯,每个切块上至少有一个顶端优势的芽眼,将切好的马铃薯种块置于55%代森锰锌800倍液中浸泡25min,捞出用草木灰拌种,晾晒至种块表面干燥后,摆放于催芽床上催芽,保持湿润,发芽后成播种薯块;

(4)、播种:在步骤(2)中的地膜上开种植槽,深度为17cm,行距为32cm,株距为25cm,将步骤(3)所得播种薯块播种于种植槽内,播种后覆土并浇透水,待水分吸收后,在种植槽槽口涂覆一层保水剂并风干;

(5)、田间管理:播种后及时浇水,齐苗后每亩追施有机肥12kg,苗高22cm时每亩追施尿素7kg,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一次0.15%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用量30kg;

(6)、采收:每年六月下旬收获马铃薯,将挖出土的马铃薯块茎充分晾晒后进行装袋。

所述步骤(1)中的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混合米糠45份、淀粉45份、鸡粪28份、食用菌渣28份、牡蛎壳粉15份、柠檬酸15份、蓖麻饼15份、秸秆粉7份,土荆皮7份,红糖7份,磷酸钾3份,黄腐酸钾3份、海藻酸钠3份、稻壳3份、微生物菌剂3份、混合氯化锌4份、磷酸二氢铵4份、硫酸铵4份、亚硒酸钾4份,粉煤灰4份和硅藻土4份。

所述步骤(2)中的地膜为白色半透明地膜,且由可降解材料制成。

所述步骤(3)切块的得到的种薯块的重量均为23g。

所述步骤(3)中的催芽时白天温度控制为22℃,夜间温度控制为16℃。

所述步骤(3)中,将得到的播种薯块在3℃温度下炼芽4d后再进行播种。

所述步骤(4)中的保水剂涂覆的厚度为3cm。

所述步骤(4)中保水剂按重量份计,包括蚯蚓土45份、细孔硅胶12份、陶瓷颗粒12份、活性炭颗粒7份、铁矿粉7份、蛭石7份、贝壳颗粒7份、草木灰7份和水90份。

所述步骤(5)中的有机肥按重量份计,包括麦麸45份、金针菇根蒂45份、鲜橘皮25份、钠基膨润土12份、磷酸钾7份,黄腐酸钾7份、海藻酸钠7份和土荆皮7份。

实施例1~3中基肥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按照配比取出混合米糠、鸡粪、食用菌渣、牡蛎壳粉、秸秆粉、土荆皮、蓖麻饼、稻壳和淀粉,并拌入微生物菌剂,得到的混合物在密闭遮光条件下发酵25~30天,备用;(2)、按照配比取混合柠檬酸、氯化锌、磷酸二氢铵、硫酸铵、亚硒酸钾、磷酸钾、黄腐酸钾和海藻酸钠,加6~7倍水混合搅拌并放入粉煤灰、硅藻土和红糖,搅拌成浆状物,备用;(3)、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和步骤(3)所得浆状物混合搅拌均匀,即得基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