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棱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97931阅读:14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梯棱羊肚菌室内或工厂化栽培方法。

技术背景

羊肚菌(Morchella)又称羊肚蘑、羊肚菜、羊肚子、阳雀菌等,属于盘菌纲,盘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属,于1818年被发现,因其菇盖表面凹凸不平,形态酷似羊肚而得名。羊肚菌为名贵的食药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着极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既是宴席上的珍品,又是久负盛名的食补良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病毒、补肾、壮阳等功效。野生采集是传统获得羊肚菌的方式,受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野生资源逐年减少,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昂贵,使得人工栽培成为必然。

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其无法攻克的难题。在国外,目前世界上仅有美国DNP公司初步实现了羊肚菌的工厂化栽培。2005年DNP公司在美国密歇根州建造了庞大的食用菌生产工厂,每周生产3000磅羊肚菌。2008年DNP公司的羊肚菌生产遇到了产量不稳定的技术难题,并且一直无法解决而停产。因此,商品化生产羊肚菌子实体至今尚未取得突破性成果。

在国内,中国羊肚菌野外大田栽培已经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种植,但是还受到自然条件和地区气候限制的影响而出现失败和低产的影响。目前多家研究机构成功地实现了羊肚菌大田人工商业化栽培,户外种植周期长达近6个月,一年仅一季,且大自然条件不稳定及不确定性因素众多,往往导致有些年份少收或绝收,造成种植户巨大经济损失。室内进行工厂化栽培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朱斗锡教授的发明专利《羊肚菌室内栽培方法》(专利申请号200610076953.1)和《羊肚菌工厂化生产方法》(专利申请号201410029430.9)中只提到产量高,但是未涉及到具体产量,且后者提到在料面打洞撒种,过程较为繁琐、费时。目前国内羊肚菌室内栽培出菇尚无真正突破,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出菇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对梯棱羊肚菌室内栽培工艺研发,在总结前人户外种植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大自然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室内栽培环境各项指标的仿生态调控,以及对梯棱羊肚菌出菇管理的严格操控,终于成功地实现了羊肚菌的室内栽培出菇,获得了良好的产量,同时室内栽培环境条件人为可控,能长期稳定地运行生产,有利于规模化工厂放大,且该发明具有投资低、产量高、质量好、原料来源丰富等特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棱羊肚菌工厂化或室内栽培方法,该方法采用以农作物废料为原料配制栽培基质,采用液体菌种播种,在室内完全实现了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操作简单、成本低、周期短、品质可控,可常年在工厂化生产,获得了一种无污染、清香怡人、食之美味可口的绿色产品。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梯棱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栽培基质配制:主要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泥炭土60-70份,腐殖土5-10份,牛粪3-5份,蛭石3-5份,苔藓5-10份,谷壳5-10份,玉米秸秆5-8份,花生壳3-5份,大豆壳3-5份;

(2)液体菌种制作:将已活化的斜面培养的母种在无菌环境下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床培养,摇床培养3-5天后得到栽培种;

(3)菌丝培养:将步骤(2)所得栽培种均匀撒在步骤(1)所得的栽培基质上,然后覆盖2-3cm所述栽培基质后在培养室中避光培养25-35天;

(4)出菇管理:将步骤(3)所述菌丝体转移至出菇室中进行出菇管理,分为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管理:

促进原基形成期:保持所述栽培基质湿度为70-80%,每天光照6-8h,光照强度为100-200 1x,控制温度10-22℃;

菇蕾形成期:保持所述栽培基质湿度为60-70%,每天光照8-12h,光照强度为200-500lx,控制温度4-18℃;

生长期及成熟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80-90%,每天光照12-20h,光照强度为500-800lx,保持恒定温度22℃;

出菇管理保持出菇室中二氧化碳浓度为0.3-0.4%,出菇管理35-45天收获成熟羊肚菌子实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混合步骤(1)所述的原料组成,搅拌均匀后,喷洒加入含有褐色嗜热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pH值为7.5-8.0磷酸钾盐缓冲液,使得混合料中水分含量达到50-60%,混合均匀后,堆放3-4天,即得到栽培基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所述的液体培养基主要由以下组分构成:葡萄糖30-40g/L,酵母抽提物20-30g/L,蛋白胨20-30g/L,磷酸二氢钾3-5g/L,硫酸镁3-5g/L。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2)中摇床培养条件为:按照母种量和液体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2-3%将母种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温摇床上培养,摇床温度为22-24℃,摇床转速为100-120r/min。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3)中培养室温度为10-16℃,所述栽培基质湿度为50-65%。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4)中:

促进原基形成期的温度控制为:每天控制温度16-22℃维持10-16h,控制温度10-15℃维持8-14h;

菇蕾形成期的温度控制为:每天控制温度11-18℃维持14-18h,控制温度4-10℃保持6-10h。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采收步骤,当菌盖直径3.5-6.5cm,菌柄长4-6cm时准备采收,并在采收前3-5天,控制栽培基质湿度为60-70%,采收周期控制在5-10天,采收后及时对出菇室进行彻底清扫、消毒。

本发明所述方法采用的羊肚菌母种是利用本领域常规技术手段从野生羊肚菌上分离获得,所接种的羊肚菌菌种可通过本技术领域常规方法培养获得。

本发明所述方法所用的人工光照可通过日光灯源或LED灯源获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的液体菌种制作简单,固体菌种的制作要经过从母种到原种再到栽培种过程,一般需要3个月左右,并且需要更换培养基。液体菌种一般只需3-5天左右,且接种方便,接种后菌丝可迅速发育,菌丝球数量多、分布均匀。

(2)本发明提供的出菇管理技术借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设备,设置梯棱羊肚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阶梯性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及恒定的二氧化碳浓度,确保梯棱羊肚菌在促进原基形成期、菇蕾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各个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温度、光照,适当给予温差刺激、光照刺激和温湿刺激,进而促进羊肚菌原基形成以及后期快速发育成羊肚菌子实体,整个生产工艺流程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均衡化,显著减少生长周期。

(3)本发明提供的梯棱羊肚菌室内栽培方法完全实现了全年滚动式生产,克服了传统栽培方法一年栽培一到两季的局限性,且生产过程不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合格,污染少,成本低,大大促进了羊肚菌高产稳产,现在可确保每平方米羊肚菌年产量达1.5-1.8kg。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特例举以下实施例,其作用应被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阐述而非对本发明任何形式的限制。应该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此发明创造的基础上,做出的任何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中所有原料均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获得。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室内栽培羊肚菌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梯棱羊肚菌的室内栽培或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质配制: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泥炭土60份,腐殖土5份,牛粪3份,蛭石3份,苔藓5份、谷壳5份、玉米秸秆5份,花生壳3份,大豆壳3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含有褐色嗜热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pH为7.5的磷酸钾盐缓冲液喷洒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水分含量达到50%,混合均匀后,堆放3天,每天翻堆一次,即得到栽培基质;

2)液体菌种制作:将提前已活化的斜面培养的母种在无菌环境下按照母种量和液体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2%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温摇床上培养,摇床温度控制为22-24℃,摇床转速为100r/min,摇床培养3天。其中,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制成:葡萄糖30g/L,酵母抽提物20g/L,蛋白胨20g/L,磷酸二氢钾3g/L,硫酸镁3g/L;

3)菌丝培养:将步骤(2)所得液体栽培菌种均匀撒在步骤(1)所得的栽培基质上,然后再覆盖2-3cm栽培基质后开始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10℃,栽培基质湿度为50%,避光培养35天;

4)出菇管理:将步骤(3)菌丝体转移至温度为16℃出菇室中,保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为0.3%,出菇管理35天。其中,菌丝体在出菇室中出菇管理为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促进原基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70%,每天光照6h,光照强度为200 1x,每天控制温度16℃维持10h,控制温度10℃维持14h;菇蕾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60%,每天光照8h,光照强度为500lx,每天控制温度11℃维持14h,控制温度4℃维持10h;生长期和成熟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80%,每天光照12h,光照强度为800lx,保持恒定温度22℃;

5)采收:当菌盖直径3.5-6.5cm,菌柄长4-6cm时准备采收,并在采收前3天,控制栽培基质湿度为60%,采收周期控制在5天,采收后及时对出菇室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经采摘结果数据统计,每平方米年产达约1.6kg。

实施例2

一种梯棱羊肚菌的室内栽培或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质配制: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泥炭土65份,腐殖土7份,牛粪4份,蛭石4份,苔藓7份、谷壳7份、玉米秸秆7份,花生壳4份,大豆壳4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含有褐色嗜热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pH值为7.7的磷酸钾盐缓冲液喷洒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水分含量达到55%,混合均匀后,堆放4天,每天翻堆一次,即得到栽培基质;

2)液体菌种制作:将提前已活化的斜面培养的母种在无菌环境下按照母种量:液体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2.5%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温摇床上培养,摇床温度控制为22-24℃,摇床转速为110r/min,摇床培养4天。其中,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制成:葡萄糖35g/L,酵母抽提物25g/L,蛋白胨25g/L,磷酸二氢钾4g/L,硫酸镁4g/L;

3)菌丝培养:将步骤(2)所得液体栽培菌种均匀撒在步骤(1)的栽培基质上,然后再覆盖2-3cm栽培基质后开始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14℃,栽培基质湿度为58%,避光培养30天;

4)出菇管理:将步骤(4)菌丝体转移至温度为19℃出菇室中,保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为0.35%,出菇管理40天。其中,菌丝体在出菇室中出菇管理为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促进原基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75%,每天光照7h,光照强度为150 1x,每天控制温度19℃维持14h,控制温度12℃维持10h;菇蕾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65%,每天光照10h,光照强度为600lx,每天控制温度15℃维持16h,控制温度7℃维持8h;生长期和成熟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85%,每天光照16h,光照强度为600lx,保持恒定温度22℃。

5)采收:当菌盖直径3.5-6.5cm,菌柄长4-6cm时准备采收,并在采收前4天,控制栽培基质湿度为65%,采收周期控制在8天,采收后及时对出菇室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经采摘结果数据统计,每平方米年产达约1.8kg。

实施例3

一种梯棱羊肚菌的室内栽培或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基质配制:称取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泥炭土70份,腐殖土10份,牛粪5份,蛭石5份,苔藓10份、谷壳10份、玉米秸秆8份,花生壳5份,大豆壳5份;混合,搅拌均匀后加入含有褐色嗜热放线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pH值为8的磷酸钾盐缓冲液喷洒混合料,使得混合料水分含量达到60%,混合均匀后,堆放4天,每天翻堆一次,即得到栽培基质;

2)液体菌种制作:将提前已活化的斜面培养的母种在无菌环境下按照母种量:液体培养基的重量百分比为3%接入到液体培养基中,然后放置在恒温摇床上培养,摇床温度控制为22-24℃,摇床转速为120r/min,摇床培养5天。其中,液体培养基由以下组分制成:葡萄糖40g/L,酵母抽提物30g/L,蛋白胨30g/L,磷酸二氢钾5g/L,硫酸镁5g/L;

3)菌丝培养:将步骤(2)所得液体栽培菌种均匀撒在步骤(1)的栽培基质上,然后再覆盖2-3cm栽培基质后开始培养,控制培养室温度为16℃,栽培基质湿度为65%,避光培养25天;

4)出菇管理:将步骤(4)菌丝体转移至温度为22℃出菇室中,保持出菇室二氧化碳浓度为0.3%,出菇管理45天。其中,菌丝体在出菇室中出菇管理为原基形成期、菇蕾形成期、生长期以及成熟期。促进原基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80%,每天光照8h,光照强度为100 1x,每天控制温度22℃维持16h,控制温度15℃维持8h;菇蕾形成期:保持栽培基质湿度为70%,每天光照12h,光照强度为200lx,每天控制温度18℃维持18h,控制温度10℃维持6h;生长期和成熟期:维持栽培基质湿度为85%,每天光照20h,光照强度为500lx,保持恒定温度22℃;

5)采收:当菌盖直径3.5-6.5cm,菌柄长4-6cm时准备采收,并在采收前5天,控制栽培基质湿度为70%,采收周期控制在10天,采收后及时对出菇室进行彻底清扫、消毒。经采摘结果数据统计,每平方米年产达约1.5kg。

对比实施例

一种梯棱羊肚菌的室内栽培或工厂化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栽培基质的配制、(2)液体菌种制作、(3)菌丝培养的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4)出菇管理:出菇管理的条件参照对比文件《一种羊肚菌工厂化后补营养》(CN 105009935 A):①将菌丝体转移至温度为16℃的出菇室;②温差刺激:20天后菌核开始形成,将温度降为8℃,栽培基质湿度为50%,空气湿度为80%,早上6点开灯,下午6点关灯,光照强度为300lx,通风为每小时1000m3的通风量通风8min;③温差刺激:10天后将温度升高为18℃,其余条件与温差刺激①相同,培养至开始形成子实体;④子实体培养:温度为18℃,空气湿度为80%,早点6点开灯,下午6点关灯,关照强度为800lx,通风为每小时1000m3的通风量通风12min,培养20天,羊肚菌成熟;(5)采收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经采摘结果数据统计,每平方米年产达约0.8kg。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