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栝楼‑草菇的立体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79747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高新技术的农业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栝楼-草菇的立体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栝楼(TrichosantheskirilowiiMaxim)是一种常见的山东道地药材,是葫芦科栝楼属的一种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共有80多种,其果实、根和种子等均为传统中药,另外还有良好的保健作用,因此,栝楼具有很高的综合开发价值。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Bull.ExFranch.)Singer.)是光柄菇科小苞脚菇属的一种真菌,是一种重要的热带亚热带菇类,中医认为其具有清热除烦之功效,同时草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栝楼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栽培技术对栝楼的产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影响。目前,山东栝楼主要由农户种植,零星分布,主要栽培模式为搭架式,此方式虽然投资较少,但因为种植密度较大,采光效果不好,从而导致栝楼产量不高,而且在收获期由于通风效果不佳使栝楼滋生黑腐病而腐烂,因此搭架模式不适合大面积的栝楼栽培。草菇作为一种常见食用菇,目前主要采用菇房进行培育。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廖华俊在《安徽农学通报》(Vol.13,No.13,2007,99~100)发表了“栝楼间作生姜立体高效栽培技术研究”,研究结合栝楼间作生姜的生产实际,从栝楼、生姜的选种、对土壤肥料要求、立体栽培的田间配套关键栽培管理技术及收获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总结,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起到了良好作用。吉庆勇在《园艺与种苗》(No.2,2013,52-54)发表了“食用栝楼套种早熟春大豆高效栽培技术探讨”,研究阐述了食用栝楼套种早熟春大豆栽培技术,不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栝楼来年生长,而且可以抑制杂草生长,起到覆盖的作用,实现优势互补的双丰收。崔小兵在《栝楼、生姜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初探》(Vol.20,No.14,2014,50-51,63)发表了“栝楼、生姜立体种植模式效益初探”,该试验探讨栝楼与生姜立体种植模式的效益。从栝楼和生姜两个角度出发,分析栝楼与生姜的多个产量、品质指标,并对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该区域栝楼园立体种植模式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提供参考。徐勇在《现代农业科技》(No.5,2007,34)发表了“桑园套种草菇栽培技术”,此文探索了桑园复合经营,采取桑园套种草菇栽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对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经济效益稳定,并发展蚕桑生产,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苏三华在《绿色科技》(No.5,2014,84-86)发表了“猕猴桃园套种草菇试验”,作者从猕猴桃园内环境条件和草菇的生物学特性出发,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对比实验证明了猕猴桃园内套种草菇,能达到双赢的生态栽培目的和稳产、丰产、优质的效果。而上述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或不足:第一,以上所述栝楼立体栽培技术均为栝楼与蔬菜或粮食作物之间的间作、套作,投资成本较大、时间较长,收入不高;第二,与栝楼间作的植物一般需要阴生条件,对光线要求不高,而蔬菜和粮食作物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有一定的产量和营养器官,而栝楼棚架的遮阴条件必然会影响蔬菜和粮食的产量;第三,栝楼生长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光照和通风、透气条件,潮湿的环境容易使栝楼产生黑腐病和虫害,因此与粮食作物之间的套种不利于栝楼的生长。所以,随着山东栝楼种植面积的不断上升,迫切需要研发一种大规模推广的种植方法,在满足栝楼生长不受影响的基础上,尽量增加种植户的收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以一种山东道地药材和一种食用菌为对象,针对栝楼和草菇的生育特性及山东气候、环境特点,探索适合山东栝楼和草菇栽培的最佳模式,同时达到节约土地资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在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和提高农民收入方面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栝楼-草菇立体栽培方法,方法如下:在4月份,选择适宜山东气候和环境的栝楼品系,选择2~3年生栝楼块根,切段处理后大田栽植,出苗后按照栝楼种植间隙进行搭棚,并对栝楼苗进行引藤上架,同时进行栝楼整枝修剪;6月中旬,开始制作草菇菌种,同时进行培养料的发酵处理;15天后在栝楼棚架下进行菌种的播种,在菌丝长满发酵料三分之二时开始覆土,然后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及采收;栝楼出苗后进行正常田间管理;11月份进行栝楼采收。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栝楼棚架可提供草菇菌种生长所需要的阴凉环境,整个立体栽培模式透风,栝楼及草菇病虫害、疫病降低,草菇出菇量高。进一步的,所述选择栝楼块根、切断处理的方式为:选择2~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栝楼根块,雄株比例10%以下,切成长5~10cm长小段,在切口上蘸取草木灰稍晾干后栽种;采用上述处理方式有利于栝楼根块定植,增强根块抗逆性,促进根块萌发生长;进一步的,所述栝楼的栽植方式为:4月初,在整好的地块上以1.5m的行距挖沟,沟宽35cm,深10cm,将选好的栝楼根茎以1m的株距在沟中定植,定植时将根茎平放,覆土3cm~5cm,定植后沟中灌水,1天后将栝楼种植沟填平,并在上覆土10cm,做垄,上层覆盖白色地膜,以便保温保湿,促进根块萌发;20天后扒开覆盖土检查出苗情况,出苗后将薄膜清除。进一步的,所述栝楼的搭棚方式为:栝楼出苗后,立即进行搭棚管理,选择10cm×10cm×250cm的水泥柱,将其按照2m的间距埋在同垄栝楼植株之间,地下埋入0.5m深,地上高2m,各水泥柱顶端纵横用10号钢丝连接呈网状,钢丝两头固定在周边水泥柱地下,同时将周边水泥柱拉好斜撑固定;主架打好后,选择孔径为20cm的尼龙网覆盖于钢丝网上部,周边和水泥柱上方固定;栝楼出苗长到0.3~0.5m时,在栝楼植株旁边斜插一竹竿,用尼龙绳将竹竿和上部尼龙网连接,同时将栝楼苗引接到尼龙绳上,便于其爬蔓上棚。进一步的,所述栝楼的整枝修剪方式为:栝楼出苗后及时整枝,基部留2个主枝;枝条上架长到1.5m时摘心打顶,并及时摘除生长过密和细弱的分枝、徒长枝等,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要及时抹去,已经挂果的腋间又生长的腋枝多为不结果的无效枝,全部疏掉;同时将架上部的枝条按照不同的方向分配,防止枝条重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第2年以后,只留一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2.5m左右打顶断头,以促进侧枝生长,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剪去一些小枝头、老叶及多次分枝;栝楼收获后摘除侧枝、花蕾,以便养分积累,利于第二年栝楼的生长。进一步的,所述草菇的菌种制作方式为:菌种一般在预期种植时间前15d开始进行制作,菌丝培养12d可长满菌袋;培养料配方:棉子壳87%,麦糠8%,麸皮3%,石灰2%。接种后的菌袋要放在无菌、干燥,温度在28~30℃的培养室培养,在菌丝培养期间要注意避免培养室光线过强,要少通风,并检查袋温和菌袋污染情况。进一步的,所述草菇培养料发酵处理方法为:培养料配方:玉米秸秆1000kg加入石灰3%~5%、磷肥2%~3%和克霉灵0.1%,优选的,培养料中再加入棉子壳10%~15%;②加水、拌料、发酵:将切成段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用3%石灰水浸湿,拌匀发酵2天,期间如湿度不适可继续补水,当料温开始上升至60℃时翻堆,将磷肥及剩余的石灰一次性加入建堆发酵,堆宽2m,高1.5~1.8m,长度不限;建堆后,在料堆上每隔1m用木棍打孔到底,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当发酵料堆温达60℃时每天翻堆1次,以免形成厌氧发酵,约3天后料即发酵好。进一步的,所述草菇菌种播种方法为:将发酵料均匀地铺在栝楼垄间;播种分2层,先铺5cm厚料,沿畦边缘播1层菌种,然后再铺10cm厚的料,再在畦表面播1层菌种,然后压平,用塑料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吃料。待菌丝布满料面后,每天掀膜增氧促进菌丝吃料,约3天后可将薄膜支起,12天菌丝即可发到底。更进一步的,为提高菌丝发菌效率,在发菌期间需要将料温保持在28℃-36℃;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同时由于发酵好的料如果偏湿会明显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因此发酵好的料宁干勿湿,以免影响菌丝生长;玉米秸秆栽培草菇铺料长度小于等于15cm。进一步的,所述草菇覆土方式为:在草菇菌丝长满发酵料2/3时,开始在料面上覆土,覆土厚1cm即可;料面覆土均匀,覆土最好成细颗粒状,不得成细面,湿度不宜过高。进一步的,所述草菇出菇管理方式为:培养料面覆土后喷水,喷水要尽量少喷勤喷,保持覆土潮湿即可。温度以恒温管理,促进菌丝快速长入土中,3天后即可出菇。出菇后要严禁喷洒重水,以免造成幼菇死亡。出1潮菇后,结合喷水喷洒1%的尿素水溶液或菇大壮可提高第二潮菇产量。立体栽培是利用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兴利避害,充分利用空间、气候,把不同生物种群组合起来,多物种共存、多层次配置、多级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立体种植农业经营模式。从作物生态适应性考虑,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在同一地块上种植,应该在光照、温度、水分、土壤、肥效等方面互补,科学管理种植,才能得到较好的收益。在本发明中,栝楼属于山东道地药材,有较长的栽培历史,而传统的栽培模式为搭架式,种植密度大,品种单一性强,本发明打破山东地产栝楼传统栽培模式,采用栝楼棚架式栽培手段,同时将食用菇草菇的种植技术与栝楼栽培相结合,本发明建立的栝楼-草菇立体栽培体系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中一种植物属于药用植物,一种真菌是食用菌,根据两种生物的生长发育特点同时解决两种生物的田间生产问题,同时提高栝楼和草菇的产量,符合中药材GAP管理规范;解决栝楼晾晒时间长,加工不统一的问题,符合中药材GMP管理规范;2.夏季正是杂草旺盛生长繁殖时期,而本申请通过利用草菇在田间铺料的方式,降低了杂草生长速度,有效避免了杂草与栝楼争肥,提高栝楼和草菇与杂草间的优势,降低除草强度,提高栝楼与杂草间的竞争优势,降低除草强度,促进栝楼和草菇的生长;同时采收完菇后所遗留的培养基质可就地还田,从而能有效的改良土壤,达到综合循环利用之目的;3.本发明采用草菇这一夏季栽培菌种,此时栝楼生长旺盛,叶片较大而密集,同时采用搭棚设计,使得栝楼叶片能够完全遮挡内部的草菇,从而有效遮风挡雨、降温、保湿,从而营造及调节了小范围气候;而且硕大的栝楼叶片光合作用强,产生丰富氧气,这样的环境十分有利于草菇生产栽培;4.本发明通过栝楼和草菇的立体栽培模式从而形成了生物间互利互助的群体关系,即栝楼营造及调节了小范围气候有利于草菇生产栽培,而草菇生长发育过程中分泌的代谢物质可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草菇呼吸作用所释放的二氧化碳,正是栝楼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促进栝楼增产增收;5.由于草菇属于高温型的伞菌,整个栽培过程都处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病害危害较多。在栽培料上经常会有绿色木霉、疣孢霉等霉菌生长,它们与草菇争夺养分,有的还能分泌毒素抑制草菇菌丝生长,严重时不能出菇。发明人在栽培试验过程中意外发现,栽培栝楼后能够有效减少栽培料中绿色木霉、疣孢霉等霉菌生长,从而减少了草菇栽培过程中对农药的使用量,促进草菇的生长,提高草菇产量。总之,本发明中栝楼的栽培方式有利于其产量的形成,提高有效光合面积,增加栝楼植株之间的透气性,降低病菌传染几率;栝楼棚架形成的遮阴地有利于草菇的生长和发育,用本发明培育的草菇品质好,产量高,病害明显降低减少。本发明的种植体系可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栝楼鲜果亩产3124kg/亩,草菇可亩产3915kg/亩(鲜重),增产效果明显。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背景技术
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关于栝楼立体栽培技术均为栝楼与蔬菜或粮食作物之间的间作、套作,投资成本较大、时间较长,收入不高;与栝楼间作的植物一般需要阴生条件,对光线要求不高,而蔬菜和粮食作物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光照条件才能有一定的产量和营养器官,而栝楼棚架的遮阴条件必然会影响蔬菜和粮食的产量;同时,栝楼生长必须要满足一定的光照和通风、透气条件,潮湿的环境容易使栝楼产生黑腐病和虫害,因此与粮食作物之间的套种不利于栝楼的生长,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栝楼-草菇立体栽培方法。本申请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栝楼-草菇立体栽培方法,方法如下:在4月份,选择适宜山东气候和环境的栝楼品系,选择2~3年生栝楼块根,切段处理后大田栽植,出苗后按照栝楼种植间隙进行搭棚,并对栝楼苗进行引藤上架,同时进行栝楼整枝修剪;6月中旬,开始制作草菇菌种,同时进行培养料的发酵处理;15天后在栝楼棚架下进行菌种的播种,在菌丝长满发酵料三分之二时开始覆土,然后进行正常出菇管理及采收;栝楼出苗后进行正常田间管理;11月份进行栝楼采收。采用本发明的栽培技术,栝楼棚架可提供草菇菌种生长所需要的阴凉环境,整个立体栽培模式透风,栝楼病虫害、疫病降低,草菇出菇量高。在上述方法中,所述选择栝楼块根、切断处理的方式为:选择2~3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栝楼根块,雄株比例10%以下,切成长5~10cm长小段,在切口上蘸取草木灰稍晾干后栽种。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栝楼的栽植方式为:4月初,在整好的地块上以1.5m的行距挖沟,沟宽35cm,深10cm,将选好的栝楼根茎以1m的株距在沟中定植,定植时将根茎平放,覆土3cm~5cm,定植后沟中灌水,1天后将栝楼种植沟填平,并在上覆土10cm,做垄,上层覆盖白色地膜,以便保温保湿,促进根块萌发;20天后扒开覆盖土检查出苗情况,出苗后将薄膜清除。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栝楼的搭棚方式为:栝楼出苗后,立即进行搭棚管理,选择10cm×10cm×250cm的水泥柱,将其按照2m的间距埋在同垄栝楼植株之间,地下埋入0.5m深,地上高2m,各水泥柱顶端纵横用10号钢丝连接呈网状,钢丝两头固定在周边水泥柱地下,同时将周边水泥柱拉好斜撑固定;主架打好后,选择孔径为20cm的尼龙网覆盖于钢丝网上部,周边和水泥柱上方固定;栝楼出苗长到0.3~0.5m时,在栝楼植株旁边斜插一竹竿,用尼龙绳将竹竿和上部尼龙网连接,同时将栝楼苗引接到尼龙绳上,便于其爬蔓上棚。在上述方法中,所述栝楼的整枝修剪方式为:栝楼出苗后及时整枝,基部留2个主枝;枝条上架长到1.5m时摘心打顶,并及时摘除生长过密和细弱的分枝、徒长枝等,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要及时抹去,已经挂果的腋间又生长的腋枝多为不结果的无效枝,全部疏掉;同时将架上部的枝条按照不同的方向分配,防止枝条重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第2年以后,只留一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2.5m左右打顶断头,以促进侧枝生长,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剪去一些小枝头、老叶及多次分枝;栝楼收获后摘除侧枝、花蕾,以便养分积累,利于第二年栝楼的生长。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草菇的菌种制作方式为:菌种一般在预期种植时间前15d开始进行制作,菌丝培养12d可长满菌袋;培养料配方:棉子壳87%,麦糠8%,麸皮3%,石灰2%。接种后的菌袋要放在无菌、干燥,温度在28~30℃的培养室培养,在菌丝培养期间要注意避免培养室光线过强,要少通风,并检查袋温和菌袋污染情况。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草菇培养料发酵处理方法为:培养料配方:玉米秸秆1000kg加入石灰3%~5%、磷肥2%~3%和克霉灵0.1%,优选的,培养料中再加入棉子壳10%~15%;②加水、拌料、发酵:将切成段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用3%石灰水浸湿,拌匀发酵2天,期间如湿度不适可继续补水,当料温开始上升至60℃时翻堆,将磷肥及剩余的石灰一次性加入建堆发酵,堆宽2m,高1.5~1.8m,长度不限;建堆后,在料堆上每隔1m用木棍打孔到底,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当发酵料堆温达60℃时每天翻堆1次,以免形成厌氧发酵,约3天后料即发酵好。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草菇菌种播种方法为:将发酵料均匀地铺在栝楼垄间的畦中;播种分2层,先铺5cm厚料,沿畦边缘播1层菌种,然后再铺10cm厚的料,再在畦表面播1层菌种,然后压平,用塑料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吃料。待菌丝布满料面后,每天掀膜增氧促进菌丝吃料,约3天后可将薄膜支起,12天菌丝即可发到底。为提高菌丝发菌效率,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在发菌期间需要将料温保持在28℃-36℃;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同时由于发酵好的料如果偏湿会明显影响菌丝生长速度,因此发酵好的料宁干勿湿,以免影响菌丝生长;玉米秸秆栽培草菇铺料长度小于等于15cm。在上述方法中,所述草菇覆土方式为:在草菇菌丝长满发酵料2/3时,开始在料面上覆土,覆土厚1cm即可;料面覆土均匀,覆土最好成细颗粒状,不得成细面,湿度不宜过高。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草菇出菇管理方式为:培养料面覆土后喷水,喷水要尽量少喷勤喷,保持覆土潮湿即可。温度以恒温管理,促进菌丝快速长入土中,3天后即可出菇。出菇后要严禁喷洒重水,以免造成幼菇死亡。出1潮菇后,结合喷水喷洒1%的尿素水溶液或菇大壮可提高第二潮菇产量。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与对比例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栝楼-草菇的立体栽培技术步骤如下:(1)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块。伴随整地上足基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施入有机肥2500~3000kg,磷肥30~50kg,钾肥15kg。(2)栝楼种根的选择选择2年生,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栝楼根块,雄株比例10%以下,切成长5~10cm长小段,在切口上蘸取草木灰后稍晾干。(3)栝楼定植4月初,在整好的地块上以1.5m的行距挖沟,沟宽35cm,深10cm,将选好的栝楼根茎以1m的株距在沟中定植,定植时将根茎平放,覆土3cm~5cm,定植后沟中灌水,1天后将栝楼种植沟填平,并在上覆土10cm,做垄。上层覆盖白色地膜,以便保温保湿,促进根块萌发。20天后扒开覆盖土检查出苗情况,出苗后将薄膜清除。(4)催苗及中耕除草栝楼苗长到15cm~20cm时,每亩撒施尿素25kg,并及时浇水;或在距栝楼基部20cm处点穴,穴深5cm~8cm,放入30g碳铵覆土压实,并及时浇水。栝楼出苗后,随着温度的上升,土壤蒸发量逐渐加大,为保持土壤保水性和透气性,应适当对种植地块中耕除草,即对土壤进行表土耕作,将板结的表层土壤锄松。适当的表土耕作,可以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土壤有机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同时中耕还能清除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5)立架搭棚栝楼出苗后,应立即进行搭棚管理。选择10cm×10cm×250cm的水泥柱,将其按照2m的间距埋在同垄栝楼植株之间,地下埋入0.5m深,地上高2m,各水泥柱顶端纵横用10号钢丝连接呈网状,钢丝两头固定在周边水泥柱地下,同时将周边水泥柱拉好斜撑固定。主架打好后,选择孔径为20cm的尼龙网覆盖于钢丝网上部,周边和水泥柱上方固定。栝楼出苗长到0.3~0.5m时,在栝楼植株旁边斜插一竹竿,用尼龙绳将竹竿和上部尼龙网连接,同时将栝楼苗引接到尼龙绳上,便于其爬蔓上棚。(6)整枝修剪栝楼出苗后要及时整枝,基部留2个主枝。枝条上架长到1.5m时摘心打顶,并及时摘除生长过密和细弱的分枝、徒长枝等,根部多余的弱苗、架面以下藤蔓上的腋芽要及时抹去,结果的腋间又生长的腋枝多为不结果的无效枝,全部疏掉。同时将架上部的枝条按照不同的方向分配,防治枝条重叠,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第2年以后,只留一个健壮主茎,主茎长到2.5m左右打顶断头,以促进侧枝生长,同时在生长过程中要及时剪去一些小枝头、老叶及多次分枝。栝楼收获后摘除侧枝、花蕾,以便养分积累,利于第二年栝楼的生长。(7)草菇菌种准备菌种一般在预期种植时间前15d开始进行制作,菌丝培养12d可长满菌袋。培养料配方:棉子壳87%,麦糠8%,麸皮3%,石灰2%。接种后的菌袋要放在无菌、干燥,温度在28~30℃的培养室培养,在菌丝培养期间要注意避免培养室光线过强,要少通风,并检查袋温和菌袋污染情况。(8)草菇培养料准备培养料配方:玉米秸秆1000kg加入石灰3%~5%、磷肥2%~3%和克霉灵0.1%,有条件的还可以加入棉子壳10%~15%。②加水、拌料、发酵:将切成段或粉碎的玉米秸秆用3%石灰水浸湿,拌匀发酵2天,期间如湿度不适可继续补水,当料温开始上升至60℃时翻堆,将磷肥及剩余的石灰一次性加入建堆发酵,堆宽2m,高1.5~1.8m,长度不限。建堆后,在料堆上每隔1m用木棍打孔到底,上面覆盖塑料薄膜,当发酵料堆温达60℃时每天翻堆1次,以免形成厌氧发酵,约3天后料即发酵好。(9)草菇播种将发酵料均匀地铺在栝楼垄间的畦中。播种分2层,先铺5cm厚料,沿畦边缘播1层菌种,然后再铺10cm厚的料,再在畦表面播1层菌种,然后压平,用塑料地膜覆盖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吃料。待菌丝布满料面后,每天掀膜增氧促进菌丝吃料,约3天后可将薄膜支起,12天菌丝即可发到底。在发菌期间要注意创造适宜菌丝快速生长的条件:一要注意保持料温在28℃以上,但不超过36℃;二是注意搞好栽培场地的通风换气;三是发酵好的料如果偏湿会明显影响菌丝生长速度,要注意发酵好的料宁干勿湿,以免影响菌丝生长;四是玉米秸秆栽培草菇铺料不易超过15cm。(10)草菇覆土在草菇菌丝长满发酵料2/3时,开始在料面上覆土,覆土厚约1cm即可。料面覆土要均匀,覆土最好成细颗粒状,不得成细面,湿度不宜过高。(11)出菇管理培养料面覆土后喷水,喷水要尽量少喷勤喷,保持覆土潮湿即可。温度以恒温管理,促进菌丝快速长入土中,约3天后即可出菇。出菇后要严禁喷洒重水,以免造成幼菇死亡。出1潮菇后,结合喷水喷洒1%的尿素水溶液或菇大壮可提高第二潮菇产量。(12)栝楼采收栝楼种质为果实用,一般在10月上旬左右陆续开始变黄成熟,采收标准为果实表皮有白粉,果皮颜色为淡黄色。果实成熟后,植株上端枯萎,顶端果实处于通风、通光状态,因此在果实成熟后可以继续让其在植株上晾晒,在霜降后采收。采收时,用剪刀在果柄与茎连接处连茎剪下。(9)越冬管理上冻前剪去茎蔓,留地面1m长盘绕植株地上部,用玉米秸秆将栝楼根部覆盖,或将栝楼基部周围的土集成土堆,土堆高出地面30cm,以便防寒越冬。对比例1仅进行栝楼栽培,栽培方法同实施例1。对比例2使用常规遮阴凉棚形式进行草菇栽培,草菇栽培管理方法同实施例1。试验结果从实施例1及对比例1-2产量来看,实施例1采用栝楼-草菇的立体栽培中栝楼和草菇的产量远高于对比例1-2,且栽培过程中,实施例1栝楼和草菇长势良好,病虫害情况低于对比例1-2,特别是实施例1中的草菇病害现象(绿色木霉、疣孢霉等真菌病害)远低于对比例2,这表明使用栝楼-草菇的立体栽培模式是一种良好的增产增收方式。表1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栝楼和草菇产量(亩/kg)栝楼草菇实施例131243915对比例12035-对比例2-3420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