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61691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草药植物栽培
技术领域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川贝母(FritillariacirrhosaD.Don)系百合科贝母属多年生草本药用植物,入药部位为地下鳞茎,具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的功效,是治疗咳嗽的重要良药。川|贝母与暗紫贝母(FritillariaunibracteataHsiaoetK.C.Hsia)、甘肃贝母(FritillariaprzewalskiiMaxim)、梭砂贝母(FritillariadelavayiFranch.)等同为《中国药典》(2005年)中规定的著名中药材川贝的主要来源。川|贝母主产于四川|、西藏、云南等省区,喜寒凉气候条件,具有耐寒、喜湿、怕高温、喜阴蔽的特性,气温达到30℃或地温超过25℃,植株就会枯萎,在海拔低,气温高的地区不能生存。川|贝母在自然环境下靠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一般4-5年才可采收,因其种子存在形态和生理后熟的特性,繁殖系数低,产量也低。人工引种川贝进行生产主要靠鳞茎繁殖,鳞茎通过筛选,大鳞茎入药,小鳞茎做种,小鳞茎栽种后因其大小不同又需要2-3年才能收获,这样一方面浪费了宝贵的鳞茎资源,另一方面又增加了生产成本,且产量不高,不能满足川贝的市场需求。此外,锈病为川贝母常见的病害,它由真菌中的锈菌寄生引起的一类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茎和果实。锈菌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受害部位可因孢子积集而产生不同颜色的小疱点或疱状、杯状、毛状物,有的还可在枝干上引起肿瘤、粗皮、丛枝、曲枝等症状,或造成落叶、焦梢、生长不良等。严重时孢子堆密集成片,植株因体内水分大量蒸发而迅速枯死。目前,川|贝母用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野生资源,经过多年的采挖,野生资源破坏严重,产量减少,资源非常紧缺,因此寻找新的途径以解决其资源问题是非常迫切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的四种针对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其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和介入时机在川贝母的快速高质量的繁殖过程中对鳞茎的发芽率和防锈病以及鳞茎的发育均得到很好的效果。本发明经过一系列的栽培条件,施加四种生长调节试剂,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处理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鳞茎采收需栽培4-5年缩短为3年左右),提高了发芽率(30%→60%)、存活率,提高了药用成分的获取量(多倍体品种),从而很好地满足了药材生产的要求。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用于促进川贝母鳞茎萌芽率的第一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川贝母萌芽后地上部分生长的第二生长调节剂、用于防止川贝母锈病发生的第三生长调节剂以及用于强壮川贝母鳞茎发育的第四生长调节剂。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一生长调节剂包括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混合溶液、秋水仙素溶液;所述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用量比例为3:1。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生长调节剂由中药药渣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料,具体包括:中药渣10-20份、动物粪便5-10份、复合菌剂2-3份、EM菌种3-6份、腐植酸磷0.1-0.2份、腐植酸铵磷0.1-0.2份、高氮腐植酸铵0.2-0.3份。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二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工艺如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中药药渣的预处理:取中药苦楝皮40重量份、槐花5重量份、桑白皮3重量份、蛇床子30重量份、牵牛子10重量份、萹蓄10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蔓荆子10重量份、艾叶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每次2小时,提取滤液,蒸发浓缩滤液,待滤液变成膏体后,粉碎,干燥;(2)动物粪便发酵:动物粪便为腐熟的猪粪、鸡粪、牛粪以1.5:2: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混合均匀后,于太阳能发酵大棚内发酵30天;(3)将腐植酸磷、腐植酸铵磷、高氮腐植酸铵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后,将其粉碎物与步骤(1)-(2)所得到的产物进行混合,并以有机肥料与水为1:3.5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使物料在温度95℃下反应5-6小时:向反应物中加入复合菌剂、EM菌种,搅拌混合,并将得到的产物放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25-30℃下进行发酵10-14天,即得第二生长调节剂。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生长调节剂由中药药渣发酵而成的组合物和杀菌组合物组成;所述中药药渣发酵物的重量份为8-15份;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重量份为3-5份,包括用量比例为1:1.5的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三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工艺如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中药药渣的预处理:取中药干漆15重量份、花椒5重量份、贯众3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党参12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每次2小时,提取滤液,蒸发浓缩滤液,待滤液变成膏体后,粉碎,干燥;(2)将步骤(1)所得到的产物进行混合,并以有机肥料与水为1:2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加入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搅拌混合,并将得到的产物放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28-35℃下进行发酵5-8天,即得第三生长调节剂。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四生长调节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费氏中华根瘤菌发酵液:黄绿木霉发酵液:假丝酵母菌发酵液: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赤霉素:草炭:磷酸氢二钾=1:3:2:3:2:1:4。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其中,所述第四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费氏中华根瘤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按照常规方式活化、培养至菌液中活菌数达到108个/克获得发酵液,然后将上述发酵液按照1:3:2:3重量配比混合,最后添加赤霉素、草炭、磷酸氢二钾即得。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上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具体应用于中药川贝母的繁殖方法中,包括如下步骤:(1)将川贝母小鳞茎进行水选,去除杂质后,用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混合溶液浸泡两天,浸泡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然后将干燥鳞茎置于5-12℃的温度下,以3200-35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8-12小时,期间控制光照室内的相对湿度为65-75%;将光照后的鳞茎于6-10℃的温度下沙藏60天;最后用浓度为0.05%-0.1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过夜,将上述浸泡后的鳞茎用蒸馏水洗净,用于播种;(2)将种植地进行垦复,然后做成规格为宽O.5m-1.5m×高5cm-10cm×长2m-2.5m的畦,留有宽为20cm-60cm的步道;将带芽的川贝母鳞茎作为繁殖材料;将以川贝母鳞茎为中心,距离鳞茎15cm处的外围泥土挖出,并填埋所述第二生长调节剂,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厘米为宜,放入川贝母鳞茎,然后用泥土覆盖在上;淋透水;(3)三个月后,每月开始浇淋第三生长调节剂,每个月浇淋一次,每次淋透泥土;(4)栽培至两年半,待川贝母鳞茎要出土前六个月,每周浇淋第四生长调节剂一次,连续浇淋六个月,即可采收川贝母鳞茎。本发明所述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的应用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100-200ml/株,所述第二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800-1000g/株,所述第三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150-300g/株,所述第四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为100-200ml/株。实施本发明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及其应用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四种针对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其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和介入时机在川贝母的快速高质量的繁殖过程中对鳞茎的发芽率和防锈病以及鳞茎的发育均得到很好的效果。具体表现为,在播种之前使用第一生长调节剂进行预处理,使川贝母鳞茎的发芽率提高,得到强壮的播种幼苗;其次,在川贝母鳞茎播种后,在不同的部位以不同方式施加第二、三生长调节剂,第二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为川贝母提供所需的营养成分,保证已伤根系伤口的愈合,第三生长调节剂能够防止川贝母感染真菌,尤其是防止锈病的发生;最后,第四生长调节剂能够促进川贝母鳞茎的粗壮生长,积累鳞茎的药用部位,增加川贝母有效成分,提高药用价值;总之,相对比平常的种子播种的栽培繁殖方法,本发明经过一系列的栽培条件,施加四种生长调节试剂,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处理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鳞茎采收需栽培4-5年缩短为3年左右),提高了发芽率(30%→60%)、存活率,提高了药用成分的获取量(多倍体品种),从而很好地满足了药材生产的要求。最后需要强调的是,同种化学物质对不同植物,同种植物的不同品种甚至不同处理时期的效果都有很大差异,同种植物对不同处理时期的效果都有很大差异,同种植物对不同化学物质的反应也不一样,而本发明四种针对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的用量以及使用方法和介入时机都是本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进行验证和筛选出来的。(2)本发明的第一生长调节剂采用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混合溶液浸泡、强光照射以及低温沙藏的处理方法,使川贝母鳞茎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生理和形态上的后熟,在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对已完成后熟作用的川贝母鳞茎进行多倍体诱导处理,培育出发芽率高,且有效成分含量高的川贝母多倍体鳞茎。该方法中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混合溶液浸泡、强光照射以及低温沙藏的处理能够提高鳞茎的出芽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60%;虽然采用秋水仙素溶液对鳞茎进行多配体诱导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鳞茎的萌发率,但是前期的预处理已经可以将川贝母萌发率提高很多,而且经诱导培育出的鳞茎所栽培出的植株鳞茎不仅在体积上明显增大,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大大提高。此外,多倍体植株由于基因活动及酶的差异性增强,从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增强,表现出良好的抗旱、抗寒和抗病虫害的优势。(3)第二、三生长调节剂由中药药渣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料,采用药渣为原料,免除了药渣再处理的费用,降低了肥料生产的成本,使肥料具有抗病菌、抗病虫害功能,肥料的营养成分大幅提高,粗蛋白、生物活化酶和多种微量元素的供给,使作物的品质得到质的飞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在本发明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本发明的川贝母的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用于促进川贝母鳞茎萌芽率的第一生长调节剂、用于促进川贝母萌芽后地上部分生长的第二生长调节剂、用于防止川贝母锈病发生的第三生长调节剂以及用于强壮川贝母鳞茎发育的第四生长调节剂。第一生长调节剂包括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混合溶液、秋水仙素溶液;所述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用量比例为3:1。第二生长调节剂由中药药渣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料,具体包括:中药渣10-20份、动物粪便5-10份、复合菌剂2-3份、EM菌种3-6份、腐植酸磷0.1-0.2份、腐植酸铵磷0.1-0.2份、高氮腐植酸铵0.2-0.3份。优选地,第二生长调节剂包括中药渣14份、动物粪便6份、复合菌剂2份、EM菌种5份、腐植酸磷0.15份、腐植酸铵磷0.15份、高氮腐植酸铵0.25份。复合菌剂(NSC-7);NSC-7是一组具有降解纤维素和林丹双重功能的细菌复合系菌种组成,是很好的纤维素降解菌。可以降解有机废弃物料中的粗蛋白、纤维素、木质素及糖类,产生易利用的无机态养分及腐殖质等,从而提高速效养分的含量,有利于作物的吸收利用;另一方面,该菌剂可在堆肥过程中快速繁殖(3个小时即可进入高峰期),分泌大量纤维素酶,并有效地抑制腐败菌的生长,既减轻了腐败物质的产生及其环境臭味问题,又可以抑制这些有害菌进入士壤后引发土传病害问题。EM菌它是光合细菌、乳酸菌群、酵母菌群等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它能利用土壤接受的太阳热能或以紫外线为能源,将土壤中的硫化氢和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分离出来,变有害物质为无害物质,并以植物根部的分泌物、有机物、有害气体(硫化氧等)及二氧化碳、氨等为基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类、氮素化合物和生理活性物质。它具有结构复杂、性能稳定、功能齐全的优势,用于各种农作物,包括稻、麦、豆、薯、玉米、油料、棉、麻、蔗、烟、蔬菜、花卉、茶叶、果树、药材、食用菌等。可使农作物稳产高产、有效防止病虫害。增强植物新陈代谢,促进光合作用和强化叶片保护膜,抵抗病原菌,促时根系发达,使成期提前。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繁殖,产生有益物质防治农作物各类病害。有益菌群与土壤中放线菌等共生共殖,形成良好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土壤肥质,疏松土壤,彻底改良士壤性质。使作物的品质得到提高。所述第二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工艺如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中药药渣的预处理:取中药苦楝皮40重量份、槐花5重量份、桑白皮3重量份、蛇床子30重量份、牵牛子10重量份、萹蓄10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蔓荆子10重量份、艾叶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每次2小时,提取滤液,蒸发浓缩滤液,待滤液变成膏体后,粉碎,干燥;(2)动物粪便发酵:动物粪便为腐熟的猪粪、鸡粪、牛粪以1.5:2: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混合均匀后,于太阳能发酵大棚内发酵30天;(3)将腐植酸磷、腐植酸铵磷、高氮腐植酸铵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后,将其粉碎物与步骤(1)-(2)所得到的产物进行混合,并以有机肥料与水为1:3.5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使物料在温度95℃下反应5-6小时:向反应物中加入复合菌剂、EM菌种,搅拌混合,并将得到的产物放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25-30℃下进行发酵10-14天,即得第二生长调节剂。所述第三生长调节剂由中药药渣发酵而成的组合物和杀菌组合物组成;所述中药药渣发酵物的重量份为8-15份;所述杀菌组合物的重量份为3-5份,包括用量比例为1:1.5的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优选地,中药药渣发酵物的重量份为10份,杀菌组合物的重量份为4份。所述第三生长调节剂的生产工艺如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1)中药药渣的预处理:取中药干漆15重量份、花椒5重量份、贯众3重量份、苦参20重量份、党参12重量份、泽泻10重量份,混合后加入乙醇溶液,加热回流2次,加热回流的时间为每次2小时,提取滤液,蒸发浓缩滤液,待滤液变成膏体后,粉碎,干燥;(2)将步骤(1)所得到的产物进行混合,并以有机肥料与水为1:2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加入吡唑醚菌酯和氟唑菌酰胺,搅拌混合,并将得到的产物放入发酵罐中,在温度为28-35℃下进行发酵5-8天,即得第三生长调节剂。所述第四生长调节剂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费氏中华根瘤菌发酵液:黄绿木霉发酵液:假丝酵母菌发酵液: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赤霉素:草炭:磷酸氢二钾=1:3:2:3:2:1:4。所述费氏中华根瘤菌为费氏中华根瘤茵(Sinorhizobiumfredii)HN01;所述黄绿木霉为黄绿木霉(Trichodermaaureoviride)ACCC32248;所述假丝酵母菌为假丝酵母菌(Candidautilis)ATCCNo.22023;所述地衣芽子包杆菌为地衣芽子包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CGMCCNO.2276。所述第四生长调节剂的制备方法如下:首先将费氏中华根瘤菌、黄绿木霉、假丝酵母菌、地衣芽孢杆菌按照常规方式活化、培养至菌液中活菌数达到108个/克获得发酵液,然后将上述发酵液按照1:3:2:3重量配比混合,最后添加赤霉素、草炭、磷酸氢二钾即得。所述中药中各原料的药理如下:苦楝皮:为楝科植物川楝MeliatoosendanSieb.etZucc.或楝MeliaazedarachL.的干燥树皮和根皮。归肝、脾、胃经。用于蛔虫病,蛲虫病,虫积腹痛;外治疥癣瘙痒。槐花:为豆科植物SophorajaponicaLinn的花及花蕾。味苦、性微寒,归肝、大肠经;入血敛降,体轻微散;具有凉血止血,清肝泻火的功效;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拉丁学名:MorusalbaL.)的干燥根皮。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喘咳,水饮停肺,胀满喘急,水肿,脚气,小便不利。蛇床子:别名野胡萝卜子,为伞形科植物蛇床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性温,味苦。功能主治:温肾壮阳,燥湿,祛风,杀虫。用于阳痿、宫冷、寒湿带下、湿痹腰痛;外治外阴湿疹、妇人阴痒、滴虫性阴道炎。牵牛子:为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fisnil(L.)choisp或圆叶牵牛pharbitispurpurea(L.)Voight的干燥成熟种子,有泻水利尿,逐痰杀虫的功效,用于泻水驱虫。萹蓄:为寥科植物扁蓄PolygonumaviculareL.的嫩茎叶。性味:苦平。归经:入膀胱经。功能:利热湿,痛淋闭,杀虫。主治:小便不利,淋病,水肿等症。苦参: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flavescensAit.的干燥根。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功效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蔓荆子:为马鞭草科植物单叶蔓荆或蔓荆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苦,性微寒。归肺、膀胱、肝经。其主要功效是疏散风热,清利头目,除湿处关节。常用于外感头痛,偏正头风,昏晕目暗,赤眼多泪,目睛内痛,齿龈肿痛,湿痹拘挛。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argyiLevl.etVant.的干燥叶。性味辛、苦,温。归肝、脾、肾经。功效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干漆:为漆树科植物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Stokes)F.A.Barkl.的树脂经加工后的干燥品。药用价值:主治妇女瘀血阴滞;经闭;症瘕;虫积。花椒:为芸香科、花椒属落叶小乔木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的干燥果实,具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治胃腹冷痛、呕吐、泄泻、血吸虫、蛔虫等症。贯众:为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根茎及叶柄残基。性味苦、涩,寒。归经归肝、胃经。功效杀虫;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癍疹;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崩漏;血痢;带下及钩、蛔、绦虫等肠寄生虫病。党参:为桔梗科党参属植物党参Codonopsispilosula(Franch.)Nannf.的干燥根。性味甘,平。补中益气,和胃生津,祛痰止咳。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四肢无力,心悸,气短,口干,自汗,脱肛,阴挺。泽泻:为泽泻科植物泽泻Alismaplantago-aquaticaLinn的块茎。性味:甘,寒。功效:利水,渗湿,泄热。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痰饮,脚气,淋病,尿血。下面,比较不同使用浓度的四种生长调节剂在中药川贝母的繁殖方法的效果,具体用量参照表1,试验地设在四川植物研究所川贝母引种栽培试验基地内,以川贝母鳞茎为繁殖材料,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设立六组栽培区,每组栽培区种植有30株川贝母,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川贝母小鳞茎进行水选,去除杂质后,用细胞分裂素与硝酸铵的混合溶液浸泡两天,浸泡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然后将干燥鳞茎置于5-12℃的温度下,以3200-3500lux的光照强度照射8-12小时,期间控制光照室内的相对湿度为65-75%;将光照后的鳞茎于6-10℃的温度下沙藏60天;最后用浓度为0.05%-0.12%的秋水仙素溶液浸泡过夜,将上述浸泡后的鳞茎用蒸馏水洗净,用于播种;(2)将种植地进行垦复,然后做成规格为宽O.5m-1.5m×高5cm-10cm×长2m-2.5m的畦,留有宽为20cm-60cm的步道;将带芽的川贝母鳞茎作为繁殖材料;将以川贝母鳞茎为中心,距离鳞茎15cm处的外围泥土挖出,并填埋所述第二生长调节剂,栽植深度以芽入土2厘米为宜,放入川贝母鳞茎,然后用泥土覆盖在上;淋透水;(3)三个月后,每月开始浇淋第三生长调节剂,每个月浇淋一次,每次淋透泥土;(4)栽培至两年半,待川贝母鳞茎要出土前六个月,每周浇淋第四生长调节剂一次,连续浇淋六个月,即可采收川贝母鳞茎。表1四种生长调节剂的用量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第一生长调节剂150g/株100g/株200g/株第二生长调节剂750ml/株500ml/株500ml/株第三生长调节剂65g/株50g/株80g/株第四生长调节剂150ml/株100ml/株200ml/株备注:四种生长调节剂的配方均采用最优的配方进行制备。对比实施例1采用本发明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按照上述川贝母繁殖方法,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一生长调节剂,其余条件相同。对比实施例2采用本发明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按照上述川贝母分株繁殖方法,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二生长调节剂,其余条件相同。对比实施例3采用本发明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按照上述川贝母分株繁殖方法,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三生长调节剂,其余条件相同。对比实施例4采用本发明川贝母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按照上述川贝母分株繁殖方法,与实施例1-3不同的是,不添加第四生长调节剂,其余条件相同。下面,观察实施例1-3以及对比实施例1-4,本发明制得的生长调节剂组合物对川贝母繁殖栽培过程中川贝母生长情况的效果,其中,川贝母鳞茎总生物碱的提取方法按照常规的提取方法,结果见表2。表2四种生长调节剂对川贝母生长影响状况鳞茎发芽个数锈病植株的数量采收的鳞茎总鲜重g鳞茎总生物碱含量mg实施例118254214实施例213342128实施例312341116对比实施例132923对比实施例21022825对比实施例311162221对比实施例41222965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1-3的四种生长调节剂能够对川贝母鳞茎发芽率、锈病发病率、采收鳞茎鲜重、川贝母有效成分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实施例1的配方用量,能够很好的满足川贝母繁殖过程的需要,能够很大程度上缩短了处理时间,降低了时间成本(鳞茎采收需栽培4-5年缩短为3年左右),提高了发芽率(30%→60%)、存活率,提高了药用成分的获取量(多倍体品种),从而很好地满足了药材生产的要求。对比实施例1并未对川贝母鳞茎进行播种前处理,表格的数据也能表明,没有经过第一生长调节剂处理的川贝母鳞茎,其发芽率较低因此,本发明的第一生长调节剂对川贝母鳞茎播种前预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比实施例2并未对川贝母鳞茎进行处理,因此影响了川贝母鳞茎的地上部分的鲜重,也同时影响了地下部分鳞茎的积累,其鳞茎大小的重量相比实施例1-3的要轻。对比实施例3并未对川贝母鳞茎的培育过程进行防锈病处理,因此影响了川贝母鳞茎的发病率,表现为锈病植株比实施例1-3的增多,而且对鳞茎鲜重也降低。对比实施例4并未对川贝母鳞茎收成前进行加强培育处理,因此影响了川贝母鳞茎的鲜重,表现为鳞茎鲜重比实施例1-3的轻。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