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毛叶山桐子的辐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67160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毛叶山桐子的辐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辐射育种是生物育种的一种方法,利用电离辐射处理生物,以诱发突变,从中选出优良变异个体,通过一系列育种程序,培育出新品种。毛叶山桐子(Idesia polycarpa Maxim.var.vestita Diels)是大风子科毛叶山桐子属的落叶乔木,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毛叶山桐子的果实含油率为20%-30%,种子含油率为20%-26%,是优质食用油和高级护肤皂、保健品的上佳原料。

毛叶山桐子种子细小,种皮坚硬,表面有蜡质层,自然发芽率极低。毛叶山桐子树形高大,采摘果实不便,因此,提供一种毛叶山桐子的育种方法,能提高发芽率,且能矮化树形,提高果实产量和果实出油率,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毛叶山桐子的辐射育种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种子育种时自然发芽率极低,且毛叶山桐子树形高大,采摘果实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毛叶山桐子的辐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剪取毛叶山桐子的雌株枝条,将所得枝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枝条进行60Co-γ射线辐射;

B:将所述对照组枝条和步骤A中经辐照后的枝条进行扦插育苗;

C:将步骤B中扦插育苗成活后的幼苗进行移栽,培育4-6年;

D:筛选有益的变异株系:所述有益的变异株系与未经辐射育种的对照组比较,树形矮化,产果量高,所得果实出油率高;

E:剪取步骤D筛选出的有益变异株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育苗,得到性状遗传稳定的优化株系。

优选地,步骤A中辐射的剂量为20-25Gy。

优选地,所述步骤A枝条为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饱满当年萌发且尚未完全木质化的枝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简单,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毛叶山桐子的发芽率,且能矮化树形,提高果实产量和果实出油率,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适于推广应用。

(2)本发明采用辐照扦插育苗的方式,有效地提高了毛叶山桐子的发芽率。

(3)本发明采用辐照的方式,使其细苗的基因发生突变,成长后的树矮化,果实产量高,出油率高,提前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但不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应用范围。

实施例1

扦插苗床的制作:苗圃地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排水良好,肥沃的沙土上。取土壤,过筛后,覆盖于于苗床上,厚度为10-15cm。

剪取毛叶山桐子的雌株枝条,选择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芽饱满、直径1cm左右的当年萌发且尚未完全木质化的枝条。将所得枝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将试验组枝条进行剂量为20-25Gy60Co-γ射线辐射;将对照组枝条和经辐照后的枝条于扦插苗床中进行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成活后的幼苗进行移栽,培育4-6年,至挂果。

筛选有益的变异株系:将培育至挂果的植株的树形,产果量,及果实的出油率与未经辐射育种的对照组比较,选择树形矮化,产果量高,果实出油率高的植株。

剪取筛选出的有益变异株的枝条,进行扦插繁殖育苗,得到性状遗传稳定的优化株系。

实施例2

毛叶山桐子性状稳定的遗传稳定的优化株系与未经辐射育种的普通株系相比较,树形矮化,产果量高,果实出油率高,挂果时间早,具体结果见下表。

表1毛叶山桐子辐射育种优化株系与普通株系比较结果表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