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淡水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河蟹与小龙虾的混养方法。
背景技术:
河蟹是一种经济蟹类,又称大闸蟹、毛蟹、清水蟹或螃蟹,为中国久负盛名的美食。其螯足用于取食和抗敌,掌部内外缘密生绒毛,绒螯蟹因此而得名。大闸蟹是人们喜爱的美食,不仅口感鲜美而且营养价值非常高。
小龙虾也称克氏原螯虾、红螯虾和淡水小龙虾。形似虾而甲壳坚硬。成体长约5.6-11.9厘米,暗红色,甲壳部分近黑色,腹部背面有一楔形条纹。幼虾体为均匀的灰色,有时具黑色波纹,螯狭长,甲壳中部不被网眼状空隙分隔,甲壳上明显具颗粒。是淡水经济虾类,因肉味鲜美广受人们欢迎。
由于河蟹会与龙虾争食、争氧、争水草,且两者都具有自残和互残的习性,传统养殖一直把龙虾作为蟹池的敌害生物,认为在蟹池中套养龙虾是有一定风险的,龙虾会残食正在蜕壳的软壳蟹。今年来,江南等地开始将河蟹与龙虾的套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还是存在成活率不高、套养的小龙虾数量相对较少、产量不高和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河蟹与小龙虾的混养方法,包括以下条件和步骤:
(1)池塘的清整:对池塘进行清除过多淤泥,保证池底平坦,池内挖有“井”字形或“回”字形沟渠,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设施,池塘四周有布设的防逃墙;最后再用生石灰水进行全池消毒;
(2)水草种植: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70%;
(3)投放螺蛳:每亩投放活螺蛳500-700千克;
(4)种苗放养:蟹种放养:选择自己培育的蟹种,规格80~150只/千克,规格整齐,无病无残缺,体表色泽正常、活力强,每亩放养500-800只;小龙虾种放养:投放规格为20~50只/千克种虾,每亩4-6千克;
(5)投放饲料及后期管理:向养殖池中投放饲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饲料分两次早晚两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证养殖池中氧气量在5.0-6.0mg/l,5-10天换新鲜水一次,10-15天杀菌一次,直至捕获。
在步骤(1)池塘的清整中布置增氧机和溶解氧在线监测装置。
在步骤(1)池塘的清整中布置有隐蔽物体供其栖息穴居,包括竹筒、瓦片、网片、砖块、石块、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在步骤(2)水草种植:水草以轮叶黑藻为主,搭配苦草和伊乐藻。
在步骤(3)投放螺蛳:分两次投放,第一次在4-5月投放200-300kg每亩,第二次在6-8月投放300-400kg每亩。
在步骤(4)种苗放养:在放养前用3%-5%的盐水浸泡种苗10-30分钟。
饲料为20%-50%为植物源饲料,50%-80%为动物源饲料。
植物源饲料:南瓜、黄豆、玉米、和土豆,粉碎后造粒。
动物物源饲料:小杂鱼、螺蛳或螺蚌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的有益效果:
(1)成活率高:采用在线溶解氧监测装置对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实时监测,并且布置有微孔增氧设施,保证养殖池中氧气量在5.0-6.0mg/l,对于成活率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作用;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70%和布置隐蔽物体,供虾、蟹又可在其中藏身,躲避敌害及同类残杀,有利提高成活率;同时种植水草和投放活螺蛳,可为虾和蟹提供大量食物,并且每天还投放饲料,吃饱的虾蟹减少相互残杀,提高了一定的成活率。
(2)产量高:提高成活率的同时就是提高了产量,采用多种方式为虾蟹提供食物,其中投放螺蛳,分两次投放,第一次在4-5月投放,第二次在6-8月投放,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的原则科学投饵,使得虾蟹张势良好。
(3)科学管理,减少发病率:包括全池的消毒,在放养前用3%-5%的盐水浸泡种苗,在线溶解氧监测装置对水中的溶解氧进行实时监测,5-10天换新鲜水一次,10-15天杀菌一次,这些科学的管理为虾蟹的生长提供很好的保障,有效地减少了发病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限定,但要求保护的范围不仅局限于所作的描述。
实施例一
(1)池塘的清整:塘口1个、面积100亩,是利用低洼地改造后的池塘,每个塘沿四周开挖8米宽的回形沟,沟深0.8米,池塘台面深1.2米,底质为壤土,水源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塘四周使用专用防逃塑料薄膜建设防逃墙,薄膜入土20厘米,墙高50厘米左右,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设施和在线溶解氧监测仪,冬季开始对池塘进行整形改造,清除过多淤泥,保证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并利用冷冻和曝晒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于2月中旬每亩用12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浇消毒,并在池底布置隐蔽物体,包括竹筒、瓦片、网片、砖块、石块、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2)水草种植
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0%,以轮叶黑藻为主,搭配苦草和伊乐藻,2月底开始在环沟四边栽种伊乐藻,4月初在滩面播种苦草种和轮叶黑,每亩分别用种1.5千克,全池散播;
(3)投放螺蛳
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500千克,分两次投放。4月初至5月初期间,每亩投放活螺蛳200千克,6月底至8月初每亩再投放螺蛳300千克,使其在池内繁育生长,既可以净化池塘水质,又为河蟹和龙虾提供适口活性饵料;
(4)种苗放养
蟹种放养:选择自己培育的蟹种,规格120~150只/千克,规格整齐,无病无残缺,体表色泽正常、活力强,于3月初放养,每亩放养500只;
龙虾种放养:于上年8月下旬投放规格为25~30只/千克种虾,每亩约4千克,让其在池塘中打洞越冬、自然繁殖;
在放养前用3%-5%的盐水浸泡种苗10-30分钟。
(5)投放饲料及后期管理:向养殖池中投放饲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饲料分两次早晚两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证养殖池中氧气量在5.0-6.0mg/l,5-10天换新鲜水一次,10-15天杀菌一次,直至捕获。
实施例二
(1)池塘的清整:塘口1个、面积100亩,是利用低洼地改造后的池塘,每个塘沿四周开挖8米宽的回形沟,沟深0.8米,池塘台面深1.2米,底质为壤土,水源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塘四周使用专用防逃塑料薄膜建设防逃墙,薄膜入土20厘米,墙高50厘米左右,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设施和在线溶解氧监测仪,冬季开始对池塘进行整形改造,清除过多淤泥,保证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并利用冷冻和曝晒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于2月中旬每亩用12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浇消毒,并在池底布置隐蔽物体,包括竹筒、瓦片、网片、砖块、石块、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2)水草种植
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60%,以轮叶黑藻为主,搭配苦草和伊乐藻,2月底开始在环沟四边栽种伊乐藻,4月初在滩面播种苦草种和轮叶黑,每亩分别用种2千克,全池散播;
(3)投放螺蛳
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600千克,分两次投放。4月初至5月初期间,每亩投放活螺蛳300千克,6月底至8月初每亩再投放螺蛳300千克,使其在池内繁育生长,既可以净化池塘水质,又为河蟹和龙虾提供适口活性饵料;
(4)种苗放养
蟹种放养:选择自己培育的蟹种,规格120~150只/千克,规格整齐,无病无残缺,体表色泽正常、活力强,于3月初放养,每亩放养700只;
龙虾种放养:于上年8月下旬投放规格为25~30只/千克种虾,每亩约5千克,让其在池塘中打洞越冬、自然繁殖;
在放养前用3%-5%的盐水浸泡种苗10-30分钟。
(5)投放饲料及后期管理:向养殖池中投放饲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饲料分两次早晚两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证养殖池中氧气量在5.0-6.0mg/l,5-10天换新鲜水一次,10-15天杀菌一次,直至捕获。
实施例三
(1)池塘的清整:塘口1个、面积100亩,是利用低洼地改造后的池塘,每个塘沿四周开挖8米宽的回形沟,沟深0.8米,池塘台面深1.2米,底质为壤土,水源为山泉水,水量充足,水质无污染,进排水方便,池塘四周使用专用防逃塑料薄膜建设防逃墙,薄膜入土20厘米,墙高50厘米左右,并配有池塘微孔增氧设施和在线溶解氧监测仪,冬季开始对池塘进行整形改造,清除过多淤泥,保证池底平坦、淤泥10厘米,并利用冷冻和曝晒方法杀灭塘底细菌、病毒,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于2月中旬每亩用125千克生石灰化水全池泼浇消毒,并在池底布置隐蔽物体,包括竹筒、瓦片、网片、砖块、石块、竹排、塑料筒、人工洞穴;
(2)水草种植
水草种植面积为池塘面积的70%,以轮叶黑藻为主,搭配苦草和伊乐藻,2月底开始在环沟四边栽种伊乐藻,4月初在滩面播种苦草种和轮叶黑,每亩分别用种2.5千克,全池散播;
(3)投放螺蛳
每亩水面投放活螺蛳700千克,分两次投放。4月初至5月初期间,每亩投放活螺蛳300千克,6月底至8月初每亩再投放螺蛳400千克,使其在池内繁育生长,既可以净化池塘水质,又为河蟹和龙虾提供适口活性饵料;
(4)种苗放养
蟹种放养:选择自己培育的蟹种,规格120~150只/千克,规格整齐,无病无残缺,体表色泽正常、活力强,于3月初放养,每亩放养800只;
龙虾种放养:于上年8月下旬投放规格为25~30只/千克种虾,每亩约6千克,让其在池塘中打洞越冬、自然繁殖;
在放养前用3%-5%的盐水浸泡种苗10-30分钟。
(5)投放饲料及后期管理:向养殖池中投放饲料,按每只10-15g/天投喂,饲料分两次早晚两次平均投放,需要保证养殖池中氧气量在5.0-6.0mg/l,5-10天换新鲜水一次,10-15天杀菌一次,直至捕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