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64105阅读:88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培育领域,具体涉及丹参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丹参,是一种中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效。

丹参又名赤参、紫丹参等,药用部位通常是根及根茎。近年来,对丹参的生物学特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作用机制、临床制剂和临床用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的丹参含有的化学成分有明显的差异,是造成其临床效果不一的主要原因。丹参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可以分为丹参酮和丹酚酸两大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是丹参的有效成分,是丹参发挥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主要药理作用表现在多个方面,丹参酮类化合物以改善血液循环、抗茵和抗炎作用为主;而丹酚酸类化合物则以抗氧化、抗凝血和细胞保护作用特别突出。利用丹参已经研究成功多种临床应用的药物,分别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皮肤病、肝肾疾病等,并取得良好效果。

作为临床常用的大宗药材,丹参的市场需求量很大,丹参的产出主要是野生,然而,随着中药行业的发展,仅靠野生丹参供应市场现已不能满足需求,因此,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进行人工种植。

丹参采用种子直播一般是在3月至4月期间,在土地上直接播撒种子,种子撒匀后,可不必盖土,用脚踏实一遍,让种子与土贴紧即可。播后必须撒上一层麦秆,以便保湿防晒。播后要经常洒水,保持地表及土层潮湿。在投产过程中,虽然种子从收获到储存期间种子外表完整无霉烂,但是由于受到环境的影响而容易遭到细菌病菌的感染,因此潜在的影响种子的活性而降低了种子的萌芽率;另外,由于种植季节的昼夜温差大,种子在萌芽阶段容易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不易成活,导致成活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丹参的育苗方法,以解决丹参萌芽率和成活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丹参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营养液的配置:按重量份数计,准备0.15~0.2份萘乙酸、0.1~0.25份赤霉素、0.05~0.1份硝酸钾、0.05~0.08份磷酸二氢钾、0.13~0.15份硫酸镁和2份纯净水,将各组分混合后均分两份,其中一份在18~23℃环境中保存为常温营养液,另一份在2~6℃环境中保存为低温营养液;

b、种子处理:筛选颗粒饱满、无腐烂发霉、含水量低于4%的丹参种子,放入60~70℃的干燥箱中放置1~2天;然后取出,再放入30~35℃的温水中浸泡10~12h后捞出在阳光下摊开晾晒40~60min,然后收集到容器中加入食盐拌匀放置10~15min后取出使用清水冲洗、滤出备用;食盐重量为种子重量的1~2%;

c、催芽:将步骤b中的种子平铺在消毒处理的木盆中,然后使用塑料纸将木盆口封闭,并于25~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放置7~8天后得到种芽;放置过程中,每天喷洒一次常温营养液或者低温营养液,常温营养液和低温营养液交替喷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筛选出含水量低于4%的丹参种子在60~70℃的温度条件下放置1~2天,可将附着在种子上的病毒钝化,使其失去活力,同时,在含水量低于4%、温度60~70℃的条件下,对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可避免热量透过种皮而杀死胚芽,反而能增加种子内部的活力,促使种子萌发整齐一致。

2、本发明先使用30~35℃的温水将丹参种子浸泡10~12h后,种子膨胀开来,再加入食盐搅拌后放置10~15min,食盐重量为种子重量的1~2%,这样的食盐用量和放置时间段,既保证了能食盐对种子进行进一步的灭菌处理,同时也增加了种子内部的无机盐,有助于种子发芽。

3、将处理后的种子放置于25~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每天喷洒一次营养液。传统方法每次喷洒常温的营养液,本发明打破传统喷洒营养液的方法,将制备的营养液在18~23℃环境中保存得到的常温营养液,和在2~6℃环境中保存的低温营养液;随着种子的逐渐萌芽,给予7~8天常温和低温度的营养液交替处理,这样既能提高种子的含糖量,对低温适应性增强,又能改变种子的原生质胶体特性,这些原生质胶体包括糖类、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细胞内的这些生命物质发生改变的过程中,植株的代谢活力增强。因此冷热处理后的丹参种子在萌芽和生长过程中种苗的抗寒能力增强,生长健壮。

综合上述各步骤带来的效果,通过本发明方法利用丹参种子繁育幼苗,种子处理过程中,严格的控制在相应的时间和温度条件下,以及经过占种子重量1~2%的食盐量的处理,将种子上的病毒钝化而失去活性,达到灭菌消毒的效果,保证了种子胚芽的活性,增加了种子内部的活力,促进种子萌芽,提高丹参种子的萌芽率,达到99%以上。繁育出的丹参幼苗抗寒能力强,容易成活,成活率高达98%以上。

以下是对基础技术方案的优化:

优化方案一:步骤c中第一次喷洒营养液时喷洒常温营养液。因为种子处于常温状态下生长,为了使种子第一次能更好的吸收营养液中的营养成分,使其体内补充营养,所以第一次喷洒营养液时喷洒常温营养液,避免种子受到低温刺激而活力减弱,导致营养吸收不足。而通过第一次用常温营养液后,奠定营养基础,便于后面洒低温营养液。

优化方案二,基础方案或优化方案一:步骤c中喷洒常温营养液时,喷洒时间是上午八至九点;喷洒低温营养液时,喷洒时间是下午四到五点。因为昼夜交替时,气温逐渐发生改变,为了使常温和低温营养液对种子的刺激作用达到更佳,进一步提高种子活力,所以选在上午八至九点期间,种子正处在低温环境,也是温度即将回暖的时候,所以喷洒常温营养液唤醒种子活力;在下午四到五点,种子正处在高温环境,也是温度即将降低的时候,所以喷洒低温营养液,使刺激作用增强,如此循环,进一步增强种子、种芽和种苗对低温的适应性。

优化方案三,基于上述各方案:完成步骤c后,将种芽从木盆中取出,并将其置于向阳处放置1~2天。为了使种子萌芽更快,本方案选择在木盆中催芽,木盆相对胶盆和铁盆的透气性好很多,所以有利于催芽。但是,木盆的透光性不好,不利于种芽的光合作用,所以催芽完成后先将种芽置于向阳处放置1~2天,使种芽通过光合作用而提高体内的能量,更易于成活。白天控制种芽周围温度在20~30℃,夜间控制种芽周围温度为10~20℃,避免种芽的生长因环境突然的变化而受到较大的影响,所以在向阳处放置1~2天内严格控制昼夜期间种芽周围的温度,使其后续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更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丹参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营养液的配置:按重量份数计,准备0.2份萘乙酸、0.25份赤霉素、0.05份硝酸钾、0.06份磷酸二氢钾、0.13份硫酸镁和2份纯净水,将各组分混合后均分两份,其中一份在23℃环境中保存为常温营养液,另一份在2℃环境中保存为低温营养液;

b、种子处理:筛选颗粒饱满、无腐烂发霉、含水量低于4%的丹参种子,放入65℃的干燥箱中放置2天;然后取出,再放入30~35℃的温水中浸泡10~12h后捞出在阳光下摊开晾晒40~60min,然后收集到容器中加入食盐拌匀放置10~15min后取出使用清水冲洗、滤出备用;食盐重量为种子重量的2%;

c、催芽:将步骤b中的种子平铺在消毒处理的木盆中,然后使用塑料纸将木盆口封闭,并于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放置7~8天后得到种芽;放置过程中,每天喷洒一次常温营养液或者低温营养液,常温营养液和低温营养液交替喷洒;第一天在上午八至九点喷洒常温营养液,第二天在下午四到五点喷洒低温营养液,第三天在上午八至九点喷洒常温营养液,第四天在下午四到五点喷洒低温营养液,如此循环;

d、完成步骤c后,将种芽从木盆中取出,并将其置于向阳处放置1~2天,白天控制种芽周围温度在20~30℃,夜间控制种芽周围温度为10~20℃。

实施例2:丹参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营养液的配置:按重量份数计,准备0.15份萘乙酸、0.1份赤霉素、0.1份硝酸钾、0.08份磷酸二氢钾、0.15份硫酸镁和2份纯净水,将各组分混合后均分两份,其中一份在18℃环境中保存为常温营养液,另一份在4℃环境中保存为低温营养液;

b、种子处理:筛选颗粒饱满、无腐烂发霉、含水量低于4%的丹参种子,放入60℃的干燥箱中放置2天;然后取出,再放入30~35℃的温水中浸泡10~12h后捞出在阳光下摊开晾晒40~60min,然后收集到容器中加入食盐拌匀放置10~15min后取出使用清水冲洗、滤出备用;食盐重量为种子重量的1%;

c、催芽:将步骤b中的种子平铺在消毒处理的木盆中,然后使用塑料纸将木盆口封闭,并于30℃、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放置7~8天后得到种芽;放置过程中,每天喷洒一次常温营养液或者低温营养液,常温营养液和低温营养液交替喷洒;第一天在上午八至九点喷洒常温营养液,第二天在下午四到五点喷洒低温营养液,第三天在上午八至九点喷洒常温营养液,第四天在下午四到五点喷洒低温营养液,如此循环;

d、完成步骤c后,将种芽从木盆中取出,并将其置于向阳处放置1~2天,白天控制种芽周围温度在20~30℃,夜间控制种芽周围温度为10~20℃。

实施例3:丹参的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营养液的配置:按重量份数计,准备0.2份萘乙酸、0.1份赤霉素、0.1份硝酸钾、0.05份磷酸二氢钾、0.13份硫酸镁和2份纯净水,将各组分混合后均分两份,其中一份在20℃环境中保存为常温营养液,另一份在2℃环境中保存为低温营养液;

b、种子处理:筛选颗粒饱满、无腐烂发霉、含水量低于4%的丹参种子,放入70℃的干燥箱中放置1天;然后取出,再放入30~35℃的温水中浸泡10~12h后捞出在阳光下摊开晾晒40~60min,然后收集到容器中加入食盐拌匀放置10~15min后取出使用清水冲洗、滤出备用;食盐重量为种子重量的2%;

c、催芽:将步骤b中的种子平铺在消毒处理的木盆中,然后使用塑料纸将木盆口封闭,并于25℃、湿度95%以上的环境中放置7~8天后得到种芽;放置过程中,每天喷洒一次常温营养液或者低温营养液,常温营养液和低温营养液交替喷洒;第一天在上午八至九点喷洒常温营养液,第二天在下午四到五点喷洒低温营养液,第三天在上午八至九点喷洒常温营养液,第四天在下午四到五点喷洒低温营养液,如此循环;

d、完成步骤c后,将种芽从木盆中取出,并将其置于向阳处放置1~2天,白天控制种芽周围温度在20~30℃,夜间控制种芽周围温度为10~20℃。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