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88870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属于农业种植设施。



背景技术:

冻害是影响果树生产的-个重要因素。果树冻害是山十外界温度降至零下1摄氏度以下时,引起树体细胞间隙结冰、原生质和细胞壁间结冰及原生质结冰,破坏了细胞结构,从而使细胞失去生活力。降温速度快会加重冻害。霜冻是晴天夜晚温度骤降,叶而结霜出现冻害。

对于持续时间长的冻害目前没有较为合适的方法,只能采用升温设施对经济类林木进行升温避免主干冻死。而对于短时降温,固定升温设施加设时间长,不适合大面积的经济类林木操作,也需要较多的人手才能在短时间加完。

如果能在短时冻害来临时,少许提高树木附近的温度也能够避免短时冻害的影响。但是目前缺乏合适的设施能够为林木提高附近的温度。即使有,也面临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解决在短时间降温天气下的果树林木的防寒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热源装置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支脚插入土壤内,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内凹的热源装置放置平台,所述热源装置包括壳体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固定在壳体上,发热体的高度在放置平台之上。

作为优选,支撑架的外部轮廓为矩形立体的框架,所述支脚设置在支撑架底部四角,所述放置平台为交叉的承重杆,承重杆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的四角,承重杆在中间交叉,承重杆在交叉位置下凹,所述下凹处一周设上下等直径的圆环,承重杆与下凹在圆环处形成阶梯,;支撑架的内部上方设有高度低于热源装置的环,环与支撑架间设杆体相连。环和下凹的直径大于热源装置的竖直投影最大尺寸。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的上部两侧设有提手,提手与支撑架间可转动相连。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为直径6mm钢筋焊接成边长为30cm的正方体,支脚长度为10cm的锥形。

进一步的优选,支撑架的外部轮廓为圆柱状的框架,所述支脚均匀分布在框架底部。

作为优选,所述热源装置为煤炉。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将煤炉作为热源装置点燃煤球后放入支撑架内,支撑架的支脚插入果树园,各装置间距6-8米之间覆盖所有果树,该装置能够在短时降温时将果树附近的气温提升3-5摄氏度,避免春季寒潮对果树的冻害;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利用常见的煤炉作为热源,支撑架体积小方便搬动,适合短时间内布设,有效的避免短时冻害带来的危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本装置的前面视图。

附图标记:

1热源装置2支撑架3支脚4放置平台5壳体6发热体7承重杆8圆环9提手。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如图1所示,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包括热源装置1和支撑架2,所述支撑架2的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支脚3插入土壤内,支撑架2的上部设有内凹的热源装置放置平台4,所述热源装置1包括壳体5和发热体6,所述发热体6固定在壳体5上,发热体6的高度在放置平台4之上。支撑,2的上部两侧设有提手9,提手9与支撑架2间可转动相连。

所述支撑架2为直径6mm钢筋焊接成边长为30cm的正方体,支脚3长度为10cm的锥形。

实施例1

支撑架2的外部轮廓为矩形立体的框架,所述支脚3设置在支撑架2底部四角,所述放置平台4为交叉的承重杆7,承重杆7的两端固定在支撑架2的四角,承重杆7在中间交叉,承重杆7在交叉位置下凹,所述下凹处一周设上下等直径的圆环8,承重杆7与下凹在圆环8处形成阶梯,;支撑架2的内部上方设有高度低于热源装置的环,环与支撑架间设杆体相连,环和下凹的直径大于热源装置的竖直投影最大尺寸。

实施例2

支撑架2的外部轮廓为圆柱状的框架,所述支脚3均匀分布在框架底部。所述热源装置1为煤炉。

将煤炉作为热源装置点燃煤球后放入支撑架内,支撑架的支脚插入果树园,各装置间距6-8米之间覆盖所有果树,该装置能够在短时降温时将果树附近的气温提升3-5摄氏度,避免春季寒潮对果树的冻害;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利用常见的煤炉作为热源,支撑架体积小方便搬动,适合短时间内布设,有效的避免短时冻害带来的危害。一般情况下本装置每亩放置不少于9个。将一块点燃的煤球放入炉胆,再放入两块煤球,对齐煤球的通风孔即可。它解决了果园在气温骤降或突发降雪情况下果树(尤其是花期)易遭受冻害的问题,具有设备简易、安装简单、成本低廉、升温快且均匀持久、防寒效果好的特点,非常适用北方地区果园使用。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属于农业种植设施。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林木应急防寒升温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热源装置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底部设有多个竖直的支脚插入土壤内,支撑架的上部设有内凹的热源装置放置平台,所述热源装置包括壳体和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固定在壳体上,发热体的高度在放置平台之上。

技术研发人员:安小雅;安广池;丁宁;王加彬;王亮;马静;梁浩;安涛;安全亮;刘学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宏大园林市政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3.23
技术公布日:2017.08.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