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晚粳新品种X粳R77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3872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属于植物育种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晚粳新品种x粳r77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籼稻是栽培稻的一个亚种。最先由野生稻驯化形成的栽培稻。与粳稻比较:分蘖力较强;叶片较宽,叶色淡绿,叶面茸毛较多;谷粒细长。稃毛短少,成熟时易落粒,出米率稍低;蒸煮的米饭黏性较弱,胀性大;比较耐热和耐强光,耐寒性弱。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南亚、东南亚各国,以及热带非洲。中国主要分布在淮河、秦岭以南地区和云贵高原的低海拔地区。

粳稻是水稻的一个品种。粳稻需要日照时间短,但生长期长,比较耐寒,米质粘性强,米粒短圆,蛋白质含量较高,口味好。粳稻碾出的米叫“粳米”,有的地方把“粳米”称作“大米”,其实粳米只是大米(稻米)的一个品种。主产我国黄河流域、北部和东北部;在南方则分布于海拔1800米以上,较耐冷寒,是为中纬度和较高海拔地区发展形成的亚种。

籼稻和粳稻通过杂交也可以获得杂种,但杂种一代的结实率较低。籼稻的许多性状比粳稻更近似于普通野生稻,因而认为籼稻是基本型,而粳稻是变异型。

籼、粳是两个不同属性的缘亲稻品种,目前籼、粳能亲和配组利用的品种几乎不多见,在选育粳两系不育系时,存在材料互用时亲和率低,选育出的粳两系不育系的产量低、米粒的质量差、抗病性和是影响都比较弱。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针对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选育粳两系不育系时存在材料互用时亲和率低以及选育出的粳两系不育系的产量低、米粒的质量差、抗病性和是影响都比较弱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晚粳新品种x粳r77的选育方法,选育出的晚粳新品种x粳r77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病性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强等突出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晚粳新品种x粳r77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用武育粳9746变异株作母本与鑫粳2号b变异单株作父本,同年南北穿梭选育,经5年8个世代系统选育,选育得到晚粳新品种x粳r77。

进一步地,该方法具体为:

n年春,在北方用武育粳9746变异株作母本与鑫粳2号b变异单株作父本进行杂交,收获种子f1;n为正整数;

n年冬,在南方种植种子f1,进行混收,收获种子f2;

n+1年春,在北方种植种子f2,在病圃选取稻瘟病、纹枯病病害不高于5级的单穗,收获种子f3;

n+1年冬,在南方种植种子f3,选取植株矮、穗型较大的单穗,收获种子f4;

n+2年春,在北方种植种子f4,在病圃选取稻瘟病、纹枯病病害不高于5级的单穗,收获种子f5;

n+2年冬,在南方种植种子f5,选取植株矮、穗型较大、结实率85%以上的单穗,收获种子f6;

n+3年春,在北方种植种子f6,在病圃选取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收获种子f7;其中,综合性状优良具体是指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不高于5级,植株矮、穗型较大、结实率85%以上;

n+3年冬,在南方种植种子f7,选取分蘖力强的单穗,收获种子f8;

n+4年春,在北方种植种子f8,得到的种子株系农艺性状基本稳定,定名:x粳r77;

其中,南方为东经108°37′-111°05′与北纬3°30'-20°18'的地方,北方为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34°38′的地方。

进一步地,武育粳9746变异株通过以下方法选育得到:系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武育粳9746生产田中选择的一株变异单株,同年南方北方穿梭选择,经过3年6个世代于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经室内考种,田间选择,分蘖性较好,穗大粒多,千粒重较大,生育期适中,耐低温性强,抗病性好、抗倒性强的单株混收。

进一步地,鑫粳2号b变异株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得到:系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鑫粳2号b繁殖田中选择的一株变异单株,同年南方北方穿梭选择,经过3年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晚粳稻新品种,经室内考种,田间选择,分蘖性较好,穗大粒多,千粒重重,生育期较短,播期弹性长,耐低温,抗倒性较好的单株混收。

南方为东经108°37′-111°05′与北纬3°30'-20°18'的地方,北方为东经114°54′-119°37′与北纬29°41′-34°38′的地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1)本发明选育出的粳稻品种x粳r77亲和率好、出生育期短,为以后创制出粳两系不育系奠定核心基础。

2)本发明选育出的粳稻品种x粳r77具有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病性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强等突出优点。

当然,实施本申请的任一产品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晚粳新品种x粳r77的选育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配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藉此对本申请如何应用技术手段来解决技术问题并达成技术功效的实现过程能充分理解并据以实施。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晚粳新品种x粳r77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001年春,在安徽用武育粳9746变异株作母本与鑫粳2号b变异单株作父本进行杂交,收获种子f1;

其中,武育粳9746变异株通过以下方法选育得到:系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武育粳9746生产田中选择的一株变异单株,同年在合肥、海南南北穿梭选择,经过3年6个世代于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粳稻新品种,经室内考种,田间选择,分蘖性较好,穗大粒多,千粒重较大,生育期适中,耐低温性强,抗病性好、抗倒性强的单株混收;

鑫粳2号b变异株:系合肥市友鑫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在鑫粳2号b繁殖田中选择的一株变异单株,同年在合肥、海南南北穿梭选择,经过3年6个世代于2001年系统选育而成的常规晚粳稻新品种,经室内考种,田间选择,分蘖性较好,穗大粒多,千粒重重,生育期较短,播期弹性长,耐低温,抗倒性较好的单株混收;

2001年冬,在海南种植种子f1,进行混收,收获种子f2;

2002年春,在安徽种植种子f2,在病圃选取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不高于5级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收获种子f3;

2002年冬,在海南种植种子f3,选取植株矮、穗型较大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收获种子f4;

2003年春,在安徽种植种子f4,在病圃选取稻瘟病、纹枯病等病害不高于5级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收获种子f5;

2003年冬,在海南种植种子f5,选取植株矮、穗型较大、结实率85%以上的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收获种子f6;

2004年春,在金寨种植种子f6,在金寨天堂寨病圃选取综合性状优良的单穗,收获种子f7;其中,综合性状优良具体是指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病害不高于5级,植株矮、穗型较大、结实率85%以上;

2004年冬,在海南种植种子f7,选取分蘖力强的单穗,收获种子f8;

2005年春,在安徽种植种子f8,得到的种子株系农艺性状基本稳定,定名:x粳r77。

本发明用武育粳9746变异株作母本与鑫粳2号b变异单株作父本,同年海南,安徽南北穿梭选育,经5年8个世代于2005年系统选育而成常规粳稻新品种。在小区鉴定和多点新品种评比试验中,表现出高产稳产、米质优、抗病性好、适应性强、丰产性强等突出优点。

实施例22006年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1.试验目的

为了更好的筛选出实施例1初选水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产量、抗性等优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设计

试验在枞阳、南陵、安庆、池州、舒城、宣城等6地进行。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每次重复均设对照,对照品种为m1148(市售),每小区面积0.02亩,播种期6月15日,移栽期7月10日,栽插行株距4×6寸,双株栽插,防虫治害不防治病害。

3.参试组合

参试组合共7个,其中待测试组合6个,对照品种一个(1506),所有品种均采用编号。

4.试验实施情况

4.1前茬作物小麦,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

4.2基肥施用15-15-15复合肥50千克/亩、旋耕整地。幼穗分化期追肥尿素15-20千克/亩。

4.3各地试验从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各点先后收获。

4.4各地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5.试验结果

5.1产量结果

参试品种(组合)的产量水平在每亩547.83-602.58千克之间,所以参试组合均比对照m1148(ck)增产,(见表1)。

2006年多点试验产量结果汇总表(单位:千克)

5.2结果评述

本年度多点试验各地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实施,试验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肥水充足,开花散粉期间温度较高。根据上表显示:本年度所有参加比较试验的水稻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0.44%-10.48%之间,其中代号1503(x粳r77)组合优势强,增产幅度大,容易在大田上应用。

实施例32007年水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1.试验目的

为了更好的筛选出上年本公司初选水稻新组合的特征特性、产量、抗性等优势新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设计

试验在枞阳、南陵、安庆、池州、舒城、宣城等6地进行。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每次重复均设对照,对照品种为m1148,每小区面积0.02亩,播种期6月15日,移栽期7月10日,栽插行株距4×6寸,双株栽插,防虫治害不防治病害。

3.参试组合

参试组合共7个,其中待测试组合6个,对照品种一个(1506),所有品种均采用编号。

4.试验实施情况

4.1.前茬作物小麦,小麦收获后秸秆全部还田。

4.2.基肥施用15-15-15复合肥50千克/亩、旋耕整地。幼穗分化期追肥尿素15-20千克/亩。

4.3.各地试验从6月15日播种,7月10日移栽,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各点先后收获。

4.4.各地田间管理同一般大田。

5.试验结果

5.1.产量结果

参试品种(组合)的产量水平在每亩552.0-607.67千克之间,所以参试组合均比对照m1148增产,(见表2)。

表22007年多点试验产量结果汇总表(单位:千克)

5.2结果评述

本年度多点试验各地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实施,试验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肥水充足,开花散粉期间温度较高。

本年度多点试验各地严格按照试验方案实施,试验结果较为真实可靠。在水稻整个生长期间肥水充足,开花散粉期间温度较高。根据上表显示:本年度所有参加比较试验的水稻品种均比对照增产,增产幅度在1.42%-11.65%之间,其中代号1507(x粳r77)组合优势强,增产幅度大,容易在大田上应用。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发明的若干优选实施例,但如前所述,应当理解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