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64630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日光温室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现象加重,出现了一大批困扰世界的难题,如:面源污染、全球变暖等。我国当前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然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如地下水超采、雾霾天气、面源污染等。以“竭泽而渔”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据研究报道,预计到2050年全球人口将增加到90亿左右,那时人口日益增加与传统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的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如何利用一种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生活方式将成为全球发展关注的焦点。

日光温室是我国劳动者结合本国国情于实践中发明的产物,目前我国日光温室面积占世界第一。日光温室通过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进行蔬菜生产,对于保障我国蔬菜的充足供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普通日光温室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功能单一、土壤板结、化肥农药用量过多等。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已逐渐由片面追求数量到质量和数量并重,因此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产出高效、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可持续的生产方式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包括休闲观光区、会议展览及教育实践区、餐饮住宿区、生产劳作区,所述休闲观光区包括观光厅1、观光河2、连桥3和大厅走廊4,其中观光厅1呈长方形,观光河2环观光厅1四周排布,观光厅1与大厅走廊4之间设置有连桥3,方便行人在观光厅与大厅走廊4之间穿梭;所述会议展览及教育实践区包括展览厅5、会议室6、教育培训室7、实验室8;所述餐饮住宿区包括客房9和餐厅;所述生产劳作区为生态大棚13,包括畜舍11、沼气池12、蓄水装置。

优选地,所述观光厅1的顶部设置双膜保温层16。

优选地,所述双膜保温层16选用po膜或阳光板,两层膜的间距控制在5~10cm。

优选地,所述展览厅5、会议室6、教育培训室7、实验室8和客房9的房顶上均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5,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优选地,所述沼气池12位于畜舍11下面,畜舍11内的粪便通过pvc管进入沼气池12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供生态大棚13内的作物生长使用,产生的沼气用于所述日光温室的炊用和供暖。

优选地,所述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14、薄膜19、铁栅栏21、活性炭过滤层22。

优选地,所述蓄水池14设置在生态大棚13的下部,薄膜19设置在生态大棚13的顶部,铁栅栏21位于生态大棚13的末端位置,活性炭过滤层22设置在蓄水池14内对应于铁栅栏21的位置。

优选地,雨水降落到薄膜19上后,通过铁栅栏21过滤后进入蓄水池14内,通过活性炭过滤层22净化后直接饮用。

优选地,所述生态大棚13还设置有保温墙20和保温被17,通过卷帘机18将保温被17进行收放实现生态大棚13的保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种养结合方式,将蔬菜(水果)生产、畜禽养殖和沼气池等有机结合,形成循环农业生产方式,可生产有机或绿色农产品等;

2)通过建立沼气池利用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生活垃圾等生产沼液、沼渣,既减少了环境污染、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替代大部分化肥和农药,减少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药、化肥投入,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改善了农产品品质;

3)利用清洁能源太阳能和生物质能(沼气)用于生产、生活,大大减少了外部能源如煤、天然气、电等的投入;

4)利用温室顶层薄膜和地面道路形成集雨面,将雨水导入蓄水池,提供了部分生产和生活用水,具有节水功能。

本发明的日光温室集生产生活、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会议展览、教育实践为一体,真正做到了节肥、节药、节水、节能、低碳、环保,既可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个性需求,同时也保证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的蓄水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如下,

1-观光厅,2-观光河,3-连桥,4-大厅走廊,5-展览厅,6-会议室,7-教育培训室,8-实验室,9-客房,10-房间走廊,11-畜舍,12-沼气池,13-生态大棚,14-蓄水池,15-太阳能光伏板,16-双膜保温层,17-保温被,18-卷帘机,19-薄膜,20-保温墙,21-铁栅栏,22-活性炭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对全部附图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同时应该理解,如在此所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列出项的任意和所有组合。

在本发明的宽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集生产、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会议展览、教育示范、养老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循环日光温室,主要分为休闲观光区、会议展览及教育实践区、餐饮住宿区、生产劳作区等,其中,

休闲观光区可根据地域特点种植多种特色植物,常年景色优美,郁郁葱葱,其间设置有水系,种植荷花、饲养观赏鱼以及河蟹、泥鳅等,既具观赏价值、同时也有经济收入,通过假山、风车等形式保证水的流通,同时也具有极好的景观效果,紧靠水系内侧的是园林绿化带,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水系旁边种植芭蕉树、竹子、榕树、桂花树、松树等,绿化带下可种植优质花草等,休闲观光区中间预留空地,可用作大型喜宴、会议等用地,也可用作游客文娱活动、亲子体验等用地,通过景观打造,园区内负氧离子高,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可满足游客观光、会议、婚宴等多种需求。

会议展览及教育实践区可根据需求布置,既可设置在餐饮住宿区旁边,也可设在休闲观光区内,会议展览区主要用于满足大型会议、农业产品展览的需求,教育实践区可以用作中小学生教育实践的窗口、高校师生实践的基地,同时也可作为地区生态农业的典型示范。

餐饮住宿区设在休闲观光区和生产劳作区之间,房间里设立独立卫浴、电视等基本生活设施,床铺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生活住宿习惯设置为老式床、现代床甚至土炕,土炕保温通过沼气进行加热,宽敞、舒适,具有活络血液的作用,特别适合用于养老保健。

生产劳作区集蔬菜种植、畜禽饲养、沼气池发酵、雨水收集等多功能。种植的蔬菜由于不用化肥、农药,可达绿色或有机食品标准,保证了食品的安全性,同时也节省了成本;畜禽粪便、厨余垃圾等进行发酵,产生的沼液、沼渣是速效全肥,可满足温室内作物生产的用肥需求,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炊用和供暖,减少外部能源投入;生产劳作区可作为游客体验农作、了解生态农业的窗口,游客可在生产劳作区内进行蔬菜种植和饲养牲畜,还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移动客户端等远程观看生产区内作物生产的整个过程,真正做到了生产过程的完全透明公开。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多功能型生态循环日光温室,包括休闲观光区、会议展览及教育实践区、餐饮住宿区、生产劳作区。其中,

休闲观光区包括观光厅1、观光河2、连桥3、大厅走廊4,观光厅1呈长方形排列,观光河2环观光厅1四周排布,观光厅1与大厅走廊4之间设置有连桥3,方便行人在观光厅与大厅走廊4之间穿梭。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观光厅1东西长为100m,南北宽为30m,垂直高度为9m;观光厅1的顶部设置双膜保温层16,选用保温性和透光性能较好的材料,例如po膜或阳光板,两层膜的间距控制在5~10cm,通过设立双膜保温层16可有效控制日光温室内的温度,满足南方热带植物生长需求;观光河2宽为6m、深为1m,其中栽有荷花、水草等水生植物,水中饲养观赏鱼类,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水的流动,在观光河中2还设置有风车、假山等景观;除此之外,在观光厅1南北两侧、紧靠观光河2的位置还设置有绿化带,种植南方特色的苗木花卉,如芭蕉树、棕榈树等,供游客休息、拍照等。

应当意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示例,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会议展览及教育实践区包括展览厅5、会议室6、教育培训室7、实验室8,其中展览厅5主要用于展览生态大棚内生产的各种优质农副产品和农业生态文明,会议室6的设置主要用于满足大型会议的需求;教育培训室7用于接待参观的人群,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声音、幻灯片等多种形式向人们介绍生态农业,尤其是中国的传统生态农业文明,实验室8可用作生态大棚内农产品的实时监测和科学试验的基地,通过与互联网+相融合,游客可通过手机、电脑等移动客户端远程观看农场内的实时动态,做到了生产过程的全透明公开。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展览厅5和会议室6位于观光厅1的一侧,之间是贯通的走廊10;教育培训室7和实验室8位于观光厅1的另一侧,之间同样是贯通的走廊10。展览厅5、会议室6、教育培训室7和实验室8的面积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餐饮住宿区包括客房9和餐厅,用于满足游客餐饮、住宿需求,也可用作养老公寓,客房9的墙壁上设有透明窗户,可观看到观光厅1和生态大棚13的景色。

展览厅5、会议室6、教育培训室7、实验室8和客房9的房顶上均设置有太阳能光伏板15,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可满足日光温室的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同时节约了大量的照明、取暖成本。

如图1-3所示,生产劳作区主要是生态大棚13,主要包括畜舍11、沼气池12、蓄水装置。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畜舍11东西长为8m,南北宽为12m,每茬可供35头左右的育肥猪生长,一年可出栏3茬;沼气池12位于畜舍11下面,直径为5m、高度为3m,畜舍11内的粪便通过pvc管进入沼气池12发酵,产生的沼液和沼渣是速效全肥,可供生态大棚13内的作物生长使用,同时由于沼液沼渣还具有杀菌除虫效果,可大大减少农药的使用,产生的沼气可用于日光温室的炊用,减少了天然气、煤的使用量。

如图3所示,蓄水装置包括蓄水池14、薄膜19、铁栅栏21、活性炭过滤层22。其中,蓄水池14设置在生态大棚13的下部,薄膜19铺设在生态大棚13的顶部,铁栅栏21位于生态大棚13的末端位置,活性炭过滤层22设置在蓄水池14内对应于铁栅栏21的位置。雨水降落到薄膜19上后,通过铁栅栏21过滤石头等杂质后进入蓄水池14内,进入蓄水池14内的雨水通过活性炭过滤层22净化后可直接饮用,以年降雨量为400mm地区为例,经过蓄水池14收集后的天然水即可满足棚内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在我国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了满足生态大棚13内作物生产的温度需求,还设置有保温墙20和保温被17,根据阳光照射的强度,通过卷帘机18将保温被17进行收放可起到对生态大棚13的保温的作用。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