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叶青的山核桃林下盆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42311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叶青的山核桃林下盆栽方法。



背景技术:

三叶青,别名金线吊葫芦、三叶扁藤、石老鼠、小扁藤、石猴子、三叶对,为多年生常绿草质藤本植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等功效,对各种热症、水肿有独特疗效,是无法替代的“植物抗生素”。因其药效显著,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市场前景广阔,而野生三叶青资源正面临减少甚至灭绝的风险。

野生三叶青是典型的藤蔓型植物,具有生长速度快的特点和攀援习性,其茎一般细而长,株形难以控制,且极易每节长根成活,常附于山石、坡地或一般植被上,枝叶生长过于旺盛,消耗大部分的能量,导致营养难于储存形成地下块茎,产量十分低下。另外,三叶青生长环境要求非常奇特,生于山谷树林中或岩壁阴湿处,需要有散射光以提供生长所需。

现有技术中,已有关于三叶青栽培方法的相关研究,例如:

公布号为cn103999677a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三叶青的栽培方法,该方法包括:选苗移栽:选取三叶青苗木,修剪后移栽至常年向北的山坡地;矮化处理:春季和秋季,待三叶青萌发的新枝长至5~6cm,每隔5~9天向植株喷施矮壮素,连续喷施3~4次;整形修剪:植株生长期间,及时抹去花芽和缠绕性的徒长枝条;待植株的主干直径为0.25~0.5cm、主干长度为0.8~1.0m以及侧枝长度为0.3~0.4m时,截去主干的顶部,并对侧枝进行摘心,摘心后的侧枝留2~3片叶反复摘心;在冬季至次年植株萌动前,对植株进行修剪,留3~5个主枝,每枝留2~3个芽;重复3~4年;采收。该栽培方法获得的三叶青具有形如葡萄藤的冠型,半直立非攀援性徒长,产量高。

但是,上述方法栽培获得的三叶青产量仍有待提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讨一种新的栽培技术以改善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叶青的山核桃林下盆栽方法,利用该栽培技术可以在设施内规模化种植,也可以简化三叶青的栽培管理难度,并实现三叶青的高产增收。

一种三叶青的山核桃林下盆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林地选择与平整:选择大山背阴面的山核桃林地,将所述山核桃林地整理成台阶式梯田;

(2)盆钵管理:将营养钵由梯田内侧至外侧进行无间距连续放置;每亩梯田内放置4000~5000盆;

(3)选苗移栽:4月中上旬待山核桃叶萌发后,选取三叶青种苗,修剪种苗地上部分后,以1株/盆的移栽量,将种苗移栽至营养钵中;

(4)引蔓整枝:春季,及时抹去三叶青萌发的花芽,并对山核桃枝条打顶,培养壮枝;夏秋季,对缠绕在梯田山璧上且扎根的三叶青枝芽及时拔起并引自梯田内;待三叶青的主干长至80~90cm后及时去顶,并对侧枝摘心;

在10月中上旬,对山核桃树上发生重叠、病虫害和干枯的不良枝干进行修剪,保持主干5~6米,主枝10~15个,并对三叶青进行修剪,保留4~5个主枝,每枝留1~2个芽;

(5)栽培管理:对三叶青采取肥水管理、病虫防治和抗寒防冻措施;

(6)重复步骤(4)和(5)3~4年;

(7)采收。

本发明采用山核桃林下盆栽方式来替代常规的坡地种植方式和常规盆栽方式,打破了“盆栽方式比田间栽培方式的栽培管理难度大、产量低”的传统栽培思路,不仅实现了栽培管理的简化,也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三叶青产量。

三叶青为喜阴植物,合理的光照控制是影响三叶青产量的重要因素;本发明为保证单位面积的三叶青获得适宜的光照,对山核桃和三叶青的种植密度、枝叶修剪情况都做了严格控制,显著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三叶青产量。

步骤(1)中,作为优选,所述山核桃林地中山核桃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0~30株。该种植密度的山核桃林地最适宜三叶青的生长。

所述山核桃林地不应过于茂盛,应该具有生态环境优良、干且不积水、通风凉爽的特点,确保能够以树叶为天然屏障,有时阳光又能斜照在树林的地下,为三叶青提供散射光。

进一步地,所述梯田的宽度为50~60cm、高度为10~20cm。

作为优选,所述梯田整理成由内侧向外侧倾斜的平面,倾斜角度为≤20°,便于营养钵的摆放的同时有效防积水。此外,最外侧的营养钵距离梯田田埂20~30cm,以便进行栽培管理。

作为优选,所述梯田的土表层上铺设一层黑色农膜。在上述台阶式梯田(即山核桃林下)表层先铺一层相对较厚的黑色农膜,既可以防止杂草生长,又可以防止三叶青的每个节间的气生根的产生与扎地,有效控制藤蔓扎地消耗营养影响产量的问题。与此同时,为保证三叶青遮荫生长,按树木间自然形成的有效遮阴空间放置三叶青盆栽。

步骤(2)中,所述营养钵的直径为25~30cm。营养钵的体积直接影响单位面积梯田内盆栽数量,进而影响单位面积梯田内的三叶青种苗数及最终块根产量,直径25~30cm营养钵能较好地平衡营养与产量。

所述营养钵内栽培基质;以质量分数计,所述栽培基质为60%的泥炭土和40%的珍珠岩,ph值为5.0~6.0。栽培基质的选择对三叶青的产量有重要影响,选用泥炭土,有利于持水、保肥,并含有很高的有机质,腐殖酸及营养物质;选用珍珠岩,在缓慢释放肥水的同时,产品多孔透气的特性有利于促进了根系生长发育,对三叶青根系的膨大和块根的产量提高有利,长期栽培不易板结可以无需频繁换土。

步骤(3)中,在每年的春季4月中旬,选取根系发达、健壮的株高10cm以上的三叶青种苗作为本发明的移栽苗。以45度角斜插,基部2~3节埋于基质以下,以1株/盆的移栽量,将种苗移栽至营养钵中;可提高单位盆栽的发根量,进而提高单位盆栽的块根产量。

进一步地,步骤(3)中,修剪种苗地上部分时,保留主干0.5m以及主干顶端上部3~4个的主枝,且每枝留1~2个芽。

步骤(4)中,对典型藤蔓特性的三叶青,待主干枝叶成形后,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对三叶青进行打顶修枝,保持主枝长度80~90cm,促进侧枝萌发;移栽后第2~3年,重复前面的工作,保留4~5个主枝,每枝留1~2个芽;通过适当的修剪抑制快速生长及其攀援习性的措施,可以控制盆栽三叶青地上营养生长过旺,促进三叶青营养物质向地下转移有利于块根膨大提高产量。

步骤(5)中,三叶青的水分管理是以自然林间雨水灌溉为主,在干旱时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按间距4~6m距离安装一个近射喷头,夏季应安排在傍晚气温降低后进行,每次灌溉需保证浇透;在梅雨、台风和秋雨季节,进行妥善排水。

磷钾肥的施用是以叶面喷施形式为主,尤其是盛夏和深秋追施磷钾肥。其中,所述磷钾肥为磷酸二氢钾溶液,以质量为单位,浓度为0.1~0.15%;盛夏和深秋追施磷钾肥为0.2~0.25%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2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3~4次,亩用磷酸二氢钾60~150g。每一个生长周期3~4年完毕,需增施一次复合肥,亩用量5~10kg。

所述病虫防治的重点是防治地下害虫和高温高湿引发的褐斑病;三叶青主要是针对地下害虫蛴螬进行防治,6月中下旬,蛴螬成虫产卵前,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拌土撒施,亩用量250~300g;褐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600倍液防治,亩用量80~100g。

因山区林地冬季温度普通更低,当气温持续低于零度时,采用覆盖1~2层白色农膜及时做好抗冷防冻,尤其是长期阴雨之后。

步骤(7)中,每年春末新芽萌动之前采收三叶青块根,采收时剪下3年生以上的茎枝,留下嫩芽,让其能继续生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山核桃林下盆栽方式来替代常规的坡地种植方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野生三叶青生长环境要求很高,适宜的种植环境少且小,种植规模小且产量不高的问题;实现了生态立体应用,以树叶为天然屏障,节约成本,易于采收和栽培管理;且产量显著提高。

(2)本发明采用山核桃林下盆栽,综合考虑山核桃林环境对三叶青生长的影响,也不仅便于块茎的采收,在收获后,可以直接连续种植;而且提高了三叶青的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案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阐释。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选用浙江大学和浙江省中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产量与药效兼顾的三叶青优良品种“中泽1号”(该品种可购买于杭州中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或浙江大学)为盆栽对象。具体的山核桃林下盆栽方法,如下:

(1)林地选择与平整:选择生态环境优良的临安昌化、不过于茂盛的山核桃林为场地,该山林在大山的背阴面,干且不积水,通风凉爽,山核桃的种植密度为每亩25株;将林地整理成宽60cm、高20cm的略为下倾(角度不超过15度)的半圆形的台阶式梯田。

(2)盆钵管理:选用直径为30cm、底部3孔以上的塑料营养钵(台州市盛尔达塑业有限公司)为盆栽容器,栽培基质为60%泥炭土加40%珍珠岩(质量分数),ph值5.5,施足含氮的农家肥;

(3)种苗选择、处理与移栽:春季4月中旬,选取1年以上生长、根系发达、健壮的高度为10cm以上的三叶青种苗,修剪种苗地上部分,保留主干0.5m和顶端上部3~4个主枝,且每枝留1~2个芽;以45度角斜插,比照基部2~3节埋于基质以下,以1株/盆栽的接种量移栽至营养钵的中央,种后浇透水;

(4)定植管理:在山核桃林下梯田的土表层,先铺一层相对较厚黑色农膜(上海瑞奉泡沫包装厂1.3米×1.4丝农用黑色除草地膜),已移栽三叶青的营养钵沿梯田的内侧无间距连续放置,留30cm外侧用于日常管理空间,以实际面积计,每亩梯田内三叶青种苗数为4000苗;

(5)引蔓整枝:对于三叶青,春季及时抹去萌发的花芽,夏秋季采取拉藤蔓的方式拔起缠绕在梯田山璧上且扎根的枝芽,引自日常管理的空间(即台阶式梯田的台面内);主干长至80cm以上时去顶,并对侧枝摘心;冬季至次年新芽萌动之前,修剪仅保留4个主枝,每枝留1~2个芽;

对于山核桃,在10月中上旬,对山核桃树上发生重叠、病虫害和干枯的不良枝干进行修剪,保持主干5~6米,主枝10~15个。

(6)肥水管理:三叶青的水分管理是以自然林间雨水灌溉为主,在干旱时采用喷灌的方式进行灌溉,按间距4m距离安装一个近射喷头,夏季应安排在傍晚气温降低后进行,每次灌溉需保证浇透;在梅雨、台风和秋雨季节,进行妥善排水。

磷钾肥的施用是以叶面喷施形式为主,尤其是盛夏和深秋追施磷钾肥。其中,所述磷钾肥为磷酸二氢钾溶液,以质量为单位,浓度为0.15%;盛夏和深秋追施磷钾肥为0.25%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2周喷施1次,连续喷施4次,亩用磷酸二氢钾100g。每一个生长周期3~4年完毕,需增施一次复合肥,亩用量8kg。

(7)病虫防治:三叶青主要对地下害虫蛴螬进行防治,6月中下旬,蛴螬成虫产卵前,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拌土撒施,亩用量300g;褐斑病可用65%代森锌500倍液防治,亩用量80g。

(8)抗寒防冻:因临安昌化冬季温度普通更低,当气温持续低于零度时,采用覆盖1层白色农膜(上海瑞奉泡沫包装厂4米×10丝农用普通白膜)及时做好抗冷防冻,尤其长期阴雨之后;

(9)采收:重复步骤(5)-(8)3次,获得高产的三叶青块茎,即每年春末新芽萌动之前采收,采收时剪下3年生以上的茎枝,留下嫩芽,让其能继续生长。

经实际栽培产量联合品比试验,采用本发明的山核桃林下盆栽方法进行三叶青生产栽培,亩产可达200公斤,而一般生长过于旺盛山核桃林下栽培的三叶青,表现为典型攀援性徒长,产量非常低下,亩产仅为30公斤;一般盆栽结合黑膜覆盖的三叶青,产量相对较高,亩产为50公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