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采棉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314062阅读:121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林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规模化种植管理、采收、加工机采棉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世界上棉花产量的30%左右是由机器采摘的,其中美国、澳大利亚和以色列是世界上全部实现机械化采棉的国家,保加利亚、希腊、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西班牙棉花机采率达70%以上。美国是最早试验研究机械化采收的国家,1975年棉花机械化采摘程度已达100%,居世界第一位。

自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行采棉机械的引进实验和科研开发,经过多年试验示范,在国家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各级购置农机的投入大幅增长,农机装备水平明显提高。至2012年,兵团采棉机保有量达到1500余台,兵团棉花机械采收率约50%,有的甚至达到100%。而我国内地棉花机械化采摘率基本为零,正在进行小面积试验示范,但各地机采棉品种比较试验多采用机采棉模式栽培、手工采摘的方法进行,没有使用机械化采收进行试验。

新疆具备发展机采棉的生态环境条件。首先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冬季寒冷,不利于病虫害越冬,总体虫害比内地轻;夏季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是发展机采棉的最佳地区;其次新疆土地资源丰富,水源供给稳定。虽然新疆降水量较少,但山区降水较多,由高山冰雪融水调剂径流,年际变化平缓,为灌溉种植机采棉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源。机采棉种植要求其栽培管理的整个过程不受任何污染,但目前传统的栽培管理方式中,无论是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田间管理还是病虫害防治措施,都难以满足机采棉生产的无污染要求。

申请人在前期的研究中创新性的获得了多种机采棉的种植方法或者采摘方法,例如:cn103004449a、cn105638205a、cn104054485a、cn105191596a等,但是这些方法或者是着重机采棉的种植方法或者田间管理方法,或者单一的强调采摘方法或者加工方法,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操作方法,在具体的生产实践中往往由于环节上的不统一而造成难以顺利实施。而且前期申请中的方法也往往局限于一个局部地区,难以推广到整个新疆地区,甚至全国大范围的棉花种植区域。同时,新疆目前大面积推广的机采棉种植模式,株行距为66+10(9cm),该种模式的优点是丰产稳产,缺点是机采籽棉含杂高(最高可达20%左右)、现有的清杂机械杂质清除有限,且清杂过程中对纤维品质的损伤严重,一般对纤维长度可达1.5-2.0mm,对纤维比强度的损伤可达1.0-2.0cn/tex。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规模化生产机采棉的方法,实现提高机采棉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更新后成型快,管理简单,易于在规模化生产中推广使用,使之形成产业化,大幅提高机采棉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采棉的生产方法,重点突出解决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化学调控和水肥投入问题,按照目标塑造机采棉高质量群体,为后期的脱叶催熟和高效加工奠定基础。通过严格采收程序,避免采收过程中的杂质混入问题。加工过程严格籽棉清理、回潮率调控、轧花和皮棉清理程序,提高了棉花产出的质量,提升了植棉经济效益,适宜在新疆棉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产出的棉花经济效益好,适宜规模化种植园进行推广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机采棉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植

1、整地

播前适墒整地:手攥土不成团为原则,整地深度为5.0cm,要求均匀作业,不留死角。

2、耙地

耙地机械必须带扎膜辊搂捡残膜,确保地表5cm深度内土层地膜回收80-90%。要求耙后土地上虚下实、平整、无杂草和大于5cm2残膜。

3、品种选择及选种

对棉花品种一般要求为株型紧凑的陆地棉品种,作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进行常规选择即可;

生育期:118-130天,纤维长度在30mm以上,纤维比强度在30cn/tex以上。株型要求:果枝始节高度20cm以上,果枝长度15cm以内,收获株高控制在75cm以内。

选种:选出成熟度不好的瘪子、破子、黄子。确保芽率达到95%以上,健籽率达到95%以上。

4、模式选择及滴灌带布置

76cm等行距模式,株距6-8cm,种植密度适度降低,保持在(14600-11000株/亩)。滴灌带一膜三管(一行一管),滴灌带距种子行10-12cm为宜。

5、地膜选择

膜宽2.05m,厚度0.01-0.012mm。

6、播种期选择

适期播种,膜下5cm地温连续3天稳定超过12℃时可播种。

二、田管

1、播后立即布管滴水,视土壤墒情,酌情滴施。以种子行覆土完全润湿为原则。若播后遇雨,则视情况及时破除板结,利于出苗。

2、中耕

中耕过程中,中耕机需准确对行,确保不碾压、拖拽、勾扯地膜。

3、植保

植保作业过程中确保棉株损伤率低于1%,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小。

4、水肥运筹

①头水灌透,以湿润峰达到40cm左右为准。随水带尿素2-3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6月10日前后。

②二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3-4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6月20日前后。

③三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3-4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6月28日前后。

④四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5日前后。

⑤五水:灌量30-35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12日前后。

⑥六水:灌量30-35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20日前后。

⑦七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28日前后。

⑧八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8月10日前后。

⑨九水:灌量20-25m3,随水带尿素1-2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8月20目前后。

5、化调

(1)显行化控1次,缩节胺(dpc)施用量视品种对dpc的敏感程度而定,缩节胺有效含量98%。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1.0-1.5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2.0-3.0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3.0-4.0g/亩。

达到苗匀苗壮的管理目标。

(2)3片真叶化调第二次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1.0-2.0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2.0-3.0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3.0-4.0g/亩。

达到促进花芽提早分化的管理目标。

头水:时间为6月10日前后,建议植保机械从这次开始加装吊杆(目的是使棉株整株着药均匀)。

(3)头水前化控,为确保水后不旺长,化调量: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2.0-3.0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3.0-4.0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4.0-5.0g/亩。

达到头水后群体稳健生长的管理目标。

(4)二水前化调量(时间在6月20日前后)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2.0-3.0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3.0-4.0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4.0-5.0g/亩。

达到二水后稳健生长,促进营养生长加速向生殖生长转化的管理目标。

(5)三水前化调量(时间在6月28日前后,打顶前的化调)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2.0-3.0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3.0-4.0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4.0-5.0g/亩。

达到三水后棉花稳健生长,促进通风透光群体建成的管理目标。

(6)打顶后的化调: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8.0-10.0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10.0-15.0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15.0-20.0g/亩。

达到打顶后棉花稳健生长,促进塑造合理群体、促进光合产物向棉铃转运的管理目标。注:每次化调可结合病虫防治进行,但缩节胺不可与碱性农药混用。

6、脱叶催熟

脱叶催熟时间选在9月10日以前。脱叶药剂选择脱吐隆,施药量15ml/亩;催熟药剂选择乙烯利,施药量80-100ml/亩。选择合适的喷雾机具确保单片叶面附着量(有效着药叶片大于95%),施药量(水量)保证30-35升/亩。

脱叶率达到92%以上,吐絮率达到95%以上时,适时进行机械采收。

严格以上程序,机采采收的籽棉含杂在12%以下。

三、机械收获

1、采前清理

清理棉田及周边残膜和田间异类植物(特别是浆果类植物),防止采收过程中混入残膜及杂草对白棉的污染。

2、选择具有打包功能的采棉机进行采收作业。

3、堆放、转运要求

棉包堆放地要清理干净,装包、卸包、转运过程中要防止残膜混入。

四、加工

1.籽棉清理(清理前含杂不高于12%;清理完籽棉含杂不高于5%)

(1)重杂清理:利用籽棉与杂质质量不同,在气流的带动下将质量大于籽棉的重杂(如石块等)排除,主要应用设备为重杂分离器mqzz-10。

(2)异纤清理:清除残膜、绳头和滴灌带等异性纤维。

主要应用设备为籽棉异性纤维清理机mqzy-10d,产量可达10000kg/h。

(3)轻杂清理:清除叶屑、尘土、僵瓣、铃壳、不孕籽和棉杆等杂质。

主要应用设备为籽棉分离器mzf-2650,主要清除混杂在空气中的尘土。

倾斜式籽棉清理机mqzx-10,利用筛分作用原理实现杂质与籽棉分离的目的,适用于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较小杂质如沙土、叶屑、不孕籽、小棉枝、小僵瓣等。清杂率叶屑、尘土不小于70%,清棉杆效率不小于35%。产量可达10000kg/h。

提净式籽棉清理机mqzt-10c,加工含水量不大于12%,不含大硬特杂的中、长纤维的机采棉和手摘棉,清铃效率不低于85%,清棉杆效率不低于35%,清杂效率40%-50%。产量控制在10000kg/h以下。

2.回潮率调控:当籽棉的回潮率在6%上下时,加工出来的皮棉纤维品质最好。当籽棉的回潮率控制在6%以上时,要进行适当烘干处理;当籽棉的回潮率在6%以下时,要进行适当加湿处理。主要应用设备为脉冲搁板增热式籽棉干燥机mgz-20b。

3.轧花:将籽棉中的棉纤维从棉籽上剥离的过程。(此过程增加杂质含量,例如不孕籽、破籽之类)主要应用设备为轧花机my126-19.4:通过锯齿滚筒的钩拉和轧花肋条的阻拦,将棉纤维剥离出籽棉。产量控制在800-1300kg/h之间。

4.皮棉清理:将皮棉纤维中的颗粒性杂质(如不孕籽、尘杂、破籽等)清除。达到清理前不高于6%,清理完不高于2.5%的目标。主要应用设备为气流式皮清机mqpq-2000:利用集棉尘笼和气流作用,将皮棉中的尘土通过气流清除。产量控制在1500-1800kg/h之间。之后由打包机将皮棉打成标准包(227±10kg)。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和传统的种植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对试验地区的气候条件调查分析、对棉花整个生长周期实现与机械化采棉机相配套和适应的标准化、机械化栽培管理,通过机械化采收棉花的机械化操作以及结合不同棉花品种的最终产量、纤维品质、田间抗病虫特性等多方面调查结果,更准确的筛选出适应机械化采收的棉花品种,充分反映棉花品种适应机械采收的特性,加快实现棉花机械化生产的进程。采用机械化生产方式,即种子处理、整地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各步骤都满足机采棉生产的要求,提高了机采棉的质量。相对传统机采棉生产过程,本发明栽培方法操作简单,农工易掌握,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所述的一种机采棉的生产方法的加工流程图,其中内喂棉箱和配棉绞龙都是保证籽棉均匀、平稳、不间断加工作业的。

实施例

实施例1:一种机采棉的生产方法

一、种植

1、整地

播前适墒整地:手攥土不成团为原则,整地深度为5.0cm,要求均匀作业,不留死角。

2、耙地

耙地机械必须带扎膜辊搂捡残膜,确保地表5cm深度内土层地膜回收80-90%。要求耙后土地平整、无杂草、残膜。

3、品种选择及选种

生育期:118-130天,纤维长度在30mm以上,纤维比强度在30cn/tex以上。株型要求:果枝始节高度20cm以上,果枝长度15cm以内,株高控制在75cm以内。

选种:选出成熟度不好的瘪子、破子、黄子。确保芽率达到95%以上,健籽率达到95%以上。

4、模式选择及滴灌带布置

76cm等行距模式,株距6-8cm,种植密度适度降低,保持在(14600-11000株/亩)。滴灌带一膜三管(一行一管),滴灌带距种子行10-12cm。

5、地膜选择

膜宽2.05m,厚度0.01-0.012mm。

6、播种期选择

适期早播,膜下5cm地温连续3天稳定超过12℃时可播种。

二、田管

1、播后立即布管滴水,视土壤墒情,酌情滴施。以种子行覆土完全润湿为原则。若播后遇雨,则视情况及时破除板结,方便出苗。

2、中耕

中耕过程中,中耕机需准确对行,确保不碾压、拖拽、勾扯地膜。

3、植保

植保作业过程中确保棉株损伤率低于1%,及时防治病虫害,确保病虫危害损失降到最小。

4、水肥运筹

①头水灌透,以湿润峰达到40cm左右为准。随水带尿素2-3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6月10日前后。

②二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3-4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6月20日前后。

③三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3-4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6月28日前后。

④四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5日前后。

⑤五水:灌量30-35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12日前后。

⑥六水:灌量30-35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20日前后。

⑦七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7月28日前后。

⑧八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4-5kg/亩;磷酸二氢钾2-3kg/亩。时间在8月10日前后。

⑨九水:灌量25-30m3,随水带尿素1-2kg/亩;磷酸二氢钾1-2kg/亩。时间在8月20日前后。

5、化调

显行化控1次,dpc施用量视品种对dpc的敏感程度而定。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1-1.5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2-3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3-4g/亩。

达到苗匀苗壮的管理目标。

头水:时间为6月10日前后,建议植保机械从这次开始加装吊杆。

头水前化控,为确保水后不旺长,化调量: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2-3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3-4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4-5g/亩。

二水前化调量(时间在6月20日前后)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2-3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3-4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4-5g/亩。

三水前化调量(时间在6月28日前后,打顶前的化调)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2-3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3-4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4-5g/亩。

打顶后的化调:

①若品种对dpc敏感,则用量为8-10g/亩;

②若品种对dpc敏感度一般,则用量为10-15g/亩;

③若品种对dpc不敏感,则用量为15-20g/亩。

6、脱叶催熟

脱叶催熟时间选在在9月10日以前。脱叶药剂选择脱吐隆,施药量15ml/亩;催熟药剂选择乙烯利,施药量80-100ml/亩。选择合适的喷雾机具确保单片叶面附着量(有效着药叶片大于95%),施药量(水量)保证30-35升/亩。

脱叶率达到脱叶率≥92%,吐絮率达到95%以上时,适时进行机械采收。

三、机械收获

1、采前清理

清理棉田及周边残膜和田间异类植物(特别是浆果类植物),防止采收过程中混入残膜及杂草从而造成对白棉的污染。

2、选择具有打包功能的采棉机进行采收作业。

3、堆放、转运要求

棉包堆放地要清理干净,装包、卸包、转运过程中要防止残膜混入。

四、加工

1.籽棉清理(清理前含杂不高于12%;清理完籽棉含杂不高于5%)

(1)重杂清理:利用籽棉与杂质质量不同,在气流的带动下将质量大于籽棉的重杂(如石块等)排除,主要应用设备为重杂分离器mqzz-10。

(2)异纤清理:清除残膜、绳头和滴灌带等异性纤维。

主要应用设备为籽棉异性纤维清理机mqzy-10d,产量可达10000kg/h。

(3)轻杂清理:清除叶屑、尘土、僵瓣、铃壳、不孕籽和棉杆等杂质。

主要应用设备为籽棉分离器mzf-2650,主要清除混杂在空气中的尘土。

同时,为了提升清杂效果,设计了自动调整系统,在内喂棉箱安装了籽棉检测站(,即在籽棉清理的前端——内喂棉箱上安装了籽棉杂质检测装置,对即将加工的籽棉含杂进行抽样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自动对籽棉清理设备(如倾斜式籽棉清理机、提净式籽棉清理机等)、轧花机和皮棉清理设备(锯齿式皮棉清理机)的运转参数进行调整,同时在皮棉加工末端——集棉上升管道上安装了皮棉杂质检测装置,对加工后的皮棉含杂进行抽样检测,作为自动调整后加工效果的反馈,根据反馈的结果可以自动对清理加工设备进行微调,以求达到最佳清理效果。

倾斜式籽棉清理机mqzx-10,利用筛分作用原理实现杂质与籽棉分离的目的,适用于打松籽棉,清除籽棉中的较小杂质如沙土、叶屑、不孕籽、小棉枝、小僵瓣等。清杂率叶屑、尘土不小于70%,清棉杆效率不小于35%。产量可达10000kg/h。

提净式籽棉清理机mqzt-10c,加工含水量不大于12%,不含大硬特杂的中、长纤维的机采棉和手摘棉,清铃效率不低于85%,清棉杆效率不低于35%,清杂效率40%-50%。产量控制在10000kg/h以下。

2.回潮率调控:当籽棉的回潮率在6%上下时,加工出来的皮棉纤维品质最好。当籽棉的回潮率控制在6%以上时,要进行适当烘干处理;当籽棉的回潮率在6%以下时,要进行适当加湿处理。主要应用设备为脉冲搁板增热式籽棉干燥机mgz-20b。

3.轧花:将籽棉中的棉纤维从棉籽上剥离的过程。(此过程增加杂质含量,例如不孕籽、破籽之类)主要应用设备为轧花机my126-19.4:通过锯齿滚筒的钩拉和轧花肋条的阻拦,将棉纤维剥离出籽棉。产量控制在800-1300kg/h之间。

4.皮棉清理:将皮棉纤维中的颗粒性杂质(如不孕籽、尘杂、破籽等)清除。达到清理前不高于6%,清理完不高于2.5%的目标。主要应用设备为气流式皮清机mqpq-2000:利用集棉尘笼和气流作用,将皮棉中的尘土通过气流清除。产量控制在1500-1800kg/h之间。之后由打包机将皮棉打成标准包(227±10kg)。

实施例2:机采棉的品质分析

121团新二厂有两条5台型my126生产线,工艺配置完全一致,在2016年加工季节,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机采棉的生产方法收集得到的棉花和普通生产方法获得的棉花分别使用7号线生产线和普通生产线处理,两条生产线效能综合对比如下:(数据来源由厂家提供)

实施例3:机采棉的品质分析

149团,2号生产线与3号生产线设备配置完全一致,2016年使用3号线加工利用本申请的生产方法获得的机采棉与2号普通生产线加工普通方法获得的机采棉,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数据来源公检网)

实施例4:机采棉的品质分析

13团加工厂:2号生产线与3号生产线设备配置完全一致,2016年加工季中使用2号线加工利用本申请的生产方法获得的机采棉与另一条3号普通生产线加工普通方法获得的机采棉(数据来源公检网)

从上述各个机采棉的加工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本申请所述的这种机采棉的生产方法:

①棉纤维长度损伤相对减少0.3~0.6mm;

②加工皮棉(籽棉含杂不大于12%)平均含杂率控制在1.8%内;

③短纤指数控制在12%以内;

④生产线节能10~15%;

⑤生产季节设备故障率降低30~40%;

⑥生产线

⑦效率提高9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