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抗滑型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质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406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裸露坡面的植被恢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渗抗滑型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质层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矿山开采和荒漠化治理等工程的不断发展,裸露坡面的面积逐年上升。目前治理裸露坡面的最常见方法是利用喷播技术对裸露坡面人为喷播基材和种子,进行裸露坡面植被恢复的建设。而由于一些裸露坡面的坡度高、坡体材料不稳定等原因,厚层基材在遇到强降雨时由于排水不佳而容易导致滑坡、塌陷等坡面失稳情况的发生。

近年来,我国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部分地区的降水集中,单次降雨量大。这种极端的恶劣天气对裸露坡面的耐冲刷能力和排水能力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现有的坡面增稳技术主要是通过利用加固杆、加固网、铆钉、挡土墙、挡土砖和防滑桩等边坡加固设备提供的外力作用来增加坡面的稳定性。

其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是:坡面加固设备的使用年限根据材料而定,一般钢筋材料的稳固设备,其使用年限在10-20年之间,水泥材料的稳固设备,其使用年限在20-50年之间。一些低质量的稳固材料,其寿命可能低于10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供一种防渗抗滑型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质层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使用分层结构的基质,在坡面基质的底层使用低渗透率的材料,防止水分大量渗入坡体内部而导致塌陷;在坡面基质中间层使用高渗透率的材料,与底层低渗透率材料之间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使坡面得到稳定的排水能力,防止水分在坡面过多积累而导致滑坡;在坡面表层使用高养分含量的喷播基材来保障植物的正常生长。

本基质层结构既能有效防止水分渗透,又能及时排出水分;能够抵抗暴雨的冲刷,在坡体表面形成一层透水率低的隔离层,及时的将基质中多余的水分排出,保证坡面的稳定。

具体地说,本基质层结构是:

自下而上依次为底层隔离层、中层排水层和表层排水层:

底层隔离层,使用颗粒度在0.02mm以下的黏土作为基层,铺设厚度在3-10cm之间,其渗透率在10-7cm2/s以下;

中层排水层,使用颗粒度在0.2-2.0cm之间的粗砂、砾石或碎石粒作为基层,铺设厚度在5-20cm之间,其渗透率在10-2cm2/s以上;

表层排水层,使用养分丰富、保水性能好的喷播基材作为基层,铺设厚度在3-15cm之间;

所述喷播基材为:99份泥炭土或当地客土、0.5份粘着剂、0.1份保水剂和0.4份缓释肥的混合土组成;

其中粘着剂为:吉林省公主岭市范家屯糊精厂生产的麦芽糊精;

保水剂为:钾基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三聚体;

缓释肥为:武汉施可得园艺肥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美乐棵通用缓释肥(15-9-12)。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①在坡体表面形成一层良好的防水表面,使坡体不受外部水分的侵入,内部的水分不溢出,从而降低坡体内部失稳的可能性;

②在坡体上方形成一层良好的排水层,可将坡体基质层总多余的水分快速排出,避免造成滑坡等灾情;

③基质层的通气性好,可以使得植物根系深入基质层深处,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同时植物根系也可为坡体表面提供一定的加固作用;

④适用于矿山植被恢复、尾矿堆的封闭、垃圾填埋场表面的治理和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等裸露破面植被恢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基质层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

1—底层隔离层;

2—中层排水层;

3—表层排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结构和结果:

1、实施例1

结构为:

1)底层隔离层:使用颗粒度为0.02mm的黏土,铺设厚度为3cm;

2)中层排水层:使用颗粒度为0.5cm的碎石粒,铺设厚度为10cm;

3)表层种植层:使用客土喷播用基质,喷播厚度为10cm。

结果:实施例1在坡度15°,低于325mm/h的降水量的条件下未形成有效地表径流;基质层结构下方20分钟内无水分渗出。

2、实施例2

结构为:

1)底层隔离层:使用颗粒度为0.02mm的黏土,铺设厚度为5cm;

2)中层排水层:使用颗粒度为0.5cm的碎石粒,铺设厚度为15cm;

3)表层种植层:使用客土喷播用基质,喷播厚度为10cm。

结果:实施例2在坡度15°,低于405mm/h的降水量的条件下未形成有效地表径流;基质层结构下方60分钟内无水分渗出。

3、实施例3

结构为:

1)底层隔离层:使用颗粒度为0.02mm的黏土,铺设厚度为5cm;

2)中层排水层:使用颗粒度为0.5cm的碎石粒,铺设厚度为15cm;

3)表层种植层:使用客土喷播用基质,喷播厚度为15cm。

结果:实施例3在坡度15°,低于385mm/h的降水量的条件下未形成有效地表径流;基质层结构下方80分钟内无水分渗出。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渗抗滑型裸露坡面植被恢复基质层结构,涉及裸露坡面的植被恢复领域。本结构是:自下而上依次为底层隔离层、中层排水层和表层排水层:底层隔离层,使用颗粒度在0.02mm以下的黏土作为基层,铺设厚度在3‑10cm之间,其渗透率在10‑7cm2/s以下;中层排水层,使用颗粒度在0.2‑2.0cm之间的粗砂、砾石或碎石粒作为基层,铺设厚度在5‑20cm之间,其渗透率在10‑2cm2/s以上;表层排水层,使用养分丰富、保水性能好的喷播基材作为基层,铺设厚度在3‑15cm之间。本发明适用于矿山植被恢复、尾矿堆的封闭、垃圾填埋场表面的治理和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等裸露破面植被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李灵章;李春花;刘卓成;余雨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万卉园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6.14
技术公布日:2017.10.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