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264359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高山蔬菜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甘蓝为十字花科芸苔属的一年生或两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蔬菜之一。甘蓝的种子提取物具有抑菌作用,全草几无抗菌作用。甘蓝是世界卫生组织曾推荐的最佳蔬菜之一,也被誉为天然“胃菜”。其所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现有技术中,在种植甘蓝时往往会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如甘蓝的生长过程中往往因为初期的种植不良和肥料没有保证,导致甘蓝的不健康生长,从而遭受虫害影响严重,使得甘蓝的生长质量差,生长参差不齐,甘蓝的营养价值和药效得不到保障,食用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做到反季节种植,出苗率高,出芽整齐、壮实,提高了甘蓝的产量,保证了甘蓝的天然无公害,提高了营养价值。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海拔500~800m,坡度为10~20°的山坡,在与山坡坡面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台阶开垦成台地,台地宽度1.5~2.2m,在台地平面上耕作起墒,墒的宽度为1.1~1.3m;

(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耐寒性强、冬性强的抗病品种;

(3)拌种:选择上一年度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作为苗床,施以腐熟的农家肥220~280kg/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60kg/亩;使用35~40%的五氯硝基苯与42~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再使用58~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4)苗期管理:按照株距25~30cm在墒面种植,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在地膜上平铺灌溉带;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间苗和通风降温,间苗主要间去小苗、弱苗、丛生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5~10℃;

(5)水肥管理:定植7~10天浇缓苗水,每亩追尿素5~15kg;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开始浇水施肥,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15~20kg;进入结球盛期,每亩追尿素6~10kg、氮磷钾复合肥15~20kg。

优选地,所述步骤(1)选择海拔600~700m,坡度15°的山坡。

优选地,所述步骤(1)在墒的两边留沟,在墒的外端留沟埂,沟埂宽25~35cm,在墒面的两侧边沿留凸边,凸边高2~5cm,宽1~3cm。

优选地,所述品种为精选8398、春甘2号或春甘3号。

优选地,所述步骤(3)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质量比例为1:1。

优选地,所述步骤(4)在幼苗顶土时,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3~0.5cm厚的潮土。

优选地,所述步骤(4)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以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时间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留苗距2.5~3.5厘米。

优选地,所述步骤(5)进入莲座期时,适时蹲苗8~10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种植地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拌种、苗期管理、水肥管理等步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做到反季节种植,出苗率高,出芽整齐、壮实,提高了甘蓝的产量,保证了甘蓝的天然无公害,提高了营养价值。

(2)本发明的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在山坡的破面垂直方向起墒,有利于水肥在起墒的平面上保持,同时整卷的地膜可以在长条形的墒上一次展开,连续覆盖在墒上,节省铺膜的工时,减少膜的用量;五氯硝基苯、福美双可湿性粉剂、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后,能够为种子输送营养元素和肥料,促进其快速发芽,缩短了缓苗期,增加了生长速度和整齐度;尿素和氮磷钾肥的施用和追加协调了营养元素,增强了甘蓝的抗病性和品质,增加了产量。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实施例1

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海拔600~700m,坡度15°的山坡,在与山坡坡面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台阶开垦成台地,台地宽度1.6m,在台地平面上耕作起墒,墒的宽度为1.1m;在墒的两边留沟,在墒的外端留沟埂,沟埂宽30cm,在墒面的两侧边沿留凸边,凸边高3cm,宽1cm。

(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耐寒性强、冬性强的抗病品种精选8398。

(3)拌种:选择上一年度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作为苗床,施以腐熟的农家肥250kg/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50kg/亩;使用36%的五氯硝基苯与48%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再使用6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4)苗期管理:按照株距28cm在墒面种植,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在地膜上平铺灌溉带;幼苗顶土时,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3~0.5cm厚的潮土;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间苗和通风降温,间苗主要间去小苗、弱苗、丛生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5~10℃;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以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时间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留苗距2.5~3.5厘米。

(5)水肥管理:定植7~10天浇缓苗水,每亩追尿素12kg;进入莲座期时,适时蹲苗8~10天;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开始浇水施肥,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18kg;进入结球盛期,每亩追尿素6~1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

实施例2

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海拔600~800m,坡度为16°的山坡,在与山坡坡面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台阶开垦成台地,台地宽度1.7m,在台地平面上耕作起墒,墒的宽度为1.2m;在墒的两边留沟,在墒的外端留沟埂,沟埂宽32cm,在墒面的两侧边沿留凸边,凸边高3cm,宽2cm。

(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耐寒性强、冬性强的抗病品种春甘2号。

(3)拌种:选择上一年度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作为苗床,施以腐熟的农家肥230kg/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kg/亩;使用36%的五氯硝基苯与47%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再使用58%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4)苗期管理:按照株距25~30cm在墒面种植,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在地膜上平铺灌溉带;幼苗顶土时,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3~0.5cm厚的潮土;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间苗和通风降温,间苗主要间去小苗、弱苗、丛生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5~10℃;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以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时间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留苗距2.5~3.5厘米。

(5)水肥管理:定植7~10天浇缓苗水,每亩追尿素10kg;进入莲座期时,适时蹲苗8~10天;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开始浇水施肥,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17kg;进入结球盛期,每亩追尿素9kg、氮磷钾复合肥20kg。

实施例3

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海拔700~800m,坡度为15°的山坡,在与山坡坡面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台阶开垦成台地,台地宽度2.1m,在台地平面上耕作起墒,墒的宽度为1.3m;在墒的两边留沟,在墒的外端留沟埂,沟埂宽35cm,在墒面的两侧边沿留凸边,凸边高5cm,宽2cm。

(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耐寒性强、冬性强的抗病品种甘蓝三号。

(3)拌种:选择上一年度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作为苗床,施以腐熟的农家肥250kg/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9kg/亩;使用37%的五氯硝基苯与48%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再使用62%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4)苗期管理:按照株距25~30cm在墒面种植,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在地膜上平铺灌溉带;幼苗顶土时,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3~0.5cm厚的潮土;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间苗和通风降温,间苗主要间去小苗、弱苗、丛生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5~10℃;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以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时间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留苗距2.5~3.5厘米。

(5)水肥管理:定植7~10天浇缓苗水,每亩追尿素12kg;进入莲座期时,适时蹲苗8~10天;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开始浇水施肥,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20kg;进入结球盛期,每亩追尿素7kg、氮磷钾复合肥19kg。

实施例4

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海拔600~700m,坡度为20°的山坡,在与山坡坡面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台阶开垦成台地,台地宽度2.1m,在台地平面上耕作起墒,墒的宽度为1.2m;在墒的两边留沟,在墒的外端留沟埂,沟埂宽32cm,在墒面的两侧边沿留凸边,凸边高5cm,宽3cm。

(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耐寒性强、冬性强的抗病品种甘蓝2号。

(3)拌种:选择上一年度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作为苗床,施以腐熟的农家肥280kg/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kg/亩;使用40%的五氯硝基苯与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再使用6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4)苗期管理:按照株距25~30cm在墒面种植,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在地膜上平铺灌溉带;幼苗顶土时,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3~0.5cm厚的潮土;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间苗和通风降温,间苗主要间去小苗、弱苗、丛生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5~10℃;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以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时间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留苗距2.5~3.5厘米。

(5)水肥管理:定植7~10天浇缓苗水,每亩追尿素15kg;进入莲座期时,适时蹲苗8~10天;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开始浇水施肥,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20kg;进入结球盛期,每亩追尿素10kg、氮磷钾复合肥15kg。

实施例5

一种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种植地选择与整地:选择海拔700~800m,坡度为18°的山坡,在与山坡坡面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分台阶开垦成台地,台地宽度2.2m,在台地平面上耕作起墒,墒的宽度为1.1m;在墒的两边留沟,在墒的外端留沟埂,沟埂宽25cm,在墒面的两侧边沿留凸边,凸边高2cm,宽1cm。

(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耐寒性强、冬性强的抗病品种精选8398。

(3)拌种:选择上一年度没有种植过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园土作为苗床,施以腐熟的农家肥280kg/亩,氮磷钾三元复合肥60kg/亩;使用38%的五氯硝基苯与46%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再使用65%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4)苗期管理:按照株距25~30cm在墒面种植,将地膜覆盖在墒面上,在地膜上平铺灌溉带;幼苗顶土时,揭开薄膜均匀撒施0.3~0.5cm厚的潮土;在幼苗出齐、子叶展平时间苗和通风降温,间苗主要间去小苗、弱苗、丛生苗;白天温度控制在18~22℃,夜间5~10℃;当幼苗第一片真叶长出以后,进行第二次间苗,间苗时间在晴暖天气的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留苗距2.5~3.5厘米。

(5)水肥管理:定植7~10天浇缓苗水,每亩追尿素15kg;进入莲座期时,适时蹲苗8~10天;当心叶开始包合时,开始浇水施肥,每亩追氮磷钾复合肥15kg;进入结球盛期,每亩追尿素6kg、氮磷钾复合肥20kg。

本发明的高山甘蓝的栽培方法,主要包括种植地选择与整地、品种选择、拌种、苗期管理、水肥管理等步骤,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可以做到反季节种植,出苗率高,出芽整齐、壮实,提高了甘蓝的产量,保证了甘蓝的天然无公害,提高了营养价值。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