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植物生长调节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逐渐改善,城乡居民美化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愈加迫切。通过对树木的移栽,促进树木生长来建设园林城市迫在眉捷。树木是木本植物的总称,有乔木、灌木和木质藤本之分。一方面,树木的移栽会不同程度使其根系受到损伤,减弱了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再加上树叶部分水分的过度蒸发,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跟不上当年移栽后的消耗,很容易使刚移栽的树木由于缺乏水分和养分而死亡。另一方面,长期生长在固定的土壤中树木,由于这些土壤密实度过高、树干周围铺装面过大、土壤的理化性质恶化,以及病虫害、自然灾害、人为的损害,土壤中的养分被慢慢消耗殆尽,使树木自然衰老,生命力不断减弱,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光合作用减慢,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导致树势逐渐衰弱甚至死亡。当今为提高树木移栽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最常见的方式是长期施用无机矿质元素肥。长期施用这些无机矿质元素肥料存在以下方面的缺陷:一、大多无机矿物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差,无机矿质元素肥料有效成分在树体内累积,引起药害,引起枝叶损伤情况;二、一些无机矿质元素肥在水中溶解性差,采用喷施、树干输注施用时,利用率低,对提高树木移栽成活率、树木生长和复壮效果差;三、无机矿质元素肥料含较高的有害重金属元素,对树木施用,对树木造成盐害和毒害,影响树木的生长甚至造成树木死亡。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及其应用,所述组合物组分为有机化合物,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好,组分利用率高;组分在提高移栽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方面表现出协同增效的作用;所述组合物制得水基化制剂,所述制剂能够实现树干吊注、全株喷施或根部浇灌的使用方式,组分利用率高;所述组合物和制剂可应用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和老树复壮。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褪黑素。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1~5份,褪黑素1~25份。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5~3份,褪黑素5~12.5份。优选的,所述组合物还包括:壳寡糖。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5~200份。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10~100份。优选的,所述组合物还包括:杀菌防腐剂。优选的,所述杀菌防腐剂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杀菌防腐剂10~100份。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一种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制剂,所述制剂由上述的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和农药学中可接受的辅料组成。优选的,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1~5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5~3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褪黑素浓度为1~50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褪黑素浓度为1~25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褪黑素浓度为5~12.5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壳寡糖浓度为5~200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壳寡糖浓度为10~100mg/l。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中,杀菌防腐剂浓度为10~100mg/l。优选的,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优选的,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优选的,所述制剂施用方式为树干吊注、全株喷施或根部浇灌中至少一种。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了上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在提高树木移栽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和老树复壮方面的应用。三十烷醇是无公害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多以酯的形式存在于多种植物和昆虫的蜡质中,对人畜和有益生物未发现有毒害作用。用于水稻、玉米、高粱、棉花、大豆、烟草、甜菜、甘蔗、花生、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种作物,具有促进生根、发芽、开花、茎叶生长和早熟作用,具有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等多种生理功能。在作物生长前期使用,可提高发芽率、改善秧苗素质,增加有效分蘖。在生长中、后期使用,可增加花蕾数、座果率及子粒重。褪黑素是吲哚类衍生物,化学名称为n-乙酰基-5-甲氧基色胺褪黑素内源性胺类激素,对植物和动物无毒无害无残留,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是一种新型的植物保护剂。外源褪黑素对植物具有以下功能:调节植物昼夜节律和光周期;促进植物生根;能提高种子萌发率;具有对植物抗氧化、光保护、抗衰老、抗疾病作用;能够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抵御能力,如低温、盐碱和水分胁迫、化学物质的污染等。壳寡糖全溶于水,无毒无害,容易被生物体吸收利用,可有效提高水果和蔬菜产量,防治病虫害,增殖土壤和生物菌肥的有益菌,兼具药效和肥效双重生物调节功能,与植物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及pr蛋白等一些作物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杀菌防腐剂主要是通过杀死细菌或使其失去生长繁殖能力来保证物料在使用过程中不腐败变质。杀菌防腐剂可使微生物中的蛋白质变性,降低细胞的活性,促使细菌死亡,也可使微生物的细胞遗传基因发生变异或干扰细胞内部酶的活性使其难以繁殖。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就有抗菌能力强、应用剂量小、相容性好、药效持续时间长、对环境安全、抗菌谱宽广,适用于农业生产。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其详细说明如下:所述组合物组分为有机化合物:三十烷醇、褪黑素、壳寡糖和杀菌防腐剂,在植物体内的移动性好,组分利用率高。本申请技术方案中三十烷醇具有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强光合作用的效果,褪黑素具有调节植物昼夜节律和光周期;促进植物生根,具有对植物抗氧化、光保护、抗衰老、抗疾病作用,能够提高植物对逆境胁迫的抵御能力;三十烷醇与褪黑素复配使用在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方面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利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与老树复壮。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壳寡糖,产生具有抗病作用的几丁酶、葡聚糖酶及pr蛋白树木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且易被树木吸收;三十烷醇、褪黑素和壳寡糖复配使用,在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方面均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利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与老树复壮。本申请技术方案中的杀菌防腐剂,且优选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作为杀菌防腐剂与三十烷醇、褪黑素、壳寡糖相容性好,且能够有效杀菌,避免树木受细菌影响,同时保证组合物、制剂不会腐败变质;三十烷醇、褪黑素和杀菌防腐剂复配使用,三十烷醇、褪黑素、壳寡糖和杀菌防腐剂复配,能够有效提高移栽存活率,改善栽存后树木、老树的长势,使用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利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与老树复壮。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得制剂优选水基化制剂,所述制剂能够实现树干吊注、全株喷施或根部浇灌的使用方式,施用方式多样,组分利用率高;利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与老树复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药效实验1、实验对象:大叶榕,胸径10~30cm,长势弱,枝叶干枯,未发新芽。2、实验方法:1)移栽:随机挑选10株作为本技术方案试验组,10株作为清水对照组,10株作为空白组进行移栽;2)树干吊注:在树干离地面10~30cm处,用直径为4.5~5mm的钻头斜向下与水平面呈30~45度角钻孔,孔与孔螺旋向上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钻至木质部3~5cm。钻孔时,来回抽动钻头,避免木屑堵孔。按表1根据树木胸径选择不同钻孔个数和吊袋数量。按每袋输液袋1l药液,将每个输液袋的2个插管紧实插入树孔内,保证输液管不堵、不漏液,正常输注。根部浇灌:沿树根土球周围环状开沟,药液浇灌于环状沟内,以药液均匀灌透为度。试验过程:移栽大叶榕后,对试验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和根部浇灌。其中,根据表2~4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作为药液;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及浓度见表2~4;对清水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和根部浇灌,以清水作为药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移栽1个月后成活率c1(%);移栽1月后平均发芽率c2(%);移栽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3(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4(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5(%),移栽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6(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7(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8(%)。4、评价方法:利用colby公式求出相对于单用各组分理论混用后的移栽后成活提高率e1(%),平均发芽率提高率e2(%);移栽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3(%),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4(%),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5(%);移栽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6(%),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7(%),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8(%)。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与理论指标e1(%)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2(%)与理论指标e2(%)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与理论指标e3(%)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与理论指标e4(%)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5(%)与理论指标e5(%)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6(%)与理论指标e6(%)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7(%)与理论指标e7(%)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8(%)与理论指标e8(%)相比较。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大于10%的为协同增效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介于±10%之间的为相加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小于-10%的为拮抗作用。同时分别观察并记录,移栽1个月、2~3个月、6个月后树木整体情况。colby公式:e=xy/100;x、y为分别单用各组分所得的实际提高率。3、实验结果:见表2~4。表1不同胸径树木钻孔个数及使用吊袋数量参照表树木胸径(cm)10-2020-30钻孔个数(个)46吊袋数量(个)23表2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大叶榕移栽1个月后试验结果表3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大叶榕移栽2~3个月后试验结果表4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大叶榕移栽6个月后试验结果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重量份计,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采用树干吊注、根部浇灌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物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可以显著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改善树木长势;相比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的单药,在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方面,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两者组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以重量份计,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1~5mg/l,褪黑素浓度为1~25mg/l时,协同增效的作用较强,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5~3份,褪黑素5~12.5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5~3mg/l,褪黑素浓度为5~12.5mg/l时,协同增效作用更强,为本申请更为优选的方案。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可应用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实施例2药效实验1、实验对象:双荚决明(双荚槐),胸径15-35cm,长势弱,顶部枝条已剪,未发新芽2、实验方法:1)移栽:随机挑选10株作为本技术方案试验组,10株作为清水对照组,10株作为空白组进行移栽;2)树干吊注:在树干离地面10~30cm处,用直径为4.5~5mm的钻头斜向下与水平面呈30~45度角钻孔,孔与孔螺旋向上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钻至木质部3~5cm。钻孔时,来回抽动钻头,避免木屑堵孔。按表5根据树木胸径选择不同钻孔个数和吊袋数量。按每袋输液袋1l药液,将每个输液袋的2个插管紧实插入树孔内,保证输液管不堵、不漏液,正常输注。全株喷施:采用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对枝干全株喷施,以完全喷湿不滴水为度。试验过程:移栽双荚决明(双荚槐)后,对试验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和全株喷施。其中,根据表6~8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作为药液;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及浓度见表6~8;对清水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和全株喷施,以清水作为药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移栽1个月后成活率c9(%);移栽1月后平均发芽率c10(%);移栽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11(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12(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13(%),移栽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14(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15(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16(%)。4、评价方法:利用colby公式求出相对于单用各组分理论混用后的移栽后成活提高率e9(%),平均发芽率提高率e10(%);移栽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11(%),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12(%),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13(%);移栽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14(%),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15(%),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16(%)。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9(%)与理论指标e9(%)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0(%)与理论指标e10(%)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1(%)与理论指标e11(%)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2(%)与理论指标e12(%)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3(%)与理论指标e13(%)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4(%)与理论指标e14(%)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5(%)与理论指标e15(%)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16(%)与理论指标e16(%)相比较。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大于10%的为协同增效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介于±10%之间的为相加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小于-10%的为拮抗作用。同时分别观察并记录,移栽1个月、2~3个月、6个月后树木整体情况。colby公式:e=xyz/(100×2);x、y、z为分别单用各组分所得的实际提高率。3、实验结果:见表6~8。表5不同胸径树木钻孔个数及使用吊袋数量参照表树木胸径(cm)10-2020-3030以上钻孔个数(个)468吊袋数量(个)234表6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双荚决明移栽1个月后试验结果表7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双荚决明移栽2~3个月后试验结果表8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双荚决明移栽6个月后试验结果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重量份计,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5~200份采用树干吊注、全株喷施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物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壳寡糖浓度为5~200mg/l;可以显著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改善树木长势;相比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的单药,在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方面,于三十烷醇、褪黑素和壳寡糖,三者组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以重量份计,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10~100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壳寡糖浓度为10~100mg/l时,协同增效的作用较强,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可应用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实施例3药效实验1、实验对象:木芙蓉,胸径15-30cm,长势弱,顶部枝条已剪,未发新芽2、实验方法:1)移栽:随机挑选10株作为本技术方案试验组,10株作为清水对照组,10株作为空白组进行移栽;2)树干吊注:在树干离地面10~30cm处,用直径为4.5~5mm的钻头斜向下与水平面呈30~45度角钻孔,孔与孔螺旋向上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钻至木质部3~5cm。钻孔时,来回抽动钻头,避免木屑堵孔。按表9根据树木胸径选择不同钻孔个数和吊袋数量。按每袋输液袋1l药液,将每个输液袋的2个插管紧实插入树孔内,保证输液管不堵、不漏液,正常输注。试验过程:移栽木芙蓉后,对试验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其中,根据表10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作为药液,其中,杀菌防腐剂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及浓度见表10~12;对清水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以清水作为药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移栽1个月后成活率c17(%)。4、评价方法:对比空白对照、清水对照组、单剂、三十烷醇和褪黑素复配、三十烷醇和褪黑素、杀菌防腐剂复配,移栽1个月后的成活率,并分别观察并记录,移栽1个月、2~3个月、6个月后树木整体情况。3、实验结果:见表10。表9不同胸径树木钻孔个数及使用吊袋数量参照表树木胸径(cm)10-2020-3030以上钻孔个数(个)468吊袋数量(个)234表10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木芙蓉移栽1个月后试验结果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重量份计,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杀菌防腐剂10~100份采用树干吊注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物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杀菌防腐剂浓度为10~100mg/l;可以显著提高树木的移栽后成活率。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可应用于提高树木移栽成活、促进树木生长。实施例4药效实验1、实验对象:银杏树,胸径30~60cm,30年以上树龄,树势衰弱,枝叶发黄。2、实验方法:1)随机挑选5株作为本技术方案试验组,5株作为清水对照组,5株作为空白组;2)树干吊注:在树干离地面10~30cm处,用直径为4.5~5mm的钻头斜向下与水平面呈30~45度角钻孔,孔与孔螺旋向上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钻至木质部3~5cm。钻孔时,来回抽动钻头,避免木屑堵孔。按表11根据树木胸径选择不同钻孔个数和吊袋数量。按每袋输液袋1l药液,将每个输液袋的2个插管紧实插入树孔内,保证输液管不堵、不漏液,正常输注。根部浇灌:沿树根土球周围环状开沟,药液浇灌于环状沟内,以药液均匀灌透为度。全株喷施:采用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对枝干全株喷施药液,以完全喷湿不滴水为度。试验过程:选择银杏树,对试验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其中,根据表12~14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作为药液;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及浓度见表17~19;对清水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以清水作为药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处理1月后平均发芽率c34(%),处理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35(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36(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37(%),处理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38(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39(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40(%)。4、评价方法:利用colby公式求出相对于单用各组分理论混用后的处理后,平均发芽率提高率e34(%);处理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35(%),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36(%),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37(%);处理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38(%),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39(%),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40(%)。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4(%)与理论指标e34(%)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5(%)与理论指标e35(%)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6(%)与理论指标e36(%)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7(%)与理论指标e37(%)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8(%)与理论指标e38(%)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39(%)与理论指标e39(%)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0(%)与理论指标e40(%)相比较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大于10%的为协同增效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介于±10%之间的为相加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小于-10%的为拮抗作用。同时分别观察并记录,处理1个月、2~3个月、6个月后树木整体情况。colby公式:e=xy/100;x、y为分别单用各组分所得的实际提高率。3、实验结果:见表12~14。表11不同胸径树木钻孔个数及使用吊袋数量参照表树木胸径(cm)30-4040-5050-60钻孔个数(个)81012吊袋数量(个)456表12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银杏树处理1个月后试验结果表13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银杏树处理2~3个月后试验结果表14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银杏树处理6个月后试验结果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重量份计,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采用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物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可以显著提高老树的处理后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改善树木长势;相比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的单药,在提高树木的处理后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方面,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两者组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以重量份计,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1~5mg/l,褪黑素浓度为1~25mg/l时,协同增效的作用较强,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以重量份计,所述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5~3份,褪黑素5~12.5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5~3mg/l,褪黑素浓度为5~12.5mg/l时,协同增效作用更强,为本申请更为优选的方案。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可应用于促进树木生长和老树复壮。实施例5药效实验1、实验对象:香樟树,胸径30-60cm,50年以上树龄,树势衰弱,枝叶发黄。2、实验方法:1)随机挑选5株作为本技术方案试验组,5株作为清水对照组,5株作为空白组;2)树干吊注:在树干离地面10~30cm处,用直径为4.5~5mm的钻头斜向下与水平面呈30~45度角钻孔,孔与孔螺旋向上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钻至木质部3~5cm。钻孔时,来回抽动钻头,避免木屑堵孔。按表15根据树木胸径选择不同钻孔个数和吊袋数量。按每袋输液袋1l药液,将每个输液袋的2个插管紧实插入树孔内,保证输液管不堵、不漏液,正常输注。根部浇灌:沿树根土球周围环状开沟,药液浇灌于环状沟内,以药液均匀灌透为度。全株喷施:采用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对枝干全株喷施药液,以完全喷湿不滴水为度。试验过程:选择香樟树后,对试验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其中,根据表16~18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作为药液;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及浓度见16~18;对清水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以清水作为药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处理1月后平均发芽率c42(%);处理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43(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44(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45(%),处理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c46(mg·dm-2),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c47(umol·m2s-1),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c48(%)。4、评价方法:利用colby公式求出相对于单用各组分理论混用后的处理1月后平均发芽率提高率e42(%);处理2~3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43(%),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44(%),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45(%);处理栽6月后,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提高率e46(%),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提高率e47(%),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提高率e48(%)。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1(%)与理论指标e41(%)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2(%)与理论指标e42(%)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3(%)与理论指标e43(%)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4(%)与理论指标e44(%)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5(%)与理论指标e45(%)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6(%)与理论指标e46(%)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7(%)与理论指标e47(%)相比较;实际测定的混用后的评定指标t48(%)与理论指标e48(%)相比较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大于10%的为协同增效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介于±10%之间的为相加的作用,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差值小于的-10%为拮抗作用。同时分别观察并记录,处理1个月、2~3个月、6个月后树木整体情况。colby公式:e=xyz/(100×2);x、y、z为分别单用各组分所得的实际提高率。3、实验结果:见表16~18。表15不同胸径树木钻孔个数及使用吊袋数量参照表树木胸径(cm)30-4040-5050-60钻孔个数(个)81012吊袋数量(个)456表16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香樟树处理1个月后试验结果表17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香樟树处理2~3个月后试验结果表18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香樟树处理6个月后试验结果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重量份计,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5~200份采用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物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壳寡糖浓度为5~200mg/l;可以显著提高老树的处理后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改善树木长势;相比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的单药,在提高树木的处理后平均发芽率、叶片平均叶绿素含量、叶片平均净光合速率、叶片平均增大/增厚率方面,于三十烷醇和褪黑素、壳寡糖三者组合使用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以重量份计,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10~100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壳寡糖浓度为10~100mg/l时,协同增效的作用较强,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可应用于促进树木生长和老树复壮。实施例6药效实验1、实验对象:香樟树,胸径30-60cm,50年以上树龄,树势衰弱,枝叶发黄。2、实验方法:1)随机挑选5株作为本技术方案试验组,5株作为清水对照组,5株作为空白组;2)树干吊注:在树干离地面10~30cm处,用直径为4.5~5mm的钻头斜向下与水平面呈30~45度角钻孔,孔与孔螺旋向上错开,不在同一水平面上,钻至木质部3~5cm。钻孔时,来回抽动钻头,避免木屑堵孔。按表19根据树木胸径选择不同钻孔个数和吊袋数量。按每袋输液袋1l药液,将每个输液袋的2个插管紧实插入树孔内,保证输液管不堵、不漏液,正常输注。根部浇灌:沿树根土球周围环状开沟,药液浇灌于环状沟内,以药液均匀灌透为度。全株喷施:采用背负式自动喷雾器对枝干全株喷施药液,以完全喷湿不滴水为度。试验过程:选择香樟树后,对试验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其中,根据表20选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作为药液,其中,杀菌防腐剂为异噻唑啉酮类化合物;植物生长调节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为微乳剂,所述水基化制剂溶剂为水,所述水为矿泉水和/或纯净水,所述植物生长调节制剂组分及浓度见表20;对清水对照组分别进行2次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以清水作为药液;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3、数据统计分析:采用dps6.55(duncan)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得出处理1个月后发芽率c49(%)。4、评价方法:对比空白对照、清水对照组、单剂、三十烷醇和褪黑素复配、三十烷醇和褪黑素、杀菌防腐剂复配,处理1个月后的发芽率,并分别观察并记录,处理1个月、2~3个月、6个月后树木整体情况。5、实验结果:见表20。表19不同胸径树木钻孔个数及使用吊袋数量参照表树木胸径(cm)30-4040-5050-60钻孔个数(个)81012吊袋数量(个)456表20本申请技术方案应用于香樟树处理1个月后试验结果以上试验数据表明,以重量份计,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5~200份,杀菌防腐剂10~100份采用树干吊注、根部浇灌和全株喷施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组合物组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剂型为水基化制剂,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壳寡糖浓度为5~200mg/l,杀菌防腐剂浓度为10~100mg/l;可以显著提高树木的处理后发芽率,促进树木生长,对老树复壮有明显效果。且以重量份计,所述植物生长调节组合物包括:三十烷醇0.05~10份,褪黑素1~50份,壳寡糖10~100份,杀菌防腐剂浓度为10~100份;所述水基化制剂中,三十烷醇浓度为0.05~10mg/l,褪黑素浓度为1~50mg/l,壳寡糖浓度为10~100mg/l,杀菌防腐剂浓度为10~100mg/l时,树木的处理后发芽率更高,为本申请的优选方案。本申请提供的组合物、制剂可应用于提高促进树木生长和老树复壮。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