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89034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培养方法,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大花胡麻草(centrantheragrandiflorabench.),玄参科胡麻草属植物,别名化血丹、红根野蚕豆、野蚕豆根、小红药、灵芝草等,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及印度、缅甸等地。大花胡麻草生物学特征为全株被刚毛,须根为锈红色,茎部刚硬,具分枝;叶片对生,无叶柄,长圆形或条形,全缘;花腋生,花萼为佛焰苞状,苞片为叶状,花冠为管状,棕黄色。为云南民间名贵的地方中药,药用根,经化学分析鉴定其根部含环烯醚萜苷如桃叶珊瑚苷、玉叶金花苷、8-表番土鳖酸、8-表番土鳖碱、玉叶金花酸、梓醇等化学成分及杜鹃红素、甘露醇等化合物,具有消肿散瘀、止血止痛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女性痛经、闭经及风湿骨痛、跌打损伤,还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显著疗效,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由于大花胡麻草根经济价值高,其市场需求逐年增加,而目前野生资源已被大量开采。大花胡麻草对生态环境要求严格,其种子发芽率低,生长慢,远不能满足需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快速繁殖并成功生根移栽,对于解决资源紧缺和实现产业化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前人在大花胡麻草的组织培养关键技术环节已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诸如外植体污染严重、繁殖系数低等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且可以提高繁殖系数、移栽成活率高的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该方法包括:(1)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2)种子萌发培养;(3)实生苗分化增殖培养;(4)分割苗诱导生根培养;(5)炼苗与移栽;

所述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步骤中,选择野外收集的大花胡麻草种子作为外植体,然后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所述种子萌发培养步骤中,将经过处理的大花胡麻草种子接种于种子萌发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2-3周后获得无菌实生苗;

所述实生苗分化增殖培养步骤中,选择1-2cm高的无菌实生苗在超净工作台上接种于增殖培养基进行继代培养,培养3-4周后获得组培丛芽;

所述分割苗诱导生根培养步骤中,将获得的4-6cm长苗的组培丛芽进行分割处理,将分割苗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诱导生根培养,获得组培苗;

所述炼苗与移栽步骤中,当根长达到2-5cm时,进行炼苗3-5天,后取出组培苗,进行移栽。

优选的,所述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步骤中:在收集的大花胡麻草种子中,挑选种荚未开裂的种子作为外植体,然后进行预处理;

所述预处理包括前处理与消毒灭菌处理步骤;

其中,所述前处理步骤为:先用75wt%酒精擦拭种荚表面,将种子破壳取出后置于灭菌的1.5ml的离心管中,加入1ml无菌水浸泡1-2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在1000rpm的条件下离心3-5min,倒掉上清液,准备下一步消毒;

所述消毒灭菌处理步骤为:将前处理后的种子置于超净工作台中,用75%的酒精消毒30-60秒,再用体积浓度为0.1%的升汞浸泡8-10min,后使用无菌水冲洗6-8次。

优选的,所述种子萌发培养步骤中,所述种子萌发培养基为在ms培养基中添加蔗糖20-30g/l、琼脂粉6-7g/l,并调节ph至5.5-6.0所得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置于透明玻璃培养瓶中并给予光照10-12h/天,其中,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温度为25℃±2℃,在此条件下培养2-3周诱导种子萌发出苗。

进一步的,所述的种子萌发培养基的ph调节至5.8。

优选的,所述实生苗分化增殖培养步骤中,所述增殖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6-苄氨基腺嘌呤(6-ba)0.4-0.6mg/l、萘乙酸(naa)0.04-0.06mg/l、蔗糖20-30g/l以及琼脂粉6-7g/l,并调节ph至5.5-6.0所得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置于透明玻璃培养瓶中并给予光照12-14h/天,其中,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温度为25℃±2℃。

优选的,所述分割苗诱导生根培养步骤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萘乙酸(naa)0.1-0.3mg/l,蔗糖20-30g/l以及琼脂粉6-7g/l,并调节ph至5.5-6.0所得的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置于透明玻璃培养瓶中并给予光照12-14h/天,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温度为25℃±2℃。

进一步的,所述的wpm培养基以一升为量计算由如下成分组成:nh4no3400mg·l-1,ca(no3)2·4h2o556mg·l-1,k2so4990mg·l-1,cacl2·2h2o96mg·l-1,kh2po4170mg·l-1,na2moo4·2h2o0.25mg·l-1,mgso4·7h2o370mg·l-1,mnso4·h2o22.4mg·l-1,znso4·7h2o8.6mg·l-1,cuso4·5h2o0.25mg·l-1,feso4·7h2o27.8mg·l-1,na2-edta37.3mg·l-1;肌醇100mg·l-1,维生素b11.0mg·l-1,烟酸0.5mg·l-1,维生素b60.5mg·l-1,甘氨酸2.0mg·l-1,蔗糖20g·l-1,琼脂6g·l-1;ph调节至5.8。

进一步的,所述的增殖培养基中含有6-苄氨基腺嘌呤0.5mg/l、萘乙酸0.05mg/l;所述生根培养基中含有萘乙酸0.2mg/l。

进一步的,所述的种子萌发培养基、增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中分别含有活性炭0.5-0.8g/l。

优选的,在步骤(4)生根培养结束后,取出的组培苗,先洗净根上的培养基,然后将苗移植到基质中,并用透气盖遮盖,保持空气湿度在85%-90%,至新根长出(约20天),正常养护,移栽成活率可达8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改进了外植体消毒程序、分化增殖培养基本培养基及添加激素,提高繁殖效率,具体通过对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过程中种子消毒方法、增殖培养方法、诱导生根方法进行改进,解决了种子易污染、繁殖系数低、易褐化问题,通过本方法培养出的大花胡麻组培苗繁殖系数高、生长速度快、移栽成活率高;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重现性好。

2、本发明采用一套系统科学的组织培养方法,简化了传统的种子消毒步骤,种子处理更简便,种子成活率更高。

3、本发明根据大花胡麻草的生长习性采取wpm培养基再生苗长势好,繁殖系数高、生长速度快、再生无玻璃化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但这些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其首先采用离体组织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炼苗、移栽即得大花胡麻草种苗,其中离体组织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步骤:挑选种荚未开裂的大花胡麻草种子为起始材料,用75%酒精擦拭表面,将种子破壳取出后用作组织培养繁殖的外植体。将该外植体置于灭菌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1ml无菌水浸泡1-2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1000rpm离心3-5min,倒掉上清液,在75%的酒精溶液中进行30-60s消毒处理,然后在重量体积比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进行8-10min的杀菌处理,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完成对所述大花胡麻草种子的消毒灭菌处理。

(2)、种子萌发培养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接种于种子萌发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在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以及温度为25℃±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3周,获得无菌实生苗,其中种子培养基为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有蔗糖25g/l、活性炭0.6g/l、琼脂粉6.5g/l,并调节ph为5.8所得的培养基。

(3)实生苗分化增殖培养步骤:将萌发后1-2cm高的大花胡麻草无菌实生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培养3-4周,获得组培丛芽,其中,增殖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有6-苄氨基腺嘌呤(6-ba)0.5mg/l、萘乙酸(naa)0.05mg/l、活性炭0.6g/l、蔗糖25g/l以及琼脂粉6.5g/l,并调节ph至5.8所得的培养基。

(4)、分割苗诱导生根培养步骤:将获得的组培丛芽中4-6cm长苗分割后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其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萘乙酸(naa)0.2mg/l,蔗糖25g/l以及活性炭0.6g/l、琼脂粉6.5g/l,并调节ph至5.8所得的培养基。

实施例2

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其首先采用离体组织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炼苗、移栽即得大花胡麻草种苗,其中离体组织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步骤:挑选种荚未开裂的大花胡麻草种子为起始材料,用75%酒精擦拭表面,将种子破壳取出后用作组织培养繁殖的外植体。将该外植体置于灭菌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1ml无菌水浸泡1-2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1000rpm离心3-5min,倒掉上清液,在75%的酒精溶液中进行30-60s消毒处理,然后在重量体积比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进行8-10min的杀菌处理,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完成对所述大花胡麻草种子的消毒灭菌处理。

(2)、种子萌发培养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接种于种子萌发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在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以及温度为25℃±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3周,获得无菌实生苗,其中种子培养基为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有蔗糖30g/l、活性炭0.8g/l、琼脂粉7g/l,并调节ph为6所得的培养基。

(3)实生苗分化增殖培养步骤:将萌发后1-2cm高的大花胡麻草无菌实生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培养3-4周,获得组培丛芽,其中,增殖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有6-苄氨基腺嘌呤(6-ba)0.6mg/l、萘乙酸(naa)0.06mg/l、活性炭0.8g/l、蔗糖30g/l以及琼脂粉7g/l,并调节ph至6所得的培养基。

(4)、分割苗诱导生根培养步骤:将获得的组培丛芽中4-6cm长苗分割后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其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萘乙酸(naa)0.3mg/l,蔗糖30g/l以及活性炭0.8g/l、琼脂粉7g/l,并调节ph至5.8所得的培养基。

实施例3

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其首先采用离体组织培养获得组培苗,然后炼苗、移栽即得大花胡麻草种苗,其中离体组织培养包括如下步骤:

(1)、外植体选择和预处理步骤:挑选种荚未开裂的大花胡麻草种子为起始材料,用75%酒精擦拭表面,将种子破壳取出后用作组织培养繁殖的外植体。将该外植体置于灭菌的1.5ml离心管中,加入1ml无菌水浸泡1-2h,待种子吸足水分后,1000rpm离心3-5min,倒掉上清液,在75%的酒精溶液中进行30-60s消毒处理,然后在重量体积比浓度为0.1%的升汞溶液中进行8-10min的杀菌处理,再用无菌水冲洗6-8次,完成对所述大花胡麻草种子的消毒灭菌处理。

(2)、种子萌发培养步骤:在超净工作台上将种子接种于种子萌发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在每天光照10-12h,光照强度为1500-2000lx以及温度为25℃±2℃的条件下进行,培养2-3周,获得无菌实生苗,其中种子培养基为在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有蔗糖20g/l、活性炭0.5g/l、琼脂粉6g/l,并调节ph为5.5所得的培养基。

(3)实生苗分化增殖培养步骤:将萌发后1-2cm高的大花胡麻草无菌实生苗接种于增殖培养基,培养3-4周,获得组培丛芽,其中,增殖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有6-苄氨基腺嘌呤(6-ba)0.4mg/l、萘乙酸(naa)0.04mg/l、活性炭0.5g/l、蔗糖20g/l以及琼脂粉6g/l,并调节ph至5.5所得的培养基。

(4)、分割苗诱导生根培养步骤:将获得的组培丛芽中4-6cm长苗分割后接种于生根培养基中进行生根培养,其中所述生根培养基为在wpm培养基中添加萘乙酸(naa)0.1mg/l,蔗糖20g/l以及活性炭0.5g/l、琼脂粉6g/l,并调节ph至5.5所得的培养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其离体组织培养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步骤(3)中,采用的分化增殖培养基的成分为wpm培养基中添加有6-苄氨基腺嘌呤(6-ba)0.8mg/l、萘乙酸(naa)0.08mg/l、活性炭0.8g/l、蔗糖30g/l以及琼脂粉6.5g/l,并调节ph至5.8所得的培养基。

对比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其离体组织培养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所有培养基中均没有添加活性炭。

对比上述实施例1~4及对比例1的培养结果如下:

实施例1至3中,种子消毒后组织培养,无菌率均控制在95%~100%;增殖培养系数为1:4;外植体长势最好,没有玻璃化现象。

实施例4中,种子消毒后组织培养,无菌率控制在95%~100%;增殖培养系数为1:6,在实施例4中发现有的外植体有玻璃化现象。

对比例1中,种子消毒后组织培养,无菌率控制在95%~100%;褐化死亡率明显高于实施例1-4,说明培养基中添加的活性炭对外植体有较好的抗褐化效果,且对离体培养的生长发育几乎无影响。

此外,实施例1~4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6%,对比例1的移栽成活率可达80%。

对比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方法,其离体组织培养基本步骤同实施例1,不同的是,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为ms培养基。

对比上述实施例1~4及对比例2的培养结果如下:

种子消毒后组织培养,无菌率均控制在95%~100%。

实施例1~4中,增殖培养和生根培养基本培养基为wpm培养基,所获得再生苗植株健壮,叶片为健康的绿色,增殖系数大于1:4,移栽成活率均大于80%。

对比例2中,在ms基本培养基上增殖培养效果差,增殖系数小于1:4,叶片发黄,移栽成活率低。

综上可见,本发明通过对大花胡麻草组织培养过程中外植体灭菌方法、分化增殖培养方法、生根培养方法及培养基的选择进行改进,有效解决了大花胡麻草外植体消毒易污染、易褐化等难题,为其快速繁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解决了目前大花胡麻草野生资源少、难繁殖的问题,为满足当前市场需求提供新的途径。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优选实施例,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实施例的内容。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构思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所作的任何变化和更改,均在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