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方寒区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施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4532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北方寒区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施肥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原产亚洲热带,在中国广为栽种后,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为食,与其它作物相比,稻米中所含营养组分的可消化率和吸收率较高,最适于人体的需要。近30年来,我国北方寒区水稻种植面积迅猛扩大,北方引进水稻后,由于北方生育期短,直接播种水稻产量低、品质差,所以北方水稻采用两段式栽培,第一段为大棚育秧期,当秧苗经过35~40天的生长,为三叶一心期时,进行本田插秧,进入第二阶段栽培。水稻插秧后,由于地温低,水稻返青慢,影响水稻秧苗返青和生长,水稻正常生长发育需要较多的营养元素,尤其对氮、磷、钾三种元素的需要量大,单纯依靠土壤供给,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目前水稻施肥技术,不能根据水稻植株生长的长势进行施肥,而是不论水稻植株长势如何,到了时期就进行施肥,从而造成水稻植株不同生育期中,某一时期施肥量过高,造成水稻植株徒长,贪青晚熟;或某一时期施肥量少,影响水稻分蘖数、穗数或粒重,最终使水稻减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北方寒区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施肥方法,解决水稻栽培中由于盲目施用化肥造成的肥料利用率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的问题。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北方寒区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施肥方法,以水稻叶龄模式理论为基础,根据北方寒区的气侯特点和水稻需肥规律,按照水稻叶龄生长发育进程进行调控施肥。

具体的,包括以下过程:

肥料包括氮肥、磷肥、钾肥,肥料纯养分总量(n+p2o5+k2o)为240~260公斤/公顷,n:p2o5:k2o=3:1:1.2;

肥料分成不同生长期的肥,包括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各生长期的肥按照以下比例分配:

氮肥,分别作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并且按照质量比例4:3:1:2分配;

磷肥,全部做基肥;

钾肥,分别作为基肥、穗肥,并且按照质量比例1:1分配;

水稻插秧时即水稻3叶1心期,将氮肥、磷肥、钾肥中所述的基肥全部施入土壤;

水稻插秧5~7天即水稻4叶龄期,水稻秧苗长出新根时追施肥氮中所述的分蘖肥;

水稻倒4叶期,根据水稻功能叶片的长势和叶色,追施氮肥中所述的调节肥,施加在水稻长势弱区域,使水稻植株长势一致;

水稻倒2叶前半叶期,追施氮肥、钾肥中所述的穗肥。

基肥对水稻秧苗的作用是保证苗成活;

分蘖肥,主要是促进水稻快速分蘖,增加水稻穗数;

调节肥,田间哪儿的水稻长势弱就往哪儿施肥,使水稻植株长势一致;

穗肥,主要作用是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形成理想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

本发明通过水稻不同叶龄期水稻生理对养分的需求进行调控施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减施化肥10%,水稻增产5.72%,经济效益值增加1200元/公顷,同时,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以北方寒区主栽的11片叶水稻品种为例:肥料纯养分总量(n+p2o5+k2o)为240~260公斤/公顷,质量比n:p2o5:k2o=3:1:1.2,其中,氮肥各生育期施肥比例为,基肥:分蘖肥:调节肥:穗肥=4:3:1:2,磷肥全部做基肥,钾肥各生育期施肥比例为,基肥:穗肥=1:1、

水稻插秧时(水稻3叶1心期)用水稻侧深施肥机将基肥施入土壤,基肥对水稻秧苗的作用是保证苗成活;

水稻插秧5~7天(水稻4叶龄期),水稻秧苗长出新根时追施氮肥总量30%的分蘖肥,主要是促进水稻快速分蘖,增加水稻穗数;

水稻倒4叶期(11片叶品种7.1~8叶期)根据水稻功能叶片的长势和叶色,追施氮肥总量10%的调节肥,田间哪儿的水稻长势弱就往哪儿施肥,使水稻植株长势一致;

水稻倒2叶前半叶期(11片叶品种8.5叶期)追施氮总量20%、钾肥总量50%的穗肥,穗肥的主要作用是使每穗颖花数与颖壳容积达到预期要求,形成理想株型与强健的根系,使抽穗时群体叶面积指数适宜,增加抽穗前光合产物贮藏量。

2015-2016年试验在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科技园区完成;试验土壤为白浆土,基础肥力为:有机质19.5g/kg,全氮1.089g/kg,速效磷12.1mg/kg,速效钾204mg/kg,ph7.0。

供试品种:2015年为垦稻24,2016年为垦稻26;供试肥料为尿素(n含量46.4%)、磷酸二铵和硫酸钾。

试验共设2个处理,3次重复:处理1、本发明的北方寒区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施肥方法;处理2、水稻常规施肥技术,不根据水稻叶龄长势追肥,根据自然日期进行追肥。

试验结果:

试验各处理在水稻秧苗期植株性状测定数据:

于水稻分蘖期测定了水稻秧苗素质,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效果好于处理2,处理1的水稻秧苗分蘖数、株高和地上下干重均高于处理2,水稻返青快,水稻秧苗素质好,见表1、表2。

表1水稻分蘖期生长发育调查结果(2015年)

表2水稻分蘖期生长发育调查结果(2016年)

试验各处理在水稻主要生育期田间植株性状测定数据:

于水稻分蘖期、幼穗分化期和抽穗期考查了水稻植株性状,处理1水稻干重好于处理2,见表3、表4。

表3水稻干物质积累调查结果(2015年;单位:g/株)

表4水稻干物质积累调查结果(2016年;单位:g/株)

试验各处理在水稻产量性状:

水稻产量构成因子考种结果表明,处理1的水稻植株分蘖、穗粒数、粒重和千粒重高于对照,见表5、表6。

表5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分析(2015年)

表6水稻产量构成因子分析(2016年)

水稻测产结果表明,处理1具有节肥增产作用,产量较对照平均增产5.72%,见表7、表8。

表7水稻产量性状分析(2015年)

表8水稻产量性状分析(2016年)

注:各处理产量计算结果水分均已扣除。小区测产面积:10平方米

综上所述,施用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北方寒区水稻叶龄诊断调控施肥方法与常规施肥比较,可提高水稻秧苗素质,插秧后秧苗缓苗快,水稻平均增产5.72%,经济效益值增加1200元/公顷。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实施例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