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育苗与显齿蛇葡萄套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69380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及育苗与显齿蛇葡萄进行高效套栽的方法,属于现代中草药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白及,又名甘根、白给、箬兰,为兰科白及属的一种,种拉丁名为bletillastriata。多年生草本,假鳞茎块根状,白色,肥厚,有指状分歧。茎粗壮,直立,高30~60厘米。叶3~6枚,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稀疏,有花3~8朵,花大而美丽,紫红色。花瓣3,唇瓣倒卵长圆形,深3裂,中裂片边缘有波状齿,侧裂片部分包覆蕊柱;萼片3,花瓣状。蒴果,圆柱状,上面,6纵棱突出。种子细小如尘埃。花期4月下旬~5月下旬,果熟期11月中、下旬。有变种白花显齿蛇葡萄,花白色,园艺品种尚有蓝、黄、粉红等色。常用分株繁殖。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掘起老株,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每株可分3~5株,每株须带顶芽。亦可采用播种繁殖,但因种子细小,发育不全,需用培养基无菌接种,操作复杂,故罕用。

主要应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其球茎含白及胶质、淀粉、挥发油等;药用,有收效、补肺止血、消肿等作用,外敷治创伤出血、痈肿、烫伤、疔疮等;花美丽,栽培供观赏。用球茎繁殖,栽种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和腐植质壤土,需温暖较阴湿的环境。

显齿蛇葡萄,木质藤本。小枝圆柱形,有显著纵棱纹,无毛。卷须2叉分枝,相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叶为1‐2回羽状复叶,2回羽状复叶者基部一对为3小叶,小叶卵圆形,卵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2‐5厘米,宽1‐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每侧有2‐5个锯齿,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两面均无毛;侧脉3‐5对,网脉微突出,最后一级网脉不明显;无毛;托叶早落。花序为伞房状多歧聚伞花序,与叶对生;花序梗长1.5‐3.5厘米,无毛;花梗长1.5‐2毫米,无毛;花蕾卵圆形,高1.5‐2毫米,顶端圆形,无毛;萼碟形,边缘波状浅裂,无毛;花瓣5,卵椭圆形,高1.2‐1.7毫米,无毛,雄蕊5,花药卵圆形,长略甚于宽,花盘发达,波状浅裂;子房下部与花盘合生,花柱钻形,柱头不明显扩大。果近球形,直径0.6‐1厘米,有种子2‐4颗;种子倒卵圆形,顶端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上部棱脊突出,表面有钝肋纹突起,腹部中棱脊突出,两侧洼穴呈倒卵形,从基部向上达种子近中部。喜温暖湿润的环境,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200米红砂土壤中,土壤ph4.5—6.5,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年降雨量充沛,在南部山区地区生沟谷林中或山坡灌丛大量分布。

显齿蛇葡萄以茎叶入药,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强筋骨、消炎、镇痛等功效。民间将其幼嫩茎叶制成保健茶,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黄疸型肝炎、疱疖等症已有数百年历史,是一种典型的药食两用植物。其主要有效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并以二氢杨梅素含量最高。研究表明,显齿蛇葡萄中总黄酮含量为7.5%‐8.3%(质量分数),二氢杨梅素含量高达37.4%‐40%,粗蛋白、水溶性蛋白、氨基酸组分、总灰分、无机营养元素、多酚、水提取物含量丰富。另含有亮氨酸、异氨酸、蛋氨酸等人体必需的17种氨基酸。

公开号为cn102919024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及的高产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肥沃的沙壤土作为白及的栽培地,前茬为禾本科或茄科农作物;在整地过程中施加基肥;选用一年生或二年生的健康种球,每粒种球为5~10g,适宜播种时间为12月至翌年3月,按株行距10㎝×15㎝条播;在田间管理中,每年3~5月中耕除草3~5次;6~8月避免阳光直射;保持白及栽培地不积水;结合中耕撒施秸秆灰分土200~250kg/亩或每年追施尿素10‐15kg/亩、过磷酸钙25‐35kg/亩及硫酸钾10‐15kg/亩;白及栽培3年后采收。

公开号为cn104904488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及苗的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栽培地选择步骤:选择疏松透气,土壤含水量30‐35%的腐殖土或砂质壤土作为栽培地;栽培地整理步骤:在所述栽培地中,按1.2‐1.4m宽起垄,在垄上施加有机肥,然后在垄上开挖种植沟,沟深8‐12cm,沟距22‐25cm;栽培地处理步骤:对整理后的栽培地进行浇水、消毒和杀虫处理;白及苗移栽步骤:按照20‐25cm的间距,将白及苗置于种植沟内,用土将白及苗的根部完全覆盖,并盖住种球的2/3。

公开号为cn105557270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开阔地、不积水的肥沃沙壤土作为白及的栽培地,前茬为禾本科、茄科或十字花科农作物;在整地过程中施基肥;选用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为种苗,由白及种子无菌萌发培育组培球茎、经驯化培育全长3㎝以上2‐3个分叉的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适宜栽种时间为3‐7月,或9‐12月,按株行距25‐30㎝×25‐30㎝条播,亩用苗5500‐6500株;在田间管理中,每年3~8月中耕除草3~5次;6~8月避免阳光直射;保持栽培地不积水;结合中耕撒施秸秆灰分土200‐250kg/亩或每年追施复合肥2‐3次,每次用量15‐25kg/亩,冬季撒施有机肥1次,用量400‐500kg/亩;马鞍型白及组培种茎栽种2‐5年后采收。

公开号为cn105766358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黄精白及的套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田地整理:选择海拔段400‐700m的皖南山区,排水良好、肥沃粘性的微酸性土壤,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翻耕土壤20cm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kg,翻入土中作基肥,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然后整细耙平;整好的地上开宽0.8~1.2m、高20~40cm的厢;(2)选种: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损伤者作为种植种苗,选好的种苗按每块上1~2个芽将种苗分切成小块备用;(3)种植:①白及的种植:在厢面上按行距为30cm、窝距为30cm挖深度为10cm的种植窝,然后将窝底整平,按每窝2~4个块茎种植,然后覆盖腐殖土使其与厢面齐平,浇一次没固体物的畜禽粪水;②黄精的种植:在白及的种植行距间按株距12~18cm,行距26~30cm开穴,穴深8~12cm,将带嫩芽的假鳞茎芽嘴向外放于穴底,栽后施肥,并整平厢面,再盖1层厩肥或草木灰后覆土与畦面平即可;(4)设置遮阳网:在种植厢面上离厢面50cm高的地方设置遮阳网,使晴天时遮阴率到50%;(5)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中耕除草,每年4次,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白及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使用生物菌肥追肥3‐4次;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将病株拔出。

公开号为cn104067800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及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白及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及基本同期或长于白及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及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及播种季节提前一年;(5)白及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及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1个种茎或1棵苗;种植时白及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及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9)次年白及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及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11)白及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及,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及;(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公开号为cn103348854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及与宣木瓜的套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种植地的选择:选择肥沃、土层深厚、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地或腐殖质土壤地,冬季深翻25cm,整平土壤;2)白及苗和宣木瓜苗的选择:选用优质的宣木瓜苗,高度在50cm~100cm,生长期与白及同期或长于白及生长期的宣木瓜苗;3)宣木瓜苗的种植:11月份按照该宣木瓜苗大田种植量的8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5%,种植季节比白及苗播种季节提前一年;4)白及苗的种植:当宣木瓜苗生长高度在60cm,每亩施入1200~1800kg菜籽饼和220~250kg人蓄粪,行间和株间开深度为7cm的深沟,选择高度为0.6~0.9cm的白及种苗,在宣木瓜苗的行间和株间种植,白及苗与宣木瓜苗间隔16~18cm;5)除草与施肥:第二年3~9月进行5~6次除草,成林进行4次除草,同时进行3~4次追肥;6)病虫害防治:如果发现白及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8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200倍液每10天喷洒1次,连续喷洒3次,如果发现宣木瓜苗灰霉病发生,用1:1的波尔多液每周喷洒2次,连喷4周;7)肥水管理:每亩施人蓄粪1600~2000kg,每次间隔30天,保持土壤湿润的同时,采用暗沟排水和高垅沥水,水深以低于厢面6cm为宜;8)白及生长期的管理:次年3月,白及苗重新出苗,每亩施人蓄粪1200kg,每次间隔30天,同时除草;9)白及的收获:经过5年栽培的白及可以进行收获,在地上茎枯萎时,将白及挖掘出来,切下有芽孢的块根做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晒干入药;10)宣木瓜的收获:按照宣木瓜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销售;11)白及的再次种植方法:按步骤1)进行整地,每亩施入1000~1500kg菜籽饼和100~150kg人蓄粪,缓慢浇水,行间和株间开深度为7cm的深沟,选择高度为0.6~0.9cm的白及种苗,在宣木瓜苗的行间和株间种植,白及苗与宣木瓜间隔16~18cm;12)按步骤4)、5)、6)、7)、8)、9)对白及进行管理,收获白及。上述采用木瓜、吴茱萸等灌木进行林下种植白及,对半喜阴白及是不利的。

公开号为cn103348847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白及与紫苏高效套栽方法,步骤包括:(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25cm,1.2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3)紫苏药材品种的选择:紫苏高度在20~80cm,遮阴率在40~50%,生长期与白及基本同期或长于白及生长期的紫苏品种;(4)白及鳞球茎处理:在4‐10月份采挖的鳞球茎进行去根和去地上茎处理,将其平放在避雨有一定光照的沙土上,再撒放一定量的沙土,控制温度在20‐25℃,湿度达到60‐75%;(5)白及的移苗方法:在整地过程中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行间和株间开5cm深的平沟,在1月中旬‐1月下旬间选带有芽头、健壮无病虫害的白及种苗进行种植,每亩种苗用量在3000‐5000株左右;(6)紫苏药材的种植:以撒播紫苏种子方法对紫苏进行大田种植,撒播一定量的紫苏种子,下种季节在每年2月下旬‐3月上旬进行;(7)除草与施肥:结合紫苏和白及的管理,见草就拔,间隔一定时间施用药材所需肥料;(8)病虫害防治:白及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9)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5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1晚是指从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施肥时可以将紫苏一起施肥,操作更简便,减少用工;(10)紫苏的采摘方法:紫苏生长到10‐14叶时,对白及植株周围的紫苏采用拔除方法减少20%‐30%的紫苏苗,其它紫苏苗对其进行摘除顶端2‐3片叶,将采摘的紫苏叶一起进行后期加工处理;(11)紫苏生殖期和白及鳞茎膨大期的管理:进入8‐9月份时,紫苏开花和白及鳞茎膨大期基本同步进行,不再进行采摘紫苏叶,并追喷施一次1%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200kg,同时保证水分,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1晚是指从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12)次年白及和紫苏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及和紫苏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13)白及收获:经过5年左右栽培的白及可以进行收挖,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14)紫苏的收获:按照紫苏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销售;(15)白及的再次种植方法:按步聚(2)进行整地,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行间和株间开5cm深的平沟,选健壮无病虫害的带芽苞块根,每亩用种3000‐5000个带芽块根左右;(16)按步聚(7)、(8)、(9)、(11)、(12)对白及进行管理,按(13)进行收获白及。此法采用紫苏对白及遮阴效果较差,特别是在强日照条件下紫苏已衰败,对白及起不了遮阴效果,另外紫苏易感锈病,对白及叶片防治锈病增加难度。

公开号为cn102577814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金银花与白及的高效套栽方法,步骤包括:(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白及药材品种的选择:树形金银花高度在50~100cm,遮阴率在70~90%,生长期与白及基本同期或长于白及生长期的金银花品种;(4)金银花药材的种植:按照该金银花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及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及播种季节提前一年;(5)白及的移苗方法:当金银花生长高度达到50cm左右,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菜枯:茶油枯3:1或2:1,拌入茶枯能预防虫害)拌土杂肥(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每亩施入1000~2000kg(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行间和株间开5cm深的平沟,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种苗,在金银花行间和株间按5~7cm距离呈三角形交互移栽,距离金银花半径15cm内不移苗,便于金银花的管理,每亩用苗3000株左右;(6)除草与施肥:结合金银花和七叶一枝花的管理,见草就拔,间隔一定时间施用药材所需肥料;(7)病虫害防治:结合金银花的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果发现白及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如果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5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施肥时可以将金银花一起施肥,操作更简便,减少用工;(9)次年白及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及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10)次年金银花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1%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200kg,每次间隔10天左右;(11)白及收获:经过5年左右栽培的白及可以进行收割,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12)金银花的收获:按照金银花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销售;(13)白及的再次种植方法:按步聚(2)进行整地,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菜枯:茶油枯3:1或2:1,拌入茶枯能预防虫害)拌土杂肥(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每亩施入1000~2000kg(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行间和株间开5cm深的平沟,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带芽苞块根,在金银花行间和株间按5~7cm距离呈三角形交互摆种,距离金银花半径15cm内不摆种,便于金银花的管理,每亩用种3000个块根左右;(14)按步聚(6)、(7)、(8)、(9)、(10)对白及进行管理,收获白及。该法在种植金银花早期生长速度慢,对白及遮阴效果较差,易引起白及早衰,而在中后期对白及造成全遮阴现象,对半喜阳的白及来说,白及块茎增长慢。

公开号为cn103270873a的中国专利介绍了一种七叶一枝花与茅岩莓的高效套栽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前茬可以是禾本科植物和十字花科植物,前茬不能为茄科植物;(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150cm,150c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3)茅岩莓扦插育苗:取野生茅岩莓枝条在10~40cm,用生根粉溶液进行浸泡30~60min后,将处理后的茅岩莓枝条扦插在育苗沙土床上,湿度在70~80%,培养温度23~27℃,每天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1000lx,3个月以后生根率能达到90%以上;(4)七叶一枝花育苗:采用已公开的组培方法得到七叶一枝花组培苗或已公开的七叶一枝花种子育苗方法进行育苗,得到的七叶一枝花幼苗并进行密植,采用有机发酵肥料进行遮阳网栽培备用;(5)茅岩莓的移苗方法:每年3~4月份左右按照株距100cm、行距100cm的要求移植大田后,6~9月份用两层遮阳网进行覆盖,并采用滴管方式进行补水;(6)病虫害防治:结合七叶一枝花的病虫害防治,发现七叶一枝花病毒病发生,在病穴用5%菌毒清水剂,或者将病株拔出;如果发现金龟子危害用90%结晶敌百虫800~1000倍液,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7)除草与肥水管理:见草就拔,间隔一定时间施用茅岩莓所需肥料,每亩施入1:3发酵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5月进入雨季,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从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施肥时可以将七叶一枝花一起施肥,操作更简便,减少用工;(8)次年茅岩莓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茅岩莓重新发芽后,每亩施入1:3发酵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9)采摘茅岩莓管理:以后每年6月下旬~9月上旬,采摘茅岩莓较老叶片用于茅岩莓茶叶制作,采摘茅岩莓叶片后每亩施入1:3发酵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10)茅岩莓控制开花管理:每次间隔三年进行处理茅岩莓植株,在采摘茅岩莓叶片后,不进行施肥料,而进行喷洒促生长溶液,每亩喷洒50kg,每次间隔10天左右,喷洒三次;(11)水分的管理:第(10)步骤处理完后,在离茅岩莓植株30‐35cm处再次开沟,沟深在50cm以上,另外不进行补充水分,下雨时采用覆盖塑料进行避雨,到下一年3月份中旬左右进行去除塑料避雨措施;(12)七叶一枝花移栽与肥水管理:第(11)步骤处理完后,采用第(4)步的育苗方法得到两年生的七叶一枝花根茎芽,放置到第(11)步所开的沟中,用有机发酵肥料进行覆盖,按(7)步骤进行常规肥水管理,按(9)步进行茅岩莓采摘管理;(13)七叶一枝花收获:经过三年生长的七叶一枝花在第(11)步开沟时收获七叶一枝花根茎,切下带根的七叶一枝花芽苞保存备用,用于下一次的种植。该法采用茅岩莓全方位遮阴方式对喜阴植物(七叶一枝花)的生长是非常有利的,但对半喜阴半喜阳植物(白及)生长速度影响是很大的。

虽然各地对白及和显齿蛇葡萄进行了人工种植,目前白及与显齿蛇葡萄和白及的栽培技术尚不成熟,而且还没有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白及生长期短、根茎生长期短、产量低,用工成本高,病虫害危害严重等关键性技术。显齿蛇葡萄易开花、需搭棚架等问题,目前未见白及与其它药材品种的合理搭配、管理上的协调和在肥、水、阳光需求上的互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种植土壤的选择,整地要求,白及药材品种的选择要求,白及药材的种子育苗及种植,显齿蛇葡萄的移栽方法,肥料的选用和施肥方法,病虫害的防治,水分管理,收获,白及重复育苗种植方法。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白及育苗与显齿蛇葡萄套栽的方法,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150cm,150c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3)显齿蛇葡萄移栽:当显齿蛇葡萄苗的藤蔓长度达到45~55cm,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150~200kg/亩,缓慢浇透水,再移植150~200株/亩显齿蛇葡萄苗,并用竹杆搭好架,架高1.5~2.5m;

(4)白及药材的种植:显齿蛇葡萄苗移栽三年以上,1月上旬~2月中旬,撒播催芽后白及种子,每天保证厢面湿润,待长出一片叶的小苗后,每隔3天喷a号营养液200~250kg/亩,待长出三片叶的小苗后,每隔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50~200kg/亩;

(5)病虫害防治与除草:结合白及和显齿蛇葡萄的管理,见草就拔,再结合白及的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若发现显齿蛇葡萄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6)肥水管理:进入5月份,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亩;

(7)次年白及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及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除去杂草;

(8)次年显齿蛇葡萄的管理:每年3月下旬~4月下旬采收部分嫩芽后即追肥3~5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每年6月~9月根据显齿蛇葡萄叶密度情况采收部分藤叶,以遮阴率达到75~85%为准。

(9)白及收获:经过六年左右栽培的白及可以进行收割,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

(10)白及下一轮种植:1月上旬~2月中旬,撒播催芽后白及种子,每天保证厢面湿润,待长出一片叶的小苗后,每隔3天喷a号营养液200~250kg/亩,待长出三片叶的小苗后,每隔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50~200kg/亩;

(11)显齿蛇葡萄和白及的管理:进入5月份后,白及管理按步聚(5)和(6)进行水肥和病虫害管理,显齿蛇葡萄管理按步聚(8)进行管理即可。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聚(3)中所述饼肥是指菜枯与茶油枯混合,其中比例为3:1或2:1,另外饼肥还可以拌土杂肥,杂肥是指经堆制或烧过,以杀灭杂草种子、虫卵和病菌。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聚(8)中所述追肥是指喷施1%磷酸二氢钾和1%尿素150~250kg/亩。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聚(8)中所获得显齿蛇葡萄嫩芽和叶可以直接制茶或烘干作为提取物原料。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步聚(4)和(10)中所述催芽白及种子的方法为用白及种子用水浸湿后,温度在20~25℃左右,用遮阴网遮阴催芽5~8天,待种子变绿后,再用1倍叶面肥进行浸泡2~5min即可,其中所述水是加入kh2po440mg/l、mnso4·4h2o10mg/l、znso4·7h2o10mg/l、namo4·2h2o1mg/l、cuso4·5h2o0.1mg/l、cocl2·6h2o0.2mg/l。

所述营养液的配方如下:

a号营养液配方:30mg/lkh2po4、3mg/lki、20mg/lh3bo3、60mg/lmnso4·4h2o、50mg/lznso4·7h2o、1mg/lnamo4·2h2o、0.4mg/lcuso4·5h2o、0.2mg/lcocl2·6h2o、50mg/lfeso4·7h2o、0.3mg/lga3、0.2mg/lnaa;

b号营养液配方:90mg/lkno3、40mg/lmgso4·7h2o、40mg/lkh2po4、30mg/lh3bo3、40mg/lmnso4·4h2o、50mg/lznso4·7h2o、0.2mg/lcuso4·5h2o、0.2mg/lcocl2·6h2o、60mg/lfeso4·7h2o、0.1mg/lga3、0.3mg/lnaa。

技术效果

1、本发明成本大大降低,效益显著提高;

(1)减少了管理成本,两种药材在同一个管理程序中完成,没有增加管理用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过程中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

(2)肥水资源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

(3)高产省工:由于采用家畜增肥,促进根茎的生长和膨大,减少地下病虫害的发生,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

2、显齿蛇葡萄能很好地为白及遮阴,保水保肥,为白及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该环境基本模拟了白及的原生态优良环境。

3、显齿蛇葡萄能有效防止白及叶片发生病毒病害,也有效防止了因肥料充足造成显齿蛇葡萄开花。

4、利用显齿蛇葡萄为催芽后白及种子成苗提供的良好生长环境,减少了白及种子需要温室大棚进行育苗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本发明的实施实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

实施例1

按要求选地和整地后,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200kg/亩,缓慢浇透水,选显齿蛇葡萄苗的藤蔓长度达到50cm,于3月上旬移植150株/亩显齿蛇葡萄苗。用竹杆搭2m左右架,当显齿蛇葡萄苗移栽四年后,1月下旬,撒播催芽后白及种子,每天保证厢面湿润,待长出一片叶的小苗后,每隔3天喷a号营养液250kg/亩,待长出三片叶的小苗后,每隔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50kg/亩。

结合白及和显齿蛇葡萄的管理,见草就拔,再结合白及的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若发现显齿蛇葡萄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进入5月份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500kg/亩。

在撒播白及种子后第二年的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及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除去杂草。

每年3月下旬~4月下旬采收部分显齿蛇葡萄嫩芽后即追肥5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每年6月~9月根据显齿蛇葡萄叶密度情况采收部分藤叶,以遮阴率达到85%为准。

经过六年左右栽培的白及可以进行收割,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2月中旬,撒播催芽后白及种子,每天保证厢面湿润,待长出一片叶的小苗后,每隔3天喷a号营养液220kg/亩,待长出三片叶的小苗后,每隔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80kg/亩。

进入5月份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结合白及和显齿蛇葡萄的管理,见草就拔,再结合白及的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若发现显齿蛇葡萄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每年3月下旬~4月下旬采收部分显齿蛇葡萄嫩芽后即追肥5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每年6月~9月根据显齿蛇葡萄叶密度情况采收部分藤叶,以遮阴率达到85%为准。所获得显齿蛇葡萄嫩芽和叶可以直接制茶或烘干作为提取物原料。

实施例2

按要求选地和整地后,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180kg/亩,缓慢浇透水,选显齿蛇葡萄苗的藤蔓长度达到45cm,于3月上旬移植200株/亩显齿蛇葡萄苗。用竹杆搭2m左右架,当显齿蛇葡萄苗移栽四年后,1月下旬,撒播催芽后白及种子,每天保证厢面湿润,待长出一片叶的小苗后,每隔3天喷a号营养液250kg/亩,待长出三片叶的小苗后,每隔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50kg/亩。

结合白及和显齿蛇葡萄的管理,见草就拔,再结合白及的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若发现显齿蛇葡萄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进入5月份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500kg/亩。

在撒播白及种子后第二年的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及重新出苗,苗齐后,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除去杂草。

每年3月下旬~4月下旬采收部分显齿蛇葡萄嫩芽后即追肥5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每年6月~9月根据显齿蛇葡萄叶密度情况采收部分藤叶,以遮阴率达到85%为准。

经过六年左右栽培的白及可以进行收割,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2月中旬,撒播催芽后白及种子,每天保证厢面湿润,待长出一片叶的小苗后,每隔3天喷a号营养液220kg/亩,待长出三片叶的小苗后,每隔5天喷施一次b号营养液180kg/亩。

进入5月份后,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透水1晚(晚6点至翌日8点)后将水排放,水深以低于厢面5cm为宜,每次间隔30天左右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亩,结合白及和显齿蛇葡萄的管理,见草就拔,再结合白及的病虫害防治,适当喷施低毒、低残留的农药,若发现显齿蛇葡萄黑斑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发现根结线虫危害用3%呋喃丹颗粒剂灌施盆土。

每年3月下旬~4月下旬采收部分显齿蛇葡萄嫩芽后即追肥5次,每次间隔10天左右,每年6月~9月根据显齿蛇葡萄叶密度情况采收部分藤叶,以遮阴率达到85%为准。所获得显齿蛇葡萄嫩芽和叶可以直接制茶或烘干作为提取物原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