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水蛭的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5891阅读:165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水蛭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水蛭是一种医用价值极高的天然药品,在发现了水蛭的价值之后野生水蛭遭到大量捕捉,使得野生水蛭所剩无几;后续开始人工养殖但是由于对水蛭的生理习性了解的并不够全面,导致人生养殖的大量死亡,因此需要对人工养殖做系统的说明以增加水蛭的存活率,满足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人工水蛭的养殖方法。

一种人工水蛭的养殖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购买种苗:挑选腹部可明显见到茧黄腺、活泼健全、体型大的水蛭作为种蛭;

(2)养殖取茧:将挑选好的种蛭放入水蛭产茧池中,水蛭产茧池中放置泥土,待2-3周后观察产茧情况,将水蛭茧用镊子夹出;

(3)孵化:将夹出的水蛭茧放到泡沫箱中进行孵化,孵化时间为2-3周;

(4)取卵:将孵化的水蛭卵放入水蛭池中,使得水蛭卵自行孵化为水蛭幼苗,时间为5-7天,期间水蛭池中使用的水为营养水;

(5)生长初期:当水蛭幼苗生长25-35天时,投放浮螺;

(6)生长中:在两周后投放小螺蛳;

(7)生长后期:一个月后,水蛭基本成形,可投放大螺蛳,并按照常规饲养水蛭的方法对水蛭进行管理。

所述的步骤(2)中的水蛭产茧池中,土壤层厚在15-20厘米,湿度为35%-45%。

所述的步骤(3)中的泡沫箱中的温度为22℃-26℃。

所述的步骤(4)中的水蛭池的土壤厚度为5-6厘米,营养水为蛋白营养液、葡萄糖酸钙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步骤(6)中的小螺蛳与水蛭的投放比例为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使用人工将水蛭茧孵化,保证了孵化的成功率;将孵化的水蛭卵放入水蛭池内进行人工养殖,并增加水蛭需要的营养,使得水蛭的生长周期短,存活率高,体型健壮,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根据水蛭的生长速度,投放不同体型的食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一种人工水蛭的养殖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购买种苗:挑选腹部可明显见到茧黄腺、活泼健全、体型大的水蛭作为种蛭;

(2)养殖取茧:将挑选好的种蛭放入水蛭产茧池中,水蛭产茧池中放置泥土,待2-3周后观察产茧情况,将水蛭茧用镊子夹出;

(3)孵化:将夹出的水蛭茧放到泡沫箱中进行孵化,孵化时间为2-3周;

(4)取卵:将孵化的水蛭卵放入水蛭池中,使得水蛭卵自行孵化为水蛭幼苗,时间为5-7天,期间水蛭池中使用的水为营养水;

(5)生长初期:当水蛭幼苗生长25-35天时,投放浮螺;

(6)生长中:在两周后投放小螺蛳;

(7)生长后期:一个月后,水蛭基本成形,可投放大螺蛳,并按照常规饲养水蛭的方法对水蛭进行管理。

所述的步骤(2)中的水蛭产茧池中,土壤层厚在15-20厘米,湿度为35%-45%。

所述的步骤(3)中的泡沫箱中的温度为22℃-26℃。

所述的步骤(4)中的水蛭池的土壤厚度为5-6厘米,营养水为蛋白营养液、葡萄糖酸钙的混合溶液。

所述的步骤(6)中的小螺蛳与水蛭的投放比例为1:1。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是一种人工水蛭的养殖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1)购买种苗;(2)养殖取茧;(3)孵化;(4)取卵;(5)生长初期;(6)生长中;(7)生长后期,使用人工将水蛭茧孵化,保证了孵化的成功率;将孵化的水蛭卵放入水蛭池内进行人工养殖,并增加水蛭需要的营养,使得水蛭的生长周期短,存活率高,体型健壮,满足了市场的需要;根据水蛭的生长速度,投放不同体型的食物,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养殖户的收入。

技术研发人员:彭得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为县慧富水蛭养殖专业合作社
技术研发日:2017.09.08
技术公布日:2017.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