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大黄鱼育苗效果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5888阅读:101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大黄鱼育苗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大黄鱼育苗效果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大黄鱼育苗主要采用的是春季升温育苗。在春节前后,海区水温10~13℃时通过锅炉增温将海水增至25℃左右进行人工育苗。由于采用的是高密度育苗模式,只能通过大量换水来保持水质,每天育苗池的换水量都超过100%,消耗大量能量增温的海水直接排入海区除造成能量的大量浪费外,也形成对附近海区的污染。高密度育苗模式后期由于投饵量大,有害细菌容易滋生,常需要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苗种药残超标事件时有发生,已经成为影响育苗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大黄鱼育苗效果的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大黄鱼育苗效果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孵化出的大黄鱼苗培育至20日龄;

(2)将细黄土放入筛绢袋中,扎紧袋口,用海水反复搓洗,直至将细黄土中的小粒径颗粒全部洗入海水中,保留海水洗液,每日在育苗池中投喂饲料后加入海水洗液,调节育苗池水透明度至10cm深;

(3)投加经活化过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以及生物絮团培养液,其中所投加的经活化过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的菌液浓度达到100亿个/ml,投加量为每吨育苗水体中含芽孢杆菌菌液20~30ml,光合细菌菌液40~60ml,并且20~30日龄的大黄鱼苗每5天添加1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菌液,大于30且不超过45日龄的大黄鱼苗每4天添加1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菌液,超过45日龄的大黄鱼苗每3天添加1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菌液;生物絮团培养液每日投放,并且生物絮团培养液的日投放量与饲料日投喂量的质量比为0.8:1,当生物絮团培养液在育苗池中的浓度超过20ml/l时,通过以等体积水替换生物絮团培养液来降低生物絮团培养液的浓度至10~25ml/l;

(4)保持育苗池内温度为24~26℃,并每日对育苗池池底吸污一次,补充吸污损失的水。

上述方法中,所述细黄土为粒径小于5um的颗粒超过20%的黄土颗粒。

上述方法中,所述筛绢袋目数为120目。

上述方法中,所述将细黄土放入筛绢袋中,扎紧袋口,用海水反复搓洗,其中细黄土和海水的质量比为1:5~1:10。

上述方法中,所述芽孢杆菌的活化方法为:每10g芽孢杆菌加1l芽孢杆菌培养液,在温度为25~30℃情况下充分曝气培养24h,其中所述芽孢杆菌培养液按照质量百分比的配方为:葡萄糖0.5%、淀粉1.0%、黄豆粕3.0%、硫酸锰0.2%、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2%、碳酸钙0.7%、硫酸铵0.1%,余量为纯净水。

上述方法中,所述光合细菌的活化方法为:光合细菌菌液与光合细菌培养液体积比为1:4,装于密封透明培养瓶中,在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为1500~2500lux条件下培养4~5天,其中所述光合细菌培养液按照质量百分比的配方为:醋酸钠0.12%、蛋白胨0.5%、碳酸氢钠0.06%、硫代硫酸钠0.04%、氯化钠0.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05%,余量为纯净水。

上述方法中,所述生物絮团培养液按照重量百分比的组成为:红糖8~12%,糖蜜7~11%,液体氨基酸4%,余量为纯净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采用在育苗池中添加凝集核——细黄土、以及特定菌液的方式培养生物絮团,生物絮团培养液是絮状菌团形成和维持的必要营养补充,可将育苗过程中产生的排泄废物通过异养细菌转化为菌蛋白,菌蛋白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极为丰富,vb2、叶酸、泛酸、生物素的含量也较高,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等营养成分,可补充人工颗料饲料营养的不足。菌蛋白在凝集核周围形成絮状菌团,絮状菌团处于悬浮状态,大小正好处于大黄鱼苗适口范围,可以很方便地被大黄鱼苗摄食而再次利用,采用本技术可节约饲料投喂量20~25%。此外,芽孢杆菌可以处理养殖水环境,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提升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保持稳定的酸碱度,光合细菌的菌体蛋白中还富含免疫因子,提高鱼苗抵抗力,由于异养细菌的大量培养,可以起到生态位挤占的作用,对于育苗后期容易发生的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提高育苗成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所述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不是限定。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提高大黄鱼育苗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在浙江省宁波市某水产公司和福建省宁德市某水产公司大黄鱼育苗场分别实施,所采用的单个育苗池的尺寸为:长宽比为3×8m,水深为1.5m,包括以下步骤:

(1)将孵化出的大黄鱼苗通过人工繁育,投喂生物饵料和配合饲料按《大黄鱼繁育操作规程》培育至20日龄,约为50万尾;

(2)将粒径小于5um的颗粒超过20%的黄土颗粒放入120目筛绢袋中,扎紧袋口,用海水反复搓洗,直至将细黄土中的小粒径颗粒全部洗入海水中,其中黄土颗粒和海水的质量比为:1:5~1:10,保留海水洗液,每日在育苗池中投喂饲料后加入海水洗液,调节育苗池水透明度至10cm深,在该透明度下,可以致使大黄鱼更好的摄食饲料,更好的观察大黄鱼病害发生情况和大黄鱼生长情况,此外,黄土细颗粒对于育苗池中絮状菌团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其中饲料中营养成分需满足以下质量百分关系:粗蛋白质≥49.0%,粗灰分≤17.0%,粗纤维≤2.0%,钙≤5.0%,总磷≥1.2%,氯化钠≤4.0%,粗脂肪≥5.0%,赖氨酸≥2.2%,水分≤11.0%,日投喂量为大黄鱼体质量的2~10%,在该范围内随着育苗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每日分3次投喂;

(3)投加经活化过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以及生物絮团培养液,其中所投加的经活化过的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的菌液浓度达到100亿个/ml,投加量为每吨育苗水体中含芽孢杆菌菌液20~30ml,光合细菌菌液40~60ml,并且20~30日龄的大黄鱼苗每5天添加1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菌液,大于30且不超过45日龄的大黄鱼苗每4天添加1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菌液,超过45日龄的大黄鱼苗每3天添加1次芽孢杆菌和光合细菌菌液;生物絮团培养液每日投放,并且生物絮团培养液的日投放量与饲料日投喂量的质量比为0.8:1,当生物絮团培养液在育苗池中的浓度超过20ml/l时,通过以等体积水替换生物絮团培养液来降低生物絮团培养液的浓度至10~25ml/l;

所述芽孢杆菌的活化方法为:每10g芽孢杆菌加1l芽孢杆菌培养液,在温度为25~30℃情况下充分曝气培养24h,其中所述芽孢杆菌培养液按照质量百分比的配方为:葡萄糖0.5%、淀粉1.0%、黄豆粕3.0%、硫酸锰0.2%、磷酸氢二钾0.3%、硫酸镁0.2%、碳酸钙0.7%、硫酸铵0.1%,余量为纯净水;

所述光合细菌的活化方法为:光合细菌菌液与光合细菌培养液体积比为1:4,装于密封透明培养瓶中,在温度为25~30℃,光照强度为1500~2500lux条件下培养4~5天,其中所述光合细菌培养液按照质量百分比的配方为:醋酸钠0.12%、蛋白胨0.5%、碳酸氢钠0.06%、硫代硫酸钠0.04%、氯化钠0.3%、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05%,余量为纯净水;

所述生物絮团培养液按照重量百分比的组成为:红糖8~12%,糖蜜7~11%,液体氨基酸4%,余量为纯净水;

生物絮团培养液是絮状菌团形成和维持的必要营养补充,可将育苗过程中产生的排泄废物通过异养细菌转化为菌蛋白,菌蛋白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是b族维生素极为丰富,vb2、叶酸、泛酸、生物素的含量也较高,同时还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辅酶q等生理活性物质等营养成分,可补充人工颗料饲料营养的不足。菌蛋白在凝集核周围形成絮状菌团,絮状菌团处于悬浮状态,大小正好处于大黄鱼苗适口范围,可以很方便地被大黄鱼苗摄食而再次利用。此外,芽孢杆菌可以处理养殖水环境,降低水体中的氮磷,提升养殖水体的溶解氧,保持稳定的酸碱度,光合细菌的菌体蛋白中还富含免疫因子,提高鱼苗抵抗力,由于异养细菌的大量培养,可以起到生态位挤占的作用,对于育苗后期容易发生的细菌性疾病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提高育苗成活率。

(4)通过在育苗池底部、四周设置蒸汽管道来保持育苗池内温度为24~26℃,并每日对育苗池池底吸污一次,除去沉淀物,补充吸污损失的水。

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法将大黄鱼育苗至50日龄,鱼苗可生长至4.5~5cm,成活率可达72.5%~80.7%,不需使用抗生素类药品。而这两个公司之前在同样的育苗池内以相同规模采用普通育苗技术对大黄鱼进行育苗,成活率最高只有60%~70%,每天需要100%甚至多次换水来保持育苗池水质,能量浪费很大。在育苗后期随着育苗密度增加,容易发生细菌性疾病,往往需要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普通大黄鱼育苗技术简单介绍如下:在育苗池中每天投饵2次,投饵量为大黄鱼体质量的2~5%,每天吸污2次,早晚各一次,养殖水环境控制在:溶解氧5mg/l以上,总氮在1.0mg/l以下,总磷在0.3mg/l以下,ph控制在7.0~8.2,每天换水100%,如果池体水质浑浊,需要进行多次换水。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大黄鱼育苗与一般育苗技术相比,全过程中少量换水,可使加温海水不因为排换而浪费,整体减少对外界的废物排放达55~70%,可节约燃料成本80%以上,抽水电力成本70%以上,并减少了吸污、换水和锅炉升温的人工成本40%以上,育苗成活率提升17~23%,整个育苗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