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道路绿化树木栽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5515阅读:3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道路绿化树木栽植方法。



背景技术:

限制道路绿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植树成本过高,目前道路绿化普遍采用的植苗造林技术,即用苗木进行穴植造林。该方法适用于立地条件优越、施工方便的造林地,而对于公路、圩堤等不能随意挖穴的造林地,该方法就难以操作,同时造林成本相对较高。而采用插干栽植技术,即利用易萌芽生根树种的粗枝或幼树树干和苗木茎干,直接插植于宜林地的造林技术,不但比传统的植苗造林省时、省工(起苗、挖穴、栽植)和省钱,而且解决了公路、圩堤等造林地块因挖穴植树造成的破坏路基及土壤墒情的问题,并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省工时、降低造林成本,同时可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钻孔深栽技术起源于意大利,20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并在宁夏、甘肃、新疆、山西、内蒙古等地应用此技术进行小规模造林,其中宁夏的钻孔深栽技术于1986年通过鉴定。该技术适应于中国“三北”地区沙质土壤及地下水位较高地区。1989年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比利时政府无偿援助的中国三北009项目于1990年从英国引进三齿p-70型林地抚育深松梨,经研制改造为单齿“深松插干植树机”,并于1995年秋开始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进行造林试验,并研发出适宜在我国三北地区地下水深3~6米的固定沙地和半固定沙地推广的沙地杨树深松插干栽植技术,不需整地,对沙地表层破坏小,土壤保墒好,而且用的是平茬苗干,从育苗、运输,到造林均容易,是一种投入少、成本低、见效快、操作简便、成活率高且生长量大的造林新技术。2007年黑龙江省绥化市林业局研发出“草塘沟打孔插干栽植技术”,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采用此技术栽植大青杨的成活率可高达98%以上,造林成本要比常规造林成本降低70%以上。插干栽植技术在我国西北、华北、中原地区已得到广泛推广,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其中河北、黑龙江、湖北、安徽、山东等几个省正在普及此种造林新技术。

虽然目前截根插干造林技术在我国北方和中原等沙质地带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该技术在我国南方广大红壤区的道路绿化上应用尚不多见。尤其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气候和土壤等立地条件与北方的立地条件截然不同,比如南方红壤区土壤普遍存在土壤酸化、养分贫瘠、土层坚硬、质地粘重、耕层浅薄(即,酸、瘦、硬、粘、浅)等特点,因此,目前适用于北方疏松沙质地的截根插干造林技术并不适宜于我国南方红壤区。

为了克服南方红壤区土壤本身的障碍,本发明探索出了一种钻孔带水灌沙插干造林技术,并提出适宜于南方红壤区立地条件的最佳钻孔深度、栽植季节、施肥水平等关键技术。本发明的技术若能在我国南方红壤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必将大幅度地降低起苗、运输、挖穴、栽植及养护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造林成活率,从而极大地推动该区域道路绿化的进程,对改善城乡环境和提高城乡形象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我国南方红壤区“酸、瘦、硬、粘、浅”等土壤障碍特征的道路绿化树木钻孔带水灌沙插干栽植方法。使用本发明的方法可以解决传统植根苗造林技术对道路路基和土壤墒情的破坏及造林成本高的难题;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栽植技术,可克服南方红壤区土壤土层坚硬、质地粘重、耕层浅薄等障碍,从局部营造了类似于北方沙质地的土壤环境条件,增强了土层透气性和无根苗的供水性,从而促进无根苗早生根、提高成活率,同时大大降低了养护频率,解决了道路绿化线路长养护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道路绿化树木栽植方法,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栽植技术,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在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的2月份,对我国南方红壤区拟造林地块进行片状整地;

进一步地,以株距为6~8m用冲压式钻孔工具打孔,钻孔直径以6~10cm为宜,钻孔深度以80~100cm为宜;

进一步地,选择枝干易生根树种(如,柳树、杨树、小叶榕),直径为3~4cm的粗枝干,截取长度为3~4m的枝干做为插干树苗;

进一步地,将插干树苗垂直放入钻孔中心位置,并在入土部分插干与钻孔孔壁间的空隙用细石英砂填充,一边灌沙一边浇水,直至孔隙被水和石英砂充满,然后在插干苗地表周围用土覆盖并压实,且定期浇水养护;

进一步地,在插干吐绿(长嫩芽)及6~7月生长旺季时分别每株施氮肥60~180g(纯n),以加速入土部分插干侧根生长,促进根深、枝繁、叶茂,快速达到绿化的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适用于北方沙质地的截根插干造林技术,通过改变土壤环境和栽植关键技术创新,并应用于南方红壤区道路绿化上,解决了采用传统植苗造林技术在道路绿化上的破坏路基、土壤墒情及高造林成本的难题;

(2)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栽植技术,通过“钻深孔”和“带水灌沙”等关键技术,改变局部土壤微环境条件,增加土壤透气性和导水性,克服了南方红壤区土层坚硬、质地粘重和耕层浅薄等障碍,将目前仅适用于北方和中原沙质地土壤的截根插干造林技术成功推广到南方红壤区;

(3)通过钻深孔,增加插干栽植深度,既起到保护路基和保证无根苗的水份供应,又大大降低了养护频率,解决了公路绿化线路长养护难的问题;

(4)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进行道路绿化,可比传统带根植苗造林方提高造林成活率10%~20%,成活率超过97%,并大幅度降低起苗、运输、挖穴和栽植成本,减轻劳动强度,节约造林成本60%~70%;

(5)探索出适宜我国南方红壤区道路绿化的最佳(包括钻孔深度、种植月份和施肥措施等)带水灌沙插干栽植技术方法,为该区域提供一种省工、省时且省钱的高效道路绿化技术,必将极大地推动该区域道路绿化的进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在福建省某地市新建高速公路两旁未种植植物的绿化带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质地较粘。供试苗木品种为柳树,截根树干苗规格为:长4m,直径4cm。于12月份,在道路两侧宜林地进行片状整地,以株距为6m用冲压式钻孔工具打孔,钻孔直径为6cm,钻孔深度为80cm,采用带水灌砂扦插栽植技术进行苗木种植,即将插干柳树树苗垂直放入钻孔中心位置,并在入土部分插干与钻孔孔壁间的空隙用细石英砂填充,一边灌沙一边浇水,直至孔隙被水和石英砂充满,然后在插干苗地表周围用土覆盖并压实,定期浇水养护,并在插干吐绿及6月生长旺季时分别每株施氮肥60g,加速入土部分树干生长侧根,促进根深、枝繁、叶茂,快速达到绿化的效果,成活率达到97.6%。

实施例2

在福建省某地市新建高速公路两旁未种植植物的绿化带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质地较粘。供试苗木品种为杨树,截根树干苗规格为:长3m,直径3cm。于11月份,在道路两侧宜林地进行片状整地,以株距为6m用冲压式钻孔工具打孔,钻孔直径为10cm,钻孔深度为100cm,采用带水灌砂扦插栽植技术进行苗木种植,即将插干柳树树苗垂直放入钻孔中心位置,并在入土部分插干与钻孔孔壁间的空隙用细石英砂填充,一边灌沙一边浇水,直至孔隙被水和石英砂充满,然后在插干苗地表周围用土覆盖并压实,定期浇水养护,并在插干吐绿及7月生长旺季时分别每株施氮肥180g,加速入土部分树干生长侧根,促进根深、枝繁、叶茂,快速达到绿化的效果,成活率达到98.2%。

实施例3

在福建省某地市新建高速公路两旁未种植植物的绿化带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质地较粘。供试苗木品种为小叶榕,截根树干苗规格为:长3.5m,直径3.5cm。于1月份,在道路两侧宜林地进行片状整地,以株距为6m用冲压式钻孔工具打孔,钻孔直径为8cm,钻孔深度为90cm,采用带水灌砂扦插栽植技术进行苗木种植,即将插干柳树树苗垂直放入钻孔中心位置,并在入土部分插干与钻孔孔壁间的空隙用细石英砂填充,一边灌沙一边浇水,直至孔隙被水和石英砂充满,然后在插干苗地表周围用土覆盖并压实,定期浇水养护,并在插干吐绿及7月生长旺季时分别每株施氮肥120g,加速入土部分树干生长侧根,促进根深、枝繁、叶茂,快速达到绿化的效果,成活率达到98.5%。

实施例4

在福建省某地市新建高速公路两旁未种植植物的绿化带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质地较粘。供试苗木品种为柳树,截根树干苗规格为:长3.5m,直径3.5cm。于2月份,在道路两侧宜林地进行片状整地,以株距为6m用冲压式钻孔工具打孔,钻孔直径为8cm,钻孔深度为90cm,采用带水灌砂扦插栽植技术进行苗木种植,即将插干柳树树苗垂直放入钻孔中心位置,并在入土部分插干与钻孔孔壁间的空隙用细石英砂填充,一边灌沙一边浇水,直至孔隙被水和石英砂充满,然后在插干苗地表周围用土覆盖并压实,定期浇水养护,并在插干吐绿及6月生长旺季时分别每株施氮肥150g,加速入土部分树干生长侧根,促进根深、枝繁、叶茂,快速达到绿化的效果,成活率达到98.8%。

试验设计:

试验布置在福建省某地市新建高速公路两旁未种植植物的绿化带地块,土壤类型为红壤,土壤质地较粘。供试苗木品种为柳树,截根树干苗规格为:长3~4m,直径3~4cm。在道路两侧宜林地进行片状整地,以株距为6m用冲压式钻孔工具打孔,采用带水灌砂扦插栽植技术进行苗木种植,即将插干柳树树苗垂直放入钻孔中心位置,并在入土部分插干与钻孔孔壁间的空隙用细石英砂填充,一边灌沙一边浇水,直至孔隙被水和石英砂充满,然后在插干苗地表周围用土覆盖并压实,定期浇水养护,并在插干吐绿及6~7月生长旺季时分别每株施氮肥,加速入土部分树干生长侧根,促进根深、枝繁、叶茂,快速达到绿化的效果。为了探索适合我省南方红壤区最佳的钻孔带水灌沙插干栽植技术,本试验设计了不同水平的钻孔深度、种植季节和施氮量试验,试验方案如下:

试验一:不同钻孔深度对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的影响

试验设4个处理,即:(1)钻孔60cm,(2)钻孔80cm,(3)钻孔100cm,(4)钻孔120cm。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100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二:不同栽植季节对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的影响

试验设6个处理,即:(1)10月种植,(2)11月种植,(3)12月种植,(4)1月种植,(5)2月种植,(6)3月种植。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100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三:不同施氮量对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的影响

试验设5个处理,即:(1)施n0g/株,(2)施n20g/株,(3)施n60g/株,(4)施n120g/株,(5)施n180g/株;分别用n0、n20、n60、n120和n180表示。每个处理4次重复。每个试验小区100m2,采用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1)表明:随着土层钻孔深度的增加,一周年栽植期内,柳树插干苗的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与钻孔60cm处理相比,其它处理的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分别提高了5.64%~8.62%、36.11%~62.50%和25.93%~58.02%。

钻孔60cm处理的柳树插干苗的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均最小,这是因为插干深度较浅,不利于插干苗从土壤中吸收并保持水分,影响其长势。钻孔120cm处理,虽然其插干苗的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均相对最大,但与钻孔100cm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此外,对于我国南方广大红壤区普遍存在着土层浅薄、质地坚硬、石砾较多等特点,土层钻深孔难度较大。因此,在我国南方广大红壤区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栽植方法,建议钻孔深度以80~100cm为宜。

表1不同钻孔深度对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的影响

注:表中同一列数值后面的不同大写和小写字母分别表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和显著水平(p<0.05),下同。

试验结果(表2)表明:在冬春季节不同月份栽植插干苗,随着种植月份的推迟,一周年栽植期内,柳树插干苗的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均呈现先逐渐增加至12月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的趋势。这是因为10月份虽然已进入秋冬季节,但是由于南方红壤区气温仍然较高,水分蒸发旺盛,不利于插干苗木的成活;而3月份在南方红壤区正值湿冷的早春季节,春寒料峭,不利于插干苗木的成长。因此,在我国南方广大红壤区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栽植方法,建议种植季节为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的2月份为宜。

表2不同季节种植对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3)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一周年栽植期内,柳树插干苗的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均呈现逐渐增加而后略有降低的趋势。与不施氮(n0)处理相比,其它处理的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分别提高了4.48%~7.43%、41.94%~120.97%和100%~224.39%。其中,株施氮量120g(n120)处理对插干的成活率、株高和胸径均相对最佳,但与株施氮量60g(n60)和180g(n180)处理差异不显著。因此,在我国南方广大红壤区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栽植方法,建议柳树插干苗以每株施氮量60~180g为宜。

表3不同施氮量对柳树插干成活率、株高和胸径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我国南方广大红壤区采用钻孔带水灌沙插干的栽植方法,建议钻孔深度以80~100cm为宜,种植季节以每年的11月份至翌年的2月份为宜,施氮量以每株施n60~180g为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