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5518阅读:15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业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桉树属桃金娘科桉树属,原产澳犬利亚及其周围岛屿,由于其具有速生、丰产、树干通直、材质优良、适应性强、用途广、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被广泛栽植。桉树作为速生丰产林的优良树种,具有很强的发芽能力,可以萌芽更新。第二代萌芽更新林由于能利用原有的根系,生长迅速、稳定。桉树主伐后的萌芽棵作为人工林二代更新的主要方式之一。二代更新由于不需要重新种植,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经营周期,叶减少了土壤耕作的频度,有利于水土的保养。近年来,随着人工桉树林开始进入大量主伐时期,桉树人工林二代更新一成为桉树丰林培育的热点。对砍伐后速丰桉如何进行经营管护,关系到下一代萌芽林生长的产量和质量,但是目前有关于桉树萌芽苗营造方法的报道很少。传统的营造萌芽苗方法都是长高约2米后留下2到3株萌芽苗,过2年时间后再除掉一株,有的留2株,2年时间影响了单株的产量;无支架支撑,风大时萌芽苗容易倒伏。因此,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很有必要。本发明利用原有的其它苗主杆来做支架支撑留下的单株萌芽苗,单株产量提高同时又提高了风大抗倒伏。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迹地清理:完成第一代林的砍伐工作后,对伐区进行劈草炼山;(2)第一次追肥:伐区炼山之后,待其萌芽株长至60-100cm高时,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原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将桉树追肥型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将表土回填,以为伐桩萌芽提供充分养料;(3)除萌: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30-180cm高时,留下1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留高度50-80cm高,株顶全部除掉,接着在其中1-2株的株顶用一绳子打结,绳子回绕着其余被除掉柱顶的萌芽株外绑1圈后,再绕着留下的萌芽株打一松圈,并在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接触绳子处套个开口保护套,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4)第二次追肥:除萌后在当年8-9月进行第二次追肥,人工除去桉树萌芽苗周围的杂草,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将追肥型肥料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1)中所述迹地清理,还包括劈草炼山后对伐桩进行检查,对腐烂的伐桩重新锯伐,形成新的伐桩断面。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2)中所述追肥其量为每株施放250-300g。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3)中所述留下的萌芽苗位于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2)和步骤(4)中所述穴的深度为20-30cm,穴宽为25-30cm。在本发明中,进一步的说明,步骤(4)中所述追肥其量为每株施放400-500g。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桉树萌芽苗的营造方法是基于桉树本身的特性而制定的,其方法科学合理,有效提高桉树萌芽苗的质量。通过对桉树苗科学的管理,使得桉树苗能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营养肥料,以满足桉树的生长需求,使得桉树快速生长。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方法出现的桉树苗大面积倒伏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对桉树萌芽苗营造过程中的除萌方法进行改进,使得桉树苗的抗倒伏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经研究显示,经采用本发明的桉树萌芽苗营造方法,其桉树苗的倒伏率仅为1-2%,体现出很好的抗倒伏能力。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迹地清理:完成第一代林的砍伐工作后,对伐区进行劈草炼山,劈草炼山后对伐桩进行检查,对腐烂的伐桩重新锯伐,形成新的伐桩断面;(2)第一次追肥:伐区炼山之后,待其萌芽株长至60cm高时,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原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穴深为20cm,穴宽为25cm,将桉树基肥型肥料按每株250g的量均匀施入穴内后,将表土回填,以为伐桩萌芽提供充分养料;(3)除萌: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30cm高时,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留下1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留高度50cm高,株顶全部除掉,接着在其中1-2株的株顶用一绳子打结,绳子回绕着其余被除掉柱顶的萌芽株外绑1圈后,再绕着留下的萌芽株打一松圈,并在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接触绳子处套个开口保护套,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4)追肥:除萌后在当年8月进行第二次追肥,人工除去桉树萌芽苗周围的杂草,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穴深为20cm,穴宽为25cm,将追肥型肥料按每株400g的量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实施例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迹地清理:完成第一代林的砍伐工作后,对伐区进行劈草炼山,劈草炼山后对伐桩进行检查,对腐烂的伐桩重新锯伐,形成新的伐桩断面;(2)第一次追肥:伐区炼山之后,待其萌芽株长至80cm高时,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原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将桉树追肥型肥料按每株280g的量均匀施入穴内后,将表土回填,以为伐桩萌芽提供充分养料;(3)除萌: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60cm高时,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留下1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留高度65cm高,株顶全部除掉,接着在其中1-2株的株顶用一绳子打结,绳子回绕着其余被除掉柱顶的萌芽株外绑1圈后,再绕着留下的萌芽株打一松圈,并在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接触绳子处套个开口保护套,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4)第二次追肥:除萌后在当年9月进行第二次追肥,人工除去桉树萌芽苗周围的杂草,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穴深为25cm,穴宽为28cm,将追肥型肥料按每株450g的量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实施例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的方法,其步骤如下:(1)迹地清理:完成第一代林的砍伐工作后,对伐区进行劈草炼山,劈草炼山后对伐桩进行检查,对腐烂的伐桩重新锯伐,形成新的伐桩断面;(2)第一次追肥:伐区炼山之后,待其萌芽株长至100cm高时,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原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穴深为30cm,穴宽为30cm,将桉树追肥型肥料按每株300g的量均匀施入穴内后,将表土回填,以为伐桩萌芽提供充分养料;(3)除萌: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80cm高时,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留下2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留高度80cm高,株顶全部除掉,接着在其中1-2株的株顶用一绳子打结,绳子回绕着其余被除掉柱顶的萌芽株外绑1圈后,再绕着留下的萌芽株打一松圈,并在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接触绳子处套个开口保护套,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4)第二次追肥:除萌后在当年9月进行第二次追肥,人工除去桉树萌芽苗周围的杂草,在桉树株根八字型低2cm以上的位置、树冠滴水线最外侧处挖穴,穴深为30cm,穴宽为30cm,将追肥型肥料按每株500g的量均匀施入穴内后,及时覆土压实。对比例1本对比实施例的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方法,其步骤如下:其步骤(3)除萌的方法为: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30cm高时,在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留下1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全部在近伐桩上除掉,所述留下的1株萌芽苗位于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例2本对比实施例的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方法,其步骤如下:其步骤(3)除萌的方法为: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60cm高时,在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留下2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全部在近伐桩上除掉,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其余与实施例2相同。对比例3本对比实施例的一种营造桉树萌芽苗方法,其步骤如下:其步骤(3)除萌的方法为:等到桉树萌芽,待其萌芽株长至180cm高时,在桉树伐桩的最低位置,留下1株生长健壮的萌芽苗,生长不良的萌芽株全部在近伐桩上除掉,,所述留下的萌芽苗每亩最大不能超过100棵;其余与实施例3相同。对比例4本对比例采用传统的桉树萌芽苗营造方法。验证方法选一块刚砍伐一代林的桉树种植基地作为试验用地,将其分为面积均为1亩的7块试验地,分别按照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1-4提供的桉树萌芽苗营造方法进行二代桉树营造,所施用的桉树追肥型肥料为同一种,到第二次追肥时,在施肥之前,分别统计每一块试验地桉树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以及抗倒伏能力并记录于表中,其中抗倒伏能力以每一块试验地的倒伏率表示。结果如下表:试验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倒伏率实施例17.65m9.8cm0实施例27.6m9.6m1%实施例37.5m9.5cm2%对比例17.65m9.81cm20%对比例27.6m9.58cm26%对比例37.49m9.52cm35%对比例46.12m6.2cm45%由上表可看出,对比例4由于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其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均不如其他试验组,倒伏率明显远高于本发明的3个实施例,表明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管理方法中出现的桉树倒伏的问题;分别对比实施例1与对比例1、实施例2与对比例2、实施例3与对比例3的数据,平均树高、平均胸径都没有明显的差别,但其倒伏率相差甚远,证实了本发明通过对桉树萌芽苗营造过程中除萌方法的改进有效提高了桉树苗的抗倒伏能力。以上数据很好的体现的本发明桉树萌芽苗营造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推广价值。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