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葛氏长臂虾的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30138发布日期:2019-04-29 13:27阅读:9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葛氏长臂虾的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葛氏长臂虾俗称桃红虾、红虾、花虾,甲壳纲、十足目、长臂虾科,体较短而侧扁,额角长度等于或稍大于头胸甲,上缘基部平直,无鸡冠状隆起,额角上缘有12—17齿,下缘5—7齿,各节附肢齐全,步足细长,体透明,微带淡黄色,具有黄红色斑纹,体长4—6厘米;栖息于浅海泥沙底质海底或河口附近水域,不做远距离洄游,冬季在深水域越冬,春季游向沿岸河口附近水域产卵,主要食物为多毛类、双壳类、小型甲壳类和鱼类,体外受精,抱卵发育孵化,1龄可达性成熟,生殖期3—8月,主要分布于黄海、渤海、东海,常用小型底拖网、张网类渔具捕捞,肉质细嫩,可鲜食,亦可加工成虾米;经济虾类,肉质细嫩,可供鲜食或加工虾米,我国沿海均有分布。由于捕捞无序,滥捕酷渔,葛氏长臂虾数量越来越少,品质也呈退化趋势,影响了葛氏长臂虾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保持葛氏长臂虾的可持续发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葛氏长臂虾的育苗方法。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葛氏长臂虾的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

步骤一,亲虾驯化促熟培育:挑选活力较强、附肢齐全、抱卵的虾作为亲虾放入室内亲虾池进行驯化促熟培育,亲虾池水温为22-24℃,每日换水20%-30%,每日水温波动范围在0-1℃,投喂粒径细软的饵料,每日投喂量占亲虾总重量的2%-3%;

步骤二,亲虾产卵与孵化:每3-4天对亲虾池进行吸污,经过8-12天促熟发育,葛氏长臂虾腹部虾卵陆续大量孵化;

步骤三,幼虾培育:将溞状幼体投入幼虾培育池,每个幼虾培育池幼虾的密度保持在2.8-3.2万尾/m3,池水水温为23-24℃;

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光照并控制光照强度;

溞状ⅰ期投喂单胞藻并添加轮虫,每天投喂三次,从溞状幼体ⅲ期开始,幼虾培育池中的轮虫密度在5-10个/ml,并添加蝦片和蛋黄,当溞状幼体蜕壳11次,变态成仔虾时,投喂卤虫无节幼体;

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充气,保证幼虾培育的溶解氧;

幼虾培育池水深为60cm,幼体培育前期,每天加水使幼虾培育池水位上升20cm,连续加水三天,水位升至120cm后,每天对幼虾培育池进行换水并每隔3-4天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吸污处理。

所述亲虾采用网箱养殖,所述网箱为倒梯形。

所述步骤二还包括收集散落的受精卵,吸污用120目筛绢网框收集,用80目筛绢网框分离受精卵,将所述分离的受精卵转入藻类室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培育水温为12-14℃,孵化初期,每天换水30%-40%,每三天倒池一次并观察受精卵,孵化后期每天对受精卵进行清洗倒池,经过18-25天受精卵大量孵化。

所述步骤三溞状幼体阶段至仔虾阶段光照强度为200-500lx,仔虾阶段至虾苗出池阶段光照强度为500-1000lx。

所述步骤三池溞状幼体ⅰ期到ⅻ期,充气量为水面呈微波状,仔虾期的充气量为水面呈沸腾状。

所述步骤三溞状幼体从ⅰ期到ⅳ期,每天换水量为幼虾培育池池水的1/3,当溞状幼体从ⅳ期到ⅷ期,每天换水量为幼虾培育池池水1/2,当溞状幼体进入ⅷ期后,每天换水量为幼虾培育池池水的2/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可以为葛氏长臂虾持续发展提供数量更多的优质、健康的虾苗,使葛氏长臂虾能够规模化发展,从而满足人们对葛氏长臂虾产品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通常来说葛氏长臂虾虾卵孵化后即为溞状幼体,其状态按脱壳次数分为1-12期,然后变态成虾仔。下面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葛氏长臂虾的育苗方法,其特征是具有如下步骤:

亲虾驯化促熟培育:挑选活力较强、附肢齐全、抱卵的虾作为亲虾进行室内驯化促熟培育,促熟培育水温为22-24℃,每日换水20%-30%,每日水温波动范围在0-1℃,投喂粒径细软的饵料,饵料可以为剪碎的贻贝肉或螠蛏肉,每日投喂量占亲虾总重量的2%-3%。

实施例1将亲虾采用水泥池散养,由于葛氏长臂虾常栖息于养殖池底,活动能力较弱,具有领域行为,造成投饵不能集中,残饵和虾代谢物常分散于池底,给投饵和吸污带来不便,清理残饵过程耗时长,容易伤到亲虾。

实施例2将亲虾采用水泥池散养并在水泥池中设置投饵台以及覆盖遮阳物;设置投饵台有效解决投喂范围大的问题,但覆盖遮阳物不能很好解决吸污问题,原因在于葛氏长臂虾亲虾对光照强度不敏感,不能随遮阳物位置移动而改变自身位置。

实施例3将亲虾采用网箱养殖,将网箱改造成倒梯形,较好满足了葛氏长臂虾栖息习性,同时也解决了投饵分散问题和吸污困难。其原因在于大部分葛氏长臂虾栖息在网箱壁上,沿网箱壁投喂的饵料由于重力作用,会慢慢滑落下来,而网片各角落分布的亲虾就能主动摄食到食物,同时残饵和粪便落于养殖池底,只需挪动网箱位置,就能轻易将池底脏污吸出池外。

亲虾产卵与孵化:亲虾的受精卵包括粘附在雌虾腹部的受精卵以及散落在池底的受精卵,所述附在雌虾腹部的受精卵经过8-12天可大量孵化,所述散落在池底的受精卵采用120目筛绢网框收集,然后用80目筛绢网框分离受精卵。将所述分离的受精卵转入藻类室水泥池中进行培育,培育水温为12-14℃,孵化初期,每天换水30%-40%,每三天倒池一次并观察受精卵,经过18-25天受精卵大量孵化,每3-4天对亲虾池进行吸污。

实施例4的孵化后期每三天倒池一次对受精卵进行清洗倒池,实施例5的孵化后期每天对受精卵进行清洗倒池。经比对观察,发现实施例4中的不少受精卵感染了细菌,卵周围粘液层很厚,少数卵颜色发生了变化,由初始的军绿色变成粉红色,这说明,池内有老水存在,水温高,受精卵极易感染细菌。而实施例5中没有上述问题。

幼虾培育:包括幼虾培育池,由于从溞状ⅰ期到发育成仔虾这段时间有明显的趋光性和集群性,在幼虾培育池中远离亲虾养殖网箱一处位置设置定点光,通过虹吸,将孵化出的幼体分散到幼虾培育池中,每个幼虾培育池幼虾的密度保持在2.8-3.2万尾/m3

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光照并控制光照强度,溞状幼体阶段至仔虾阶段光照强度为200-500lx,仔虾阶段至虾苗出池光照强度为500-1000lx;可有效避免大量幼体长时间集群而引发死亡。

溞状ⅰ期投喂单胞藻并添加轮虫,每天投喂三次,在溞状ⅰ期开始就添加轮虫,可有效提高了溞状ⅰ期幼体变态成溞状ⅱ期幼体成活率,从溞状幼体ⅲ期开始,幼虾培育池中的轮虫密度在5-10个/ml,并添加蝦片和蛋黄,当溞状幼体蜕壳11次,变态成仔虾时,投喂卤虫无节幼体。

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充气,溞状幼体ⅰ期到ⅻ期,幼体活动能力较弱,倒悬于水体中,主要采取蝶泳方式进行摄食活动;因此,充气量要小,充气量为水面呈微波状,随着幼体长大,加上水中残饵及有机物的增多,仔虾期的充气量为水面呈沸腾状。幼虾培育池水深为60cm,幼体培育前期,每天加水使幼虾培育池水位上升20cm,连续加水三天,水位升至120cm后,每天换水量为幼虾培育池池水的1/3,当幼体发育至溞状幼体ⅳ期后,每天换水量为幼虾培育池池水1/2,幼体进入溞状幼体ⅷ期后,每天换水量为幼虾培育池池水的2/3,并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吸污处理。

实施例6幼体培育水温为23-24℃,实施例7幼体培育水温为19-20℃。实施例6与实施例7的水温均能使幼体顺利变态到溞状ⅱ期幼体,一旦进入溞状幼体ⅲ期后,幼体尾肢极易寄生聚缩虫,实施例6的幼体变态成溞状ⅳ、ⅴ幼体成活率接近90%,实施例7的幼体变态成溞状ⅳ、ⅴ幼体成活率仅为70%。

实施例8每隔3-4天对幼虾培育池进行吸污处理,实施例9每天对幼虾培育池吸污一次,实施例10对幼虾培育池完全不吸污。实施例9容易破坏底质,影响到幼体蜕壳变态;实施例10底质容易败坏,不利于幼体生存。因此一般采用实施例8的吸污方式。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例。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实质精神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