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短颔鲚的人工繁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097733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短颔鲚的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短颔鲚,又称为毛鲚、毛刀鱼、毛花鱼、烤子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短颔鲚产量逐年下降。短颔鲚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多栖居于长江的中游,在长江口地区偶有出现。它生长、发育和繁殖均在江河湖泊内,也比较喜好在湖泊中生活。平时游弋于水的中上层,冬季则在深水层中越冬。一般雄鱼长达12厘米、体重6.5克以上,雄鱼在15.3厘米、体重13.7克以上即可性成熟,在静水、缓流中均可产卵,生殖季节为4-5月。因此,天然短颔鲚产量已不能满足日常需求,同时,现阶段短颔鲚养殖存在的成活率低、产量低、成品鱼的大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颔鲚的人工繁育方法,采用人工模拟短颔鲚生长自然环境,严格控制养殖过程,提高短颔鲚的发育速度,缩小养殖周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短颔鲚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的培育:分别挑选性成熟的雌性短颔鲚和性成熟的雄性短颔鲚进行人工强化培育,所挑选的用于人工强化培育的雌、雄短颔鲚必须来自具有流动水环境的江河或者湖泊中,所挑选出的雌雄短颔鲚分别放到亲鱼培育池中进行人工强化培育,亲鱼的放养密度为至少500尾/亩;

所述亲鱼培育池的要求是:靠近无污染的流动性水源,池内水深1.0-1.2m,每个池的水面面积为2.0-3.0亩,池内水温保持在24-25℃,利用流动水源不间断对池内换水,做到两天全池100%换水;

(2)亲本的选择:从经过人工强化培育的亲鱼中选择体健、无伤的鱼作为亲本,雌性亲本要求腹部明显膨大、体重在0.1-0.15kg,雄性亲本要求精液呈明显粘稠状、体重在0.1-0.15kg,雌性亲本与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1.5-2;

(3)亲本暂养:将选择好的雌性亲本和雄性亲本放入到暂养池中分池暂养,暂养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呈椭圆形的水泥池,水面面积为300-500m2,水深为0.8-0.9m,在椭圆形暂养池的长轴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速度为0.2-0.3m3/s;

(4)人工催产:对经过暂养符合条件的亲本进行人工催产,使用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催产药;

对雌性亲本的用药量是: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10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800-1000mg;

对雄性亲本的用药量是: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5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400-500mg;

(5)鱼苗孵化:采用环道流水孵化,孵化密度为30-50万粒/立方米水体,控制水温在26-27℃条件下保持5-7小时,控制水温31-32℃条件下保持12-15小时,育苗出苗3-4天后下鱼苗塘培养,控制鱼苗塘水温24-28℃,ph值8-8.3,盐度20-35‰,水中氧含量6-10mg/l。

在本发明的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中亲鱼培育时,使用自配的饲料进行喂养;所述饲料由以下组分构成:面粉95-110份、米糠68-75份、豆粕280-330份、菜粕170-220份、菜饼92-104份、鱼粉112-140份、血球蛋白粉50-65份、膨润土16-24份、磷酸二氢钙20-24份、氯化钠2-6份、抗氧化剂0.08-0.2份、50%氯化胆碱1.8-3.2份、防霉剂0.5-1.2份、添立健1.2-2.5份、多维1.2-2.5份、多矿2.4-3.6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将亲鱼培育池限定为靠近无污染的流动性水源,并且做到两天全池100%换水,使得亲鱼培育的外部环境干净卫生,有利于亲鱼健康生活成长,两天换一次新鲜的水,亲鱼的吸氧功能更好;池内水深1.0-1.2m,每个池的水面面积为2.0-3.0亩,池内水温保持在24-25℃,使得池内水的流动性更好,换水能力更好,合适的深度避免了水池底部水相对静止而达不到换水目的,太深很难使底部水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范围。同时鱼苗的培育,尽可能模拟长江短颔鲚自然生长环境的同时,通过对含氧量和水温的控制提高短颔鲚的发育速度,缩小养殖周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短颔鲚的人工繁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的培育:分别挑选性成熟的雌性短颔鲚和性成熟的雄性短颔鲚进行人工强化培育,所挑选的用于人工强化培育的雌、雄短颔鲚必须来自具有流动水环境的江河或者湖泊中,所挑选出的雌雄短颔鲚分别放到亲鱼培育池中进行人工强化培育,亲鱼的放养密度为至少500尾/亩;

所述亲鱼培育池的要求是:靠近无污染的流动性水源,池内水深1.0-1.2m,每个池的水面面积为2.0-3.0亩,池内水温保持在24-25℃,利用流动水源不间断对池内换水,做到两天全池100%换水;

使用自配的饲料进行喂养;所述饲料由以下组分构成:面粉100份、米糠70.8份、豆粕309份、菜粕190份、菜饼100份、鱼粉120份、血球蛋白粉55份、膨润土20份、磷酸二氢钙22份、氯化钠3份、抗氧化剂0.2份、50%氯化胆碱2份、防霉剂1份、添立健2份、多维2份、多矿3份。

(2)亲本的选择:从经过人工强化培育的亲鱼中选择体健、无伤的鱼作为亲本,雌性亲本要求腹部明显膨大、体重在0.1-0.15kg,雄性亲本要求精液呈明显粘稠状、体重在0.1-0.15kg,雌性亲本与雄性亲本的比例为1:2;

(3)亲本暂养:将选择好的雌性亲本和雄性亲本放入到暂养池中分池暂养,暂养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呈椭圆形的水泥池,水面面积为300-500m2,水深为0.8-0.9m,在椭圆形暂养池的长轴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水流速度为0.2-0.3m3/s;

(4)人工催产:对经过暂养符合条件的亲本进行人工催产,使用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作为催产药;

对雌性亲本的用药量是: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10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800-1000mg;

对雄性亲本的用药量是: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50m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使用量为每公斤亲本400-500mg;

(5)鱼苗孵化:采用环道流水孵化,孵化密度为30-50万粒/立方米水体,控制水温在26-27℃条件下保持5-7小时,控制水温31-32℃条件下保持12-15小时,育苗出苗3-4天后下鱼苗塘培养,控制鱼苗塘水温24-28℃,ph值8-8.3,盐度20-35‰,水中氧含量6-10mg/l。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短颔鲚的人工繁育方法,通过将亲鱼培育池限定为靠近无污染的流动性水源,并且做到两天全池100%换水,使得亲鱼培育的外部环境干净卫生,有利于亲鱼健康生活成长,两天换一次新鲜的水,亲鱼的吸氧功能更好;池内水深1.0‑1.2m,每个池的水面面积为2.0‑3.0亩,池内水温保持在24‑25℃,使得池内水的流动性更好,换水能力更好,合适的深度避免了水池底部水相对静止而达不到换水目的,太深很难使底部水的温度达到所要求的范围。同时鱼苗的培育,尽可能模拟长江短颔鲚自然生长环境的同时,通过对含氧量和水温的控制提高短颔鲚的发育速度,缩小养殖周期。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文;梁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李学文
技术研发日:2017.10.27
技术公布日:2018.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