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蔹莓的培育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86169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类,特别是一种乌蔹莓的培育技术。



背景技术:

乌蔹莓又名:猪婆藤、大叶五爪龙、过江龙、五叶藤、五爪金龙。乌蔹莓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块状、近圆形。嫩枝有柔毛,后变无毛,茎有纵棱。卷须与叶对生,上部分叉。叶互生,掌状复叶,小叶5片,排列成鸟趾状;小叶片椭圆状卵形,先端短尖,基部楔形,两侧的4片小叶较小,成对生于同一小柄上,边缘有锯齿,两面仅中脉有短柔毛。5~6月开花,花小,黄绿色,排成聚伞花序生于叶腋。7~9月结果,果实卵球形,直径约7毫米,成熟时紫黑色。夏秋采全草,鲜用或晒干。生长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及山东省。多生于山坡灌丛中、草丛中、林边、荒野、田间。味苦、酸,性寒。具有活血散瘀,解毒消肿,凉血的功用。乌蔹莓中药材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一般以其根、茎、叶等器官为收获对象。多倍体植物中的染色体加倍,往往表现出植株的巨大性,能较好地满足中药生产的需求。若能将其培育为多倍体并固定下来,则可能提高其药用价值,同时为选育优质乌蔹莓找到一套实施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人工授粉、非共生萌发、诱变剂处理、壮苗培养和试管苗移栽等各阶段,以秋水仙碱和氟乐灵混合液作为多倍体诱变剂处理乌蔹莓原球茎,提高了诱变率,处理一次即可获得数量可观的乌蔹莓,从而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乌蔹莓的培育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人工授粉: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选定株系优良的乌蔹莓植株作为亲本,在乌蔹莓开花后进行异花授粉;

(2)非共生萌发:在乌蔹莓果发育基本成熟而果实未开裂时,经75%的酒精溶液消毒8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8次后置于0.1%升汞溶液消毒20分钟,经无菌水冲洗8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然后用无菌解剖刀沿蒴果纵轴方向将蒴果切开,用接种针将黄色种胚接种到萌发培养基上培养,培养36天后种子萌发成原球茎;

(3)诱变剂处理:将非共生萌发开成的原球茎转入含有诱变剂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中,在29℃条件下进行间歇振荡诱变处理500小时;

(4)壮苗培养:将经诱变处理的原球茎乌蔹莓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进一步形成10cm高的带根小苗;

(5)试管苗移栽: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并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8天后,将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掉根部培养基,栽入由泥炭土和松树皮2:3混合成的基质中并按常规进行大田栽培管理;

上述(2)~(4)各步骤中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32℃,每天光照16小时,光照强度2100lx。

步骤(2)所述的萌发培养基为:2.2g/l花宝1号+2.2g/l蛋白胨+210ml/l椰子汁+38g/l蔗糖+8.0g/l琼脂+1.2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9。

步骤(3)所述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为:1/2ms+2.2mg/l6-ba+0.8mg/lnaa+38g/l蔗糖+2.2g/l蛋白胨+0.6g/l酸性水解酪蛋白+1.2g/l活性炭,ph为5.9。

步骤(3)所述的诱变剂为0.06%秋水仙碱+0.05%氟乐灵的混合液。

步骤(4)所述的壮苗培养基为:2.2g/l花宝1号+2.2g/l花宝2号+1.8mg/lnaa+2.2g/l蛋白胨+0.6g/l酸性水解酪蛋白+38g/l蔗糖+8.2g/l琼脂+1.2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9。

步骤(5)所述的试管苗为经染色体计数后选取染色体数目为2n=80的试管苗。

本发明具有的特点,简单、易行、诱变率高的特点。本发明处理一次即可获得数量可观的乌蔹莓,遗传育种提供亲本材料,也为乌蔹莓的新品种培育提供新的一条途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1、品种选育南方地方的强壮苗。

2、培育过程

(1)人工授粉: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开花进行异花授粉后120天蒴果成熟。

(2)非共生萌发:在蒴果发育基本成熟而未开裂时,经75%的酒精溶液消毒5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置于0.1%升汞溶液消毒10分钟,经无菌水冲洗4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然后用无菌解剖刀沿蒴果纵轴方向将蒴果切开,用接种针将黄色种胚接种到萌发培养基上培养,培养25天后种子萌发成原球茎。所采用的萌发培养基为:1.8g/l花宝1号+1.5g/l蛋白胨+300ml/l椰子汁+28g/l蔗糖+5.0g/l琼脂+1.0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8。

(3)诱变剂处理:将非共生萌发开成的原球茎转入含有0.01%秋水仙碱和0.02%氟乐灵混合液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中,在26℃条件下进行间歇振荡诱变处理260小时,经染色体计数,诱导率为73%。所采用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为:1/2ms+1.5mg/l6-ba+0.5mg/lnaa+26g/l蔗糖+1.2g/l蛋白胨+1.0g/l酸性水解酪蛋白+0.5g/l活性炭,ph为5.8。

(4)壮苗培养:将经诱变处理的乌蔹莓茎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进一步形成10cm高的带根小苗。所采用的壮苗培养基为:1.2g/l花宝1号+1.2g/l花宝2号+0.6mg/lnaa+2.2g/l蛋白胨+0.6g/l酸性水解酪蛋白+36g/l蔗糖+3.2g/l琼脂+1.2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8。

(5)试管苗移栽: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并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6天后,将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掉根部培养基,栽入由泥炭土和松树皮2:3混合成的基质中并按常规大田栽培管理,成活率达92%。

上述(2)~(4)各步骤中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29℃,每天光照15小时,光照强度1600lx。

实施例2

1、品种选健壮苗。

2、培育过程

(1)人工授粉: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开花进行异花授粉后100天蒴果成熟。

(2)非共生萌发:在乌蔹莓蒴果发育基本成熟而未开裂时,经78%的酒精溶液消毒3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6次后置于0.2%升汞溶液消毒12分钟,经无菌水冲洗4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然后用无菌解剖刀沿蒴果纵轴方向将蒴果切开,用接种针将黄色种胚接种到萌发培养基上培养,培养25天后种子萌发成原球茎。所采用的萌发培养基为:1.2g/l花宝1号+2.2g/l蛋白胨+110ml/l椰子汁+26g/l蔗糖+6.5g/l琼脂+0.5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9。

(3)诱变剂处理:将非共生萌发开成的原球茎转入含有0.1%秋水仙碱和0.15%氟乐灵混合液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中,在26℃条件下进行间歇振荡诱变处理380小时,经染色体计数,诱导率为75%。所采用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为:1/2ms+0.5mg/l6-ba+0.3mg/lnaa+26g/l蔗糖+2.2g/l蛋白胨+0.6g/l酸性水解酪蛋白+0.6g/l活性炭,ph为5.9。

(4)壮苗培养:将经诱变处理的原球茎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进一步形成10cm高的带根小苗。所采用的壮苗培养基为:1.6g/l花宝1号+1.2g/l花宝2号+1.6mg/lnaa+1.2g/l蛋白胨+0.5g/l酸性水解酪蛋白+32g/l蔗糖+3.2g/l琼脂+1.2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9。

(5)试管苗移栽: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并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7天后,将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掉根部培养基,栽入由泥炭土和松树皮2:3混合成的基质中并按常规大田栽培管理,成活率达96%。

上述(2)~(4)各步骤中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26℃,每天光照12小时,光照强度2100lx。

实施例3

1、品种为健壮的乌蔹莓。

2、培育过程

(1)人工授粉:按常规方法进行栽培管理,乌蔹莓开花进行异花授粉后93天蒴果成熟。

(2)非共生萌发:在乌蔹莓蒴果发育基本成熟而未开裂时,经75%的酒精溶液消毒6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5次后置于0.3%升汞溶液消毒18分钟,经无菌水冲洗8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然后用无菌解剖刀沿蒴果纵轴方向将蒴果切开,用接种针将黄色种胚接种到萌发培养基上培养,培养26天后种子萌发成原球茎。所采用的萌发培养基为:2.0g/l花宝1号+2.0g/l蛋白胨+60ml/l椰子汁+26g/l蔗糖+8.0g/l琼脂+1.0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9。

(3)诱变剂处理:将非共生萌发开成的原球茎转入含有0.05%秋水仙碱和0.04%氟乐灵混合液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中,在28℃条件下进行间歇振荡诱变处理420小时,经染色体计数,诱导率为76%。所采用的液体分化培养基为:1/2ms+2.0mg/l6-ba+1.0mg/lnaa+40g/l蔗糖+3.0g/l蛋白胨+0.3g/l酸性水解酪蛋白+0.9g/l活性炭,ph为5.9。

(4)壮苗培养:将经诱变处理的乌蔹莓原球茎接种到壮苗培养基上培养,进一步形成9cm高的带根小苗。所采用的壮苗培养基为:2.0g/l花宝1号+1.5g/l花宝2号+1.0mg/lnaa+2.0g/l蛋白胨+0.4g/l酸性水解酪蛋白+38g/l蔗糖+5.0g/l琼脂+2.0g/l活性炭,其余为ms培养基的有机物成分,ph为5.9。

(5)试管苗移栽:将培养瓶瓶盖打开并置于自然光照下炼苗8天后,将试管苗从培养瓶中取出,洗掉根部培养基,栽入由泥炭土和松树皮2:3混合成的基质中并按常规的大田栽培管理,乌蔹莓成活率达98%。

上述(2)~(4)各步骤中的培养条件均为:培养温度28℃,每天光照15小时,光照强度1600lx。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