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486160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棉花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棉花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一般在1%-10%之间,这不利于棉花种质资源保存和育种材料的纯化。通过自交方式可以避免异花授粉,目前科研与生产中常见的有胶粘法、线束法、套环法、钳夹法等。

胶粘法常用油漆粘性封闭棉花的花朵花冠,油漆用量难以控制,油漆用量小则不能完全粘住花冠则封花不彻底,出现假自交铃;用量大则会流入花器内部,伤害棉花子房,导致幼铃脱落。在花苞上涂油漆,花苞易晃动,操作较慢,效率较低;线束法操作难度较高,技术不易掌握,线束不牢,易出现假自交铃;线束太紧,不利于花药彭大散粉,影响柱头授粉,非熟练工易伤害花朵,效率低;套环法,铁环制作不易,费时费工,成本高,铁环放在一起,易串在一起,取用不方便,铁环坠地也会污染土壤;钳夹法夹子夹得太紧不利于花药彭大散粉,夹得太松,夹子会掉落,出现假自交铃,成铃率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棉花自交方法存在成铃率低、成本高、自交育种效率较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棉花自交方法存在成铃率低、成本高、自交育种效率较低的问题,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棉花试验地点的播种面积,每个试验地点只种植一种棉花品种,距离试验地点5km之内的范围无其他棉花品种种植;

s2,采用棉花“成蕾套袋法”棉花套袋自交育种,具体操作为:对成蕾和未开放的花苞用自封塑料袋进行套袋,在花柄处封紧袋口;第3日对每个有套袋的花朵进行鉴定,如果自封塑料袋中的花朵花瓣的颜色变成红色,表明该朵花已自交授粉,对自交成功的花朵蕾铃进行标记;

s3,取下自交成功的花朵上的自封塑料袋,并将自封塑料袋移至下一个次日即将开放花苞或成蕾上,再次进行套袋,在花柄处封紧袋口;

s4,重复s3,直至试验地点上所有的成蕾和未开放的花苞完成套袋自交工作,收回所有的自封塑料袋;

s5,自交种子的收摘:正常田间管理,待棉铃成熟后,仅收获有标记的铃。

优选的,上述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s2中,对成蕾和未开放的花苞用自封塑料袋进行套袋的时间为当天15:00至次日早晨7:00之间。

优选的,上述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s2中,自封塑料袋的规格为:14cm×20cm。

优选的,上述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s2中,采用红色的线对自交成功的花朵蕾铃进行标记。

优选的,上述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s2中,在做棉花套袋自交育种之前,对试验地点的棉花进行病株和杂株的拔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成蕾套袋法”只对成蕾和即将开放的花朵进行套袋,可以避免对花朵和子房的伤害,自交成铃率高,成本低,易于操作,扩大工作时间范围,降低劳动强度,节约成本,提高自交成铃效率。

(2)将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隔离繁殖,防止棉花其他品种的异花授粉。

(3)棉花做杂交试验的操作时间范围扩大,目前的自交方法中,仅每天下午可以做试验,本发明将操作时间时间增加到每天的早晨也可以做,应该在棉花的花朵花冠未张开开放之前,大约早晨7点之前,夏天早晨天气凉爽,劳动强度降低。

(4)花朵自交成功后再用红色的线拴住铃柄作为标记,收获时红色线在田间最为显眼,容易识别自交铃,这样能够确保所收获的自交铃的百分率达到1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理解为本发明的限制。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试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操作,由于不涉及发明点,故不对其步骤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所需要的棉花自交种子数量,确定棉花试验地点的播种面积为2亩,每个试验地点只种植一种棉花品种,将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隔离繁殖,距离试验地点5km之内的范围无其他棉花品种种植,防止棉花其他品种的异花授粉;

s3,在做棉花套袋自交育种之前,对试验地点的棉花进行病株和杂株的拔除;

采用棉花“成蕾套袋法”棉花自交育种,“成蕾”指第二天可以开花的蕾,具体操作为:当天15:00(包括15:00)至当天19:00(包括19:00)之间对成蕾和未开放的花朵用自封塑料袋进行套袋,自封塑料袋的规格为14cm×20cm,在花柄处封紧袋口,封闭花朵的花冠;第3日(第3日时,99%以上的成蕾和花苞已经开放,变成花朵)对每个有套袋的花朵进行鉴定,如果自封塑料袋中的花朵花瓣的颜色变成红色,表明该朵花已自交授粉,对自交成功的花朵蕾铃铃柄用红色的线拴住铃柄作为标记;

s3,取下自交成功的花朵上的自封塑料袋,并将自封塑料袋移至下一个次日即将开放花苞或次日即将开放成蕾上,再次进行套袋,在花柄处封紧袋口;

s4,重复s3,直至试验地点上所有的成蕾和未开放的花苞完成套袋自交工作,实现自封塑料袋的多次使用,套袋自交工作结束后,收回所有的自封塑料袋,防止塑料污染土壤。

s5,自交种子的收摘:正常田间管理,待棉铃成熟后,仅收摘铃柄拴有红色线的铃,对品种质量或者纯度有怀疑的自交铃不予收摘,确保所收获的自交铃的百分率达到100%,至此完成育种工作。

实施例2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棉花高效自交育种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所需要的棉花自交种子数量,确定棉花试验地点的播种面积为1亩,每个试验地点只种植一种棉花品种,将棉花种质资源进行隔离繁殖,距离试验地点5km之内的范围无其他棉花品种种植,防止棉花其他品种的异花授粉;

s3,在棉花套袋自交育种之前,对试验地点的棉花进行病株和杂株的拔除;

采用棉花“成蕾套袋法”棉花自交育种,“成蕾”指第二天可以开花的蕾,具体操作为:当天20:00(包括7:00)至次日7:00(包括7:00)之间对成蕾和未开放的花朵用自封塑料袋进行套袋,自封塑料袋的规格为14cm×20cm,在花柄处封紧袋口,封闭花朵的花冠;第3日(第3日时,99%以上的成蕾和花苞已经开放,变成花朵)对每个有套袋的花朵进行鉴定,如果自封塑料袋中的花朵花瓣的颜色变成红色,表明该朵花已自交授粉,对自交成功的花朵蕾铃铃柄用红色的线拴住铃柄作为标记;

s3,取下自交成功的花朵蕾铃上的自封塑料袋,并将自封塑料袋移至下一个次日即将开放花苞或次日即将开放成蕾上,再次进行套袋,在花柄处封紧袋口;

s4,重复s3,直至试验地点上所有的成蕾和未开放的花苞完成套袋自交工作,实现自封塑料袋的多次使用,套袋自交工作结束后,收回所有的自封塑料袋,防止塑料污染土壤。

s5,自交种子的收摘:正常田间管理,待棉铃成熟后,仅收摘铃柄拴有红色线的铃,对品种质量或者纯度有怀疑的自交铃不予收摘,确保所收获的自交铃的百分率达到100%,至此完成育种工作。

本发明经过2014年至2016年的多年试验,比较了“成蕾套袋法”与其他方法,以获得的自交铃的个数为产品,评价“成蕾套袋法”的自交育种效率,试验数据结果如表1-表3所示。其中,表1是2014年试验结果,表1中数据为每人每小时平均数字,将“成蕾套袋法”与分别与线束法、套环法、胶粘法、钳夹法相比,人工工作效率、成铃个数、自交铃个数均有所提高,操作难度明显降低;“成蕾套袋法”与分别与线束法、套环法、胶粘法、钳夹法相比,自交成铃育成分别提高了250%、150%、87.5%和38.1%。

表2是2015年试验结果,表2中数据为每人每小时平均数字,套环法由于成本高且操作不便,故删除掉;将“成蕾套袋法”与分别与线束法、胶粘法、钳夹法相比,人工工作效率、成铃个数、自交铃个数均有所提高,操作难度明显降低;“成蕾套袋法”与分别与线束法、胶粘法、钳夹法相比,自交成铃育成分别提高了248.3%、89.5%和35.0%。

表3是2016年试验结果,表3中数据为每人每小时平均数字,其中,套环法、钳夹法因为有缺点而删除掉;将“成蕾套袋法”与分别与线束法、胶粘法相比,人工工作效率、成铃个数、自交铃个数均有所提高,操作难度明显降低;“成蕾套袋法”与分别与线束法、胶粘法相比,自交成铃育成分别提高了206%和69.8%。

表12014年试验结果

表22015年试验结果

表32016年试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防止赘述,本发明的描述了优选的实施例1及效果,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