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0967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窗口,具体涉及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



背景技术:

随着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乙烯、聚乙烯的产生,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日本及欧美国家于50年代初期应用温室薄膜覆盖温床获得成功,随后又覆盖小棚及温室也获得良好效果。我国于1955年秋引进聚氯乙烯农用薄膜,首先在北京用于小棚覆盖蔬菜,获得了早熟增产的效果。大棚原是蔬菜生产的专用设备,随着生产的发展大棚的应用越加广泛。当前大棚已用于盆花及切花栽培;果树生产用于栽培葡萄、草莓、西瓜、甜瓜、桃及柑桔等;林业生产用于林木育苗、观赏树木的培养等;养殖业用于养蚕、养鸡、养牛、养猪、鱼及鱼苗等。

由于大棚的封闭式结构导致只能通过浇水人工灌溉,而在雷雨天时,雨水中含氮量较高,对部分植物的根系有很好的帮助,如何将雨水导入大棚内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与不足,提供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便于有选择性的向大棚内提供含氮的天然雨水。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包括窗口a、窗口b、灌溉埋管、大棚、支架;所述窗口a和窗口b的形状均为槽形,并且所述窗口a和窗口b均槽口向上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所述窗口a和窗口b的底部均设有开孔;所述灌溉埋管的表面设有若干洒水口,该灌溉埋管的两端均有弯曲并埋在土壤中,一端弯曲度为90°且与窗口b的开孔连接,所述灌溉埋管另一端弯曲度为30°且与窗口a的开孔连接;所述支架一端连接在大棚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土壤。当有雨水时,会汇集到窗口a和窗b处,通过灌溉埋管将雨水灌溉到大棚内的土壤中。

进一步的,所述窗口a位于土壤的表面之上;所述窗口b本体的一半埋入土壤中,且该窗口b的槽内设置有水泵。

进一步的,还包括通风风扇,所述通风风扇设置在大棚的棚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设置在大棚的棚壁上。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栏,所述防护栏设置在大棚内部的土壤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结构简单,好安装;

2、本发明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节约水资源;

3、本发明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有效利用天然雨水,绿色健康。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

本技术:
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部分的名称:

1-窗口a,2-窗口b,3-灌溉埋管,4-大棚,5-支架,6-防护栏,7-通风风扇,8-通风口,9-土壤。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包括窗口a1、窗口b3、灌溉埋管2、大棚4、支架5;所述窗口a1和窗口b3的形状均为槽形,并且所述窗口a1和窗口b3均槽口向上设置在大棚4的两侧,所述窗口a1和窗口b3的底部均设有开孔;所述灌溉埋管2的表面设有若干洒水口,该灌溉埋管2的两端均有弯曲并埋在土壤9中,一端弯曲度为90°且与窗口b3的开孔连接,所述灌溉埋管2另一端弯曲度为30°且与窗口a1的开孔连接;所述支架5一端连接在大棚4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土壤9。当有雨水时,会汇集到窗口a1和窗b1处,通过灌溉埋管2将雨水灌溉到大棚4内的土壤9中。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窗口a1位于土壤9的表面之上;所述窗口b3本体的一半埋入土壤9中,且该窗口b3的槽内设置有水泵,水泵有用没有雨水时的日常灌溉,以及对灌溉埋管2的清洗。

还包括通风风扇7,所述通风风扇7设置在大棚4的棚壁上。

还包括通风口8,所述通风口8设置在大棚4的棚壁上。

还包括防护栏6,所述防护栏6设置在大棚4内部的土壤9上。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棚窗口雨水补偿器,包括窗口A、窗口B、灌溉埋管、大棚、支架;所述窗口A和窗口B的形状均为槽形,并且所述窗口A和窗口B均槽口向上设置在大棚的两侧,所述窗口A和窗口B的底部均设有开孔;所述灌溉埋管的表面设有若干洒水口,该灌溉埋管的两端均有弯曲并埋在土壤中,一端弯曲度为90°且与窗口B的开孔连接,所述灌溉埋管另一端弯曲度为30°且与窗口A的开孔连接;所述支架一端连接在大棚的中部,另一端连接土壤。当有雨水时,会汇集到窗口A和窗B处,通过灌溉埋管将雨水灌溉到大棚内的土壤中。

技术研发人员:江云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新津牧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1.15
技术公布日:2018.02.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