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收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760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水稻收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用收割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稻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具有24条染色体,所结子实即稻谷,去壳后称大米或米。世界上接近一半的人食用大米,大米的食用方法主要是煮熟后得到的米饭,除此之外吃法还有粥、米饼、米糕和米线等,水稻除可以直接食用外,还可进行酿造制成米酒和米醋。此外,水稻的壳又称为米糠,米糠可制成糖、喂食动物等,水稻的秸秆又可制成肥料,用作家畜圈舍的垫料等,总之水稻全身都可以有很好的用处。

到了秋季是水稻的收割季节,在一些地势平坦的地区,目前收割水稻都采用大型机械,但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例如贵州地区的喀斯特地形,就不便于使用大型水稻收割机械,所以目前,在这些地区基本都还是农民蹲下或弯腰使用镰刀将水稻割下,然后堆放在旁边,堆放一定量后,再使用倒梯台形的大型木质容器,手持一把水稻在容器的壁上频繁的摔打,这样使得水稻上的谷子落到容器中,这是传统的收割方式,使用的劳动力极大,而且效率很低,这这对农民的腰椎有及其大的伤害,时间久的还可能患腰椎疾病。

对于上述问题,现在已有一种小型的收割机,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212676u的一种新型水稻收割装置,包括电机槽、电机、刀具、外壳、电机、运输带、腰带、转盘、电机、电机支架、连接杆、挡板、收集槽和支架,其特征在于:电机槽设置在外壳下端,电机设置在电机槽内,电机与刀具配合,电机支架设置在外壳上端,电机设置在电机支架上,电机与转盘配合,挡板设置在转盘下端,腰带设置在外壳的侧面,电机固定在外壳内侧,电机通过转轴与运输带配合,连接杆设置在外壳之间,收集槽设置在外壳后端,并且收集槽设置在运输带下方,运输带通过支架固定在外壳内部。该专利的使用原理及效果是,使用时,将腰带挂在两个农民的腰上,将外壳之间的空隙对准水稻,然后电机带动刀具高速转动,同时让电机带动运输带运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进而带动挡板运动,全部工作后,工人向前移动,刀具将水稻从根部切断,同时挡板带动切割后的水稻上端向运输带的方向倾倒,运输带将水稻运送至收集槽中,待收集槽收满后,停止工作,然后将收集槽内水稻取出打捆,然后继续工作即可。

但是该专利在实施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因为每一颗水稻上接的谷子的量有悬殊,当一些茂盛的水稻被刀具割下后,重心可能发生偏移,这样的情况下,挡板很难带动茂盛的水稻上端向运输带的方向倾倒,很容易从侧面倾倒,这样就达不到运输收集的目的。2、切割后的水稻不能及时的将水稻上的谷子弄下来,后续还需要人工进行该操作,增加了采收的工序,延长了完成采收的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水稻收割装置,以解决现有新型水稻收割装置存在水稻收集不完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基础技术方案:水稻收割装置,包括箱体,箱体上设有开口,箱体内设有切割机构和用于转运被切割水稻的运输机构,切割机构与开口相邻;切割机构包括刀片和电机槽,电机槽内设有切割电机,所述切割电机的输出轴竖直设置,所述刀片为镰刀状,刀片一端的端部与切割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切割机构还包括助推轴和助推电机,所述助推轴位于切割电机的上方,助推轴包括端部转动连接在箱体侧壁的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与助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周均设有若干片助推叶片。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是:启动切割电机,因为切割电机的输出轴竖直设置,而且刀片的一端连接在切割电机的输出轴上,所以切割电机可以带动刀片水平转动。再因为刀片是镰刀状,则刀刃位于内凹的一侧,刀片转动的过程中,镰刀状的刀片会伸出开口,集中的勾拢一束水稻,然后随着刀片的继续转动,给水稻更强的牵引力,然后在刀刃的作用下将勾住的一束水稻切割断裂。

助推轴设置在切割电机的上方,而且助推轴的外周均设有若干的助推叶片,在助推电机的带动下,使得若干的助推叶片随着助推轴转动,在此过程中,使得刀片的运作和助推叶片的运作同步,经刀片切割后的水稻秸秆会有部分贴附在刀片上,而随着刀片的旋转,最终将切割后的水稻带到助推轴的下方,助推叶片给被切割下来的水稻的秸秆施加压力而推进秸秆向运输机构转移。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方案中,由于助推叶片和刀片在上下方正对时,两者运动的方向是趋近一致的,而被切割下来的一束水稻会在惯性作用下,结合稻穗的重力而仅向背对水稻收割装置的方向倾倒,水稻的秸秆会贴附在刀片上,随着刀片的继续转动,当转动到助推叶片下方时,就可受到助推叶片和刀片两者的夹持作用,而被牢固的挤压在助推叶片和刀片之间,随着助推叶片和刀片进一步的继续运动而被转移到运输结构内,这样就克服了现有收割装置中存在水稻侧倾而不能被顺利推送到运输机构的技术问题。

以下是对上述基础方案的优化:

优化方案一,基于技术技术方案:所述运输机构包括承载输送带和用于给水稻的秸秆施加压力的压力输送带;压力输送带和承载输送带上均设有若干输送辊;承载输送带上的若干所述输送辊之间设有避让稻穗垂下的缺口,承载输送带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设有若干用于将谷子从稻穗上脱落的分离轴,若干所述分离轴在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分离轴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周均设有若干脱落爪,第二转轴连接有分离电机。

公知的输送带是循环运作的,位于上方时主要是承载物体,将物体运输到目的地后,再转运到下方进而巡回到输送带进料端,整条输送带的每个部分都在上下不断的循环。在本方案中的前进面是指输送带位于上方的部分,巡回面是指输送带位于下方的部分。

本优化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使承载输送带的前进面向远离切割机构的方向传运,使得压力输送带和承载输送带的运输方向相反,随着压力输送带和承载输送带的循环传送,切割下料的水稻可以被推送到压力输送带和承载输送带之间,压力输送带和承载输送带上的输送辊对秸秆进行夹持,而稻穗则在重力作用下在进入输送机构时便向下垂,因为承载输送带上的若干输送辊之间设有避让稻穗垂下的缺口,进而稻穗可以通过缺口下垂到承载输送带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在装置运行的同时启动分离电机,带动分离轴转动,进而使得脱落爪转动,这样的配合下,从缺口进入承载输送带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稻穗便会被脱落爪不断的撞击,使得稻穗上的谷子落下,最终被输送出去的就剩下稻草。

该优化方案在达到水稻收割的同时,实现了谷子从水稻秸秆上的脱落,缩短了稻谷的采收工序,提高了采收效率。

优化方案二,基于优化方案一:所述承载输送带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还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靠近承载输送带的输出端,导向板沿承载输送带的输出端向下倾斜。随着谷子从稻穗上的不断脱离,稻草的重量越来越轻,之前的稻穗部分会逐渐上扬,为了能够促进最终的稻草顺利被输送出运输机构,本方案中的导向板可以对稻草起到导向和支撑的作用,避免稻草遗留在前进面的下方。

优化方案三,基于上述各方案之一:所述刀片的上表面设有支撑水稻秸秆部分的凸条。凸条的设置可以使被切割下的水稻的秸秆上远离稻穗的一端翘起,避免进入输送机构后,秸秆从缺口进入到承载输送带的前进面的下方而使得有部分水稻的稻草不能被转出。

优化方案四,基于优化方案三:所述助推叶片为弯弧状,助推叶片的外凸面与水稻接触。弯弧状的助推叶片可以增大助推叶片与水稻的接触面积,随着助推叶片的转动,相对直线型的助推叶片而言,在较长的时间内助推叶片都会与秸秆接触,延长了助推的时间,进而更有助于对水稻的推送,避免助推时间过短而存在部分水稻要在后一束水稻的推动下才能继续向前,延长转运时间,使得转运效率变低的技术问题。

优化方案五,基于优化方案四:所述箱体的侧壁设有用于避让刀片的避让缺口。因为本发明中的刀片是一端的端部连接在切割电机的输出轴上的,在刀片的大小尺寸不变的情况下,这样的设置与不连接在端部的相比,会延长刀片圆周运动的直径,进而就要将箱体位于刀片附近的部分的尺寸做大,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装置的结构不太紧凑,占地较大,所以在箱体的侧壁设置避让刀片的避让口就可以避免将箱体的尺寸增大,刀片可以从避让口转出,只要位于刀片周围的部分能够容纳下刀片即可。

优化方案六,基于优化方案五:所述水稻收割装置还包括秸秆收集箱,所述秸秆收集箱位于承载输送带的输出端。该设置主要是集中收集已经脱离谷子后的秸秆,避免洒落在稻田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水稻收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水稻收割装置中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驾驶室1、箱体2、避让缺口201、开口202、扶梯3、谷子收集箱4、稻草收集箱5、牵引轴601、轮胎602、助推叶片701、第一转轴702、凸条703、刀片704、压力输送带801、输送辊802、承载输送带803、第二转轴901、脱落爪902、导向板10。

如附图1所示:水稻收割装置,包括箱体2和驾驶机构,箱体2上设有供水稻进入其中的开口202;箱体2内设有切割机构和用于转运被切割水稻的运输机构,箱体2远离切割机构的一端连接有稻草收集箱5,运输机构的下方设有谷子收集箱4。

驾驶机构包括行走驱动组和驾驶室1,驾驶室1设置在箱体2的顶部,并位于切割机构的上方,行走驱动组包括牵引轴601、驱动牵引轴601转动的驱动电机,牵引轴601有三根,每根牵引轴601的两端连接有轮胎602。箱体2的旁侧设有扶梯3,以供攀爬进入驾驶室1进行操作。

如图2所示,切割机构包括刀片704和电机槽,电机槽内设有切割电机,切割电机的输出轴竖直设置,刀片704为镰刀状,刀片704的上表面设有凸条703,凸条703的形状与刀片704形似;刀片704一端的端部与切割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箱体2的侧壁设有用于避让刀片704的避让缺口201;切割机构还包括助推轴和助推电机,助推轴位于切割电机的上方,助推轴包括端部转动连接在箱体2侧壁的第一转轴702,第一转轴702与助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转轴702的外周均设有五片助推叶片701,助推叶片701为弯弧状,助推叶片701的外凸面与水稻接触,助推叶片70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转轴702的轴向平行。

如图3所示,运输机构包括承载输送带803和用于给水稻的秸秆施加压力的压力输送带801;压力输送带801和承载输送带803上均设有若干个输送辊802;承载输送带803上的输送辊802之间设有避让稻穗垂下的缺口,承载输送带803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设有若干用于将谷子从稻穗上脱落下来的分离轴,分离轴在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分离轴包括第二转轴901,第二转轴901的外周均设有若干脱落爪902,第二转轴901连接有分离电机,承载输送带803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还设有导向板10,导向板10靠近承载输送带803的输出端,导向板10沿承载输送带803的输出端向下倾斜。

启动切割电机,切割电机可以带动刀片704水平转动。刀片704的刀刃位于内凹的一侧,刀片704转动的过程中,镰刀状的刀片704会伸出开口202,集中的勾拢一束水稻,然后随着刀片704的继续转动,给水稻更强的牵引力,然后在刀刃的作用下将勾住的一束水稻切割断裂。

助推轴设置在切割电机的上方,而且助推轴的外周均设有若干的助推叶片701,在助推电机的带动下,使得若干的助推叶片701随着助推轴转动,在此过程中,使得刀片704的运作和助推叶片701的运作同步,经刀片704切割后的水稻秸秆会有部分贴附在刀片704上,而随着刀片704的旋转,最终将切割后的水稻带到助推轴的下方,助推叶片701给被切割下来的水稻的秸秆施加压力而推进秸秆向运输机构转移。

切割下料的水稻可以被推送到压力输送带801和承载输送带803之间,压力输送带801和承载输送带803上的输送辊802对秸秆进行夹持,而稻穗则在重力作用下在进入输送机构时便向下垂,因为承载输送带803上的若干输送辊802之间设有避让稻穗垂下的缺口,进而稻穗可以通过缺口下垂到承载输送带803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

在装置运行的同时启动分离电机,带动分离轴转动,进而使得脱落爪902转动,这样的配合下,从缺口进入承载输送带803的前进面和巡回面之间稻穗便会被脱落爪902不断的撞击,使得稻穗上的谷子落下,最终被输送出去的就剩下稻草。稻草最终进入稻草收集箱5进行收集,谷子落入谷子收集箱4集中收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