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0756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



背景技术:

对于有较长茎秆的农作物,在成熟收割后需要将长在地里的茎秆(如:烟草的烟草、玉米、大豆和油菜等的茎秆)拔起,以利于土壤清理(例如:清理后形成水田,人工插秧)和避免大量根系腐烂过程形成病毒,避免相关害虫借助茎秆生长繁殖和越冬。

现有的拨秆机的一种工作方式为掘蔸式,具体步骤为:先用机身将烟秆压倒,然后用一双对向并向上旋转的刀具将垅埂及烟秆根系一起打松。此方法弊病有三:

一、因垅埂体积和硬度大,故需耗大量动力,所以不能小型化;

二、茎秆掘起后全部沿行进方向倒伏且茎秆中部以上先倒后掘常被泥土覆盖,需人工收集且给人工收集带来难度,如不及时收集遇下雨后难度更大;

三、先压倒再掘松的方式几乎无法实现自动收集茎秆;

另一种为链条对夹式,该方式体积庞大、能耗高、转向不便且无法将茎秆拔尽,有残留的根系。

总之,现有的拔秆装置要么体积庞大,不适合南方的坡地,要么只能将农作物茎秆的根系打松并压倒,无法对根系松动后的农作物茎秆实现真正的自动拔起,或者拔起后有大量根系残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拔秆装置及拔秆农用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自动将农作物茎秆拔起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拔秆装置,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所述第一主轴上形成有以第一主轴为转轴的螺旋结构以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一齿片,每列第一齿片中的相邻两个第一齿片间形成有使螺旋结构通过的第一间隙,所述第二主轴上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二齿片,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齿片宽度和第二齿片宽度之和,每列第二齿片中的相邻两个第二齿片间形成有在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反向旋转时用于使所述螺旋结构通过的第二间隙。

其中,所述第一主轴形成有四列第一齿片,四列第一齿片沿第一主轴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第二主轴形成有四列第二齿片,四列第二齿片沿第二主轴周向均匀分布。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拔秆农用机,包括:车体、动力机构、安装在车体前端的犁铧和上述的拔秆装置,所述拔秆装置的第一主轴的轴线方向保持与车体直线前进方向一致,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旋转,所述犁铧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拔秆装置下方,且沿车体前端方向伸出所述拔秆装置。

其中,所述车体前端且位于所述拔秆装置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导入农作物茎秆的导入结构。

其中,所述导入结构包括两个导入片,两个导入片呈八字结构,八字结构的小口端与拔秆装置的前端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车体上位于所述拔秆装置的后端设有用于将拔起的农作物茎秆的导出车体外的导出槽。

其中,所述车体上在所述导出槽出口端设有储料槽。

本发明的拔秆装置的第一主轴上设有螺旋结构,且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上均设有齿片,螺旋结构在齿片间隙之间旋转,齿片、齿片间隙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将根系松动后倒在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之间的农作物茎秆咬住并随着螺旋结构旋转向后拉,从而将农作物茎秆从地里自动拔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拔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拔秆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图1的拔秆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拔秆农用机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拔秆农用机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拔秆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第一主轴1上形成有以第一主轴1为转轴的螺旋结构3以及沿轴线方向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一齿片41,每列第一齿片41中的相邻两个第一齿片41间形成有使螺旋结构3通过的第一间隙51。第二主轴2上形成有至少两列第二齿片42,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齿片41宽度和第二齿片42宽度之和(此处宽度为第一齿片41和第二齿片42沿各自主轴径向方向的宽度),每列第二齿片42中的相邻两个第二齿片42间形成有在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反向旋转时用于使螺旋结构3通过的第二间隙52。

本实施例的拔秆装置的第一主轴1上设有螺旋结构3,且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上均设有齿片,螺旋结构3在齿片间隙之间旋转,齿片、齿片间隙和螺旋结构3共同作用将根系松动后倒在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之间的农作物茎秆咬住并随着螺旋结构3旋转向后拉,从而将农作物茎秆从地里自动拔起。

每个主轴上的齿片列数越多,咬合点越多,越不打滑,这样茎秆拔起上升太快,以至于茎秆在还没被螺旋结构3输送到后端时,直径较大的地下根系部分快速上升至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之间造成两个主轴卡死无法运行,而且结构越复杂。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轴1形成有四列第一齿片41,四列第一齿片41沿第一主轴1周向均匀分布,第二主轴2形成有四列第二齿片42,四列第二齿片42沿第二主轴2周向均匀分布,既保证能够紧咬合,茎秆上升时有合适的上升速度,两个主轴也不会卡死,适合大多数农作物茎秆的拔起,而且整体也结构也相对简洁。

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拔秆农用机如图4和5所示,包括:车体100、动力机构、安装在车体100前端的犁铧300和上述的拔秆装置200,拔秆装置200如图1~3所示,其第一主轴1的轴线方向保持与车体100直线前进方向一致,动力机构驱动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旋转,犁铧300位于拔秆装置200下方,且在车体100前端伸出拔秆装置200,犁铧300可拆卸地安装在拔秆装置200下方。

动力机构和现有的农用机类似,包括:发动机500和变速箱600,既为车体100的行走机构700提供动力,又为农用机上的农机设备提供动力,本实施例中为拔秆装置200的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提供旋转动力即可,使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反向旋转,如图3中虚线箭头所示。车体前进时,车体100前方的限深轮800限制犁铧300与地面的深度,犁铧300将农作物茎秆根部铲松,铲松后由于车体1持续向前移动,那么茎秆则向后倒在拔秆装置200的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之间,从而将农作物茎秆自动拔起。由于犁铧300采用可拆卸地安装方式,在农作物根系本身松动的情况下(例如:土质疏松,或某些农作物的根系本身不发达)可以拆掉犁铧300不用。

犁铧300可伸缩地安装在车体100前端,沿车体100表面垂直方向可伸缩,以便根据农作物根系调整挖掘深度。具体地,可将犁铧300尾部安装在滑套内上下调,也可以以尾部为绞点调仰角。

车体100前端且位于拔秆装置200的前端安装有用于导入农作物茎秆的导入结构,防止农作物茎秆向侧面歪倒,而无法被拔起。

本实施例中,导入结构包括两个导入片400,两个导入片400呈八字结构,八字结构的小口端与拔秆装置200的前端相对设置,组成八字结构的两个导入片400从侧面挡住了农作物茎秆,随着车体100的前进,农作物茎秆被导入到拔秆装置200的第一主轴1和第二主轴2之间。

车体100上位于拔秆装置200的后端设有用于将拔起的农作物茎秆的导出车体外的导出槽900。螺旋结构3将拔起的农作物茎秆向后从导出槽900,如图5所示,导出的农作物茎秆从车体100侧面输出,沿行间堆积,也方便人工最后的收集。

本实施例中,车体100上在导出槽出口端设有储料槽(图中未示出),储料槽用于暂存导出槽900导出的农作物茎秆,最后工人只需要将储料槽中的茎秆打捆运到其它地方,不需要从行间上收集,节省了劳动力。储料槽和车体100可拆卸连接,方便机体存放与运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