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961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化合物组合及其应用,还含有农药助剂。



背景技术:

吡唑醚菌酯(pyraclostrobin)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在细胞色素bcl合成中阻止电子转移。

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为n-糖甙类抗生素,能够抗革兰氏阳性,阴性细菌,分枝杆菌,酵母菌及丝状真菌。

噻虫嗪(thiamethoxam)属烟碱类化合物,是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的作用体,干扰害虫运动神经系统使化学信号传递失灵。

影响种子和/或由该种子长成的植株的根、枝和叶正常生长的病害虫害种类繁多,施用种子处理农用化学品是保护种子和/或由该种子长成的植株的根、枝和叶免受害虫和病原物的危害最有效的化学手段之一;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使种子和/或由该种子长成的植株的根、枝和叶免受害虫和病原物的危害是一个良好的解决方法;但是,目前开发一个新农药需要筛选上万个化合物,耗资1.2-1.5亿美元,开发周期为5-10年,很难赶的上病虫害产生抗药性的速度;其他的方法如作物布局调整、不同农药轮换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起到明显的效果。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三者作用机理不同,防治谱不尽相同,单剂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用量越来越大,防治谱较窄,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吡唑醚菌酯与中生菌素、吡唑醚菌酯和噻虫嗪二元混用也存在和单剂单独使用类似的问题,尽管有所改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迫切需要新型复配农用化学品的出现。

本发明人对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二元混配,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三元混配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二元混配,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混配对靶标病害防效的观察值大于理论预测值,出人意料的表现为协同增效响应,同时增加辅助成分后对靶标病害防治效果的观察值大于理论值,出人意料的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

本发明具备工业化应用的前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赋型为悬浮剂种衣剂、种子处理干拌粉剂等便于农业上使用的剂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该方法包括农药有效成分组合其及应用,由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三者组合,组合物进行马铃薯种子处理。本发明具有预料不到的增效作用,提高了使用效果,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实际产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由有效成分由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二者组合,中生菌素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为1-10:1-60;或有效成分由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三者组合,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的重量比例为1-30:1-30:1-60;

组合物可以采用现有的农药工艺技术制备成直接使用的剂型,包括种子处理悬浮剂、悬浮种衣剂、种子处理微囊悬浮剂、干拌种剂、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中的一种;

所述的助剂含有分散剂、崩解剂、润湿剂、固体载体或液体载体、增稠剂、防冻剂、包膜剂、着色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种子处理悬浮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吡唑醚菌酯0.1~40%,中生菌素0.1~10%、噻虫嗪0.2~6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50%,分散剂0.2~19%、湿润剂0.2~12%、消泡剂0.1~3%、增稠剂0.1~3%、防冻剂0.1~5%、包膜剂0.1~10%、着色剂0.1~5%,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种子处理悬浮剂。

所述悬浮种衣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吡唑醚菌酯0.1~40%,中生菌素0.1~10%、噻虫嗪0.2~6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50%,分散剂0.2~19%、湿润剂0.2~12%、增稠剂0.1~3%、消泡剂0.1~3%、防冻剂0.1~5%、包膜剂0.1~10%、着色剂0.1~5%,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悬浮种衣剂。

所述干拌种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吡唑醚菌酯0.5~80%,中生菌素0.1~10%、噻虫嗪0.2~6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90%,分散剂0.1~20%、湿润剂0.1~20%、着色剂0.1~5%,固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干拌种剂。

所述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吡唑醚菌酯0.5~80%,中生菌素0.1~10%、噻虫嗪0.2~6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90%,分散剂0.1~20%、湿润剂0.1~20%、着色剂0.1~5%,固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所述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剂型按重量百分数组成为:吡唑醚菌酯0.5~80%,中生菌素0.1~10%、噻虫嗪0.2~60%、有效成分总含量不大于90%,分散剂0.1~20%、湿润剂0.1~20%、着色剂0.1~5%,固体载体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制得相应重量百分含量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所述着色剂又称警色剂,可以提高悬浮种衣剂的使用安全,其中所述着色剂优选为碱性玫瑰精、水性玫红、酸性大红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消泡剂可以是硅酮类化合物、环氧大豆油、甲醇、硅油、脂肪醇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防冻剂可以是甘油、丙二醇、二甘醇、尿素、甘油-乙醚双甘醇、无机盐等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湿润剂可以是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丁基萘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茶枯粉、皂角粉、无患子粉、缩合磷酸盐、硫酸盐、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分散剂可以是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对甲氧基脂肪酰胺基苯磺酸、木质素磺酸盐、聚羧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崩解剂可以是羧甲基淀粉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交联聚维酮、壳聚糖、海藻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尿素、硫酸铵、膨润土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的增稠剂可以是聚乙酸乙烯酯、黄原胶、明胶、阿拉伯树胶、硅酸镁铝、酚醛树脂、羟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的固体载体可以是轻质碳酸钙、陶土、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白炭黑、粘土、凹凸棒土、滑石粉、石英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成膜剂可以是成膜剂853、阿拉伯胶、动物胶、果胶、黄原胶、甲基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钠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去离子水为工业化去离子水。

所述的粘结剂可以是蔗糖、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钠、羧甲基纤维素钙、羧丙基纤维素、糊精、淀粉糊精、聚乙烯吡咯烷酮、粘性高岭土、石蜡、松香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固体酸可以是柠檬酸、琥珀酸、马来酸、富马酸、酒石酸、草酸、丙二酸、苹果酸、丁二酸、已二酸、硼酸、磷酸、苯甲酸、氨基磺酸、水杨酸、谷氨酸、苯乙酸、烟酸或山梨酸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所述的流动调节剂可以是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硬脂酸钡、二氧化钛、滑石粉、十二烷基硫酸镁、聚山梨酸酯、麦子淀粉或苯甲酸钠等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本发明组合物用于种子处理,施用种子处理保护种子和/或使得种子长成的植株的根、枝和叶免受害虫和病原物的危害;用没有交互抗性的新农药来使种子和/或由该种子长成的植株的根、枝和叶免受害虫和病原物的危害。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具有显著增效作用,提高任意单一/或二者组合使用的效果。

2、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组合物应用于马铃薯种子处理,提高作物抗逆性。

3、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组合物用于马铃薯种子处理,延缓马铃薯病/或虫害抗药性。

4、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组合物用于马铃薯种子处理,大大提高马铃薯产量。

所述的马铃薯病害包括马铃薯病害,包括黑胫病、晚疫病、黑痣病中的一种。

所述的马铃薯病害包括马铃薯虫害,包括蛴螬、金针虫、蚜虫中的一种。

植物耐逆性指植物生长在逆境条件的耐受力,如耐寒性、耐旱性、耐病性、耐高温性、耐水性等。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简洁明了,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描述本发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colby等式用于确定混合物对靶标的期望的作用(colby,s.r.weeds1967,15,20-22.calculationofthesynergisticandantagonisticresponseofherbicidecombinations):

下述等式用于计算含有两种活性成分a和b的混合物的期望活性:

式中:

a=所观测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浓度的活性成分a的功效;

b=所观测到的混合物所用的相同浓度的活性成分b的功效。

当混合物所用浓度活性实际观察值大于期望值时,混合物表现为对靶标病害具有意料不到的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

obs-观测的防治百分数。

exp-colby等式所预期的防治百分数。

ga.i./100kg种子-克活性成分/100千克种子。

表1a和b处理的马铃薯种子播种后30天对马铃薯病害/或虫害的协同防治,a为吡唑醚菌酯3.2ga.i./100kg种子+中生菌素0.8ga.i./100kg种子,b为噻虫嗪。

表2数据显示,a以0.4、4、7、11、110ga.i./100kg种子播种后30天统计对马铃薯蚜虫、马铃薯金针虫、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均为0;a分别以0.4、4、7、11、110ga.i./100kg种子+b以11ga.i./100kg种子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30天统计对马铃薯蚜虫、马铃薯金针虫和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均出人意料,观测值远大于预期值,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a以4ga.i./100kg种子+b以11ga.i./100kg种子增效最大。

表2a和b处理的马铃薯种子播种后50天对马铃薯病害/或虫害的协同防治,a为吡唑醚菌酯3.2ga.i./100kg种子+中生菌素0.8ga.i./100kg种子,b为噻虫嗪。

表2数据显示,b以0.4、4、11、60、240ga.i./100kg种子播种后50天统计对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为0;a分别以4ga.i./100kg种子+b分别以0.4、4、11、20、50ga.i./100kg种子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50天统计对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均出人意料,观测值远大于预期值,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a以4ga.i./100kg种子+b以11ga.i./100kg种子增效最大。

表3中生菌素和噻虫嗪组合处理的马铃薯种子播种后30天对马铃薯病害/或虫害的协同防治。

表3数据显示,中生菌素以0.11、0.55、1.1、11、110ga.i./100kg种子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30天统计对马铃薯蚜虫、马铃薯金针虫和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均为0;中生菌素分别以0.11、0.55、1.1、11、110ga.i./100kg种子+噻虫嗪10ga.i./100kg种子混合使用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30天对马铃薯蚜虫、马铃薯金针虫和马铃薯蛴螬的防治效果均出人意料,观测值远大于预期值,表现为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中生菌素1.1ga.i./100kg种子+噻虫嗪11ga.i./100kg种子增效最大。

表4中生菌素和噻虫嗪组合处理的马铃薯种子播种后50天对马铃薯病害/或虫害的协同防治。

表4数据显示,噻虫嗪以0.4、4、40、80、240ga.i./100kg种子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50天统计对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均为0;中生菌素以2ga.i./100kg种子+噻虫嗪分别以0.4、4、40、80、240ga.i./100kg种子混合使用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50天对马铃薯黑痣病、马铃薯黑胫病、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均出人意料,观测值远大于预期值,表现为协同作用或增效作用,尤其是中生菌素4ga.i./100kg种子+噻虫嗪40ga.i./100kg种子增效最大。

实例施二:

(1)30%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吡唑醚菌酯6.4%,中生菌素1.6%、噻虫嗪22%、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碱性玫瑰精3%,高岭土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制得30%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2)22%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中生菌素2%、噻虫嗪20%、木质素磺酸盐4%、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碱性玫瑰精2.5%,高岭土补足至100%。具体生产步骤为: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机械粉碎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制得22%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

(3)30%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吡唑醚菌酯6.4%,中生菌素1.6%、噻虫嗪22%、聚羧酸盐3%、丁基萘磺酸钠5%、甲醇0.5%、硅酸镁铝0.5%、甘油0.5%、阿拉伯胶2%、碱性玫瑰精2%,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30%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4)22%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中生菌素2%、噻虫嗪20%、聚羧酸盐3%、丁基萘磺酸钠4%、甲醇0.5%、硅酸镁铝0.4%、甘油0.5%、阿拉伯胶1.6%、碱性玫瑰精1.6%,去离子水载体补足至100%。将有效成分和其它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分散、砂磨机中砂磨后,在水系介质中形成高分散、稳定的悬浮体系,制得22%中生菌素·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实施例三:药效试验

根据农民马铃薯常规种植方法,采用本发明进行马铃薯种薯处理,试验方法参考gbt17980.28-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

表5本发明处理马铃薯种子,播种后40d对马铃薯生长健康及产量统计。

表5数据显示,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三元组合对马铃薯种子处理,马铃薯的出苗率、病情指数和虫情指数显著优于其单一使用或任意二元组合,提高了使用效果,增加作物产量;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二元组合对马铃薯种子处理,马铃薯的出苗率、病情指数和虫情指数显著优于其单一使用,提高了使用效果,增加作物产量。

实施例四:药效试验

采用本发明用于马铃薯种子处理,在工人气候室种植,测定马铃薯在不利生长环境中的产量。

表6本发明处理马铃薯种子,不同气温环境种植马铃薯产量统计。

由表6数据显示,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三元组合对马铃薯种子处理,马铃薯生长耐低温、耐高温环境显著优于其单一使用或任意二元组合;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二元组合对马铃薯种子处理,马铃薯生长耐低温、耐高温环境显著优于其单一使用,提高了使用效果,增加作物产量。

表7本发明处理马铃薯种子,不同土壤湿度环境生长对马铃薯产量统计。

由表7数据显示,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三元组合对马铃薯种子处理,马铃薯生长耐干旱、耐高湿显著优于其单一使用或任意二元组合;中生菌素和噻虫嗪二元组合对马铃薯种子处理,马铃薯生长耐受干旱、高湿显著优于其单一使用,提高了使用效果,增加作物产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