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无人植保机施用的专用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3839609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无人植保机施用的专用药剂及其制备方与应用,属于植物保护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规模化种植对高效率的要求及农业自动化衍生了对植保无人机的需求。(1)针对不同农作物及瓜果蔬菜的安全高效、环境友好型植保无人机农药剂型研发则是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的科研课题。随着规模化种植的加快,统防统治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2)农村劳动力短缺使人工打药正成为种地的一种负担,成本高、效率低,而且防治效果差且勿让大。无人机喷洒农药,技术相对成熟及操作稳定后,喷洒效果会高于人工喷洒,喷洒均匀,雾化好,而且直升机的螺旋桨产生的风力可以掀开植物,让农药喷到植物根部;断点续喷,漏喷重喷小;加之对作物伤害小,综合防治效果好。最重要的是实现了人机分离,农药在喷洒过程中几乎对人没有危害,提高了农药喷洒的安全性。人工喷洒没有行业标准是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重要原因,无人机专用植保农药研究可以使该行业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是利国利民的“大植保高科技惠民工程”。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日渐普遍,但通常农药中的溶剂密度比水小,掺入水喷施时,比重小的药剂液滴容易发生漂移,飞过田间池塘时,可能危害水生生物。如果大量药剂漂落到水源地,可能引发安全事故。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的“麻烦”还不只是漂移。相比人工喷洒,航空喷洒的农药浓度高出许多,通常需要兑水稀释。为了将少量的药水喷洒均匀,大多数飞机配备口径很小的离心式喷头。目前市面上常用的农药剂型主要分为固体剂型和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基本上由固体填料组成,可这些填料很难溶于水,因此假若用固体剂型用作飞机喷洒,极易堵塞、磨损喷头,不仅大大降低喷洒效率,还直接影响植保效果。液体农药剂型兑水稀释后往往容易成为不稳定的乳剂,配制后不能久置,必须将配制好的药剂在规定时间内喷洒完毕,否则农药会分层、析出,药效消失。因此如果出现不适宜飞行的天气,药剂不能回收利用,只好废弃,造成浪费。鱼藤酮(rotenone)是三大传统植物性杀虫剂之一,对昆虫具有强烈的触杀性能,对800多种害虫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尤其对蚜螨类害虫效果突出,是防治蚜虫、蚜虫、菜粉蝶和柑桔红蜘蛛的特效药剂。鱼藤酮现被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科技部列为21世纪优先发展产业,是世界上所公认的绿色农药。尤其是在直接食用的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树、茶叶上使用,更显其优势,不仅能生产出放心菜、放心果、放心茶,而且还能改善作物品质,提高口感,是绿色农产品基地的理想用药。鱼藤酮是一种非常具有开发价值的植物源杀虫剂。可选择性抑制神经组织和肌肉组织,无内吸性,有强烈的触杀、胃毒兼具一定的驱避、拒食和抑制生长发育作用。其杀虫作用缓慢,但杀虫作用较持久,可维持10天左右。鱼藤酮杀虫活性高,杀虫谱广,目前已知其对15个目137个科800多种害虫有防效,主要为鳞翅目、同翅目、双翅目、鞘翅目、膜翅目。氟吡呋喃酮(flupyradifurone)作用于靶标害虫的中枢神经系统,为昆虫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激动剂。它的作用类似于天然神经传递素乙酰胆碱,其键合到受体蛋白,激活受体产生生物反应,诱导去极化离子流,使神经细胞处于激动状态。但与乙酰胆碱不同,氟吡呋喃酮不能被乙酰胆碱酯酶失活,从而导致突触后受体永久性开放;其持效作用导致昆虫神经系统失调,继而致其崩溃。氟吡呋喃酮具有内吸、触杀、胃毒和渗透作用,其速效、高效、持效,对环境友好,毒性低。氟吡呋喃酮能使害虫迅速停止取食,可有效防治传播病毒和细菌的媒介害虫;由于其具有渗透作用,所以即便药剂只喷洒到叶片顶端,也可以成功防治在底部取食的害虫,也即,对隐蔽害虫也有效。氟吡呋喃酮可用于许多作物,如蔬菜、果树、咖啡、可可、棉花、大豆(种子处理)以及其他大田作物等,高选择性地防治主要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粉虱、木虱、叶蝉、介壳虫、甲虫、潜叶蝇、粉蚧、软蚧、柑橘木虱、象甲和蓟马等。对包括幼虫和成虫在内的所有生长时期皆有效。且对蜜蜂安全,并有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但是以上的鱼藤酮制剂和氟吡呋喃酮的单一制剂在实际使用中遇到了系列的问题。如鱼藤酮制剂在田间使用中鱼藤酮易在自然环境中易发生光解、水解等,使鱼藤酮的药效、持效性受到了影响,对害虫的防治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氟吡呋喃酮作为一种新上市的化学农药,目前对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为了提高药剂对蚜虫的防治效果,农民不断地提高药剂的使用剂量,另外蚜虫易对药剂产生抗性。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无人植保机施用的专用药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制剂杀虫效率高,对甜菜夜蛾的有优异的防治作用。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合无人植保机施用的专用药剂,其有效成份为鱼藤酮和氟吡呋喃酮,所述鱼藤酮占所述专用药剂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为0.1—20.0%,氟吡呋喃酮占所述专用药剂总重量的0.1—40.0%,余量为辅剂;所述专用药剂的剂型为悬浮剂。优选的,所述鱼藤酮与氟吡呋喃酮质量配比为1:8、1:4、1:2、1:1、2:1。上述专用药剂剂型为悬浮剂,辅剂中各组分占所述专用药剂总重量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溶剂0.1—60.0%,乳化剂0.1—60%,稳定剂0.1—5.0%,抗冻剂0.1—5.0%,增稠剂0.1—5.0%,防腐剂0.1—5.0%,水补充至100.0%。所述溶剂为环己酮、吡咯烷酮、二甲基甲酰胺、二甲苯、甲苯、苯、环己醇、乙二醇、丙二醇、聚乙二醇、n-长链烷基吡咯烷酮、甲醇、乙醇、丙醇、异丁醇、环己酮、甲乙酮、二甲基亚砜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物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所述乳化剂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烷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聚氧乙烯脂肪酸酯、2,4,6-三(1-苯乙基)苯酚聚(20)乙二醇磷酸单酯、乙氧化烷基苯醚、乙氧化烷基醚、烷基苯磺酸钙、环氧乙烷-脂肪酸伯胺缩合物、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烷基二聚氧乙烯磺酸钙盐、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联苯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乙烯苯基苯酚醚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物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所述稳定剂为氨基苯甲酸、焦性没食子酸、对硝基苯甲酸、蓖麻油、苏丹黑、没食子酸丙酯、3-氯-1,2-环氧氯丙烷、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聚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山梨酸醇、环氧化豆油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物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所述抗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物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所述增稠剂为聚醋酸乙酯、明胶、聚乙烯醇、丁苯胶乳、阿拉伯胶、海藻酸钠、黄原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羧丙基纤维素钠、聚乙二醇、聚氧化乙烯、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丙烯酰胺、可溶性淀粉、糊精、聚醋酸乙烯脂、萘酚-甲醛树脂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物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所述防腐剂为多聚甲醛、山梨酸钾、对羟基苯甲酸丙酯、苯甲酸钠、异噻唑啉酮中任意一种或任意两种组合物或任意两种以上的组合物。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无人植保机施用的专用药剂的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无人植保机施用的专用药剂的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发明的主剂鱼藤酮、氟吡呋喃酮均是本领域公知的杀虫剂,并可容易地从市场购得,药剂很容易杀死甜菜夜蛾,能够及时大面积有效地控制甜菜夜蛾的扩散和传播,所选混配的药剂属于不同作用机制的化合物,混配后增效作用明显,甜菜夜蛾对其不易产生抗药性,并且所选药剂均是中低毒,对环境选择压力低,价格低廉,在较长时间内均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本发明可提高药剂的防治效果,避免单一药剂的杀虫谱窄、持效性不足、防治效果相对不高等弊端,混配后充分发挥药剂的混合增效作用、可以扩大害虫防治谱。(3)本发明用主剂制成悬浮剂,所制备的药剂对甜菜夜蛾高效,杀灭彻底,药剂对环境污染少,生产成本低,适合于甜菜夜蛾的化学防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实施例是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实施例1:22.5%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2.5,氟吡呋喃酮20;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二甲基甲酰胺10.0,乳化剂,聚氧乙烯脂肪酸酯8.0,三苯乙烯基酚环氧乙烷化磷酸三乙醇胺盐6.0;增稠剂,羧甲基纤维素钠5.0;稳定剂,没食子酸丙酯2.0;抗冻剂,山梨醇,3.0;防腐剂,多聚甲醛0.5;水43.0;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2:12.5%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2.5,氟吡呋喃酮10.0;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乙醇15.0;乳化剂,环氧乙烷-环氧丙烷嵌段共聚物,8.0;增稠剂,聚乙烯吡咯烷酮3.0,聚乙二醇5.0;抗冻剂,乙二醇2.5;防腐剂,对羟基苯甲酸丙酯0.5;稳定剂,氨基苯甲酸1.0;水52.5;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3:7.5%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2.5,氟吡呋喃酮5.0;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n-长链烷基吡咯烷酮5.0;二甲苯3.0;乳化剂,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6.0;增稠剂,阿拉伯胶1.5;稳定剂,焦性没食子酸3.5;抗冻剂,丙二醇1.5;防腐剂,苯甲酸钠0.5;水71.5;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4:15.0%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5.0,氟吡呋喃酮10.0;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吡咯烷酮5.0,环己酮5.0,异丁醇2.0;乳化剂,烷基二聚氧乙烯磺酸钙盐4.0,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6.0;增稠剂,羧丙基纤维素钠2.0,聚乙烯醇2.0,聚醋酸乙烯脂1.0;抗冻剂,聚乙二醇3.0;稳定剂,环氧化豆油3.0;防腐剂,山梨酸钾2.0;水50.0;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5:5.0%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2.5,氟吡呋喃酮2.5;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环己酮5.0,乙二醇5.0;乳化剂,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3.0,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酯3.0;增稠剂,明胶1.0,聚醋酸乙酯1.0,萘酚-甲醛树脂1.0;抗冻剂,丙三醇2.0;稳定剂,对硝基苯甲酸2.0,丁基缩水甘油醚2.0,蓖麻油1.0;防腐剂,异噻唑啉酮0.5;水68.5。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6:7.5%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5.0,氟吡呋喃酮2.5;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苯3.0,丙二醇3.0;乳化剂,乙氧化烷基苯醚4.0,乙氧化烷基醚4.0,聚氧乙烯苯基苯酚醚2.0;增稠剂,海藻酸钠1.0,可溶性淀粉1.0;稳定剂,苏丹黑1.0,山梨酸醇1.0,苯基缩水甘油醚1.0;抗冻剂,丙二醇1.0;防腐剂,苯甲酸钠1.0;水69.5。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7:40.1%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0.1,氟吡呋喃酮40.0;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丙醇10.0,二甲基亚砜2.0,甲乙酮6.0;乳化剂,2,4,6-三(1-苯乙基)苯酚聚(20)乙二醇磷酸单酯8.0,联苯酚聚氧乙烯醚2.0,环氧乙烷-脂肪酸伯胺缩合物2.0;增稠剂,黄原胶2.0,聚氧化乙烯1.0,聚丙烯酰胺1.0;抗冻剂,聚乙二醇2.0;稳定剂,3-氯-1,2-环氧氯丙烷3.0,乙烯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0;防腐剂,多聚甲醛1.0;水18.9。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实施例8:20.1%鱼藤酮·氟吡呋喃酮悬浮剂组成及制备方法本例主剂各有效成分重量百分比(%)为:鱼藤酮20,氟吡呋喃酮0.1;辅剂各成分重量百分比(%)为:溶剂,异丁醇5.0,环己酮5.0,甲乙酮2.0,二甲基亚砜2.0;乳化剂,烷基二聚氧乙烯磺酸钙盐5.0,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醚5.0;增稠剂,可溶性淀粉2.0,糊精2.0,聚醋酸乙烯脂1.0;抗冻剂,聚乙二醇1.0,山梨醇1.0;稳定剂,环氧化豆油1.0,糊精0.5;防腐剂0.5,多聚甲醛1.0;水45.9。将上述重量比的原料混配后用悬浮剂加工方法制成悬浮剂二、具有杀虫活性的组合物杀灭甜菜夜蛾的试验效果采用常规生物测定的方法测定鱼藤酮、氟吡呋喃酮及它们两者的混剂对甜菜夜蛾的毒力,并以共毒系数评价其增效效果,具体操作描述如下:甜菜夜蛾于2017年5月由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引进甜菜夜蛾室内敏感种群,在饲料上饲养直至化蛹,掏出的蛹放入养虫笼中羽化交配产卵,笼中培养皿内放沾有复合维生素糖水的脱脂棉供成虫补充营养,在笼中吊挂蜡纸供成虫产卵,每天将有卵块的蜡纸取出放入磨口玻璃缸中待孵化,初孵幼虫用毛笔挑入加有人工饲料的24孔养虫板内饲养至3龄,室内f1和f2代幼虫用于试验。各虫态均在温度27±1℃、相对湿度50%—75%、光周期为14l∶10d的养虫间内饲养。室内毒力测定采用浸渍法,原药用丙酮配制成母液,再用0.1%的吐温-80水溶液按照等比的方法配制5个浓度,将未用药甘蓝叶用曲拉通x-100将表面蜡质层洗去晾干,用打孔器打成直径1.5cm的圆叶片,分别在药液中浸泡10秒,取出后在吸水纸上晾干,然后放入24孔养虫板中,每孔2片叶,并接入标准3龄幼虫1头,每处理重复3次,每重复10头试虫,以清水作对照。将养虫板置于温度27±1℃、相对湿度为50%—75%、光周期为14l∶10d的养虫间内,处理48h后检查结果,用镊子轻触无反应者视为死亡,并记录实验结果,计算死亡率,绘制毒力回归线,算出lc50值。混剂的共毒系数采用孙云沛法计算。共毒系数ctc=100×实际混用的毒力指数/理论混用的毒力指数。当共毒系数明显大于100时,表明有增效作用;接近100,表示有相加作用;明显小于100,表明有拮抗作用。测试及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表1单剂及混剂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48小时)由表1可以看出,鱼藤酮、氟吡呋喃酮、鱼藤酮与氟吡呋喃酮各个配比混配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值按序(1:8、1:4、1:2、1:1和2:1)分别为28.49、17.70、14.43、13.15、12.17、15.88和19.13μg/ml;鱼藤酮与氟吡呋喃酮各个配比混配的共毒系数按序(1:8、1:4、1:2、1:1和2:1)分别为128.72、148.73、166.41、137.49、123.77。鱼藤酮与氟吡呋喃酮配比为1:8、1:4、1:2、1:1和2:1具有增效作用,其中配比为1:2时增效作用最明显。三、杀虫剂田间药效试验田间药效试验在江苏省扬州市沙头镇甜菜夜蛾发生较重的甘蓝地进行。将各药剂配制成所需要的浓度药液,每处理面积667m2,随机排列,采用无人植保机进行喷雾,每处理按东、西、南、北、中各定点两株,共10株。施药前检查虫口基数,药后7d检查活虫数,计算防治效果。将实施例1~实施例8,同时设置空白对照和2.5%鱼藤酮水乳剂、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试验结果见表2:表2混配药剂防治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7天)处理虫口减退率(%)ck02.5%鱼藤酮水乳剂69.49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80.87实施例1100实施例294.56实施例391.83实施例4100实施例589.71实施例693.17实施例7100实施例8100由表2可以看出:在田间药效试验中,8个混剂处理组均对甜菜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说明鱼藤酮与氟吡呋喃酮混配后,制备的各制剂均满足防治甜菜夜蛾的需要。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