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22141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剂,具体是一种含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属于农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实际的农药经验已经表明,重复且专一施用一种活性化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在很多情况下将导致真菌菌株的快速选择性,为降低抗性真菌菌株选择性的危险性,目前通常使用不同活性化合物的混合物来防治有害真菌。通过将具有不同作用机理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组合,可延缓抗性产生,降低施用量,减少防治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含有咪鲜胺的杀菌组合物,它是将两种不同结构、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成分进行复配,是扩大防治谱和提高药效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避免或延缓病害对新成份抗性的产生。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将咪鲜胺与咔唑复配,用于防治作物的病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包含两种主要有效成分:咪鲜胺与咔唑。

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7:1-6:1。

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1-6%。

还包括纯净水、油酸甲酯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

本发明通过将咪鲜胺与咔唑配伍在特定的比例下发现具有很好的协同防治叶斑病的作用,特别是在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1-11:1之间,其协同防治叶斑病效果非常的明显,整个药剂成本较低,毒性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5: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2: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3: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4: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8: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5: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5: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6: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2: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7: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8: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2,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实施例9:

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6,所述的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之和占除草剂总重量的2%,油酸甲酯1%,聚氧乙烯(30)二聚羟基硬脂酸脂1%,余量为纯净水。

室内试验:

试验对象:叶斑病病菌

按照试验分级标准调查丝瓜整株叶片的发病情况,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将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弄高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级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ctc≤80,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ctc≥120,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表1咪鲜胺:咔唑及其不同配比复配对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分析。

由表1的测定结果可知,当咪鲜胺:咔唑配比在12:1-11:1之间时,共毒系数均大大高于200,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其他比例混合,共毒系数不明显。

田间药效验证试验:

试验方法:在发病初期,立即进行第一次喷雾,7天后进行第二次施药,每个处理4个小区,每个小区20平米。于药前和第二次药后10天调查统计发病情况,每个小区5点随机取样,每点调查5株作物,调查整株上每叶片的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并分级,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预期防效(%)=x+y-xy/100(其中,x,y为单剂防效)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1cm;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cm;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0-22%;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连成片,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50%以上或全叶枯死。

实施例以及对照组对叶斑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可以看出几组具有显著的防治叶斑病效果,可见咪鲜胺与咔唑在一定比例下配比协同防治叶斑病效果非常的明显,而单一的咪鲜胺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单一的咔唑防治能力也是效果不佳。咪鲜胺与咔唑的重量份数之比为11:1-12:1时协同效果最显著,而其他比例配比时效果不是很显著。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