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咪鲜胺衍生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6041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咪鲜胺衍生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的制作方法种咪鲜胺衍生物及其作为杀菌剂的应用技米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咪鲜胺衍生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在农业或园艺中防治有害真菌的用途。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性杀菌剂,属于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是氨基甲酰咪唑类杀菌剂中活性最强的品种,内吸性弱,但有良好的传导性能。对子囊菌、半知菌以及担子菌引起的多种病害有特效,也可用于水果采收后防腐保鲜。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咪鲜胺的使用始于70年代。随着近年来咪鲜胺在杀菌剂领域的普及推广,抗性问题变的越发明显,防治植物病害时有效成分施用量呈逐年增高趋势,这就给作物残留带来严峻的考验,但在水果、蔬菜保鲜方面咪鲜胺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开发出新的且仍然具有甚至超过咪鲜胺原有杀菌活性的化合物成为该领域重点研究课题。本发明仍以咪鲜胺为基础,在咪鲜胺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改造,提出一系列咪鲜胺衍生化合物,并进行合成。初步发现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咪鲜胺基础上,对咪鲜胺结构进行改造,提出一系列具有新颖结构的衍生物化合物。此外,本发明还介绍了这些化合物的制备,以及这些化合物在农业或园艺中控制或预防植物有害真菌侵染方面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化合物,该化合物是通过在咪鲜胺结构基础上进行改造制得的如下式所述的衍生物,同时也是农业应用上可接受的化合物。其中,n为l或2,当n为2时,R选自C1—、Br—、N03—、OH—、Ar—或R'COCT,R'为H或1-20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当n为1时,R为S042:此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以咪鲜胺原药为原料,与CuRn(铜盐)化
背景技术

发明内容合物发生螯合反应,制得的螯合物即为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其主要反应方程式如下<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4</formula>在式(II)和式(III)中,n为1或2,当n为2时,R选自C厂、Br_、N03—、OH—、Ar—或R'C00—,R,为H或1-20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当n为l时,R为SO/—。其反应过程主要是在反应釜中,先将咪鲜胺溶于甲苯,制得30%的甲苯溶液,投入铜盐(若铜盐含结晶水,则在甲苯溶液中先脱水),经过搅拌、加热升温(60-110°C),蒸馏脱水,然后降到常温,再经过离心、烘干制得本发明产品。由于本发明是以咪鲜胺原油为原料,因此,对国内外咪鲜胺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发明提出的目标产品还具有以下特点本发明提出的化合物是在咪鲜胺基础上的结构改造,保留了咪鲜胺原有杀菌活性,但在整体结构上,通过螯合反应又导入铜元素,提高了整体杀菌活性。同时,对于对咪鲜胺产生抗性或即将产生抗性的真菌,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是一个很好的替代品。经过大量的室内外试验发现,本发明产品对多种植物病害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用于防治各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观赏类植物、蔬菜、果树、瓜类等由有害真菌引起的病害,包括担子菌纲(Basidiomycetes),常见的如,丝核菌属(Rhizoctonia)、柄锈属(Puccinia);子囊菌纲(Ascomycetes),常见的如,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黑星菌属(Venturia)、念珠菌属(Monilinia)、小球壳属(Mycosphaerella)、白粉菌属(Erysiphe)、钩丝壳属(Uncinula);半知菌纲(Deuteromycetes),常见的如葡萄孢属(Botrytis)、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镰孢属(Fusarium)、壳针孢属(Septoria)、尾孢菌属(Cercospora)、交链孢属(Altemaria)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例如利用CuCl2与咪鲜胺制得的化合物对小麦白粉菌(别"metogra/m'"^f.sp力'/"c/)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组织学染色观测结果表明,喷药处理能明显抑制白粉菌孢子的萌发,在接种后4小时喷药处理,分生孢子萌发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处理萌发率2倍以上;喷药处理后,所形成的芽管几乎不能形成正常的附着孢,80%以上表现为细长管状的畸形附着孢;所形成的正常附着孢几乎不能形成吸器,且已形成的吸器明显变小。经过喷雾处理后,单菌落产孢量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处理。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涉及的防治对象包括麦类白粉病、麦类赤霉病、大蒜叶枯病、柑橘贮藏期病害(包括蒂腐病、绿霉病、青霉病、炭疽病)、黄瓜炭疽病、辣椒枯萎病、荔枝炭疽病、龙眼炭疽病、芒果炭疽病、葡萄黑痘病、水稻稻瘟病、水稻恶苗病、香蕉炭疽病、烟草赤星病、油菜菌核病,西瓜枯姜病、平果炭疽病和蘑菇湿泡病。通常本发明的衍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施用量为80-580克/公顷(a丄g/ha),优选120-520克/公顷(a丄g/ha)。可以通过喷雾、灌根、浸种、浸果等方法进行施用于植物的表面、果实、种子或植物所需要的地方。在制造以本发明所述的咪鲜胺衍生物为有效成分的抗真菌农药时,加上农业上可接受的载体、表面活性剂等助剂,可制成该
技术领域
中已知的农药通用的固相或液相的各种剂型。如可湿性粉剂、水剂、悬浮剂、水分散剂、包衣剂等。根据这些组合物所具有的性质,可以根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选择如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或泼浇等方法来施用本文中的术语"载体"表示一种有机或无机、天然或合成的物质。它们有助于活性成分的施用,该载体一般是惰性的且必须是农业上可接受的,特别是被处理的植物所接受。载体可以是固体的,如陶土、天然或合成的硅酸盐、二氧化硅、树脂、蜡、固体肥料等;或者液体的,如水、醇类、酮类、石油馏份、芳烃或蜡烃、氯代烃、液化气等。表面活性剂可包括乳化剂、分散剂或湿润剂,它可以是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的。可提及的实例是聚丙烯酸的盐、木质素磺酸盐、苯酚磺酸或萘磺酸的盐、环氧乙烷与脂肪族醇或与脂族酸或与脂肪族胺与取代苯酚(特别是烷基苯酚或芳基苯酚)的聚合物,磺基琥珀酸盐,牛磺酸衍生物(特别是牛磺酸烷酯)及醇的磷酸酯或多羟乙基化的苯酚的磷酸酯。至少需要一种表面活性剂存在,以有利于活性成分在水中的分散并有利于使它们能正确地施用于植物。上述组合物也可含有各种其它的组分,如保护胶体、粘合剂、增稠剂、触变剂、渗透剂、稳定剂、螯合剂、染料、着色剂和聚合物。简而言之,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和现有技术的配方中常规使用的所有固体和液体添加剂混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进一步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局限于此。实施例l:以咪鲜胺原药为原料,通过与氯化铜发生螯合反应,主要反应过程如下向500ml的四口瓶中按照投料比投入咪鲜胺原药66.4g,甲苯200g,氯化铜7.5g。负压升温回流,脱水。反应2个小时左右,关掉真空,逐渐降温,经过抽滤、烘干即制得上述的目标产品。实施例2:利用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加工成在农业上可接受的剂型。(1)50%可湿性粉剂按重量将50份本发明的任一化合物与4份的木质素磺酸钠,5份的烷基聚氧乙基醚磺酸盐,6份的滑石以及35份的高岭土,粉碎即得可湿性粉剂。(2)75%水分散性粒剂按重量将75份本发明的任一化合物,3份羧甲基纤维素,IO份木质素磺酸钙,2份丙二醇以及10份水,通过混合、搅拌、砂磨等主要工序制得该剂型。(3)40%可溶性粉剂按重量将40份本发明的任一化合物,5份烷基芳基磺酸钠,9份烷基芳基聚氧乙烯基醚,6份脂肪醇,2份硫酸钠,38份白碳黑经过粉碎混合制得该剂型。(4)45%悬浮剂按重量将45份本发明的任一化合物,与8份丙二醇,7份木质素磺酸盐,2份聚丙烯酸钠,2份辛基酚聚乙二醇醚,以及36份水经过搅拌,砂磨等工序制得该剂型。实施例3:利用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化合物之一的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l-H-咪唑-l-甲酰胺-硫酸铜对小麦苗期白粉菌发育的影响。1、菌种小麦白粉菌(祝wwehagram/m'sf.sp.fr/"d)菌禾中No.15,该菌种以江苏10份主栽小麦品种测定为强致病性。2、小麦品种淮麦8号(对菌种Nal5表现感病)。3、小麦幼苗培育用口径30cm花钵在18士rC光照培养箱内培养长势一致麦苗,每钵15株,待麦苗长至一叶一心时进行试验,分盆栽和离体叶段两种方式分别接种后取样镜检。离体叶段接种方式为将第一叶分别剪成3cm叶段,置于含50ug/ml苯并咪唑的0.5。/o水琼脂平板上,每平板8叶段。将上述衍生物用O.lml苯溶解和20ul乳化剂656H乳化,再用水配制成药液,置于微量电动旋转喷雾塔内对备好的麦苗和离体叶段进行处理,每次3次重复,总喷雾量3ml,待药液凉千后接种白粉菌。接种以上两种方式的接种,均采用吹接。用感病小麦品种"淮麦8号"繁殖白粉菌No.l5号,菌龄14天接种孢子浓度为400个cm2,接种后静置10min,置18士rC,RH=90%,16000k的光照培养室培养。样品的处理和观察采用Wolf的快速染色方法,将采样叶段放在含0.15先三氯乙酸的乙醇一三氯甲烷(75:25v/v)混合液中,于7(TC脱色20min,使叶段透明,然后用15%三氯乙酸水溶液和0.眺考马斯亮兰1205(溶子99%甲醇中)混合液(l:l,v/v)染色20min,染色后叶段用自来水漂洗后贮于冰乙酸:甘油水(5:20:75,v/v/v)中,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孢子萌发率、附着孢形成率、畸形率、吸器原体和吸器发育状况。本发明4匕合物之一的N-丙基-N-l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l-l-H-咪挫小甲酰胺"S酸铜刷、麦苗期白殺^菌发育的影响<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4: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小H-咪唑-l-甲酰胺-乙酸铜)对水稻稻曲病的室内生测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方法先将含稻曲病菌株在PSA(马铃薯蔗糖琼脂培养基)上活化后,在PSA上,于25"C暗光下培养72h后,在菌落边缘制成5mm直径的菌片作为接种体。将该咪鲜胺衍生物用0.25rnrno1/1盐酸溶液溶解成lOOOug/ml的母液,并加入乳化剂。同时用咪鲜胺衍生物母液稀释成1.6-0.025ug/ml按2倍递减的7个浓度的药液,以加入乳化剂的灭菌水作为对照处理。各浓度的药液用移液管吸取lml加入溶化的9mlPSA培养基中,充分摇匀后倒入7cm直径的培养皿中,冷却后成含药平板;所得平皿培养基中药剂浓度是上述药液浓度的1/10。在预培养的水稻稻曲病菌菌落边缘制成的5mm菌片反向贴接到含药平皿的中央,于25t:光照培养箱中黑暗培养72h后,按对角十字测量菌落直径(mm)。与对照处理相比较,分别计算各药剂浓度对水稻稻曲病菌线性声站的抑制效果(%)。用机率值法计算供试药剂的EC恥和EU5值。田间试验将该衍生物制成50%的可湿性粉剂,在水稻破口初期开始喷雾,于水稻稻曲病病情稳定时调査。结果证明该试验化合物可有效抑制大田水稻稻曲病的发生。<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实施例5:利用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对水稻稻瘟病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试验水稻品种盐稻9号(不含任何抗瘟基因)菌种i^Ha^ahagn'seaw024(对盐稻9号表现感病)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本发明的化合物对稻瘟病的抑制活性。使用番茄燕麦汁培养基培养w02-l,每升培养基含番茄汁150ml,燕麦汁750ml(30g燕麦片加水1000ml煮沸20min,双层纱布过滤),琼脂18g,灭菌后接入w02-l菌丝,在25T:光照条件下,培养2天后,用灭菌棉签打断气生菌丝,继续培养1-2天用无菌水洗下孢子,纱布过滤后,将孢子悬浮液稀释到1Xl(f个/ral待用。用乙醇、苯分别将本发明化合物溶解后,分别稀释到不同浓度梯度100-2ug/g,将药液与孢子悬浮液等体积混合,药物浓度50ug,取药液孢子混合液40ul置凹玻片上,3个重复,25t:避光培养18h,待空白对照孢子萌发90%以上时调査各处理孢子萌芽率,计算抑菌率和EG。值。采用离体叶段法测定对稻瘟病的抑制效果。浸种催芽盆播水稻盐稻9号,于水稻5叶1心时,将第5叶头去尾,取5cm长叶段放置于各处理培养皿中,每皿5--7段,先将本发明化合物以24ug/g的药剂浓度对叶段进行喷雾,喷雾量为5ml,每处理3个重复,24小时后再将离体叶段接种1X1()6个/ml浓度的孢子液,每处理定量5ml菌液,在25i:黑暗条件保湿培养36h,然后调査发病情况,计算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对照病斑数-处理病斑数)/对照病斑数X100。结果证明本发明的咪鲜胺衍生物对稻瘟病同样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编号咪鲜胺与CuR。反应ECso值ug/g离体叶片抑菌效果%施用浓度24g/g1与CuCb反应制得的化合物2.3488.62与CuS04反应制得的化合物11.4382.83与CuN03反应制得的化合物6.7885.74勾Cu(0H)2反应制得的化合物22.3174.25与CuBr2反应制得的化合物4.6786.96与CuAr2反应制得的化合物31.3475.47与乙酸铜反应制得的化合物3.8785.28咪鲜胺30.6373.8权利要求1.一种咪鲜胺衍生物,如下式所示id="icf0001"file="A2007100003090002C1.gif"wi="71"he="21"top="38"left="55"img-content="drawing"img-format="tif"orientation="portrait"inline="no"/>其中,n为1或2,当n为2时,R选自Cl-、Br-、NO3-、OH-、Ar-或R’COO-,R’为H或1-20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当n为1时,R为SO42-。2、权利要求1所述咪鲜胺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咪鲜胺原药为原料,与CuRn化合物发生螯合反应,所得的螯合物即为上述的咪鲜胺衍生物,如下式所示<formula>formulaseeoriginaldocumentpage2</formula>在式(II)和式(III)中,n为1或2,当n为2时,R选自C厂、Br—、N03—、OH—、Ar—或R'COCT,R'为H或1-20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垸基,当n为1时,R为S04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反应过程为在反应釜中,先将咪鲜胺溶于甲苯,制得30%的甲苯溶液,投入铜盐,经过搅拌,加热升温至60-110°C,蒸馏脱水,然后降到常温,再经过离心、烘干制得所述的咪鲜胺衍生物。4、权利要求1所述的咪鲜胺衍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植物病害是由丝核菌属(Rhizoctonia)、柄锈属(Puccinia)、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黑星菌属(Venturia)、念珠菌属(Monilinia)、小球壳属(Mycosphaerella)、白粉菌属(Erysiphe)、钩丝壳属(Uncinula)、葡萄孢属(Botrytis)、长蠕孢属(Helminthosporium)、f廉f包属(Fusarium)、壳f十包属(Septoria)、尾孢菌属(Cercospora)或交链孢属(Altemaria)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途,其中所述的植物病害为麦类白粉病、麦类赤霉病、大蒜叶枯病、柑橘的蒂腐病、绿霉病、青霉病、炭疽病、黄瓜炭疽病、辣椒枯萎病、荔枝炭疽病、龙眼炭疽病、芒果炭疽病、葡萄黑痘病、水稻稻瘟病、水稻恶苗病、香蕉炭疽病、烟草赤星病、油菜菌核病,西瓜枯萎病、苹果炭疽病或蘑菇湿泡病。7、根据权利要求4-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咪鲜胺衍生物作为活性成分与合适的载体一起施用于植物或种子的表面。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如右式所示的咪鲜胺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n为1或2,当n为2时,R选自Cl<sup>-</sup>、Br<sup>-</sup>、NO<sub>3</sub><sup>-</sup>、OH<sup>-</sup>、Ar<sup>-</sup>或R’COO<sup>-</sup>,R’为H或1-20碳原子的直链或支链烷基,当n为1时,R为SO<sub>4</sub><sup>2-</sup>。上述衍生物比咪鲜胺效果更好。另外,还公开了此类衍生物在农业或园艺中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文档编号C07F1/08GK101220046SQ200710000309公开日2008年7月16日申请日期2007年1月8日优先权日2007年1月8日发明者仲汉根申请人: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