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播种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农业设备尤其是播种设备是进行农业生产环节必不可少的装备,可以降低作业者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近年来研究表明,不同品种种子的区域化播种以及对与种植密度的控制是提高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播种装置作为播种机械的核心部件,在机械化播种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前的播种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对于种子的挑选能力低,播种间距不易控制或控制不准;功能较为单一,设备支出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播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播种装置,其包括:驾驶室、播种机构和扩展机构;其中,
所述播种机构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的下部;所述播种机构包括:种子箱,左支撑台,右支撑台,刮板,排种板组件,限位杆和收纳箱;其中,
所述左支撑台和右支撑台分别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前端的下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收纳箱设置于左支撑台的顶面;所述收纳箱内沿纵向平行的设置有若干横向滑道;
所述限位杆为圆柱杆,其设置于右支撑台的顶面;所述限位杆上设置有环形卡扣;
所述排种板组件包括若干排种板,每个排种板上设置有若干预定孔径和间距的漏种孔;不同排种板上漏种孔的孔径和/或间距不同;每个排种板包括左排种板和右排种板,左排种板和右排种板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右排种板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杆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左排种板的底面设置有与横向滑道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左排种板可滑动的设置于相应的横向滑道上;
所述刮板包括:连接板,压紧板,压紧弹簧和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安装于收纳箱顶部;所述液压油缸的自由端与连接板相连;所述连接板的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块和限位卡;所述限位块设置在限位卡的上方;所述压紧板穿设过限位卡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压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和压紧板的顶面固定;
所述种子箱设置于左支撑台和右支撑台之间区域的上方;所述驾驶室的前端焊接前支撑体,所述前支撑体上形成有燕尾槽,所述种子箱的后侧面焊接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向外凸设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凸起;
所述种子箱的底部设置有左排料口和右排料口;所述左排料口和右排料口分别设置有左挡料板和右挡料板;并且,当所述液压油缸完全收回时,左挡料板打开,右排料口挡住;当所述液压油缸完全伸出时,左挡料板挡住,右排料口打开;
所述扩展机构设置于所述驾驶室的后端;所述驾驶室的后端焊接有第一后支撑体,所述第一后支撑体上形成有燕尾槽;所述扩展机构包括肥筒和药筒,所述的肥筒和药筒的后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后支撑体上的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扩展机构还包括接肥盘和调节过滤网;所述驾驶室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后支撑体,所述第二后支撑体设置于第一后支撑体的下方;所述第二后支撑体上形成有燕尾槽;所述接肥盘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后支撑体上的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凸起;
所述调节过滤网搭设于所述接肥盘的顶部;所述调节过滤网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铁条,和若干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铁条;所述第二铁条叠放于第一铁条的上方;所述第一铁条和第二铁条相重合部位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种子箱的底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排料口和右排料口;所述左排料口处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左挡料板,所述左挡料板为铁板,所述种子箱的底面的左侧设置左电磁铁;所述右排料口处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右挡料板,所述右挡料板为铁板,所述种子箱的底面的右侧设置右电磁铁。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该多功能播种装置兼具播种,施肥和喷药的功能,有利于降低农业主设备支出;
2、种箱、药筒和肥筒均是通过燕尾槽安装于驾驶室,其拆装方便,且设置位置灵活,可以实现该装置不同方位的施肥和喷药的操作;
3、播种机构可以实现精细播种,通过选择不同的排种板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种子的定间距播种;
4、结构简单,后期维修方便,占用体积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中播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中排种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中调节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驾驶室;2-前支撑体;3-第一后支撑体;4-第二后支撑体;5-种子箱;6-左排料口;7-右排料口;8-左挡料板;9-右挡料板;10-左电磁铁;11-连接条;12-左支撑台;13-右支撑台;14-刮板;15-连接板;16-压紧弹簧;17-液压油缸;18-限位块;19-限位卡;20-排种板;21-左排种板;22-右排种板;23-限位杆;24-环形卡扣;25-收纳箱;26-横向滑道;27-肥筒;28-药筒;29-接肥盘;30-调节过滤网;31-第一铁条;32-第二铁条;33-压紧板;34-漏种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播种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6,该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包括:驾驶室1、播种机构和扩展机构;其中,
所述播种机构设置于所述驾驶室1的前端的下部;所述播种机构包括:种子箱5,左支撑台12,右支撑台13,刮板14,排种板组件,限位杆23和收纳箱25;其中,
所述左支撑台12和右支撑台13分别设置于所述驾驶室1的前端的下部的左右两侧;
所述收纳箱25设置于左支撑台12的顶面;所述收纳箱25内沿纵向平行的设置有若干横向滑道26;
所述限位杆23为圆柱杆,其设置于右支撑台13的顶面;所述限位杆23上设置有环形卡扣24;
所述排种板组件包括若干排种板20,每个排种板20上设置有若干预定孔径和间距的漏种孔34;不同排种板20上漏种孔34的孔径和/或间距不同;每个排种板20包括左排种板21和右排种板22,左排种板21和右排种板22通过合页铰接;所述右排种板22的右侧端面上设置有与限位杆23相适配的弧形槽;所述左排种板21的底面设置有与横向滑道26相适配的滑槽;所述左排种板21可滑动的设置于相应的横向滑道26上;
所述刮板14包括:连接板15,压紧板33,压紧弹簧16和液压油缸17;所述液压油缸17安装于收纳箱25顶部;所述液压油缸17的自由端与连接板15相连;所述连接板15的侧面上设置有限位块18和限位卡19;所述限位块18设置在限位卡19的上方;所述压紧板33穿设过限位卡19向下延伸设置;所述压紧弹簧16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18和压紧板33的顶面固定;
所述种子箱5设置于左支撑台12和右支撑台13之间区域的上方;所述驾驶室1的前端焊接前支撑体2,所述前支撑体2上形成有燕尾槽,所述种子箱5的后侧面焊接有连接条11,所述连接条11向外凸设有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凸起;
所述种子箱5的底部设置有左排料口6和右排料口7;所述左排料口6和右排料口7分别设置有左挡料板8和右挡料板9;并且,当所述液压油缸17完全收回时,左挡料板8打开,右排料口7挡住;当所述液压油缸17完全伸出时,左挡料板8挡住,右排料口7打开;
所述扩展机构设置于所述驾驶室1的后端;所述驾驶室1的后端焊接有第一后支撑体3,所述第一后支撑体3上形成有燕尾槽;所述扩展机构包括肥筒27和药筒28,所述的肥筒27和药筒28的后侧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后支撑体3上的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凸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种多功能播种装置兼具播种,施肥和喷药的功能。以下分别对上述功能进行描述:
对于播种功能,该装置可以实现精细播种,其可以实现对不同种子进行定间距播种,具体而言:
收纳箱25中收纳有不同的排种板20,不同排种板20的孔径和/或间距不同,通过设置不同尺寸的漏种孔34可以实现对预定大小的玉米和谷子的播种,通过设置不同的漏种孔34间距可以实现对玉米和谷子的预定间距播种。
排种板20为左右折叠结构,当不使用的时候,其左右折叠后置于收纳箱25内,减少占用的空间;当需要使用时候,利用滑道和滑槽的配合将该排种板20从收纳箱25中拉出,然后处于折叠状态的排种板20打开后使用。
当将右排种板22从左排种板21上掀起铺平的后,右排种板22上的弧形槽卡住限位杆23,由此限位杆23对排种板20沿水平方向起到限位作用;而后将环形卡扣24扣紧于右排种板22的底面,由此对排种板20沿竖直方向起到限位作用。
刮板14在液压油缸17的驱动下做往复运动,将排种板20上的种子均匀的铺于排种板20表面,以从漏种孔34露出。由于不同的排种板20距离刮板14的高度不同,因此设置压紧弹簧16和压紧板33保证刮板14的底面与排种板20能紧密接触。限位卡19用于防止刮板14运动过程中,压紧板33的位置发生偏移。
种子箱5中,当液压油缸17完全收回时,左挡料板8打开,右排料口7挡住;此时左排料口6排种,落在排种板20的左侧与刮板14之间,当液压油缸17伸出时,刮板14将种子从左侧向右侧的推进过程中,种子从漏种孔34落下;当液压油缸17完全伸出时,左挡料板8挡住,右排料口7打开。此时右排料口7排种,落在排种板20的右侧与刮板14(此时刮板14位于右侧)之间,当液压油缸17收回时,刮板14将种子从右侧向左侧的推进过程中,种子从漏种孔34落下。
种子箱5和驾驶室1通过燕尾槽和燕尾凸起的结构相连;由此,一方面,方便安装,并且安装后牢固性好;另一方面,种子箱5位置可以调节;最后,当需要使用其它设备,如药箱或肥箱时,可以方便的将种子箱5拆下。
优选地,所述种子箱5的底面形成有向下凹陷的圆弧面,所述圆弧面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左排料口6和右排料口7;所述左排料口6处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左挡料板8,所述左挡料板8为铁板,所述种子箱5的底面的左侧设置左电磁铁10;所述右排料口7处设置有向下倾斜设置的右挡料板9,所述右挡料板9为铁板,所述种子箱5的底面的右侧设置右电磁铁。由此通过左、右电磁铁的得失电即可控制左排料口6和右排料口7的排料情况,操作简单。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多功能播种装置进行播种的过程如下:
根据种子的大小和播种间距选择合适的排种板20,将排种板20从收纳箱25中拉出,将折叠的左排种板21和右排种板22打开,在右排种板22下扣紧限位卡19,由此该排种板20的位置被固定;
刮板14由于压紧弹簧16的作用,其底面抵顶在该排种板20的顶面上,控制液压油缸17伸出收回,同时控制种子箱5左排料口6和右排料口7的打开情况,种子从种子箱5漏出后落在排种板20上,再经刮板14的推进作用,从漏种孔34中漏出,由于排种板20上的漏种孔34的大小和间距已经设置好,因此可以实现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玉米和谷子进行定间距播种,并且操作简单,播种效率高。
该多功能播种装置的播种具有以下优点:通过选择不同的排种板可以实现不同大小的玉米和谷子进行定间距播种;不使用的排种板以折叠状态收纳于收纳箱25中,使得整个装置体积较小;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并且操作简便,播种效率高。
对于扩展机构,其作用在于实现施肥和喷药的功能。该机构中的肥筒27和药筒28安装于驾驶室1的后端,并且也是通过燕尾槽的结构安装的,该扩展机构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根据作物情况方便的调节肥筒27和药筒28的位置;将种子箱5取下后,可以将肥筒27或药筒28安装于驾驶室1的前端,另一个仍保留在后端,即可实现施肥和喷药的互不干扰。
请结合图7,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优选方案,所述扩展机构还包括接肥盘29和调节过滤网30;所述驾驶室1的后端焊接有第二后支撑体4,所述第二后支撑体4设置于第一后支撑体3的下方;所述第二后支撑体4上形成有燕尾槽;所述接肥盘29的后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后支撑体4上的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凸起;
所述调节过滤网30搭设于接肥盘29的顶部;所述调节过滤网30包括:若干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铁条31,和若干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铁条32;所述第二铁条32叠放于第一铁条31的上方;所述第一铁条31和第二铁条32相重合部位铰接。
上述调节过滤网30的两层铁条之间是铰接,因此通过改变第一铁条31和第二铁条32之间的夹角,可以改变二者之间形成的交叉孔的大小,进而控制过滤的肥料的大小。并且操作简便,易于加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该多功能播种装置兼具播种,施肥和喷药的功能,有利于降低农业主设备支出;
2、种箱、药筒和肥筒均是通过燕尾槽安装于驾驶室,其拆装方便,且设置位置灵活,可以实现该装置不同方位的施肥和喷药的操作;
3、播种机构可以实现精细播种,通过选择不同的排种板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的种子的定间距播种;
4、结构简单,后期维修方便,占用体积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功能播种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