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式沙地常绿苗木移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3613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埋式沙地常绿苗木移植器。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常绿苗木移植措施主要是在苗圃地人工直接刨挖苗木根部周围土壤,待刨琢呈半球状后,用草绳反复包扎土球方可运输栽植。但是,在人工刨挖、刨琢以及草绳包扎过程中,易造成土球破碎,损伤根系,从而直接影响苗木成活率,然而在沙壤地,由于土壤黏性低,表现尤为突出。并且该过程耗工量较大,也无疑增加了苗木出圃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保证移植时最大程度的保护苗木的根系,能够高效完成挖掘以及移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防止泥土掉落的预埋式沙地常绿苗木移植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预埋式沙地常绿苗木移植器,包括预开设于土壤中的种植腔,在种植腔的底面上插入一底座,底座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尖刺部,尖刺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尖刺部插入于种植腔底面泥土中,底座的上端转动安装一转盘,所述转盘的上端安装有至少两根切割板,所述切割板伸出于泥土上端面,切割板的伸出端外部固定连接一轴套,切割板环绕轴套一圈设置,切割板中间形成一个种植腔。

作为优选,所述转盘下端面设置有一转轴,所述底座上端面正对转轴位置设置有对应的转轴孔,转轴转动安装于转轴孔内。

作为优选,所述轴套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出的固定扣,轴套与切割板之间为焊接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尖刺部外侧均布设置有沟槽,整个尖刺部呈倒勾状。

作为优选,所述转轴孔内安装一轴承,所述转轴安装于轴承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苗木的移植使用,保证移植时最大程度的保护苗木的根系,能够高效完成挖掘以及移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尖刺部,2为底座,3为切割板,4为固定扣,5为苗木,6为轴套,7为种植腔,8为转轴,9为转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预埋式沙地常绿苗木移植器,包括预开设于土壤中的种植腔,在种植腔的底面上插入一底座2,底座2的下端面设置有一尖刺部1,尖刺部1与底座2固定连接,尖刺部1插入于种植腔底面泥土中,底座2的上端转动安装一转盘9,转盘9的上端安装有至少两根切割板3,切割板3伸出于泥土上端面,切割板3的伸出端外部固定连接一轴套6,切割板3环绕轴套6一圈设置,切割板3中间形成一个种植腔7。

转盘9下端面设置有一转轴8,底座2上端面正对转轴8位置设置有对应的转轴孔,转轴8转动安装于转轴孔内,轴套6的外侧面设置有凸出的固定扣4,轴套6与切割板3之间为焊接连接,转轴孔内安装一轴承,转轴8安装于轴承孔内,当苗木5生长完成后需要移植时,由于切割板伸出于泥土上,此时只要旋转轴套外部的固定扣,即可将转盘转动,切割板通过转轴旋转一圈,即可作一个圆形切割,完成分离,然后上拉整个底座、尖刺部即可,将苗木全部拉出,非常的方便,效率极高。

本实施例中,尖刺部1外侧均布设置有沟槽,整个尖刺部1呈倒勾状,尖刺部1插入于泥土中,利用倒勾增加底座固定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苗木的移植使用,保证移植时最大程度的保护苗木的根系,能够高效完成挖掘以及移植,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